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1784发布日期:2022-05-11 13:5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溶隧道溶洞探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溶洞探测主要由传统的水平钻孔和地质预报的方式进行,结合超前探孔等方式对于大型溶洞进行综合判定,对于岩溶地区隧道的建设,目前外国的航空瞬变电磁勘探技术已经在国外取得成功应用,在国内,由于国家地质信息安全问题,我国没有引进外国的航空瞬变电磁勘探技术,相关勘测技术与产业处于空白阶段,施工方在进行复杂地形施工时无法采用此技术获得当地的地质信息,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对于复杂地形勘测技术的需求愈加强烈。
3.市场上的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存在本身防护程度不足,且溶洞内部结构复杂,容易对机体造成破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包括机体、延伸翼板和摄像镜头,所述机体四端固定有安装支杆,且安装支杆外侧连接有机翼,所述机翼顶端上侧连接有螺旋叶,且机翼顶端下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延伸翼板连接于支撑杆的外端,且延伸翼板的顶端中部转动连接有防护导轮,所述机体外侧下端设置有垫架,且机体的中部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导向轴,所述摄像镜头设置于连接导向轴的下端,所述机体左右两端内部设置有照明灯,且照明灯前侧平行设置有透明防护板,所述机体上端安置有用于加固的防护组件。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机翼呈螺纹旋接,且支撑杆设置有四个。
7.优选的,所述延伸翼板与支撑杆呈垂直状分布,且延伸翼板长度与螺旋叶长度相一致。
8.优选的,所述照明灯关于机体竖直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且透明防护板与机体呈卡扣连接。
9.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安装块、侧边凹槽和加固顶板,且安装块两侧开设有侧边凹槽,所述安装块上端滑动连接有加固顶板。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与机体呈一体化,且安装块关于机体竖直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块。
11.优选的,所述加固顶板通过侧边凹槽与安装块之间构成卡扣结构,且加固顶板呈弧状。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岩溶
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通过设置侧面防护导轮减小整个探测装置与溶洞壁相撞击造成的破坏,且其顶端还设置有防护件,避免受到落石等撞击影响,相应该装置还设置有照明设备提高采集图像的清晰度;
13.该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设置有延伸翼板,四个支撑杆的外侧均连接有一根与其相垂直的延伸翼板,其长度与螺旋叶相同,相应在延伸翼板的顶端内部还转动连接有一个防护导轮,在飞行过程中,当该无人机通过狭小或者贴合于岩壁面飞行,螺旋叶撞击在岩壁上既容易对螺旋叶造成破损,又会由于高速转动的螺旋叶带出大量砂石对无人机造成损坏,甚至可能导致螺旋叶故障而掉落,而等长的延伸翼板以及其顶端所连接的防护导轮组合的机构稍长于螺旋叶,进而在飞行中其优先于螺旋叶接触到岩壁上,而其顶端的防护导轮受力后进行导向滚动,迫使整个无人机顺应岩壁面与防护导轮的滚动进行防护,极大的避免了螺旋叶与岩壁的撞击,起到防护的作用;
14.该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设置有照明灯,机体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照明灯,在溶洞内大多是漆黑的,需要照明方便使用人员通过摄像镜头进行观察内部构造,左右两端设置的两个照明灯能够极大对溶洞内进行补光,提高采集画面的清晰程度;
15.该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设置有加固顶板,机体上侧两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安装块,加固顶板能够顺应其两侧开设的侧边凹槽顺沿安装块进行滑动安装,使得在溶洞内飞行时能够有效防护其顶端的落石等异物撞击造成的影响,相应整个加固顶板呈弧状结构,在受到撞击作用时其能够将受压分散至弧面各点,进而减小撞击造成的破坏,且使得落在其表面的落石等异物也会顺应其向下的弧面落下,避免堆积导致整个无人机进行负重飞行。