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道风扇结构和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9479发布日期:2019-07-10 10:08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涵道风扇结构和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涵道风扇结构和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无人机采用的涵道风扇,其叶片叶尖和涵道内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缝隙,导致叶片转动时部分气流会从缝隙流过,导致涵道风扇气动效率下降。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涵道风扇结构和无人机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风扇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涵道风扇气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上述涵道风扇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涵道风扇气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涵道风扇结构,包括涵道、转子部件和定子部件;

所述涵道分为顺序设置的涵道前段、涵道中段和涵道后段;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扇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前段支撑架、进气锥、后段支撑架和动力组件;

所述扇叶围绕所述转轴布置,所述扇叶的叶尖与涵道中段的内壁连接;所述进气锥通过所述前段支撑架与所述涵道前段的内壁连接;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后段支撑架与所述涵道后段的内壁连接;

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扇叶旋转。

可选的,涵道风扇结构,所述涵道前段、所述涵道后段与所述涵道中段之间为滚动连接。

可选的,涵道风扇结构,所述涵道前段与所述涵道中段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滚槽;所述涵道中段对应所述第一滚槽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滚槽;

所述第一滚槽和所述第二滚槽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滚槽与所述第二滚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

可选的,涵道风扇结构,所述第一滚槽包括第一内滚槽和第一外滚槽;所述第二滚槽包括第二内滚槽和第二外滚槽;

所述第一外滚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内滚槽的直径。

可选的,涵道风扇结构,所述涵道后段与所述涵道中段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滚槽;所述涵道中段对应所述第三滚槽的位置上设置有第四滚槽;

所述第三滚槽和所述第四滚槽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

所述第三滚槽与所述第四滚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

可选的,涵道风扇结构,所述第三滚槽包括第三内滚槽和第三外滚槽;所述第四滚槽包括第四内滚槽和第四外滚槽;

所述第三外滚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内滚槽的直径。

可选的,涵道风扇结构,所述动力组件为电机或油机。

可选的,涵道风扇结构,所述前段支撑架包括四个第一支撑柱;

四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围绕进气锥均布设置。

可选的,涵道风扇结构,所述后段支撑架包括四个第二支撑柱;

四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围绕动力组件均布设置。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以及所述的涵道风扇结构;

所述机臂用于连接所述机身和所述涵道风扇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涵道风扇结构,包括涵道、转子部件和定子部件;所述涵道分为顺序设置的涵道前段、涵道中段和涵道后段;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扇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前段支撑架、进气锥、后段支撑架和动力组件;所述扇叶围绕所述转轴布置,所述扇叶的叶尖与涵道中段的内壁连接;所述进气锥通过所述前段支撑架与所述涵道前段的内壁连接;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后段支撑架与所述涵道后段的内壁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扇叶旋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风扇结构,涵道分为涵道前段、涵道中段和涵道后段三段,其中涵道中段的内壁与扇叶的叶尖连接,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扇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旋转,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涵道中段旋转,消除了扇叶和涵道间的空隙,提高了气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以及上述涵道风扇结构;所述机臂用于连接机身和所述涵道风扇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人机包括了上述涵道封杀结构,因此具有上述涵道风扇结构的所有优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能够提高涵道气动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涵道风扇结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涵道风扇结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涵道风扇结构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涵道风扇结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涵道;101-涵道前段;102-涵道中段;103-涵道后段; 200-转子部件;201-转轴;202-扇叶;300-定子部件;301-前段支撑架;302-进气锥;303-后段支撑架;304-动力组件;400-机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涵道风扇结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涵道风扇结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涵道风扇结构中B-B处的剖视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涵道风扇结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涵道100风扇结构,所述涵道100风扇结构包括涵道100、转子部件200和定子部件300;

所述涵道100分为顺序设置的涵道前段101、涵道中段102和涵道后段103;所述转子部件200包括转轴201和扇叶202;所述定子部件300包括前段支撑架301、进气锥302、后段支撑架303和动力组件304;

所述扇叶202围绕所述转轴201布置,所述扇叶202的叶尖与涵道中段102的内壁连接;所述进气锥302通过所述前段支撑架301 与所述涵道前段101的内壁连接;所述动力组件304通过所述后段支撑架303与所述涵道后段103的内壁连接;

所述动力组件304的输出端与转轴201连接,用于驱动扇叶202 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100风扇结构,涵道100分为涵道前段101、涵道中段102和涵道后段103三段,其中涵道中段102的内壁与扇叶202的叶尖连接,连接后涵道中段102、扇叶202和转轴201 形成一个整体,转轴201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旋转,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扇叶202和涵道中段102旋转,该结构消除了扇叶202和涵道 100间的空隙,提高了气动的效率。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能够提高气动效率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涵道前段101、所述涵道后段103 与所述涵道中段102之间为滚动连接。

