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排列与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218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部件排列与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该设备用于在一个方向上有变形的截面和发散的方向性的部件,并且将该部件相继传输工到下一个工序,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地传输很少量的需要传输的部件的部件排列与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传统上,在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产品例如拉链扣中,每一个按组装顺序进行组装的部件都以相同的姿态被传输到一个组装的部分,并因此被组装成一个预先确定的部分。对于传输来说,通常使用的是例如在日本专利号JP-A-6-64736中揭示的碗型传输设备和日本专利号JP-A-9-156751中揭示的水平筒型传输设备。举例如下在日本专利号JP-A-6-64736中揭示的碗型传输设备包括一个具有沿着内壁表面的螺旋形的部件传输通道的底部振动碗状物和一个用以连接下一步工序的部件组装部分和碗状物中的部件传输通道的出口的板状的滑道。在由碗型传输设备执行的部件传输的过程中,在振动的碗状物的底部表面上散开的部件被收集进入内壁表面,被拾取进入螺旋形部件传输通道并沿着传输通道被转移到出口。同时,以不同于预先设定好的方向性的方向翻转的部件被从传输通道中剔出并且在中途再一次落入碗状物的底部部分。
在日本专利号JP-A-9-156751中揭示的水平筒型传输设备包括一个有一个略微提升的开口侧,并且绕着一个倾斜轴旋转并支撑它的底部筒状物,一个从简状物的内部向下略微倾斜的薄板状滑道,向筒状物的外边延伸并且在纵向作振动。多个以一个预先设定的相位角与轴相平行的片状板在径向和轴向在底部筒状物的内壁表面上延伸。堆积在底部筒状物中的大量部件随着筒状物的旋转由片状板一次铲起。当片状板在筒状物中向上旋转时,部件从片状板上滑落被挡在滑道的上边缘并被滑道的上边缘所接收。
其后,部件通过薄板状的滑道的振动被传输到筒状物的外边。在这种情况下,当放置在滑道上的部件保持的方向不是原来预先设定好的方向,该部件由第一和第二光学反常姿态部件探测装置探测出并且机械地或通过射流从薄板状滑道中移出。
在日本专利号JP-A-6-64736中所揭示的碗型传输设备,部件的传输依赖于碗状物在圆周方向上的振动。因为这个原因,部件难以平稳地移动到螺旋形传输通道并且不能流畅地沿着传输通道平稳地向前移动,而且部件的传输速度的提升是有极限的。此外,也不能保证从螺旋形传输通道到板状滑道的过渡过程执行起来非常可靠。
在另外一方面,同样在日本专利号JP-A-9-156751中揭示的水平筒型传输设备中,部件的传输速度依赖于底部的筒的转动。因此,从理论上说,部件的传输速度是可以提高的。但是,取决于板状滑道的形状部件经常在板状滑道的传送过程中途落出。此外,当筒状物的转动速度进一步增加的时候,部件落出的足迹变得不再那么一致并且部件不能被可靠地放置在滑道上。因此,不可能进一步地提高生产率。
此外,近来小批量生产的情况变得更为极端。例如,在拉链扣的装配中,有大量不同种类的滑片。因为这个原因,当组装许多同类的滑片的时候,生产被要求在几到几十单位而不是几十到几百单位上进行。
考虑到从滑道落下的部件的比率,传统的部件传输设备的设计用来致力于大批量的传输从而有效地大量地组装同类的部件,要输送的部件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这样的部件传输设备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如果小数量生产,例如,约几个或十几个部件通过使用这种部件传输设备来传输,输送入部件传输设备的部件的数量是受限制的,以一个预先设定的方向性而在滑道上传输的部件的数量进一步减少,而落出的部件也并不能保证被再次以预先设定方向性传输到滑道的出口,并且部件传送的间隔增加了。因此,就生产率来说,这样的传输是根本不可能被执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要组装几个部件的时候,经常进行手工的组装,导致了产品的成本的大幅地上涨。尤其是,如果要组装几个部件的话,操作者的工作压力并不是很大。如果部件的数量约是二十到三十,则操作者的工作压力就增大了,并且,在短时间内完成组装任务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提出是考虑到以上的情况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应用于大批量生产又能胜任处理几个产品的组装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
