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撑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0160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撑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撑杆结构。



背景技术:

在飞机结构的设计中,需要对支架设备结构提供支撑,需要设计若干的撑杆结构,撑杆一端连接在支架结构上,另一端连接在机身上。如果设计不够合理,则撑杆受载严酷,撑杆结构重量大,或者刚度不够,支架结构变形大,直接影响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撑杆结构,以解决或至少减轻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架撑杆结构,用于支撑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被支撑件,所述支架撑杆结构包含:第一撑杆组、第二撑杆组及第三撑杆组;

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为第一四棱锥结构,且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远离所述被支撑件;

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为第二四棱锥结构,且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远离所述被支撑件;

所述第一撑杆组支撑在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处,所述第二撑杆组支撑在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底部,所述第三撑杆组支撑在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处;

所述第一撑杆组、第二撑杆组与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支撑点以及所述第三撑杆组与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支撑点均设置为简支约束。

优选的,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高度是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高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包含4根连杆,4根连杆的一端相交于一点形成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4根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被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包含4根连杆,4根连杆的一端相交于一点形成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4根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被支撑件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置为简支约束。

优选的,所述第一撑杆组、第二撑杆组、第三撑杆组均包含两根连杆;定义过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与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的竖直平面为对称面,所述第一撑杆组中的两根连杆、第二撑杆组中的两根连杆及第三撑杆组中的两根连杆均以所述对称面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定义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为F点,第一撑杆组中的两根连杆在所述F点简支约束,两根连杆的另外端点分别定义为A点和C点;第二撑杆组中的两根连杆一端支撑在所述被支撑件上,第二撑杆组中的两根连杆另一端相交于B点简支约束,且B点位于A点与C点连线的中点处;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定义为G点,所述第三撑杆组中的两根连杆在G点简支约束,两根连杆的另一端点分别定义为D点和E点,所述D点和E点的连线中点定义为I点;直线IF垂直于平面AFC,直线BG垂直于平面DGE,角度AFC等于40°、角度DGE等于50°。

优选的,所述A、B、C的三点连线处及D、I、E的三点连线处分别设置一个加强框,不同连杆在A点、C点、D点及E点均固定在所述加强框内,所述加强框为连杆提供支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连接使用方便,方便维护;传力清晰,能够,满足强度及刚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架撑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支架撑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1-第一撑杆组,2-第二撑杆组,3-第三撑杆组,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被支撑件,7-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支架撑杆结构,用于支撑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5之间设置有被支撑件6,在本实施例中,被支撑件6设置为盒形件,盒形件中间连接有轴7,轴7上连接有设备件。

所述支架撑杆结构包含:第一撑杆组1、第二撑杆组2及第三撑杆组3;第一支架4设置为第一四棱锥结构,且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远离被支撑件6,第一四棱锥结构的底面与被支撑件6连接;第二支架5设置为第二四棱锥结构,且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远离被支撑件6,第二四棱锥结构的底面与被支撑件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四棱锥结构与第二四棱锥结构在被支撑件6的两侧对称设置。

第一撑杆组1支撑在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处,第二撑杆组2支撑在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底部,第三撑杆组3支撑在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处;第一撑杆组1、第二撑杆组2与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支撑点以及第三撑杆组3与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支撑点均设置为简支约束。每根杆仅承受拉伸或压缩载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高度是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高度的两倍。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高度是指从第一四棱锥结构的底部到顶点的高度;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高度是指从第二四棱锥结构的底部到顶点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包含4根连杆,4根连杆的一端相交于一点形成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4根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被支撑件6连接;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包含4根连杆,4根连杆的一端相交于一点形成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4根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被支撑件6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置为简支约束,每根连杆仅承受拉升或压缩载荷。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与第二四棱锥结构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第一四棱锥结构的4根连杆之间及第二四棱锥结构的连杆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杆,用于提高第一四棱锥结构和第二四棱锥结构的稳定性;在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中,第一四棱锥结构与第二四棱锥结构均采用板材加工形成,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提高第一四棱锥结构和第二四棱锥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撑杆组1、第二撑杆组2、第三撑杆组3均包含两根连杆;定义过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与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的竖直平面为对称面,第一撑杆组1中的两根连杆、第二撑杆组2中的两根连杆及第三撑杆组3中的两根连杆均以所述对称面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其优点在于,有利于提高撑杆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四棱锥结构的顶点为F点,第一撑杆组1中的两根连杆在所述F点简支约束,两根连杆的另外端点分别定义为A点和C点,AF杆与CF杆关于所述对称面对称设置;第二撑杆组2中的两根连杆一端支撑在被支撑件6上,第二撑杆组2中的两根连杆另一端相交于B点简支约束,且B点位于A点与C点连线的中点处;所述第二四棱锥结构的顶点定义为G点,第三撑杆组3中的两根连杆在G点简支约束,两根连杆的另一端点分别定义为D点和E点,DG杆与EG杆关于所述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D点和E点的连线中点定义为I点;直线IF垂直于平面AFC,直线BG垂直于平面DGE,角度AFC等于40°、角度DGE等于5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AFC的角度及DGE的角度还可以根据实际受载进行优化分析后,根据优化分析的结果设定。例如,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AFC的角度为60度,DGE的角度为70度;在另一备选实施例中,AFC的角度为45度,DGE的角度为60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A、B、C的三点连线处及D、I、E的三点连线处分别设置一个加强框,不同连杆在A点、C点、D点及E点均固定在所述加强框内,所述加强框为连杆提供支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