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748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包括外轴、内轴、内外轴支撑座、外自动倾斜器、内自动倾斜器、中间环、第三连接装置、以及若干下拉杆、若干第一连接装置、若干下横杆、若干第二连接装置、若干安装于外轴桨毂头的下旋翼桨毂、若干安装于内轴桨毂头的上旋翼桨毂、若干与上旋翼桨毂内端相连接的上旋翼变距摇臂、若干与下旋翼桨毂内端相连接的下旋翼变距摇臂。本发明下旋翼操纵机构分布在机身整流罩和下旋翼整流罩内,上旋翼操纵机构分布在旋翼轴内。通过下拉杆和长拉杆的相互配合操纵,并通过各部件即能够实现上、下旋翼总距同步操纵、总距差动操纵及周期变距操纵。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操纵机构是直升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驾驶员必须通过操纵系统来控制直升机的飞行,保持或改变直升机的平衡状态。共轴直升机是一种具有上下两副绕同轴线反向旋转旋翼的旋翼类飞行器。由于共轴直升机具有上下两副旋翼,其旋翼操纵系统比常规直升机更为复杂。
[0003]一般单旋翼直升机桨毂阻力占直升机总废阻的20%?30%,共轴直升机具有两个桨毂,桨毂阻力占总废阻的50%以上。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机身阻力经减阻设计后可以进一步减小,桨毂阻力占总废阻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所以减小桨毂阻力对减小直升机的总废阻很重要。根据目前的技术,共轴直升机旋翼操纵机构在旋翼轴外面,迎风面积大,且很难对桨毂采取减阻措施,难以降低旋翼系统阻力。因此,有必要改进共轴直升机的操纵机构,以降低旋翼系统阻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操纵机构布局合理、紧凑,操纵灵活、不暴露,能够有效降低共轴直升机的废阻,提高直升机性能。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轴、内轴、内外轴支撑座、外自动倾斜器、内自动倾斜器、中间环、第三连接装置、以及数量相同的下拉杆、第一连接装置、下横杆、第二连接装置、安装于外轴桨毂头的下旋翼桨毂、安装于内轴桨毂头的上旋翼桨毂、与上旋翼桨毂内端相连接的上旋翼变距摇臂、与下旋翼桨毂内端相连接的下旋翼变距摇臂;内轴、外轴的内部中空,内轴通过内外轴支承座套装在外轴中,内外轴支承座能够保证内轴和外轴同轴反向转动时不发生碰撞;外自动倾斜器位于外轴桨毂头的下方,并套装在外轴上,外自动倾斜器能向任一方向倾斜并能沿外轴上下滑动;下拉杆连接在外自动倾斜器上,使得上下移动下拉杆时,外自动倾斜器能够发生倾斜或者上下滑动;内自动倾斜器位于外轴桨毂头内部,并套装在内轴上,内自动倾斜器能向任一方向倾斜并能沿内轴上下滑动;外自动倾斜器和内自动倾斜器通过第一连接装置相连接,使得外自动倾斜器和内自动倾斜器能够同步同向倾斜或同步上下滑动;第一连接装置同时与下旋翼变距摇臂相连接,使得外自动倾斜器发生倾斜或者上下滑动时,下旋翼变距摇臂相应地摇动,进而改变下旋翼桨距;中间环位于内自动倾斜器的上方,并套装在内轴上;在内轴与中间环的相接处,内轴上设置有与下横杆数量相同的通孔,通孔孔径大于下横杆的杆径;第二连接装置位于内轴内部;下横杆中部连接于中间环上;下横杆的外端与内自动倾斜器相连接,下横杆的内端穿过内轴上设置的通孔与第二连接装置的下端相连接,第二连接装置的上端与上旋翼变距摇臂相连接,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下横杆、中间环、第二连接装置的配合,能够使得外自动倾斜器、内自动倾斜器同步倾斜或者上下滑动时,上旋翼变距摇臂与下旋翼变距摇臂同步反向摇动,进而同步改变上、下旋翼桨距;上旋翼变距摇臂同时与第三连接装置