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14319发布日期:2022-05-18 19:2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
3.现有的用于无人机起落支架在降落时减震效果较差,且在一些特殊环境中易产生磕碰,使得设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易对其造成损坏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实现并解决了用于无人机起落支架在降落时减震效果较差,且在一些特殊环境中易产生磕碰,使得设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易对其造成损坏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包括:
8.机体,以及设置在上端的连接杆,所述机体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连接杆上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风叶,若干个所述风叶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9.支架,其设置在机体的下方,两个所述支架为u字型,两个所述支架与机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架下端设置有对称的底座,两个所述底座与支架活动连接;
10.控制装置,其设置在机体的下方,所述控制装置位于两个支架之间;
11.第一挡板,其设置在两个支架的一侧,两个所述支架与第一挡板活动连接;
12.第二挡板,其开设在两个支架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位于第一挡板后方,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与支架活动连接;
13.第三挡板,其设设在两个支架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三挡板位于两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三挡板与支架活动连接。
14.优选的是,两个所述支架内均开设有对称的第一凹槽,两个所述支架内均开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四个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三挡板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与底座活动连接。
15.优选的是,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后端通过第一凹槽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顶杆,若干个所述第一顶杆后端设置有四个第一隔板,四个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一顶杆活动连接。
16.优选的是,四个所述第一隔板前端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缓冲槽,若干个所述第一缓冲槽内均设置有第一弹簧,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前端与第一顶杆固定连接,若
干个所述第一顶杆与第一缓冲槽滑动连接,四个所述第一隔板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气缸。
17.优选的是,两个所述第三挡板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顶杆,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设置有第二隔板,两个所述第二隔板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缓冲槽,若干个所述第二缓冲槽内均设置有第二弹簧,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前端与第三挡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隔板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气缸。
18.优选的是,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对称的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两个所述底座上端通过第三凹槽设置有对称的第三顶杆,两个所述第三顶杆上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三缓冲槽,两个所述第三凹槽与第三缓冲槽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缓冲槽与第三顶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五弹簧。
19.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在机体下方设置的两个u型支架可以提高起落的平衡度,避免在操作的过程中上下倾斜,同时在两个支架底部设置的底座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降落过程中由于自身重力落在地面上导致内部设备的损坏,在支架一侧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可以在进行风行或是降落时起到对机体的保护。
21.2、通过在两个支架一侧开设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可以很好的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
22.3、通过在第一隔板内设置的第一缓冲槽与第一顶杆可以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形成减震结构,并且在机体行驶的过程中可以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向前推动第一隔板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凸出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护的作用,第三挡板后端设置的第二顶杆可以在第二隔板内的第二缓冲槽中形成一个减震的结构,同时设置的第二弹簧可以增加这一减震结构的效果,设置第三挡板和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三个结构之间可以增加了避免侧面产生撞击时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在底座的使用上增加了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可以有效的保障了缓冲结构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三缓冲槽与第三顶杆形成的减震结构大大提高了缓冲的作用力,为机体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图2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图2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图2的c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29.如图1-5所示,一种高强度的无人机用起落支架,包括:机体1,以及设置在上端的连接杆4,机体1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四个连接杆4上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风叶5,若干个风叶5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
30.支架2,其设置在机体1的下方,两个支架2为u字型,两个支架2与机体1固定连接,两个支架2下端设置有对称的底座3,两个底座3与支架2活动连接;
31.控制装置6,其设置在机体1的下方,控制装置6位于两个支架2之间;
32.第一挡板7,其设置在两个支架2的一侧,两个支架2与第一挡板7活动连接;
33.第二挡板8,其开设在两个支架2的一侧,两个第二挡板8位于第一挡板7后方,两个第二挡板8与支架2活动连接;
34.第三挡板9,其设设在两个支架2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三挡板9位于两个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的下方,两个第三挡板9与支架2活动连接。
35.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机体下方设置的两个u型支架可以提高起落的平衡度,避免在操作的过程中上下倾斜,同时在两个支架底部设置的底座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降落过程中由于自身重力落在地面上导致内部设备的损坏,在支架一侧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可以在进行风行或是降落时起到对机体的保护。
36.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个支架2内均开设有对称的第一凹槽10,两个支架2内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1和第三凹槽12,四个第一凹槽10与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活动连接,两个第二凹槽11与第三挡板9活动连接,两个第三凹槽12与底座3活动连接。
37.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两个支架一侧开设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可以很好的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
38.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个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后端通过第一凹槽10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顶杆13,若干个第一顶杆13后端设置有四个第一隔板14,四个第一隔板14与第一顶杆13活动连接。
39.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凹槽内设置的第一顶杆可以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
40.一个优选方案中,四个第一隔板14前端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缓冲槽15,若干个第一缓冲槽15内均设置有第一弹簧16,若干个第一弹簧16前端与第一顶杆13固定连接,若干个第一顶杆13与第一缓冲槽15滑动连接,四个第一隔板14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一气缸17。
41.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隔板内设置的第一缓冲槽与第一顶杆可以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形成减震结构,并且在机体行驶的过程中可以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向前推动第一隔板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凸出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护的作用。
42.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个第三挡板9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顶杆18,两个第二凹槽11内均设置有第二隔板20,两个第二隔板20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缓冲槽19,若干个第二缓冲槽19内均设置有第二弹簧21,若干个第二弹簧21前端与第三挡板9固定连接,两个第二隔板20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第二气缸22。
43.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三挡板后端设置的第二顶杆可以在第二隔板内的第二缓冲槽中形成一个减震的结构,同时设置的第二弹簧可以增加这一减震结构的效果,设置第三挡板和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三个结构之间可以增加了避免侧面产生撞击时起到一个缓冲作用。
44.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个第三凹槽12与底座3之间设置有对称的第三弹簧23和第四弹簧24,两个底座3上端通过第三凹槽12设置有对称的第三顶杆25,两个第三顶杆25上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三缓冲槽26,两个第三凹槽12与第三缓冲槽26固定连接,两个第三缓冲槽26
与第三顶杆25之间均设置有第五弹簧27。
45.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底座的使用上增加了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可以有效的保障了缓冲结构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三缓冲槽与第三顶杆形成的减震结构大大提高了缓冲的作用力,为机体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保障。
4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