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用螺旋桨旋转平面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866914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飞行器用螺旋桨旋转平面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飞行器。具体说,是能在高山或峡谷之类的狭小复杂地形条件下起降的小型飞行器上的螺旋桨旋转平面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中国ZL2013104235571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在复杂地形起降的小型飞行器,这种小型飞行器包括主架、两个涵道、横向摆翼、纵向摆翼、方向控制机构、发动机和支架,所述两涵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涵道内腔的中心有轴座,轴座内有桨轴且二者间呈可旋转状配合。桨轴上端有螺旋桨,所述两涵道的外壁间借助连接架相连。所述主架连接在连接架的底部,主架的前侧有座椅。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借助第一传动机构与两桨轴相连。所述方向控制机构处于主架上,方向控制机构借助第二传动机构分别与横向摆翼和纵向摆翼相连。其中,方向控制机构位于两个螺旋桨下方,使得方向控制机构中的纵向舵板和横向舵板均位于螺旋桨旋转平面之下。由于方向控制机构中的纵向舵板和横向舵板均位于螺旋桨旋转平面之下,飞行器飞行时,其螺旋桨下方的气流作用在舵板上,用以改变飞行器的姿态,从而控制飞行器的飞行方向。由于改变飞行器姿态是靠螺旋桨下方的气流作用在舵板上来实现,这样,作用在舵板上的气流会消耗一部分功率。经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由于舵板的阻挡,会使飞行器的功率降低10%以上。由此可见,上述小型飞行器的功率损耗较大,有效升力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飞行器用螺旋桨旋转平面调节机构。采用这种调节机构,可降低小型飞行器的功率损耗,提高有效升力。本发明要解决的以上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的飞行器用螺旋桨旋转平面调节机构包括机架,机架左右两侧均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由桨轴及其下端的桨叶构成。机架上方有大梁,与机架上端两头相应的大梁上均固定有安装座,两个安装座分别借助支撑杆与机架的上端两头相连。其特点是机架上端两头与大梁间均有半轴。半轴与大梁相平行且二者间借助轴套相连,半轴与轴套的周向间呈活动配合。半轴里端有中心孔,半轴里端有螺杆,螺杆借助连接件固定在大梁的相应位置上。桨轴上端连有第一带轮。两螺杆间有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输出轴,输出轴上均有第二带轮,相邻的那个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间连有传动带。半轴下方有可使半轴正向或反向旋转一个角度的第一推拉机构。半轴外端均连有轴座,所述桨轴上段伸入轴座内且二者间呈可旋转状配合。轴座对侧外壁上均有轴头,半轴外段上有叉架,叉架与两轴头间均呈可旋转状配合。叉架里端与轴座下端间连有第二推拉机构。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均旋拧在螺杆上,其中的第一螺母上部固定在安装座上。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半轴包括管体,管体里端连有用做所述中心孔的接头管。接头管里端内有轴承,所述螺杆的相应端伸入轴承内。所述第一推拉机构是电动缸,该电动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杆与所述接头管相连。所述第二推拉机构是电动缸。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轴座上段内径大于其下段,所述第一带轮位于轴座上段内,且轴座的上段上均有两个便于传动带穿过的扁孔。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叉架包括基部,基部上有用于与半轴配合的纵向孔,基部的一端下表面上有便于与第一推拉机构一端相连的凸部,基部的另一端两侧均有与其形成为一体的叉状销耳,叉状销耳上均有同轴轴孔;相应地,所述轴座上的两轴头分别呈活动状穿入两个叉状销耳上的轴孔内,使得轴座及桨轴可绕轴头旋转一个角度。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叉架由上半部和下半部对接而成,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均包括一个半基部,半基部的邻面上均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对接后构成一个与半轴配合的纵向孔。两个半基部的一端均连有半销耳,两个半销耳的对接面上均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对接后构成所述轴孔。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机架上端两头与大梁间均有半轴。半轴与大梁相平行且二者间借助轴套相连,半轴与轴套的周向间呈活动配合。