相连接,通过上下移动第三连接装置,能够单独改变上旋翼桨距而不对下旋翼产生影响;进行上、下旋翼总距同步操纵时,同时上下移动所有下拉杆,使外自动倾斜器、内自动倾斜器同步上下滑动,第一连接装置随之同步摇动下旋翼变距摇臂,从而改变下旋翼总距,第二连接装置随之同步反向摇动上旋翼变距摇臂,从而同步改变上旋翼总距;进行上、下旋翼总距差动操纵时,同时上下移动所有下拉杆,然后上下移动第三连接装置摇动上旋翼摇臂,从而差动改变上旋翼总距与下旋翼桨距;进行周期变距操纵时,通过调整各下拉杆的相对位置,使得外自动倾斜器、内自动倾斜器同步同向倾斜,第一连接装置随之同步摇动下旋翼变距摇臂,从而改变下旋翼周期变距,第二连接装置随之同步反向摇动上旋翼变距摇臂,从而同步改变上旋翼周期变距。
[0006]优选地,外自动倾斜器、内自动倾斜器均包括球铰、内环、轴承、外环;内环套装在球铰上并能够绕球铰向任一方向倾斜,内环、外环通过轴承相连接;外自动倾斜器的球铰套装在外轴上并能沿外轴上下滑动,内自动倾斜器的球铰套装在内轴上并能沿内轴上下滑动;第一扭力臂连接于外自动倾斜器的外环与机身之间,第二扭力臂连接于外自动倾斜器的内环与外轴之间;第三扭力臂连接于内自动倾斜器的外环与外轴之间;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中拉杆、小拉杆;第二连接装置包括上拉杆、上横杆、长拉杆;第三连接装置为长拉杆,长拉杆顶部设有与上横杆数量相同的耳片;下旋翼变距摇臂设有上耳片和下耳片,上旋翼变距摇臂设有耳片;外自动倾斜器的外环与下拉杆相连接;外轴桨毂头的下部设有与中拉杆数量相同的通孔,中拉杆穿过通孔,通孔孔径大于中拉杆杆径;外自动倾斜器的内环与中拉杆的下端相连接,中拉杆上端与下旋翼变距摇臂的下耳片相连接;小拉杆的下端与下旋翼变距摇臂的上耳片相连接,小拉杆的上端与内自动倾斜器的外环相连接;内自动倾斜器的内环设有与下横杆数量相同的耳片,下横杆的外端与内自动倾斜器上内环上的耳片相连接,下横杆的内端穿过内轴上设置的通孔与上拉杆的下端相连接,上拉杆的上端与上横杆中部相连接,上横杆的内端与长拉杆的耳片相连接,上横杆的外端与上旋翼变距摇臂的耳片相连接;长拉杆上固定安装有上限位装置和下限位装置,上限位装置、下限位装置位于内轴内部。该优选技术方案使本发明的机械布局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操纵、安装、维护。
[0007]优选地,在第二扭力臂连接有能够拆卸的圆环,圆环紧固于外轴上。该优选技术方案能使第二扭力臂与外轴的连接更加稳固,受力更加均匀。
[0008]优选地,在上旋翼桨毂、上旋翼桨毂头的外部安装上旋翼整流罩;在下旋翼桨毂、下旋翼桨毂头的外部安装下旋翼整流罩;外自动倾斜器包裹于机身整流罩内。该优选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直升机整体外观流线型设计,降低整机废阻。
[0009]优选地,中间环能够拆卸,中间环设有与下横杆数量相同的耳片,下横杆中部连接于中间环的耳片上。该优选技术方案便于中间环的安装与拆卸,并使下横杆能够灵活地绕中间环运动。
[0010]优选地,内外轴支撑座包括轴承座、轴承,外轴桨毂头上端部形成一凸台,内外轴支撑座安装于外轴桨毂头上端部的凸台上,轴承座的内部安装有轴承,内轴穿过轴承的内圈,并与轴承的内圈紧密配合。该优选技术方案能使内外轴高速旋转时稳定性更高。
[0011]优选地,上旋翼桨毂、下旋翼桨毂均包含桨毂中心件、轴承、桨毂壳体和紧固装置,轴承安装于桨毂壳体内部;桨毂中心件外端形成凸缘,卡合于最外端轴承的轴承内圈,用于防止桨毂中心件向内滑动;桨毂中心件穿过轴承内圈并与轴承内圈紧密配合,紧固装置安装于桨毂中心件的内端,轴承与紧固装置共同防止桨毂中心件向外滑动。该优选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旋翼变距摇臂对旋翼的便捷控制。
[0012]优选地,上旋翼变距摇臂、下旋翼变距摇臂的外端均形成一个四棱柱凸块,四棱柱凸块嵌入桨毂中心件的内端,四棱柱凸块中心设有圆柱形通孔,螺钉穿过圆柱形通孔分别将上旋翼变距摇臂紧固在上旋翼桨毂中心件上、将下旋翼变距摇臂紧固在下旋翼桨毂中心件上。
