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翼电动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0159阅读:19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翼电动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翼电动无人机。



背景技术:

固定翼电动无人机采用无刷电机驱动螺旋桨产生推力,依靠机翼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产生升力,因此具有飞行速度快、航程远、升限高、运载能力大等特点。

在市场上目前应用的小型固定翼电动无人机,存在以下问题:

a)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

b)维修性、互换性、经济性较差;(例如机翼破损无法使用,需更换整个机翼,经济损失较大)

c)任务载荷(云台)无法根据任务更换,或者拆装更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固定翼电动无人机,采用分体式布局,通过连接装置和锁定装置将各部分连接成一体,便于拆卸和携带、维修和任务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固定翼电动无人机,所述无人机采用分体式布局,包括:机身、尾翼、尾撑杆、任务载荷头及均布在机身左右两侧的机翼;

所述机翼沿机翼展向方向由外到内设置有外翼和内翼;

所述内翼远离机身的一端与所述外翼可拆卸连接,并通过锁定装置锁定;

所述内翼另一端与所述机身可拆卸连接,并通过锁定装置锁定;

所述尾翼可拆卸连接在尾撑杆远离机身的末端,并通过锁定装置锁定;

所述机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套环,所述尾撑杆、任务载荷头分别通过连接套环与所述机身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翼、内翼及尾翼与所述锁定装置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碳管,所述碳管与设置在机翼内部的套管配合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碳管能够插入所述套管内,且两者的定位孔重合。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框架、锁定杆及底座;

所述框架固定在机翼内部的翼肋上,其一端设置有底座,另一端靠近所述套管;

所述锁定杆穿过底座及框架插入所述套管上的定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锁定杆设置有弹簧安装底座,所述弹簧安装底座与框架之间设置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弹簧安装底座与锁定杆螺纹连接,且所述弹簧压缩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底座与框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把手及顶杆;

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锁定杆靠近底座的一端,所述顶杆一端固定在所述把手上,另一端插入所述底座。

优选地,所述底座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顶杆配合,且所述盲孔的开口位于机翼蒙皮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环设置有L型卡槽,所述连接套环通过锁紧螺栓穿过L型卡槽将尾撑杆或者任务载荷头固定在机身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固定翼电动无人机,采用分体式设计,某个部件损坏可直接更换该,无需整体更换,互换性较好;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携带;任务载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实现多功能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固定翼电动无人机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无人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锁定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锁定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连接套环安装示意图;

其中,1-机身,2-尾翼,3-尾撑杆,4-外翼,5-内翼,6-任务载荷头,7-锁定装置,8-连接套环,9-碳管,10-套管,11-锁紧螺栓,12-翼肋,71-框架,72-把手,73-锁定杆,74-顶杆,75-底座,76-弹簧,77-弹簧安装底座,78-盲孔,81-L型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

一种固定翼电动无人机,无人机采用分体式布局,包括:机身1、尾翼2、尾撑杆3、任务载荷头6及均布在机身1左右两侧的机翼;

机翼沿机翼展向方向由外到内依次分段为外翼4和内翼5;内翼5远离机身1的一端与外翼4插接连接,并通过锁定装置7锁定;内翼5另一端与机身1插接连接,并通过锁定装置7锁定;尾翼2插接在尾撑杆3远离机身1的末端,并通过锁定装置7锁定,采用上述插接方式,可实现无人机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易于组装、携带方便,且易于检修和更换受损部件。

机身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套环8,尾撑杆3、任务载荷头6分别通过连接套环8与机身1连接,实现了尾撑杆3和任务载荷头6的更换,可适用于不同的飞行任务。

本实施例中,外翼4、内翼5及尾翼2与锁定装置7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碳管9,碳管9与设置在机翼内部翼肋12的套管10配合设置有定位孔;碳管9能够插入套管10内,且两者的定位孔重合,实现了每个分部件之间的连接成一体和各部件与机身1的连接。

锁定装置7包括:框架71、锁定杆73及底座75;

框架71固定在机翼内部的翼肋12上,其一端设置有底座75,另一端靠近套管10,锁定杆73穿过底座75及框架71插入套管10上的定位孔,完成对套管10和碳管9的限位和锁定;

锁定杆73设置有弹簧安装底座77,弹簧安装底座77与框架71之间设置有弹簧76;

可以理解是:弹簧安装底座77与锁定杆73螺纹连接,调整弹簧安装底座77的安装螺距,能够调节弹簧76的状态,使弹簧76以压缩状态安装在弹簧安装底座77与框架71之间,为锁定杆73提供拉力,使锁定杆73顺利插入套管10上的定位孔内。

锁定装置7还包括:把手72及顶杆74,把手72安装在锁定杆73靠近底座75的一端,顶杆75一端固定在把手72上,另一端能够插入底座75的盲孔78,盲孔78与顶杆74配合,底座75一端透过蒙皮安装使盲孔78的开口位于机翼蒙皮的外部,方便锁紧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锁定杆73、把手72及顶杆74为一个整体零件;

在碳管9插接前,向外拉把手72,顶杆74从底座75的盲孔78中退出,锁定杆73从套管10中的退出,弹簧76随之被压缩,旋转把手72,顶杆74随之旋转并顶在底座75上,卡住锁定杆73,然后手松开把手72;

然后将碳管9插入套管10中,完全插入后,旋转把手72,将顶杆74插入到底座14的盲孔78中,借助弹簧76回弹力将锁定杆73插入到碳管9和套管10对应的限位孔中实现锁定。

可以理解是:连接套环8轴向均布设置有多个L型卡槽81,连接套环8通过锁紧螺栓11穿过L型卡槽81将尾撑杆3或者任务载荷头6固定在机身1上;

尾撑杆3和任务载荷头6与锁紧螺栓11配合设置有螺栓孔,为保证连接套环8与尾撑杆3和上的螺栓孔对应上,通过L型卡槽81对锁紧螺栓11进行限位,保证螺栓孔同心。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