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测试设备的吊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8599发布日期:2019-09-13 22:5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测试设备的吊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飞行器雷达内部电子设备安装吊舱主结构。



背景技术:

承力传统的飞行器吊舱为长桁、框骨架结构,蒙皮铆接在外表面,不具有拆卸功能,数据加载、设备维修检测时均通过维修口盖空间进行操作。传统的飞行器雷达吊舱内部电子设备安装在其设备支架上或安装在主承力框上,空间利用率不高。

由于安装的测试设备对振动环境要求比较高,而安装在主承力框上影响空间尺寸。舱体蒙皮为透波复合材料,不能作为主承力结构,设备支架不适合直接安装在舱体蒙皮上。飞行器吊舱使用时需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同时需满足机械和电气接口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测试设备连接更可靠稳定且结构简单的安装测试设备的吊舱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测试设备的吊舱结构,吊舱结构包括主承力框和连接板;主承力框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于连接板的两侧,主承力框与飞行器连接;连接板连接固定在两主承力框之间,用于安装测试设备。

进一步的,吊舱结构还包括蒙皮,蒙皮覆盖在主承力框和连接板的外部,将主承力框、连接板和测试设备包覆在内。

优选的,所述主承力框的截面呈T形。

优选的,连接板为平板夹心结构,外表面为铝板,内部为泡沫芯。

优选的,主承力框与蒙皮连接的外表面为台阶结构。

优选的,蒙皮是合材料天线罩,为圆筒状整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传力路线简单。

2、测试设备安装在该吊舱结构内,在振动环境下受到的扰动小,因此测试结果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除蒙皮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截面图;

图4是图3的I部放大图;

图中,1、前主承力框;2、角片;3、立板;4、后主承力框;5、蒙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一种安装测试设备的吊舱结构,由前主承力框1、角片2、立板3、后主承力框4和蒙皮5组成。

如图1-4所示,前主承力框1和后主承力框4均为T形截面结构;前主承力框1和后主承力框4与蒙皮5连接的外表面为台阶结构,台阶面上铆接气密托板螺母,蒙皮5通过螺母与前主承力框1和后主承力框4连接;台阶的高度与蒙皮的厚度一致。

如图2所示,前主承力框1的肋板和后主承力框4的肋板通过角片2与立板3连接。

立板3为平板夹心结构,内外表面为铝板,内部为泡沫芯。立板3用来安装测试设备。

蒙皮5是合材料天线罩,为圆筒状整体成型结构。在需要调试测试设备的位置可以开维修、检测口盖;蒙皮5为辅助承力结构,只与前主承力框1和后主承力框4连接,主要承受飞行时的气动载荷。

原理:前主承力框1上和后主承力框4上分别安装有与飞行器连接的吊挂;前主承力框1和后主承力框4主要通过主传力结构的立板连接;立板前端两侧均通过角片与前主承力框1连接,立板3后端两侧均通过角片2与后主承力框4连接,角片2通过螺栓使立板3和主承力框接连在一起,角片2尺寸规格一致,具有互换性;蒙皮5通过托板螺母安装在前主承力框1和后主承力框4上,蒙皮主要起整流作用,工作时主要承受工作中的气动载荷。测试设备安装在立板3上,由于立板3直接与前、后主承力框连接,而吊挂又直接与前、后主承力框连接,整个吊舱结构传递路线短,受振动扰动小。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首先将测试设备安装到立板3上,立板3与前主承力框1通过角片2固定,再安装蒙皮5到前主承力框1和后主承力框4上,最后安装角片2固定立板3和后主承力框4。

上述实施例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之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做的任何引申、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