[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14](I)本发明上旋翼操纵机构完全位于旋翼内轴内,下旋翼操纵机构部分位于旋翼外轴内,部分位于旋翼轴外、机身整流罩内,使得旋翼操纵机构无外露,并且通过安装桨毂整流罩,消除了传统变距拉杆对气流的扰动,且迎风面积更小,有效降低旋翼系统在飞行时的废阻,并使上旋翼、下旋翼及旋翼、机身之间的气流变化更加规则,提高了直升机性能。
[0015](2)本发明的机构布置合理、紧凑,操纵灵活,有效减小了共轴直升机操纵机构所占的空间,便于实现直升机整体外观流线型设计,降低整机废阻。
[0016](3)本发明可实现上下旋翼与旋翼轴的刚性连接,旋翼对操纵反应更灵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a为本发明三维等轴测视图;
[0018]图1b为本发明三维部分剖视图;
[0019]图1c为本发明三维剖视图;
[0020]图1d为图1c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1e为图1c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2a为外自动倾斜器及与其相连部件三维图;
[0023]图2b为外自动倾斜器及与其相连部件剖视图;
[0024]图3a为下旋翼桨毂及变距摇臂三维图;
[0025]图3b为下旋翼桨毂及变距摇臂剖视图;
[0026]图4为下旋翼变距摇臂及连接拉杆三维图;
[0027]图5a为内自动倾斜器及与其相连部件三维图;
[0028]图5b为内自动倾斜器及与其相连部件剖视图;
[0029]图6为中间环及下横杆、上拉杆三维图;
[0030]图7为上旋翼变距摇臂及长拉杆、横杆、拉杆三维图;
[0031]图8为外轴及内轴三维图;
[0032]图9a为内外轴支撑座三维图;
[0033]图9b为内外轴支撑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5]如图la、图lb、图1c所示:共轴直升机的上下旋翼桨叶均为四片。相应的操纵机构包括外轴10、内轴3、内外轴支撑座5、外自动倾斜器12、内自动倾斜器8、中间环7、以及三根下拉杆23、四根中拉杆21、四根小拉杆19、四根下横杆39、四根上拉杆17、四根上横杆15、一根长拉杆24,上限位装置16、下限位装置、下旋翼桨毂6、上旋翼桨毂2、与上旋翼桨毂内端相连接的上旋翼变距摇臂4、与下旋翼桨毂内端相连接的下旋翼变距摇臂20、第一扭力臂22、第二扭力臂11、第三扭力臂9。其中,下拉杆23,中拉杆21,小拉杆19,下横杆39,上拉杆17的两端均为杆端轴承,上横杆15的外端,第一扭力臂22、第二扭力臂11、第三扭力臂9与自动倾斜器连接端为杆端轴承,各拉杆、扭力臂通过杆端轴承彼此相连,或者与其他部件相连,使得各拉杆、扭力臂能够沿杆端轴承向任一方向转动。外轴10和内轴3安装在主减速箱上,内外轴支撑座5安装在外轴10顶部,外自动倾斜器12安装在外轴10上,内自动倾斜器8安装在内轴3上,位于外轴10桨毂头内部,中间环7安装在内轴3上,位于内自动倾斜器8上面,上旋翼桨毂2和下旋翼桨毂6分别安装在旋翼内轴3和外轴10的桨毂头上,上旋翼操纵部件安装在内轴内部,上旋翼桨毂2、上旋翼桨毂头和下旋翼桨毂6、下旋翼桨毂头的外部都装有桨毂整流罩13、18,下旋翼桨毂整流罩18在不影响其随外轴10转动情况下与机身整流罩流线型过渡,可有效减小飞行阻力。
[0036]如图2a、图2b所示:外自动倾斜器12由球铰29、套环30、内环31、轴承33、外环34以及轴承挡圈32、35组成。球铰29套装在外轴10上,并能够沿外轴10上下滑动;其余部件随球铰29同步上下运动,并能绕球铰29、以外轴轴线为对称轴向任一方向倾斜。外环34与下拉杆23相连接,第一扭力臂22连接于外环34与机身之间,使得外环34保持不转。第二扭力臂11 一端连接于内环31上,另一端连接有一个圆环,圆环由可拆卸的两个半圆环拼接组成,拼接处设有耳片,通过使用螺栓紧固耳片,使圆环紧固于外轴上,从而使得内环31与外轴10同步转动。
