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0431发布日期:2022-07-01 19:2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环控供气分配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航空领域飞机的常规空气分配口采用直接供气,当在制冷状态时,座舱温度较高,空气分配出风口处气流温度较低,遇到座舱内热空气易形成结露,造成喷水等现象,以及积水等不良后果。
3.因此,一种可加大气流流速、降低内外温差、改善舱内温度场的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飞机的常规空气分配口直接供气容易结露、积水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包括文氏管、内罩壳以及罩设在内罩壳外的外罩壳,所述内罩壳和外罩壳均为u形罩且罩口端同向,所述外罩壳与内罩壳之间间隔设有回风通道,所述文氏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贯通所述外罩壳和内罩壳的罩底端,所述文氏管的侧壁设有多个再循环吸气孔,所述再循环吸气孔与回风通道连通。
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端罩,所述端罩为u形罩,所述端罩的罩口端与外罩壳的罩底端连接并连通所述文氏管,所述端罩的罩底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端罩与外罩壳的罩底端围设形成聚风腔。
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一端与进风口连通且另一端与飞机环控供气系统连通。
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出风栅格,所述出风栅格设置在所述内罩壳的罩口端,所述出风栅格与内罩壳围设形成稳压腔。
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散流栅格,所述散流栅格设置在所述内罩壳内,所述散流栅格沿垂直方向上与所述出风栅格平行设置,所述散流栅格沿水平方向上与所述出风栅格交叉设置。
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散流栅格的数量为一层或多层。
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文氏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文氏管呈矩形阵列分布。
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文氏管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内罩壳和外罩壳的罩底端均设有矩形孔,所述文氏管的两端通过矩形孔贯通所述内罩壳和外罩壳的罩底端。
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内罩壳和外罩壳的罩口端向外扩展呈喇叭口状。
14.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包括文氏管、内罩壳以及罩设在内罩壳外的外罩壳,内罩壳和外罩壳均为u形罩且罩口端同向,外罩壳与内罩壳之间间隔设有回风通道,文氏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贯通外罩壳和内罩壳的罩底端,文氏管的侧壁设有多个再循环吸气孔,再循环吸气孔与回风通道连通,采用该结构,通过设置文氏管连通外罩壳和内罩壳,并在外罩壳与内罩壳之间间隔设置回风通道,飞机环控供气通过文氏管时可形成局部负压,从而抽吸舱内空气经回风通道进入文氏管与环控供气混合,重新参与分配,达到无动力源再循环的目的,加大了供入舱内气流流速,改善了舱内流场,并降低了供气温度与舱内温度的温差,改善了舱内空气的温度场,避免在出风口处结露形成积水。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的纵剖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的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的横剖图。
20.图中:
21.1-文氏管;11-再循环吸气孔;2-内罩壳;21-稳压腔;3-外罩壳;4-回风通道;5-端罩;51-进风口;52-聚风腔;6-进风管;7-出风栅格;8-散流栅格。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

