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舰载系留伞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1163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舰载系留伞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舰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舰载系留伞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舰载无人机主要有固定翼无人机和旋转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的主要缺点在于它的起飞与降落,大多数舰载固定翼无人机的起飞采取弹射起飞方式,这种起飞方式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使用一定的设备,并且固定翼无人机对海军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回收过程非常复杂,比其起飞时带来的麻烦更多,目前采用的主要回收方式是:撞网回收、打捞回收和使用机械臂空中回收等;旋转翼无人机主要缺点在于系统复杂,维护困难,且其续航时间有限,使用成本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舰载系留伞翼无人机,可随舰船飞行,既能携带侦查监控设备用于舰船上空的空中侦查监控,又能随船飞行,无需另外的动力系统,实现了续航时间无限长的能力,成本低,能够有效的扩展当前中小型水面舰艇的态势感知和远距离通信能力,并为无人机远程指挥提供保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舰载系留伞翼无人机,包括冲压翼伞、控制装置、绞盘和锚固桅杆,绞盘和锚固桅杆均固定于甲板上,冲压翼伞通过伞绳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与绞盘之间连接有系留缆绳,绞盘可正向或反向转动,对系留缆绳放出或收回,冲压翼伞的头部与锚固桅杆之间连接有头部牵引绳。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冲压翼伞的两侧分别通过左操作绳和右操作绳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包括电机、舵盘和壳体,电机和舵盘均设置于壳体内,电机与舵盘连接,舵盘包括两个转盘,左操作绳和右操作绳分别缠绕于两个转盘上,电机驱动舵盘转动,使右操作绳和左操作绳一收一放,完成对冲压翼伞的航向控制。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冲压翼伞的前端设有头锥,锚固桅杆上设有头锥座,头部牵引绳的一端与头锥连接,头部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头锥座与锚固桅杆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冲压翼伞的前端开设有多个开口,在舰船行驶过程中可充入空气,确保冲压翼伞成型。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开口的数量为3~5个。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开口上均设有风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冲压翼伞上设有侦查监控设备和通信设备。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冲压翼伞由舰船牵引,可随舰船飞行,既能携带侦查监控设备用于舰船上空的空中侦查监控,又能随船飞行,冲压翼伞的飞行动力为舰船的牵引力,无需另外的动力系统,实现了续航时间无限长的能力,成本低,能够有效的扩展当前中小型水面舰艇的态势感知和远距离通信能力,并为无人机远程指挥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飞起状态时舰载系留伞翼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回收状态时舰载系留伞翼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冲压翼伞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冲压翼伞,2-控制装置,3-系留缆绳,4-头部牵引绳,5-绞盘,6-锚固桅杆,7-舰船甲板,8-伞绳,9-1-右操作绳,9-2-左操作绳,10-舵盘,11-头锥,12-头锥座,1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舰载系留伞翼无人机,包括冲压翼伞1、控制装置2、绞盘5和锚固桅杆6,绞盘5和锚固桅杆6均固定于甲板上,冲压翼伞1通过伞绳8与控制装置2连接,控制装置2与绞盘5之间连接有系留缆绳3,绞盘5可正向或反向转动,对系留缆绳3放出或收回,冲压翼伞1的头部与锚固桅杆6之间连接有头部牵引绳4。

进一步地,冲压翼伞1的两侧分别通过左操作绳9-2和右操作绳9-1与控制装置2连接,控制装置2包括电机13、舵盘10和壳体,电机13和舵盘10均设置于壳体内,电机13与舵盘10连接,舵盘10包括两个转盘,左操作绳9-2和右操作绳9-1分别缠绕于两个转盘上,电机13驱动舵盘10转动,使右操作绳9-1和左操作绳9-2一收一放,完成对冲压翼伞1的航向控制。

进一步地,冲压翼伞1的前端设有头锥11,锚固桅杆6上设有头锥座12,头部牵引绳4的一端与头锥11连接,头部牵引绳4的另一端穿过头锥座12与锚固桅杆6连接;系留缆绳3将冲压翼伞1收回舰船甲板7后,头部牵引绳4继续拉紧,冲压翼伞1前端的头锥11插入到头锥座12中固定。