[0037]如图3a、图3b所示:下旋翼桨毂6和上旋翼桨毂2数量均为四个,且结构相同,均由桨毂中心件25、若干轴承26及轴承间挡圈、桨毂壳体27和紧固装置28组成。桨毂中心件25外端与旋翼桨叶I连接,内端与下旋翼变距摇臂20连接。旋翼桨毂壳体27安装在桨毂头上,桨毂中心件25安装在桨毂壳体27内。轴承间挡圈位于若干轴承26之间并挡在轴承的内圈上,以减少轴承的使用数量并能防止轴承左右窜动。桨毂壳体27内的轴承26及轴承间挡圈和紧固装置28共同防止桨毂中心件25向外或向内滑动,桨毂中心件25能够绕变距轴线自由转动。桨毂壳体的内端凸出形成圆盘状桨毂安装面,桨毂安装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螺纹孔,用于与桨毂头相连接。
[0038]如图lb、图lc、图4、5a、图5b所示:内自动倾斜器8与外自动倾斜器12结构相同,由球铰40、套环45、内环41、轴承44、外环43以及轴承挡圈42、46组成。球铰40套装在内轴3上并能沿内轴上下滑动,其余部件随球铰40同步上下运动并能绕球铰40、以内轴轴线为对称轴向任一方向倾斜。外环43与扭力臂9的一端连接,扭力臂9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外轴10相连接,以使得外环43与外轴10保持同步转动。内环41与下横杆39的外端相连接。中拉杆21的下端与外自动倾斜器12的内环31连接,中拉杆21的上端穿过外轴桨毂头下部设置的通孔与下旋翼变距摇臂20上设置的下耳片连接,小拉杆19的下端与下旋翼变距摇臂20上设置的上耳片连接,小拉杆19的上端与内自动倾斜器8的外环43连接。下旋翼变距摇臂20与桨毂中心件25固定连接。下旋翼变距摇臂20的外端均形成一个四棱柱凸块,四棱柱凸块嵌入桨毂中心件的内端,四棱柱凸块中心设有圆柱形通孔,螺钉穿过圆柱形通孔将下旋翼变距摇臂20紧固在下旋翼桨毂中心件上。中拉杆21上下运动,能够带动下旋翼变距摇臂20绕变距中心线转动,实现桨叶I桨距的变化。下旋翼变距摇臂20运动带动小拉杆19上下运动,小拉杆19的运动又带动内自动倾斜器外环43的运动,进而带动整个内自动倾斜器8与外自动倾斜器12同步上下运动或倾斜。
[0039]如图6、图8所示:中间环7套装在内轴3上,内轴3在套装处设置有四个方形通孔。中间环由可拆卸的两个半圆环拼接组成,拼接处设有耳片,可通过使用螺栓紧固耳片,使中间环7紧固于内轴3上。下横杆39中部连接于中间环7的耳片上,下横杆39的外端与内环41相连接,内端穿过内轴3上的方形通孔与上拉杆17的下端相连接。内自动倾斜器8内环41的运动带动下横杆39绕中间环7环壁转动,进而带动上拉杆17上下运动。
[0040]如图7所示:上横杆15的中部与上拉杆17的上端相连接。长拉杆的上端设置四对耳片,上横杆15的内端与长拉杆24的上端设置的耳片相连接。上横杆15的外端与上旋翼变距摇臂4相连接。上旋翼变距摇臂4与上旋翼桨毂中心件固定连接,并与上横杆15的外端连接。上旋翼变距摇臂4的外端均形成一个四棱柱凸块,四棱柱凸块嵌入桨毂中心件的内端,四棱柱凸块中心设有圆柱形通孔,螺钉穿过圆柱形通孔将上旋翼变距摇臂紧固在上旋翼桨毂中心件。上拉杆17的上下运动带动上旋翼变距摇臂4绕变距中心线转动,实现桨叶桨距的变化。长拉杆24上下运动能够改变上旋翼总距,进而改变上下旋翼的总距差,实现直升机的航向控制。另外,如图1b所示,长拉杆24上固定安装有均为十字形的上限位装置16和下限位装置,上、下限位装置位于内轴3内,用于增加长拉杆24的刚度,防止长拉杆24晃动。其中,上限位装置16位于上旋翼变距摇臂4下方、中间环7上方;下限位装置位于内自动倾斜器8、外自动倾斜器12之间。也可以视需要增加若干限位装置。
[0041]如图8所示:外轴10和内轴3的桨毂头分别有四个桨毂安装面,并且每个桨毂安装面中间设有通孔,绕圆柱孔周边均匀布置若干螺纹孔,桨毂头安装面上的螺纹孔与桨毂安装面上的螺纹孔相匹配,用于外轴桨毂头与下旋翼桨毂6的连接,以及内轴桨毂头与上旋翼桨毂2的连接。外轴10和内轴3绕轴心反向等速旋转。
