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力矢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9472发布日期:2019-07-03 04:5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力矢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动力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推力矢量装置。



背景技术:

飞艇是一种主要依靠空气浮力来克服自身重力、带推力装置和可机动飞行的航空器,传统飞艇将发动机安装在囊体腹部吊舱的两侧,采用一套倾转机构带动发动机转动产生推力,这种布局方式由于推力布置在飞艇重心的下方,存在推力加速时飞艇俯仰角增大的现象,由于采用一套倾转机构带动两套发动机同时工作,对倾转机构要求高,在倾转机构出现故障时,两台发动机都不能实现矢量推力,不利于飞艇的安全着陆。

如中国专利:CN203698643U涉及一种飞艇,具体为飞艇上的矢量推力装置及安装该矢量推力装置的飞艇,飞艇矢量推力装置设有固定圆环,所述倾转机构、发动机及控制器均安装在固定圆环上,所述固定圆环的外侧设有一根或平行的多根圆弧杆,所述固定圆环通过支撑架与圆弧杆连接。通过在飞艇的两侧设置发动机及倾转机构来达到矢量推力的作用,实现空中机动飞行的矢量控制。

但是其发动机为焊接在或者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圆环上的,如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飞艇在高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气流会对飞艇上的部件产生很大的震动,这震动足以造成螺栓因震动而掉落,使发动机掉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采用焊接方式,在飞艇飞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与飞鸟发生碰撞,造成发动机的损坏,而且发动机因裸露在空气中因震动很容易造成发动机的损坏,焊接的方式不便于对发动机进行拆卸和维修,增加了维修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力矢量装置,该推力矢量装置,具有便于对飞艇侧面的矢量推力装置进行拆卸和维修的优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推力矢量装置,包括底架、固定机构、发动机、扰流扇叶、机架和定位机构,所述底架的顶部与固定机构的底部连接,所述发动机连接在固定机构上,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扰流扇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架顶部的侧面与机架的底部焊接,所述定位机构设置在固定机构的下方。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架、挤压板、挤压套、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螺纹柱和把手,所述支撑架的底部通过销轴与底架顶部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架对称分布在底架顶部的两侧,所述挤压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挤压板靠近发动机的一侧与挤压套焊接,所述挤压套远离挤压板的一侧与发动机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挤压套远离挤压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发动机外表面相契合的卡槽,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侧面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柱的两端,所述把手焊接在螺纹柱顶部的中部。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柱、插杆、滑板、弹簧和插槽,所述支撑柱的底部通过销轴与底架顶部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插杆的底部插接在支撑柱的顶部,所述插杆的顶部插接在螺纹柱底部的中部开设的插槽的内部,所述插杆位于支撑柱内腔的一端与滑板活动连接,所述滑板的底部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位于挤压套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发动机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外表面开设的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侧面与滑轨活动连接,所述滑板与滑轨的连接处开设有与滑轨相契合的滑槽,所述滑轨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插杆位于支撑柱上方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形状为半圆形。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力矢量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推力矢量装置,通过挤压套对发动机的定位,螺纹柱对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定位,使两个支撑架、第一螺纹杆、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杆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在三角形的稳定夹持下对发动机进行加持定位,通过握持把手逆时针转动螺纹柱使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向远离螺纹柱中心点的方向移动,带动挤压套与发动机分离,方便了对发动机的拆卸,方便了对发动机的维修。

(2)、该推力矢量装置,通过插杆对螺纹柱的插接,增加了螺纹柱在飞艇飞行的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飞艇飞行的过程中因震动导致螺纹柱的转动,造成挤压套对发动机的挤压松动,增加了对发动机定位的稳定性,增加了安全性,通过弹簧增加了插杆与插槽插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架、2固定机构、201支撑架、202挤压板、203挤压套、204支撑板、205第一螺纹杆、206第二螺纹杆、207螺纹柱、208把手、209橡胶套、3发动机、4扰流扇叶、5机架、6定位机构、601支撑柱、602插杆、603滑板、604滑轨、605弹簧、606压板、607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推力矢量装置,包括底架1、固定机构2、发动机3、扰流扇叶4、机架5和定位机构6,底架1的顶部与固定机构2的底部连接,发动机3连接在固定机构2上,发动机3的输出轴与扰流扇叶4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架1顶部的侧面与机架5的底部焊接,定位机构6设置在固定机构2的下方。

