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式悬吊法自卸垃圾中转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9343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亭式悬吊法自卸垃圾中转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亭式悬吊法自卸垃圾中转站。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垃圾中转站,一般都使用箱体整体式运出,即箱中垃圾基本装满后连同箱体一同运走,这样一方面由于垃圾的存量的限制给运送时间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在运走满箱到运回空箱这一段时间的垃圾无法进入箱中,又造成不便,因而人们希望有一种能方便运送垃圾,又能克服上述缺点的垃圾中转站问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亭式悬吊法自卸垃圾中转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箱体、摇臂、定位销、绳轮、棘轮、滑轮、传动轴、钢丝绳、箱底门、悬挂索、行程吊车、行程轨道、立柱、屋面、凹坑等构成。
箱体的两端面的棘轮机构通过传动轴连结且传动,由同一棘轮控制。凹坑设置在屋面下方,箱体置于凹坑内,行程轨道与亭的屋面固定连接,行程吊车设置在行程轨道中,屋面由立柱支撑。
本实用新型具有中转连续、造价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1为箱体、2为上盖、3为箱底门、4为摇臂、5为定位销、6为转轴、7为传动轴、8为绳轮、9为棘轮、10、11、12为滑轮、13为连结扣、14为悬挂索、15为行程吊车、16为行程轨道、17为屋面、18为凹坑、19为立柱、20为卷拉绳。
如附


图1所示,箱体1的上面设有上盖2,下面设有箱底门3,两端设有棘轮机构,两端的棘轮机构通过传动轴7传动和联结,使定位销5沿
图1所示位置绕转轴6顺时针运转,解开棘轮9,棘轮9与绳轮8之间紧密连结,当棘轮9解除止动,绳轮8即可转动。如
图1位置,当摇臂4顺时针转动,带动传动轴7转动,固定在传动轴7上的绳轮8也随之一起转动。从而使卷拉绳20不断收紧而缠绕于绳轮8上,通过滑轮10、11、12将箱底门3全部合上,达到箱底封闭,转动定位销5绕转轴6逆时针运动,将棘轮9止动。图2所示箱体1的另一端设有的装置是通过传动轴7传动,且使箱体1两端的棘轮装置同步运动。箱底门3随摇臂4转动方向的变化而打开和关闭。
如图2所示,通过悬挂索14与连结扣13连接,起动行程吊车15,沿行程轨道16向屋面17内运动,使箱体1在凹坑18上方,将箱体1置于凹坑18内,解开悬挂索14与连结扣13的连接,使悬挂索14收缩紧贴于行程吊车15下方。然后,可打开上盖2,将拉圾放入箱体1内部。当箱体1内部垃圾存放一定量时,可随时将悬挂索14与连结扣13连接,起动行程吊车15,将箱体1置于垃圾运输车的车箱上方,解开棘轮9的定位销5的止动,在垃圾自身重力作用下,垃圾从箱体1的箱底门3全部下落到运输车箱内。然后,通过转动摇臂4直到箱底门3全部合上后,转动定位销5使棘轮9止动,再将箱体1放回凹坑18内,这样可循环往复实现垃圾的中转和自卸。既实现了垃圾的中转和自卸,又不受时间和垃圾量的限制,还克服了运送垃圾过程中无暂存垃圾箱的问题。
权利要求1.亭式悬吊法自卸垃圾中转站,它包括箱体(1)、上盖(2)、滑轮(10)、(11)、(12)、转轴(6)、连结扣(13)、悬挂索(14)、屋面(17)、凹坑(18)、立柱(19)、卷拉绳(20)等构成,其特征在于箱体(1)的底部设有箱底门(3),箱体(1)的两端设有摇臂(4)、定位销(5)、绳轮(8)、棘轮(9),箱体(1)的一侧底部设传动轴(7),屋面(17)下面设有行程轨道(16)、行程吊车(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亭式悬吊法自卸垃圾中转站。目前,市场上的垃圾中转站箱,一般都是连箱一起运送,运送过程中的新垃圾无中转箱。同时这些站箱造价昂贵,操作不便。本实用新型利用行程吊车将垃圾箱运至垃圾车的车箱上方,利用箱体上的棘轮机构控制箱底门的开闭实现了垃圾的自卸,既解决了运送垃圾过程中垃圾无中转箱站的问题,又不受时间和垃圾存量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具有中转连续、造价低、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B65F9/00GK2493581SQ0126252
公开日2002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1日
发明者单学龙 申请人:单学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