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

























前端



后端



头部



尾部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
义。
25.实施例1:
26.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文氏管1、内罩壳2以及罩设在上述内罩壳2外的外罩壳3,具体的,上述内罩壳2和外罩壳3均为u形罩且罩口端同向,上述外罩壳3与内罩壳2之间间隔设有回风通道4,上述文氏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贯通上述外罩壳3和内罩壳2的罩底端,飞机环控供气可从上述外罩壳3的罩底端进入并经上述文氏管1进入到上述内罩壳2内,并在上述文氏管1的喉部形成局部负压,上述文氏管1的侧壁设有多个再循环吸气孔11,上述再循环吸气孔11与回风通道4连通,上述文氏管1的喉部形成的局部负压作为动力源形成循环作用,可吸取舱内空气经上述回风通道4和再循环吸气孔11补偿到上述文氏管1内,并与飞机环控供气再混合进入到上述内罩壳2中,由上述内罩壳2的罩口端排出。
27.采用该结构,通过设置上述文氏管1连通上述外罩壳3和内罩壳2,并在上述外罩壳3与内罩壳2之间间隔设置上述回风通道4,飞机环控供气通过上述文氏管1时可形成局部负压,从而抽吸舱内空气经上述回风通道4进入上述文氏管1与环控供气混合,重新参与分配,达到无动力源再循环的目的,避免使用常规再循环风扇,加大了供入舱内气流流速,改善了舱内流场,并降低了供气温度与舱内温度的温差,改善了舱内空气的温度场,避免在出风口处结露形成积水。
28.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端罩5,上述端罩5为u形罩,上述端罩5与外罩壳3为一体式结构,上述端罩5的罩口端与上述外罩壳3的罩底端连接并连通上述文氏管1,通过上述文氏管1的两端将上述内罩壳2和端罩5连通起来,上述端罩5的罩底端设有进风口51,上述端罩5与外罩壳3的罩底端围设形成聚风腔52,上述进风口51用于与飞机环控供气系统的出风端连通,环控供气通过上述进风口51汇聚到上述聚风腔52内,使环控供气稳定后通过上述文氏管1,从而改善壳内流场。
29.作为优化,还包括进风管6,上述进风管6一端与上述进风口51连通且另一端与飞机环控供气系统连通,上述进风管6与外罩壳3连接的位置需密封处理。
30.实施例2:
31.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无源再循环功能的空气分配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文氏管1、内罩壳2以及罩设在上述内罩壳2外的外罩壳3,具体的,上述内罩壳2和外罩壳3均为u形罩且罩口端同向,上述外罩壳3与内罩壳2之间间隔设有回风通道4,上述文氏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贯通上述外罩壳3和内罩壳2的罩底端,飞机环控供气可从上述外罩壳3的罩底端进入并经上述文氏管1进入到上述内罩壳2内,并在上述文氏管1的喉部形成局部负压,上述文氏管1的侧壁设有多个再循环吸气孔11,上述再循环吸气孔11与回风通道4连通,上述文氏管1的喉部形成的局部负压作为动力源形成循环作用,可吸取舱内空气经上述回风通道4和再循环吸气孔11补偿到上述文氏管1内,并与飞机环控供气再混合进入到上述内罩壳2中,由上述内罩壳2的罩口端排出。
32.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端罩5,上述端罩5为u形罩,上述端罩5与外罩壳3为一体式结构,上述端罩5的罩口端与上述外罩壳3的罩底端连接并连通上述文氏管1,通过上述文氏管1的两端将上述内罩壳2和端罩5连通起来,上述端罩5的罩底端设有进风口51,上述端罩5与外罩壳3的罩底端围设形成聚风腔52,上述进风口51用于与飞机环控供
气系统的出风端连通,环控供气通过上述进风口51汇聚到上述聚风腔52内,使环控供气稳定后通过上述文氏管1,从而改善壳内流场。
33.作为优化,如图1所示,还包括进风管6,上述进风管6一端与上述进风口51连通且另一端与飞机环控供气系统连通,上述进风管6与外罩壳3连接的位置需密封处理。
3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出风栅格7,上述出风栅格7设置在上述内罩壳2的罩口端,上述出风栅格7与内罩壳2围设形成稳压腔21,上述稳压腔21使通过上述文氏管1的环控供气更加稳定,减小音噪,使环控供气均匀通过上述出风栅格7,使出风速度均匀且稳定。
3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散流栅格8,上述散流栅格8沿垂直方向上与上述出风栅格7平行设置,上述散流栅格8沿水平方向上与上述出风栅格7交叉设置,上述散流栅格8起着散流作用,使进入到上述稳压腔21内的环控供气均匀分散,避免出现紊流场,使供气输送稳定。
36.本实施例中,上述出风栅格7和散流栅格8均由若干个平行且间隔的栅条组成。
37.作为优化,上述散流栅格8的数量为一层或多层,多层设置上述散流栅格8散流和稳压作用更强。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上述文氏管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上述文氏管1呈矩形阵列分布,每个上述文氏管1上的再循环吸气孔11均与上述回风通道4连通,每个上述文氏管1均可以形成独立的局部负压,增强了再循环的源动力,使得可以有更多的舱内空气循环进入到上述回风通道4内,进一步加大了供入舱内气流流速,改善了舱内流场,并降低了供气温度与舱内温度的温差,改善了舱内空气的温度场。
39.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文氏管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上述内罩壳2和外罩壳3的罩底端均设有矩形孔,上述文氏管1的两端通过上述矩形孔贯通上述内罩壳2和外罩壳3的罩底端,其中,上述文氏管1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上述再循环吸气孔11,其中,较宽的相对侧壁上各设有五个上述再循环吸气孔11,较窄的相对侧壁上各设有一个上述再循环吸气孔11,从而保证气流循环的顺畅。
4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内罩壳2和外罩壳3的罩口端向外扩展呈喇叭口状,增大了出风面积,可以使出风更加均匀且平缓。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