本实施例将涵道100分为涵道前段101、涵道中段102和涵道后段103三段,其中涵道中段102能够相对涵道前段101和涵道后段 103转动。为实现涵道中段102相对涵道前段101和涵道后段103的转动,涵道前段101、涵道后段103与涵道中段102之间优选为滚动连接,但不仅仅限于滚动连接,还能是滑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涵道前段101与所述涵道中段102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滚槽;所述涵道中段102对应所述第一滚槽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滚槽;

所述第一滚槽和所述第二滚槽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滚槽与所述第二滚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

具体的,所述第一滚槽与所述第二滚槽之间形成了容纳第一滚珠的空间,由于涵道前段101与涵道中段10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滚珠的直径,因此第一滚珠不易从第一滚槽和第二滚槽中脱出。第一滚珠为多个,多个第一滚珠均布在第一滚槽或第二滚槽中,多个第一滚珠可以通过保持架进行固定,使得多个第一滚珠形成一个整体,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槽包括第一内滚槽和第一外滚槽;所述第二滚槽包括第二内滚槽和第二外滚槽;

所述第一外滚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内滚槽的直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涵道中段102旋转时的结构刚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滚槽包括了第一内滚槽和第一外滚槽,第一内滚槽与第一外滚槽同轴设置,且第一外滚槽的直径大于第一内滚槽的直径。第二滚槽包括了第二内滚槽和第二外滚槽,第二内滚槽与第二外滚槽同轴设置,且第二外滚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内滚槽的直径。第一内滚槽与第二内滚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滚珠,第一外滚槽与第二外滚槽之间也设置有第一滚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涵道后段103与所述涵道中段102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滚槽;所述涵道中段102对应所述第三滚槽的位置上设置有第四滚槽;

所述第三滚槽和所述第四滚槽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

所述第三滚槽与所述第四滚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

具体的,所述第三滚槽与所述第四滚槽之间形成了容纳第二滚珠的空间,由于涵道前段101与涵道中段10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滚珠的直径,因此第二滚珠不易从第三滚槽和第四滚槽中脱出。第二滚珠为多个,多个第二滚珠均布在第三滚槽或第四滚槽中,多个第二滚珠可以通过保持架进行固定,使得多个第二滚珠形成一个整体,以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滚槽包括第三内滚槽和第三外滚槽;所述第四滚槽包括第四内滚槽和第四外滚槽;

所述第三外滚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内滚槽的直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涵道中段102旋转时的结构刚度,本实施例中第三滚槽包括了第三内滚槽和第三外滚槽,第三内滚槽与第三外滚槽同轴设置,且第三外滚槽的直径大于第三内滚槽的直径。第四滚槽包括了第四内滚槽和第四外滚槽,第四内滚槽与第四外滚槽同轴设置,且第四外滚槽的直径大于第四内滚槽的直径。第三内滚槽与第四内滚槽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第三外滚槽与第四外滚槽之间也设置有第二滚珠。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304为电机或油机。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前段支撑架301包括四个第一支撑柱;

四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围绕进气锥302均布设置。

第一支撑柱用于支撑进气锥302,第一支撑柱的其中一端固定在进气锥302上,另一端固定在涵道100上段的内壁上,四个支撑柱围绕进气锥302的周向均布设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后段支撑架303包括四个第二支撑柱;

四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围绕动力组件304均布设置。

第二支撑柱用于支撑动力组件304,第二支撑柱的其中一端固定在动力组件304上,另一端固定在涵道100下段的内壁上,四个支撑柱围绕动力组件304的周向均布设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无人机,包括了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涵道 100风扇结构,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涵道100风扇结构,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400,以及所述的涵道100风扇结构;

所述机臂400用于连接所述机身和所述涵道100风扇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使用了实施例一中的涵道100风扇结构,通过机臂400将涵道100风扇结构连接至无人机的机身上。具体的机臂400与涵道前段101和涵道后段103固连。而涵道100风扇结构将涵道100分为涵道前段101、涵道中段102和涵道后段103三段,其中涵道中段102的内壁与扇叶202的叶尖连接,连接后涵道中段 102、扇叶202和转轴201形成一个整体,转轴201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旋转,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扇叶202和涵道中段102旋转,该结构消除了扇叶202和涵道100间的空隙,提高了气动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