[0042]如图9所示:内外轴支撑座5由轴承座36、轴承37和轴承挡圈38组成。轴承座36安装在外轴10上,轴承37安装在轴承座36内并用轴承挡圈38固定,轴承37与内轴3配合。轴承座36随外轴10 —起转动。内外轴支撑座5保证外轴10和内轴3在旋转时不发生碰撞。
[0043]进行上、下旋翼总距同步操纵时,同时上下移动所有下拉杆23,使外自动倾斜器12上下滑动,中拉杆21随之同步摇动下旋翼变距摇臂20,从而改变下旋翼总距;下旋翼变距摇臂20的摇动带动小拉杆19同步上下移动,从而使内自动倾斜器8同步上下滑动;内自动倾斜器8的上下滑动,通过下横杆39传动给上拉杆17,上拉杆传动给上横杆15,最终上横杆15传动给上旋翼变距摇臂4,从而同步改变上旋翼总距。
[0044]进行上、下旋翼总距差动操纵时,同时上下移动所有下拉杆23,然后上下移动长拉杆24摇动上旋翼摇臂,从而差动改变上旋翼总距与下旋翼桨距。
[0045]进行周期变距操纵时,通过调整各下拉杆23的相对位置(如一个下拉杆向下运动,另外两个下拉杆向上运动),使得外自动倾斜器12、内自动倾斜器8同步同向倾斜,中拉杆21随之同步摇动下旋翼变距摇臂20,从而改变下旋翼周期变距,下旋翼变距摇臂20通过小拉杆19、下横杆39、上拉杆17、上横杆15的依次传动,使得上旋翼变距摇臂4同步反向摇动,从而同步改变上旋翼周期变距。
[0046]其中,下拉杆23可根据需要设计为三根以上。对于其他数量桨叶的共轴直升机的操纵,相应地改变本实施例中的上旋翼变距摇臂4、下旋翼变距摇臂20以及中拉杆21、小拉杆19、下横杆39、上拉杆17、上横杆15的数量即可。
[0047]本发明未详细说明部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轴(10)、内轴(3)、内外轴支撑座(5)、外自动倾斜器(12)、内自动倾斜器(8)、中间环(7)、第三连接装置、以及若干下拉杆(23)、若干第一连接装置、若干下横杆(39)、若干第二连接装置、若干安装于外轴桨毂头的下旋翼桨毂(6)、若干安装于内轴桨毂头的上旋翼桨毂(2)、若干与上旋翼桨毂(2)内端相连接的上旋翼变距摇臂(4)、若干与下旋翼桨毂(6)内端相连接的下旋翼变距摇臂(20); 所述内轴⑶、外轴(10)的内部中空,内轴(3)通过内外轴支承座(5)套装在外轴(10)中,所述内外轴支承座(5)能够保证所述内轴(3)和外轴(10)同轴反向转动时不发生碰撞; 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位于所述外轴桨毂头的下方,并套装在所述外轴(10)上,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能向任一方向倾斜并能沿外轴上下滑动;所述下拉杆(23)连接在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上,使得上下移动下拉杆(23)时,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能够发生倾斜或者上下滑动; 所述内自动倾斜器(8)位于所述外轴桨毂头内部,并套装在所述内轴(3)上,所述内自动倾斜器(8)能向任一方向倾斜并能沿内轴(3)上下滑动;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和内自动倾斜器(8)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相连接,使得外自动倾斜器(12)和内自动倾斜器(8)能够同步同向倾斜或同步上下滑动;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同时与所述下旋翼变距摇臂(20)相连接,使得外自动倾斜器(12)发生倾斜或者上下滑动时,所述下旋翼变距摇臂(20)相应地摇动,进而改变下旋翼桨距; 