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缘排气机翼及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9467发布日期:2019-07-10 10:0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后缘排气机翼及飞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缘排气机翼及飞机。



背景技术:

在机翼后缘向后吹气,有助于减小后缘紊流,提高机翼的气动效率,目前,为实现提高机翼的气动效率只能通过从发动机引出燃气来实现,这种方法对机翼结构存在烧蚀现象。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后缘排气机翼及飞机,既能够保证机翼结构的完整性又能够提高机翼的气动效率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缘排气机翼及飞机,以解决现有通过从发动机引出燃气来实现提高机翼的气动效率的方式,容易造成机翼结构烧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缘排气机翼,包括机翼和引风装置;所述机翼内部设置有引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引风管道的第一进口端贯穿所述机翼的前缘并与外界相连通,且所述引风管道的第一进口端设置在所述机翼根部且靠近机身的一侧;所述引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引风管道内部且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端;

所述引风管道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出口端贯穿所述机翼的后缘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用于将所述引风装置引入的风由所述机翼排出。

具体地,所述引风管道呈圆弧状结构。

具体地,所述第一进口端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端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道包括主管道和支管道;

所述主管道沿所述机翼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管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管道沿垂直于所述主管道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口端呈倾斜截面设置。

具体地,所述引风装置包括风扇以及与所述风扇连接的电机;

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口端处;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风扇旋转。

具体地,所述引风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电机。

具体地,还包括翼梁;

所述翼梁沿所属机翼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翼梁与所述出风管道平行设置。

更具体地,还包括翼肋;所述翼肋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翼肋沿垂直于所述翼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翼梁穿设所述翼肋,所述主管道穿过所述翼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飞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后缘排气机翼。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后缘排气机翼,包括机翼和引风装置;所述机翼内部设置有引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引风管道的第一进口端贯穿所述机翼的前缘并与外界相连通,且所述引风管道的第一进口端设置在所述机翼根部且靠近机身的一侧;所述引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引风管道内部且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端;所述引风管道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出口端贯穿所述机翼的后缘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用于将所述引风装置引入的风由所述机翼排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后缘排气机翼解决现有通过从发动机引出燃气来实现提高机翼的气动效率的方式,容易造成机翼结构烧蚀的技术问题。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述机翼内部设置有引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引风管道的第一进口端贯穿所述机翼的前缘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引风管道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出口端贯穿所述机翼的后缘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用于将所述引风装置引入的风由所述机翼排出,采用从前缘直接引导气流,通过后缘排出的方方式,实现了机翼气动效率的提升,避免对机翼整体结构的烧蚀和对发动机效率的影响。

其二,本实用新型所述引风管道的第一进口端设置在所述机翼根部且靠近机身的一侧,所述引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引风管道内部且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端;本实用新型从机翼翼根引气,通过内置的引风装置加速后,通过出风管道从后缘吹出,从而减小机翼后缘紊流,提高机翼气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飞机,由于所述飞机包括所述后缘排气机翼,因而具有采用从前缘直接引导气流,通过后缘排出的方方式,实现了机翼气动效率的提升,从而减小机翼后缘紊流,提高机翼气动效率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排气机翼安装在飞机上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排气机翼安装在飞机上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排气机翼的翼梁和翼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排气机翼的引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机翼;101-引风管道;102-出风管道;103-前缘;104-后缘;105-第一进口端;106-第二进口端;107-第一出口端;108-第二出口端;109-主管道;110-支管道;200-引风装置;201-风扇;202-电机;203-安装座;300-翼梁;400-翼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翼梁300和翼肋4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引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1-图4所示,一种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包括机翼100和引风装置200;

所述机翼100内部设置有引风管道101和出风管道102;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进口端105贯穿所述机翼100的前缘103并与外界相连通,且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进口端105设置在所述机翼100根部且靠近机身的一侧;

所述引风装置200设置在所述引风管道101内部且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端105;

