一种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996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制作方便且易控制的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
【背景技术】
[0002]溺水死亡事故的频频发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对于水上救援设备的开发还不够到位。国内最科学的救援设备应属快速救生艇,快速救生艇需要救生员携带绳索、救生衣、救生气囊等一系列救生设备前去救援。救生员在救援过程中还要避免用力过度对溺水者造成伤害,在时事救助过程中,使救助艇向救人舷侧横倾,降低干舷高度,提拉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救生艇平衡。救生员所用绳索也有很多要求,由于软的救生网在水中无法保持固定形状,因此使用的救生网被绊住和缺乏刚性会影响对遇险人员的控制,救助人员难以将水中遇险人员网入网内。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性和不锈钢制成的杰森吊篮是刚性连接的网,救生员使用杰森吊篮拉起遇险人员时可以用较少的力更容易施救。总体上看,这套救援方式没有科学性效率性,很难满足未来的救援需求,毕竟很多场合很难配置这种快速救生艇。也就是说在条件相对简陋的戏水场所,一旦落水事故发生,溺水者很难得到救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制作方便且易控制的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
[0004]所述的一种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第二蓄电池、U型通电螺线管及控制第二蓄电池与U型通电螺线管连接并通电的电磁开关,所述的反应室中间设有间隔挡板机构,间隔挡板机构将反应室分隔成原料室I和原料室II,原料室I和原料室II顶部分别设置加料口,反应室顶部设置充气接口,第二蓄电池与间隔挡板机构之间设置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挡板,所述的充气接口与救生气囊连接,原料室I和原料室II内分别装有碳酸氢钠和硫酸铝。
[0005]所述的一种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隔挡板机构包括间隔挡板,所述的间隔挡板右侧设置反应通孔,间隔挡板机构上设置与其紧密贴合的反应通孔挡板,反应通孔挡板左侧设置与其连接的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受力板,电磁感应受力板向左移动时,带动反应通孔挡板滑动,露出反应通孔,原料室I和原料室II内的原料开始反应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通过顶端的充气接口进入救生气囊内。
[0006]所述的一种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感应受力板上端连有一块导向块,间隔挡板上位于导向块左侧设有与导向块匹配的导向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8]I)本实用新型应用灭火器迅速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航行器抵达救援目标后通过气体发生炉对气囊快速充气,要保证在之前的航行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会接触,挡板处设有可通电的螺线圈,通过控制蓄电池电流,以电磁感应来控制其抽离,即在盛放化学药品的容器上设计的挡板能够起到完全隔离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挡板来精确地使反应物开始反应,之后让生成的气体无泄漏的充满已经弹出的气囊形成救生气囊;
[0009]2)本实用新型在间隔挡板机构中设置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受力板,并在U型通电螺线管一侧设置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挡板,当U型通电螺线管不通电时,两者都只是普通的挡板,当U型通电螺线管通电后,电磁感应受力板与电磁感应挡板均产生磁性,电磁感应受力板在U型通电螺线管和电磁感应挡板的磁力作用时,往电磁感应挡板移动,带动反应通孔挡板一起运动,露出反应通孔,原料室I和原料室II内的原料开始反应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通过顶端的充气接口进入救生气囊内,给救生气囊充气,其可控制性强,充分利用了灭火器原理,气体发生迅速,给救援提供方便;
[0010]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块及与其配合的导向套,能使反应通孔挡板在对应的位置左右移动,使其移位方向准确,便于回位。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间隔挡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第二蓄电池,2-间隔挡板机构,2a_反应通孔挡板,2b_反应通孔,2c-电磁感应受力板,2d-导向套,2e-导向块,2f-间隔挡板,3-充气接口,4-加料口,5-反应室,5a-原料室I,5b-原料室II,6-U型通电螺线管,7-电磁感应挡板,8-救生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发生炉结构,包括反应室5、第二蓄电池1、U型通电螺线管6及控制第二蓄电池I与U型通电螺线管6连接并通电的电磁开关,所述的电磁开关与反应炉开关13感应连接,所述的反应室5中间设有间隔挡板机构2,间隔挡板机构2将反应室5分隔成原料室I 5a和原料室II 5b,原料室I 5a装有碳酸氢钠,原料室