固定机构2包括支撑架201、挤压板202、挤压套203、第一螺纹杆205、第二螺纹杆206、螺纹柱207和把手208,支撑架201的底部通过销轴与底架1顶部的侧面活动连接,支撑架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架201对称分布在底架1顶部的两侧,挤压板202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01的顶部,挤压板202靠近发动机3的一侧与挤压套203焊接,挤压套203远离挤压板202的一侧与发动机3的侧面活动连接,挤压套203远离挤压板202的一侧开设有与发动机3外表面相契合的卡槽,挤压板202位于挤压套203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4,支撑板204位于发动机3的下方,通过支撑板204方便了对发动机3的支撑,两个支撑架201的侧面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螺纹杆205和第二螺纹杆206活动连接,第一螺纹杆205和第二螺纹杆206远离支撑架201的一端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柱207的两端,第一螺纹杆205和第二螺纹杆206外表面开设的螺纹方向相反,把手208焊接在螺纹柱207顶部的中部,把手208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套209,橡胶套209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通过挤压套203对发动机3的定位,螺纹柱207对第一螺纹杆205和第二螺纹杆206的定位,使两个支撑架201、第一螺纹杆205、螺纹柱207和第二螺纹杆206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在三角形的稳定夹持下对发动机3进行加持定位,通过握持把手208逆时针转动螺纹柱207使第一螺纹杆205和第二螺纹杆206向远离螺纹柱207中心点的方向移动,带动挤压套203与发动机3分离,方便了对发动机3的拆卸,方便了对发动机3的维修。

定位机构6包括支撑柱601、插杆602、滑板603、弹簧605和插槽607,支撑柱601的底部通过销轴与底架1顶部的中部活动连接,插杆602的底部插接在支撑柱601的顶部,插杆602位于支撑柱601上方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板606,压板606的形状为半圆形,插杆602的顶部插接在螺纹柱207底部的中部开设的插槽607的内部,插杆602位于支撑柱601内腔的一端与滑板603活动连接,滑板603的侧面与滑轨604活动连接,滑板603与滑轨604的连接处开设有与滑轨604相契合的滑槽,滑轨604固定连接在支撑柱601的内壁上,滑板603的底部与弹簧605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605的另一端与支撑柱60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通过插杆602对螺纹柱207的插接,增加了螺纹柱207在飞艇飞行的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飞艇飞行的过程中因震动导致螺纹柱207的转动,造成挤压套203对发动机3的挤压松动,增加了对发动机3定位的稳定性,增加了安全性,通过弹簧605增加了插杆602与插槽607插接的稳定性。

在使用时,当需要对发动机3进行拆卸维修时,握持压板606将插杆602下压与插槽607分离,向左侧偏移插杆602使支撑柱601以底部的销轴为中心向左侧偏移,防止插杆602影响螺纹柱207的旋转,握持把手208逆时针转动螺纹柱207使第一螺纹杆205和第二螺纹杆206向远离螺纹柱207中心点的方向移动,带动挤压套203与发动机3分离,对发动机3进行拆卸。

当需要对发动机3进行安装时,握持把手208顺时针转动螺纹柱207使第一螺纹杆205和第二螺纹杆206向靠近螺纹柱207中心点的方向移动,带动挤压套203与发动机3对发动机3进行夹紧,对发动机3进行安装,握持压板606使插杆602与插槽607对齐,松开压板606在弹簧605的复位作用下使插杆602对插槽607进行插接,对螺纹柱207进行限位,使螺纹柱207不会因震动而转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推力矢量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