所述中间环⑵位于所述内自动倾斜器⑶的上方,并套装在所述内轴(3)上;在内轴(3)与中间环(7)的相接处,内轴(3)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横杆(39)数量相同的通孔,通孔孔径大于所述下横杆(39)的杆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位于所述内轴(3)内部;所述下横杆(39)中部连接于所述中间环(7)上;所述下横杆(39)的外端与内自动倾斜器(8)相连接,所述下横杆(39)的内端穿过所述内轴(3)上设置的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上端与所述上旋翼变距摇臂(4)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下横杆(39)、中间环(7)、第二连接装置的配合,能够使得外自动倾斜器(12)、内自动倾斜器(8)同步倾斜或者上下滑动时,所述上旋翼变距摇臂(4)与下旋翼变距摇臂(20)同步反向摇动,进而同步改变上、下旋翼桨距;所述上旋翼变距摇臂(4)同时与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相连接,通过上下移动第三连接装置,能够单独改变上旋翼桨距而不对下旋翼产生影响; 进行上、下旋翼总距同步操纵时,同时上下移动所有下拉杆,使外自动倾斜器(12)、内自动倾斜器(8)同步上下滑动,第一连接装置随之同步摇动下旋翼变距摇臂(20),从而改变下旋翼总距,第二连接装置随之同步反向摇动上旋翼变距摇臂(4),从而同步改变上旋翼总距;进行上、下旋翼总距差动操纵时,同时上下移动所有下拉杆,然后上下移动第三连接装置摇动上旋翼摇臂(4),从而差动改变上旋翼总距与下旋翼桨距;进行周期变距操纵时,通过调整各下拉杆的相对位置,使得外自动倾斜器(12)、内自动倾斜器(8)同步同向倾斜,第一连接装置随之同步摇动下旋翼变距摇臂(20),从而改变下旋翼周期变距,第二连接装置随之同步反向摇动上旋翼变距摇臂(4),从而同步改变上旋翼周期变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内自动倾斜器(8)均包括球铰(29)、内环(31)、轴承(33)、夕卜环(34);所述内环(31)套装在球铰(29)上并能够绕球铰(29)向任一方向倾斜,内环(31)、外环(34)通过轴承(33)相连接;所述外自动倾斜器的球铰(29)套装在所述外轴(10)上并能沿所述外轴(10)上下滑动,所述内自动倾斜器(8)的球铰(40)套装在所述内轴(3)上并能沿所述内轴(3)上下滑动;第一扭力臂(22)连接于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的外环(34)与机身之间,第二扭力臂(11)连接于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的内环(31)与外轴(10)之间;第三扭力臂(9)连接于所述内自动倾斜器(8)的外环(43)与所述外轴(10)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中拉杆(21)、小拉杆(19);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上拉杆(17)、上横杆(15)、长拉杆(24);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为长拉杆(24),所述长拉杆(24)顶部设有与上横杆(15)数量相同的耳片;所述下旋翼变距摇臂(20)设有上耳片和下耳片,所述上旋翼变距摇臂(4)设有耳片; 