半轴里端有中心孔,半轴里端有螺杆,螺杆借助连接件固定在大梁的相应位置上。桨轴上端连有第一带轮。两螺杆间有动力机构,该动力机构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输出轴,输出轴上均有第二带轮,相邻的那个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间连有传动带。半轴下方有可使半轴正向或反向旋转一个角度的第一推拉机构。半轴外端均连有轴座,所述桨轴上段伸入轴座内且二者间呈可旋转状配合。轴座4对侧外壁上均有轴头,半轴外段上有叉架,叉架与两轴头间均呈可旋转状配合。叉架里端与轴座下端间连有第二推拉机构。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通过第一推拉机构可带动半轴管正向或反向旋转一个角度,进而带动连接在桨轴下端的螺旋桨进行前后方向上的俯仰调节。再通过第二推拉机构的伸缩带动螺旋桨进行左右方向上的俯仰调节。这样,通过改变螺旋桨旋转平面的俯仰角度,达到控制飞行器飞行方向的目的。与背景技术相比,不需横向摆翼和纵向摆翼,省去了操纵横向摆翼和纵向摆翼的舵板。由于省去了舵板,避免了螺旋桨下方的气流作用在舵板上而对飞行器功率的消耗,提高了飞行器的有效升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飞行器用螺旋桨旋转平面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叉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法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飞行器用螺旋桨旋转平面调节机构包括机架22,机架22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由桨轴2及其下端的桨叶1构成。机架22上方设置有大梁12,与机架22上端两头相应的大梁12上均固定有安装座16,两个安装座16分别借助支撑杆27与机架22的上端两头相连。机架22上端两头与大梁12间均设置有半轴,半轴与大梁12相平行且二者间借助轴套14相连,半轴与轴套14的周向间呈活动配合。其中的轴套14有两个,所述两个轴套14均为长方形,其上加工有一个上孔和一个下孔,所述大梁12呈紧密状穿入两个轴套14的上孔内。其中,邻近安装座16的那个轴套14与安装座16的外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半轴里端加工有中心孔,半轴里端设置有螺杆20,螺杆20借助一个连接件固定在大梁12的相应位置上。所述连接件含有第一螺母18,该第一螺母18为长方形,其上加工有一个通孔和一个螺孔,所述大梁12呈紧密状穿入通孔内。所述螺孔位于大梁12之下,所述螺杆20旋入螺孔内。螺杆20的外端旋拧有第二螺母19,利用第二螺母19可实现螺杆20与第一螺母18间的锁紧。桨轴2上端安装有第一带轮8。两螺杆20间设置有动力机构23,该动力机构23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输出轴21,输出轴21上均安装有第二带轮24,相邻的那个第一带轮8和第二带轮24间连有传动带28。半轴下方设置有可使半轴正向或反向旋转一个角度的第一推拉机构26。半轴外端均连有轴座4,所述桨轴2上段伸入轴座4内且二者间借助上轴承10、中轴承7和下轴承5呈可旋转状配合。轴座4对侧外壁上均加工有与其形成为一体的轴头,半轴外段上固定有叉架11,叉架11与两轴头间均呈可旋转状配合。叉架11里端与轴座4下端间连有第二推拉机构29,所述第二推拉机构29是电动缸。轴座4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有用于挡住上轴承10的上盖9和用于挡住下轴承5的下盖3。为节省材料,所述半轴包括一个管体13,管体13里端连有用做所述中心孔的接头管15。接头管15里端内安装有轴承17,所述螺杆20的相应端伸入轴承17内。所述第一推拉机构26是电动缸,该电动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杆25与所述接头管15相连。所述轴座4上段内径大于其下段,所述第一带轮8位于轴座4上段内,且轴座4的上段上均加工有两个便于传动带28穿过的扁孔。如图4所示,所述叉架11包括基部,基部上加工有用于与半轴配合的纵向孔11-1,基部的一端下表面上加工有便于与第二推拉机构29一端相连的凸部11-2,基部的另一端两侧均加工有与其形成为一体的叉状销耳,叉状销耳上均加工有同轴轴孔11-3。相应地,所述轴座4上的两轴头分别呈活动状穿入两个叉状销耳上的同轴轴孔11-3内,使得轴座4及桨轴2可绕轴头旋转一个角度。为便于装配,所述叉架11由上半部和下半部对接而成,所述上半部和下半部均包括一个半基部,半基部的邻面上均加工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对接后构成一个与半轴配合的纵向孔11-1。两个半基部的一端均连有半销耳11-4,两个半销耳11-4的对接面上均加工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对接后构成所述筒轴轴孔11-3。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通过第一推拉机构26和连杆25,可带动接头管15及半轴、轴座及轴座4内的桨轴2及桨轴下端的桨叶1一起正向或反向旋转一个角度,从而实现螺旋桨前后俯仰角的调节。通过第二推拉机构29的伸缩,可带动轴座4及轴座4内的桨轴2进行左右摆动一个角度,从而实现螺旋桨的左右俯仰角调节。这样,通过改变螺旋桨旋转平面的俯仰角度,达到控制飞行器飞行方向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