II5b装有硫酸铝,原料室I 5a和原料室II 5b顶部分别设置加料口 4,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分别通过加料口 4进入相应的原料室I 5a和原料室II 5b,反应室5顶部设置充气接口 3,所述的两个加料口 4由间隔挡板机构2隔开,第二蓄电池I与间隔挡板机构2之间设置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挡板7,所述的充气接口 3与救生气囊8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的间隔挡板机构2包括间隔挡板2f,所述的间隔挡板2f右侧设置反应通孔2b,间隔挡板机构2上设置与其紧密贴合的反应通孔挡板2a,反应通孔挡板2a左侧设置与其连接的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受力板2c,所述的电磁感应受力板2c上端连有一块导向块2e,间隔挡板2f上位于导向块2e左侧设有与导向块2e匹配的导向套2d,电磁感应受力板2c向左移动时,带动反应通孔挡板2a滑动,露出反应通孔2b,原料室I 5a和原料室II 5b内的原料开始反应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通过顶端的充气接口 3进入救生气囊8内,当该航行器到达待救援人员边上时,按下反应炉开关13,电磁开关接受感应后,使第二蓄电池I与U型通电螺线管6连接并通电,U型通电螺线管6产生磁性,此时,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受力板2c和电磁感应挡板7均有磁性,产生磁性,电磁感应挡板7将电磁感应受力板2c吸过来,与电磁感应受力板2c连接的反应通孔挡板2a及导向块2e也向左运动,反应通孔2b被打开,原料室I 5a与原料室II 5b相通,两个原料室内的碳酸氢钠与硫酸铝相遇立即开始反应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通过顶端的充气接口 3进入救生气囊8内,反应室5内的碳酸氢钠和硫酸铝的反应方程式如下:Al2 (S04) 3+6NaHC03=2Al (OH) 3 (沉淀)+6C02 (气体)+3Na2S04,经计算,溺水者体重按75kg,所需碳酸氢钠约为80克,硫酸铝约为60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约为0.2立方厘米,产生的气体足以让溺水者从水中浮出。
[0016]本实用新型应用灭火器迅速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航行器抵达救援目标后通过气体发生炉对气囊快速充气,要保证在之前的航行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会接触,挡板处设有可通电的螺线圈,通过控制蓄电池电流,以电磁感应来控制其抽离,即在盛放化学药品的容器上设计的挡板能够起到完全隔离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挡板来精确地使反应物开始反应,之后让生成的气体无泄漏的充满已经弹出的气囊形成救生气囊,气体发生迅速,给救援提供方便。
【主权项】
1.一种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5)、第二蓄电池(I )、U型通电螺线管(6)及控制第二蓄电池(I)与U型通电螺线管(6)连接并通电的电磁开关,所述的反应室(5)中间设有间隔挡板机构(2),间隔挡板机构(2)将反应室(5)分隔成原料室I (5a)和原料室II (5b),原料室I (5a)和原料室II (5b)顶部分别设置加料口(4),反应室(5)顶部设置充气接口(3),第二蓄电池(I)与间隔挡板机构(2)之间设置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挡板(7),所述的充气接口(3)与救生气囊(8)连接,原料室I (5a)和原料室II(5b)内分别装有碳酸氢钠和硫酸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隔挡板机构(2)包括间隔挡板(2f),所述的间隔挡板(2f)右侧设置反应通孔(2b),间隔挡板机构(2)上设置与其紧密贴合的反应通孔挡板(2a),反应通孔挡板(2a)左侧设置与其连接的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受力板(2c),电磁感应受力板(2c)向左移动时,带动反应通孔挡板(2a)滑动,露出反应通孔(2b),原料室I (5a)和原料室II (5b)内的原料开始反应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通过顶端的充气接口(3)进入救生气囊(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感应受力板(2c)上端连有一块导向块(2e),间隔挡板(2f)上位于导向块(2e)左侧设有与导向块(2e)匹配的导向套(2d)。
【专利摘要】一种救援航行器内的气体发生炉,属于水下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反应室、第二蓄电池、U型通电螺线管及控制第二蓄电池与U型通电螺线管连接并通电的电磁开关,反应室中间设有间隔挡板机构,间隔挡板机构将反应室分隔成原料室Ⅰ和原料室Ⅱ,原料室Ⅰ和原料室Ⅱ顶部分别设置加料口,反应室顶部设置充气接口,第二蓄电池与间隔挡板机构之间设置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电磁感应挡板。本实用新型应用灭火器迅速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航行器抵达救援目标后通过气体发生炉对气囊快速充气,通过控制挡板来精确地使反应物开始反应,之后让生成的气体无泄漏的充满已经弹出的气囊形成救生气囊,其结构简单,可控制性好,气体发生快,给救援带来方便。
【IPC分类】B63C9-08, B63C9-18
【公开号】CN204489145
【申请号】CN201420861346
【发明人】张殿坤, 张宾, 陆彦臣, 张淦, 黄馨, 李南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