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的外环(34)与所述下拉杆(23)相连接;所述外轴桨毂头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中拉杆(21)数量相同的通孔,所述中拉杆(21)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孔径大于中拉杆(21)杆径;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的内环(31)与所述中拉杆(2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中拉杆(21)上端与所述下旋翼变距摇臂(20)的下耳片相连接;所述小拉杆(19)的下端与所述下旋翼变距摇臂(20)的上耳片相连接,所述小拉杆(19)的上端与所述内自动倾斜器(8)的外环(43)相连接;所述内自动倾斜器(8)的内环(41)设有与所述下横杆(39)数量相同的耳片,所述下横杆(39)的外端与所述内自动倾斜器(8)上内环(41)上的耳片相连接,所述下横杆(39)的内端穿过所述内轴(3)上设置的通孔与所述上拉杆(17)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拉杆(17)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15)中部相连接,所述上横杆(15)的内端与所述长拉杆(24)的耳片相连接,所述上横杆(15)的外端与所述上旋翼变距摇臂(4)的耳片相连接; 所述长拉杆(24)上固定安装有上限位装置(16)和下限位装置,所述上限位装置、下限位装置位于内轴(3)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扭力臂(11)连接有能够拆卸的圆环,所述圆环紧固于外轴(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旋翼桨毂(2)、上旋翼桨毂头的外部安装上旋翼整流罩;在下旋翼桨毂(6)、下旋翼桨毂头外的外部安装下旋翼整流罩;所述外自动倾斜器(12)包裹于机身整流罩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环(7)能够拆卸,所述中间环(7)设有与所述下横杆(39)数量相同的耳片,所述下横杆(39)中部连接于所述中间环(7)的耳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轴支撑座(3)包括轴承座(36)、轴承(37),所述外轴桨毂头上端部形成一凸台,所述内外轴支撑座(5)安装于所述外轴桨毂头上端部的凸台上,所述轴承座的内部安装有所述轴承(37),所述内轴(3)穿过所述轴承(37)的内圈,并与轴承(37)的内圈紧密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翼桨毂(2)、下旋翼桨毂(6)均包含桨毂中心件(25)、轴承(26)、桨毂壳体(27)和紧固装置(28);所述轴承安装于所述桨毂壳体内部;所述桨毂中心件外端形成凸缘,卡合于最外端轴承的轴承内圈,用于防止桨毂中心件(25)向内滑动;所述桨毂中心件穿过所述轴承内圈并与轴承内圈紧密配合,所述紧固装置安装于所述桨毂中心件的内端,所述轴承与所述紧固装置共同防止桨毂中心件(25)向外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共轴直升机的旋翼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翼变距摇臂(4)、下旋翼变距摇臂(20)的外端均形成一个四棱柱凸块,所述四棱柱凸块嵌入所述桨毂中心件(25)的内端,所述四棱柱凸块中心设有圆柱形通孔,螺钉穿过圆柱形通孔分别将上旋翼变距摇臂(4)紧固在上旋翼桨毂中心件上、将下旋翼变距摇臂(20)紧固在下旋翼桨毂中心件上。
【文档编号】B64C27/12GK104129498SQ201410353728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发明者】吴伟伟, 马存旺, 张凯, 汪洋 申请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