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出口端107与所述出风管道102的第二进口端106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102的第二出口端108贯穿所述机翼100的后缘104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102用于将所述引风装置200引入的风由所述机翼100排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包括机翼100和引风装置200;所述机翼100内部设置有引风管道101和出风管道102;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进口端105贯穿所述机翼100的前缘103并与外界相连通,且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进口端105设置在所述机翼100根部且靠近机身的一侧;所述引风装置200设置在所述引风管道101内部且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端105;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出口端107与所述出风管道102的第二进口端106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102的第二出口端108贯穿所述机翼100的后缘104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102用于将所述引风装置200引入的风由所述机翼100排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后缘104排气机翼100解决现有通过从发动机引出燃气来实现提高机翼100的气动效率的方式,容易造成机翼100结构烧蚀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机翼100内部设置有引风管道101和出风管道102;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进口端105贯穿所述机翼100的前缘103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出口端107与所述出风管道102的第二进口端106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102的第二出口端108贯穿所述机翼100的后缘104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102用于将所述引风装置200引入的风由所述机翼100排出,采用从前缘103直接引导气流,通过后缘104排出的方方式,实现了机翼100气动效率的提升,避免对机翼100整体结构的烧蚀和对发动机效率的影响。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进口端105设置在所述机翼100根部且靠近机身的一侧,所述引风装置200设置在所述引风管道101内部且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端105;本实用新型从机翼100翼根引气,通过内置的引风装置200加速后,通过出风管道102从后缘104吹出,从而减小机翼100后缘104紊流,提高机翼100气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从所述引风管道101内引入更强的风速,其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翼梁300和翼肋4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引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引风管道101呈圆弧状结构。

具体地,所述引风管道101呈圆弧状结构符合机翼100内部的结构。

更具体地,所述呈圆弧状结构的所述引风管道101,有利于风的引入,气体的流体阻力小,气体在流动过程中不会由于方向的改变从而降低流体的速度,相比于弯折结构或者直角结构的引风管道101具有更小的流体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机翼100后缘104紊流,提高机翼100气动效率,其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翼梁300和翼肋4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引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进口端105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端107直径。

具体地,保证所述第一进口端105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端107直径,从而保证进第一进口端105具有较多的气体流入,经过所述引风装置200的进一步对流入气体的加速后,经过直径小的所述第一出口端107并进入所述第二进口端106,根据流体力学得知,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流径截面越小,流体速度越大,即所述流体可以以较快的流体速度流出所述第二出口端108,进而减小机翼100后缘104紊流,提高机翼100气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机翼100后缘104紊流,提高机翼100气动效率,其中,参见图1-图4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翼梁300和翼肋4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引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出风管道102包括主管道109和支管道110;所述主管道109沿所述机翼100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管道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管道110沿垂直于所述主管道109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

具体地,多个所述支管道110用于对所述支管道110进行分流,实现减小机翼100的后缘104紊流,提高机翼100气动效率。

更具体地,对称侧机翼100上均设置有引风管道101和出风管道102,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进口端105贯穿所述机翼100的前缘103并与外界相连通,且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进口端105设置在所述机翼100根部且靠近机身的一侧;所述引风装置200设置在所述引风管道101内部且靠近所述第一进口端105;所述引风管道101的第一出口端107与所述出风管道102的第二进口端106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102的第二出口端108贯穿所述机翼100的后缘104并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102用于将所述引风装置200引入的风由所述机翼100排出,进一步地,保证对称侧的所述支管道110数量相同,即保证对称侧具有同样的后缘104紊流,从而提高机翼100气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翼梁300和翼肋4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引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出口端108呈倾斜截面设置。

具体地,根据实际常识得知,所述机翼100的后缘104呈倾斜的斜面,即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出口端108呈倾斜截面设置,满足机翼100的制造工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翼梁300和翼肋4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引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引风装置200包括风扇201以及与所述风扇201连接的电机202;所述风扇201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口端105处;所述电机202用于驱动所述风扇201旋转。

具体地,所述风扇201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口端105处用于对进过所述第一进口端105的气体进行加速,提高气体流速。

更具体地,所述电机202用于驱动所述风扇201旋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蓄电池对所述电机202进行供电,经济,便携,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翼梁300和翼肋4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引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引风装置200还包括安装座203,所述安装座203用于安装所述电机202。

具体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利用所述安装座203对所述电机202进行固定,对于安装座203的具体尺寸会根据实际实际需求而定,这里不再具体的限定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所示,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翼梁300和翼肋4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引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还包括翼梁300;

所述翼梁300沿所属机翼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翼梁300与所述出风管道102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所示,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安装在飞机上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翼梁300和翼肋4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缘104排气机翼100的引风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还包括翼肋400;所述翼肋40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翼肋400沿垂直于所述翼梁3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翼梁300穿设所述翼肋400,所述主管道109穿过所述翼肋40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飞机,由于所述飞机包括所述后缘104排气机翼100,因而具有采用从前缘103直接引导气流,通过后缘104排出的方方式,实现了机翼100气动效率的提升,从而减小机翼100后缘104紊流,提高机翼100气动效率的有益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