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效增加直升机荷载的一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1058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可有效增加直升机荷载的一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可有效增加直升机荷载的一种装置,属于航空器材类。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增加直升机荷载的方法只有两条,即一是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使旋翼的转数 增加或者使旋翼的直径增加或者使浆叶的数量增加,二是在机身两边安装副翼即翅膀,增 加飞机的升力。但是这两种方法又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即一是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势必会 增加飞机的重量和体积,二是安装的副翼处在飞机旋翼下洗风即向下的风力的压迫之下, 因而增加的升力十分有限,只是从增加了副翼后虽然增加的升力有限,但是却可以比较方 便地悬挂炸弹等方面考虑,增加副翼还是挺划算的。能否在不增加飞机发动机功率的前提 下有效地增加飞机的升力即荷载呢?这是中外直升机制造厂家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 至今成效不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直升机不增加动力就难以增加升力即荷载的难题,设计制造 一种装置,使安装上该装置的直升机在不增加发动机功率的前提下也能有效地增加直升机 的荷载。
[0004] 本发明采取的方法是在直升机起落架中间加装一付底翼。由于底翼是一个底面弧 度小顶面弧度大的圆碟状体,故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原理,无论飞机前行、侧飞或是转弯, 只要迎面有风流过,就都会给底翼一定的升力。升力的大小决定于底翼的尺寸大小以及飞 机的航速,即顶翼和底翼的尺寸越大,升力越大,航速越快,升力越大。但由于在不改变飞机 发动机动力的前提下飞机的航速是一定的,故增加飞机升力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尽可能大地 增加底翼的面积尺寸了。
[0005] 附图: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1]为起落架,[2]为底翼,[3]为底翼底面,也 称下端面,[4]为底翼顶面,也称上端面,[5]为联接杆,[6]为旋翼,[7]为浆毂,[8]为旋 翼动力轴,[9]为机身,[10]为副翼。
[0006] 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比较简单,即只要照图纸设计制造出一付 底翼,加装在直升机的底端起落架之中就可以了。
[0007] 底翼[2]是个下端面[3]平直,上端面[4]凸起,或者下端面[3]向上凹 进但凹进的弧面小于上端面[4]向上凸起的弧面的圆碟状体,通过联接杆[5]安 装在起落架[1]之中;由于底翼[2]的顶面凸起底面平直,故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 中关于"流速大压力小,流速小压力大"的原理,当空气从底翼[2]的任意一边的 边沿流向另一边的边沿时,底部距离短,流速慢,压力大,而顶部距离远,流速快,压 力小,故气流会对底面[3]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即托举力,该托举力可以通过公式 即升力=机翼升力系数X 1/2 X空气密度X速度的平方X机翼面积 求得。
[0008] 根据计算,该底翼[2]在飞机正常飞行的状态下,给飞机带来的升力大大高于其 自身的重力。换句话说,给直升机加装上该底翼[2]后,不但不会加重飞机的负担,还反而 会增加飞机的升力,减小旋翼的负担,降低飞机的能耗。
[0009] 又由于该底翼[2]身处机身的底部,故可以有效地躲避飞机旋翼向下的风(俗称 下洗风力)的压力而给飞机造成的升力损失,比另外给直升机加装两幅暴露在旋翼下洗风 压力下的翅膀副翼[10]的升力效果要好得多。
[0010] 底翼[2]的形状除了圆形碟状体的外,也可以是椭圆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 方形的、梯形的或者菱形的,一般以圆形、椭圆形和长方形居多,其宽度比起落架小,其长度 与机身相当,凹弧面向下,凸弧面向上,如此等于给飞机增加了一个机翼,可大大增加飞机 的升力,减小旋翼的负担,降低飞机的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清洁大气,降低环保成 本,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主权项】
1. 可有效增加直升机荷载的一种装置,由起落架[1]、底翼[2]、底翼底面[3]、底翼顶 面[4]、联接杆[5]以及旋翼[6]、浆毂[7]、旋翼动力轴[8]、机身[9]、副翼[10]等组成,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翼[2]通过联接杆[5]安装在飞机下方起落架之中。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增加直升机荷载的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翼 [2]是个下端面平直上端面凸起或者下端面向上凹进但凹进的弧面小于上端面向上凸起的 弧面的圆碟状体,其外形除了圆形的外,也可以是椭圆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 梯形的或者菱形的。
【专利摘要】本发明所述的可有效增加直升机荷载的一种装置,是在直升机起落架中间加装一付底翼。由于该底翼是底面平直顶面向上凸起的圆碟状体,故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原理,只要有风流过,就会给底翼一定的升力,此法比另外给直升机加装两幅暴露在旋翼下洗风压力下的翅膀的升力效果要好得多,从而使安装上该装置的直升机在不增加发动机功率的前提下也能大幅度地增加荷载,减小旋翼的负担,降低飞机的能耗,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
【IPC分类】B64C27-26
【公开号】CN104627365
【申请号】CN201310567034
【发明人】刘旭英, 王学礼, 王学义
【申请人】银川上河图新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