进一步地,冲压翼伞1的前端开设有多个开口,在舰船行驶过程中可充入空气,确保冲压翼伞1成型。

进一步地,开口的数量为3~5个。

进一步地,每个开口上均设有风门;可实现开口的关闭和打开,调节冲压翼伞1的升力。

进一步地,冲压翼伞1上设有侦查监控设备和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设计一种舰载系留伞翼无人机,通过部分前缘开口、部门闭合的冲压翼伞1作为升力体,通过系留缆绳3与舰船上固定的升降滚筒连接控制无人机的高度,通过头部牵引绳4协助无人机的升降控制,冲压翼伞1下部悬挂控制机箱,内设控制转向电机13,通过电机13旋转拉动翼伞两侧操作绳,实现翼伞飞行与舰船航行方向随动,保持航向一致。系统回收时,只需要拉动头部牵引绳4和系留缆绳3,将冲压翼伞1系统拉回舰船甲板7即可,起飞降落可随时进行,无需准备时间。

以冲压翼伞1作为升力体,通过系留缆绳3固定在舰船甲板7上,舰船航行时可牵引伞翼无人机随舰船航行,系留伞翼无人机的升降控制由舰船甲板7上的绞盘5控制,伞翼无人机回收到舰船甲板7上后可固定在锚固桅杆6上,放飞时可从锚固桅杆6上解脱,绞盘5放出系留缆绳3,伞翼无人机升空,伞翼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依靠其下方悬挂的控制装置2控制航行,保持与舰船航行方向相同。

冲压翼伞1回收与放飞方法是:设计一种舰载绞盘5和锚固桅杆6,通过舰船上固定的升降绞盘5放出与回收系留缆绳3来控制无人机的高度,通过头部牵引绳4协助冲压翼伞1的升降控制。系统回收时,只需要拉动头部牵引绳4和系留缆绳3,将冲压翼伞1系统拉回舰船甲板7即可,起飞降落可随时进行,无需准备时间。

冲压翼伞1舰船甲板7固定方法是:系留缆绳3将冲压翼伞1收回舰船甲板7后,头部牵引绳4继续拉紧,冲压翼伞1前端的头锥11插入到头锥座12中固定。

在图1中,冲压翼伞1由控制装置2控制,与系留缆绳3连接,系留缆绳3缠绕在舰船甲板7上固定安装的绞盘5上,绞盘5可正向或反向旋转,放出或收回系留缆绳3,控制冲压翼伞1的飞行高度,头部牵引绳4上端与冲压翼伞1连接,下端与固定于舰船甲板7上的锚固桅杆6相连,用于控制冲压翼伞1的姿态,辅助系留缆绳3对冲压翼伞1的控制。锚固桅杆6具有伸缩功能和头牵引绳4收放功能,当冲压翼伞1升空时,锚固桅杆6升至最高,并放出头部牵引绳4,当冲压翼伞1回收时,锚固桅杆6降至最低,并收回头部牵引绳4。

在图2中,绞盘5反向转动,通过系留缆绳3将冲压翼伞1收回,使冲压翼伞1的下降,直到冲压翼伞1与锚固桅杆6相接,头部牵引绳4控制冲压翼伞1的俯仰姿态,保持冲压翼伞1水平姿态。当需要放出冲压翼伞1时,绞盘5正向转动,放出系留缆绳3,冲压翼伞1在航行舰船的牵引下升空,同时头部牵引绳4也放出,保持冲压翼伞1水平飞行平稳升空。

在图3中,系留缆绳3将冲压翼伞1收回舰船甲板7后,头部牵引绳4继续拉紧,冲压翼伞1前端的头锥11插入到头锥座12中固定。

在图4中,冲压翼伞1前端具有四个开口,在舰船行驶过程中可充入空气,确保冲压翼伞1成型,冲压翼伞1前端安装有头锥11,头锥11连接有头部牵引绳4,冲压翼伞1通过伞绳8与控制装置2连接,控制装置2下端与系留缆绳3连接,冲压翼伞1的飞行方向通过右操作绳9-1和左操作绳9-2控制。

在图5~图6中,控制装置2内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驱动舵盘10,其中舵盘10为两组转盘,一组缠绕右操作绳9-1,另一组缠绕左操作绳9-2,当电机13转动时,可保证右操作绳9-1和左操作绳9-2一收一放,完成对冲压翼伞1的航向控制。

综上所述,提出了一种新型舰载系留无人机,将传统用于跳伞和滑翔飞行活动的冲压翼伞1采用系留的方式进行控制,既能携带侦查监控设备用于舰船上空的空中侦查监控,又能随船飞行,由于自身飞行动力来源于舰船的牵引,本身并无动力系统,实现了续航时间无限长的能力,同时该系统是一种低成本、全自动舰艇拖曳翼伞系统,能够有效的扩展当前中小型水面舰艇的态势感知和远距离通信能力,并为无人机远程指挥提供保障。

以上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