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机体;2、安装支杆;3、机翼;4、螺旋叶;5、支撑杆;6、延伸翼板;7、防护导轮;8、垫架;9、连接导向轴;10、摄像镜头;11、照明灯;12、透明防护板;13、防护组件;1301、安装块;1302、侧边凹槽;1303、加固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包括机体1、延伸翼板6和摄像镜头10,机体1四端固定有安装支杆2,且安装支杆2外侧连接有机翼3,机翼3顶端上侧连接有螺旋叶4,且机翼3顶端下侧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与机翼3呈螺纹旋接,且支撑杆5设置有四个,四个机翼3顶端下侧螺旋均连接有支撑杆5,该支撑杆5起到支撑防护的作用,当其迫降时底端的垫架8支撑不稳而导致自身倾斜时,此时即可通过支撑杆5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预防整个无人机顷翻、受损,而螺纹旋接式连接使得两者之间也能够进行拆卸,继而方便整个无人机进行拆装、折叠,便于携带、维护。延伸翼板6连接于支撑杆5的外端,且延伸翼板6的顶端中部转动连接有防护导轮7,延伸翼板6与支撑杆5呈垂直状分布,且延伸翼板6长度与螺旋叶4长度相一致,四个支撑杆5的外侧均连接有一根与其相垂直的延伸翼板6,其长
度与螺旋叶4相同,相应在延伸翼板6的顶端内部还转动连接有一个防护导轮7,在飞行过程中,当该无人机通过狭小或者贴合于岩壁面飞行,螺旋叶4撞击在岩壁上既容易对螺旋叶4造成破损,又会由于高速转动的螺旋叶4带出大量砂石对无人机造成损坏,甚至可能导致螺旋叶4故障而掉落,而等长的延伸翼板6以及其顶端所连接的防护导轮7组合的机构稍长于螺旋叶4,进而在飞行中其优先于螺旋叶4接触到岩壁上,而其顶端的防护导轮7受力后进行导向滚动,迫使整个无人机顺应岩壁面与防护导轮7的滚动进行防护,极大的避免了螺旋叶4与岩壁的撞击,起到防护的作用。机体1外侧下端设置有垫架8,且机体1的中部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导向轴9,摄像镜头10设置于连接导向轴9的下端,机体1左右两端内部设置有照明灯11,且照明灯11前侧平行设置有透明防护板12,照明灯11关于机体1竖直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且透明防护板12与机体1呈卡扣连接,机体1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照明灯11,在溶洞内大多是漆黑的,需要照明方便使用人员通过摄像镜头10进行观察内部构造,左右两端设置的两个照明灯11能够极大对溶洞内进行补光,提高采集画面的清晰程度。机体1上端安置有用于加固的防护组件13。
21.如图1和图3所示,防护组件13包括安装块1301、侧边凹槽1302和加固顶板1303,且安装块1301两侧开设有侧边凹槽1302,安装块1301上端滑动连接有加固顶板1303,安装块1301与机体1呈一体化,且安装块1301关于机体1竖直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块,加固顶板1303通过侧边凹槽1302与安装块1301之间构成卡扣结构,且加固顶板1303呈弧状,机体1上侧两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安装块1301,加固顶板1303能够顺应其两侧开设的侧边凹槽1302顺沿安装块1301进行滑动安装,使得在溶洞内飞行时能够有效防护其顶端的落石等异物撞击造成的影响,相应整个加固顶板1303呈弧状结构,在受到撞击作用时其能够将受压分散至弧面各点,进而减小撞击造成的破坏,且使得落在其表面的落石等异物也会顺应其向下的弧面落下,避免堆积导致整个无人机进行负重飞行。
22.综上,该岩溶隧道溶洞探测辅助装置,使用时,首先四个支撑杆5的外侧均连接有一根与其相垂直的延伸翼板6,其长度与螺旋叶4相同,相应在延伸翼板6的顶端内部还转动连接有一个防护导轮7,在飞行过程中,当该无人机通过狭小或者贴合于岩壁面飞行,螺旋叶4撞击在岩壁上既容易对螺旋叶4造成破损,又会由于高速转动的螺旋叶4带出大量砂石对无人机造成损坏,甚至可能导致螺旋叶4故障而掉落,而等长的延伸翼板6以及其顶端所连接的防护导轮7组合的机构稍长于螺旋叶4,进而在飞行中其优先于螺旋叶4接触到岩壁上,而其顶端的防护导轮7受力后进行导向滚动,迫使整个无人机顺应岩壁面与防护导轮7的滚动进行防护,极大的避免了螺旋叶4与岩壁的撞击,起到防护的作用,且机体1上侧两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安装块1301,加固顶板1303能够顺应其两侧开设的侧边凹槽1302顺沿安装块1301进行滑动安装,使得在溶洞内飞行时能够有效防护其顶端的落石等异物撞击造成的影响,相应整个加固顶板1303呈弧状结构,在受到撞击作用时其能够将受压分散至弧面各点,进而减小撞击造成的破坏,且使得落在其表面的落石等异物也会顺应其向下的弧面落下,避免堆积导致整个无人机进行负重飞行,并且机体1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照明灯11,在溶洞内大多是漆黑的,需要照明方便使用人员通过摄像镜头10进行观察内部构造,左右两端设置的两个照明灯11能够极大对溶洞内进行补光,提高采集画面的清晰程度,相应四个机翼3顶端下侧螺旋均连接有支撑杆5,该支撑杆5起到支撑防护的作用,当其迫降时底端的垫架8支撑不稳而导致自身倾斜时,此时即可通过支撑杆5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预防
整个无人机顷翻、受损,而螺纹旋接式连接使得两者之间也能够进行拆卸,继而方便整个无人机进行拆装、折叠,便于携带、维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