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9601发布日期:2018-07-13 17:5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拆装的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人飞行器,如CN103434644A,包括一壳体部分、一控制部分和多个电机,控制部分装设在壳体部分内,电机装设在壳体部分内,控制部分和电机电接,且每一电机都配有旋翼。但壳体部分为本体配设盖体的结构模式,因此存在由装配不便,拆卸不便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人飞行器,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无人飞行器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无人飞行器,包括一壳体部分(10)、一控制部分(20)和多个电机(30),控制部分(20)和电机(30)电接,且每一电机(30)都配有旋翼(31);该壳体部分(10)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该上壳体(11)具有一上本体(111)和多个固接在上本体(111)外壁的上悬臂(112),该下壳体(12)具有一下本体(121)和多个固接在下本体(121)外壁的下悬臂(122),该多个上悬臂(112)和多个下悬臂(122)一一对应地能装拆固接在一起;该上本体(111)和下本体(121)形成有第一安装腔,上悬臂(112)和下悬臂(122)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控制部分(20)固设在第一安装腔内,电机(30)装设在第二安装腔且电机(30)的输出轴伸出上悬臂(112);该旋翼(31)能装拆连接在电机(30)伸出上悬臂(112)外的伸出部分。

一实施例之中:该下悬臂(122)中部朝下凸起形成有凸起部(123),该凸起部(123)底部设有插孔;每一下悬臂(122)都配设有连接架(13),该连接架(13)包括相对固定的连接部(131)和锁接环(132),连接部(131)和凸起部(123)的插孔构成能装拆的连接结构,上悬臂(112)末端和下悬臂(122)末端一起适配插入锁接环(132)内。

一实施例之中:该连接架(13)包括一呈弧形结构的连接杆(133),该连接杆(133)一端凸设有上述连接部(131),该连接杆(133)上固设或形成有上述的锁接环(132)。

一实施例之中:该连接架(13)还包括一平衡杆(134),该平衡杆(134)中部固设在连接杆(133)另一端。

一实施例之中:该下悬臂(122)之对应凸起部(123)的顶面凹设有下腔,该下腔构成第二安装腔的部分。

一实施例之中:该连接部(131)包括有至少两能变形的第一柱,该第一柱上设有第一倒钩;该插孔内孔壁设有凹槽或锁孔,该第一柱插入该插孔内且第一倒钩钩接在凹槽或锁孔。

一实施例之中:该下悬臂(122)固设有环形件(124);该上悬臂(112)设至少两能变形的第二柱,该第二柱上设有第二倒钩(114);该第二柱插入环形件(124)内,第二倒钩(114)钩接环形件(124)底周缘。

一实施例之中:该下本体(121)上设有安装座(14),该安装座(14)设有第一导柱,该下本体(121)上第一导孔,该第一导柱适配插入第一导孔内;该安装座(14)之上凸设能变形的第三柱,该第三柱上设有第三倒钩(141);该控制部分(20)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通孔(21),该第三柱穿过通孔(21),该第三倒钩(141)钩接在电路板顶面以将电路板装接在安装座(14)上。

一实施例之中:该控制部分(20)包括电路板和开关键(22),该电路板固装在第一安装腔内,该上本体(11)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口(15),该开关键(22)连接电路板且伸出贯穿口(15)。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壳体部分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具有上本体和上悬臂,下壳体具有下本体和下悬臂,上悬臂和下悬臂能装拆固接在一起,上本体和下本体形成有第一安装腔,上悬臂和下悬臂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控制部分固设在第一安装腔内,电机装设在第二安装腔,结构紧凑,装配方便,且能拆卸。

连接架包括连接部和锁接环,连接部和凸起部的插孔构成能装拆的连接结构,上悬臂末端和下悬臂末端一起适配插入锁接环内,装接后连接强度高,牢固性强。

连接架包括一呈弧形结构的连接杆,连接杆一端凸设有连接部,连接杆上固设或形成有锁接环,结构简单,方便装拆。

连接架还包括一平衡杆,平衡杆中部固设在连接杆另一端,结构简单,方便装拆。

连接部包括有至少两能变形的第一柱,第一柱上设有第一倒钩;插孔内孔壁设有凹槽或锁孔,第一柱插入该插孔内且第一倒钩钩接在凹槽或锁孔,结构简单,便于装拆。

下悬臂固设有环形件,上悬臂设至少两能变形的第二柱,第二柱上设有第二倒钩,第二柱插入环形件内,第二倒钩钩接环形件底周缘,结构简单,便于装拆。

电路板上设通孔,第三柱穿过通孔,第三倒钩钩接在电路板顶面以将电路板装接在安装座上,结构简单,便于装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无人飞行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人飞行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无人飞行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3,无人飞行器,包括一壳体部分10、一控制部分20和四个电机30,控制部分20和电机30电接,且每一电机30都配有旋翼31。

该壳体部分10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该上壳体11具有一上本体111和四个固接在上本体111外壁的上悬臂112,该下壳体12具有一下本体121和四个固接在下本体121外壁的下悬臂122,该多个上悬臂112和多个下悬臂122一一对应地能装拆固接在一起;该上本体111和下本体121形成有第一安装腔,上悬臂112和下悬臂122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控制部分20固设在第一安装腔内,电机30装设在第二安装腔且电机30的输出轴伸出上悬臂112;该旋翼31能装拆连接在电机30伸出上悬臂112外的伸出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中:该下悬臂122中部朝下凸起形成有凸起部123,该凸起部123底部设有插孔;每一下悬臂122都配设有连接架13,该连接架13包括相对固定的连接部131和锁接环132,连接部131和凸起部123的插孔构成能装拆的连接结构,上悬臂112末端和下悬臂122末端一起适配插入锁接环132内。该下悬臂122之对应凸起部123的顶面凹设有下腔,该下腔构成第二安装腔的部分。

具体结构中:该连接架13包括一呈弧形结构的连接杆133和一平衡杆134;该连接杆133一端凸设有上述连接部131,该连接杆133上固设或形成有上述的锁接环132;该平衡杆134中部固设在连接杆133另一端。

具体结构中:该连接部131包括有两能弹性变形的第一柱,该第一柱上设有第一倒钩;该插孔内孔壁设有凹槽或锁孔,该第一柱插入该插孔内且第一倒钩钩接在凹槽或锁孔;该下悬臂122固设有环形件124;该上悬臂112设两能变形的第二柱,该第二柱上设有第二倒钩114;该第二柱插入环形件124内,第二倒钩114钩接环形件124底周缘;该下本体121上设有安装座14,该安装座14设有第一导柱,该下本体121上第一导孔,该第一导柱适配插入第一导孔内;该安装座14之上凸设能变形的第三柱,该第三柱上设有第三倒钩141;该控制部分20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通孔21,该第三柱穿过通孔21,该第三倒钩141钩接在电路板顶面以将电路板装接在安装座14上。

具体结构中:该控制部分20包括电路板和开关键22,该电路板固装在第一安装腔内,该上本体11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口15,该开关键22连接电路板且伸出贯穿口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