而这个目的可以有效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来达到,这种设备可以连续地传输有方向性的部件,作为一个基本的结构,该设备包括一个没端头的具有向上倾斜的传输表面并且被驱动而转动的传输带,一个设置在传输带的上端的部件排出部分,一个与部件排出部分相连接的并且用于以一个预先设定的传输姿态把部件传输到传输带的低端的一侧的部件传输通道,一个设置在部件传输通道的下游端一侧用以接收沿传输通道传输的部件,并且以一个不变的方向性把该部件转移到处理部分的部件转移部分,和一个用以连接部件传输通道的下游端和传输带的低端传输表面的部件返回通道。
当部件被放置在被驱动并在一个方向上作转动的无端传输带的部件传输表面的时候,部件被安置在传输表面上并且被传输到一个倾斜的上排出端。当部件到达无端传输带的上排出端时,它就自然地落到部件排出部分中,并且在排出部分中滑落。在此时,当重心的位置例如像在拉链扣的滑片中一样发生改变,部件以预先设定的姿态在排出部分中滑落,而这一个过程取决于重心的位置。通过利用重心的位置的改变,相应地,部件沿着下一个部件传输通道以预先设定的姿态传输。
当沿着部件传输通道以预先设定的姿态传输的部件被置在传输通道的下游端一侧的部件转移部分以几乎同样的方向接收并且在该部件转移部分中转移时,该部件以完全相同的方向被转移到下一个步骤。而那些没有以预先设定的方向性传输并且没有被部件转移部分接收的部件被沿着部件传输通道传送到低端并到达部件返回通道。部件返回通道被设置成面对无端传输带的低端并且那些到达部件返回通道的部件会自动地安置在无端传输带的低端上,并且被再一次转移到紧跟该通道的下一个步骤。
无端传输带通过一个驱动动力源来驱动而转动。通过调整转动的速度,因此就可以适当地设置通过无端传输带把部件传输到部件传输通道的速度。相应地,任何的较小数量的部件都可以以一个相应的速度被传输到那里。因此,在无论是100极少批量生产还是大批量生产的广大范围内都可以有效地传输部件。
在本发明中,如果无端传输带不是倾斜的话,部件经常一次全部地在传输表面上传输。此外,为了减少整个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的尺寸而缩短无端传输带的投影表面是可取的。在实施例中,经常增加无端传输带的安装角度。在这种情况下,无端传输带的传输表面有一个较大的倾斜度。由于这个原因,放置在传输带上的部件试图沿着传输带的传送表面滑落并且不能以希望的速度传输。
因此,在本发明中,无端传输带的传输表面最好应该在带的传输的方向上以一个预先设定的间隙配备多个在横贯传输带的方向上延伸的凸起。通过这种结构,放置在无端传输带上的部件被凸起挡住。因为部件被挡在凸起上,即使部件以较高的速度传输,也可以被可靠地传输到传输带的上端。此外,在处理少量部件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在传输的过程中,部件之间的间隙应该保持不变。因此,为了在下一个步骤中平稳地处理部件,应该配备凸起是理想的。
此外,部件排出部分应该由一个拥有部件滑落表面的倾斜的构件组成是理想的。如果这样设置倾斜的滑落表面的话,从无端传输带的上排出端落下的部件可以被接收并快速地转移到下一个部件传输通道中。因此,可以可靠和快速地实施传输的操作。
此外,部件传输通道应采用具有基本上为U形截面的管状是较为理想的。如上所述,部件以预先设定好的姿态从部件排出部分被运送到传输通道。此外,沿着部件传输通道传输的部件在传输途中部件转移部分来可靠地转移。为了这个目的,可取的是,在部件传输通道中,部件的方向性应该被尽可能多地进一步调整。就像在本发明中的一样,如果部件传输通道构成得像具有U形截面的管子一样,先前以预先设定的姿态被传送的部件就有一个在沿着传输通道传输过程中进一步调整的方向,并且在部件转移部分中可靠地转移。部件传输通道的截面形状并不只是特定限于基本上为U形截面,只要具有被传输的部件不会从部件传输通道中滑出的形状即可。
此外,部件转移部分应该由一个,从部件传输通道的下游端一侧到处理部分从水平状到垂直状扭转而成的延长的板状构件构成是较为理想的。还有在下一个步骤有垂直的姿态的部件中,为了把沿着部件传输通道传输的部件自动地转移到部件转移部分,部件的转移部分被翻转成水平方向代替垂直方向更加有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理所当然,部件转移部分的接收部分也被翻转成水平方向。因此,在本发明中,延长的板状构件被用作为一个用来以不变的方向把部件可靠地转移到下一个步骤的滑道,并且,滑道从水平状扭转成垂直状以致于部件的水平姿态被转变到垂直姿态。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应该配备一个用以振动至少是部件传输通道和/或部件转移部分的振动发生部分来有效地传输或转移部件。尤其是,部件转移部分在部件转移方向上振动是有效的。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例的滑片排列和传输设备的主要结构的总体透视图。
图2是用于解释在本设备中的无端传输带的排出端的操作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显示本设备的部件传输部分中的滑片姿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显示本设备的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中的滑片的操作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在一个截面中显示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的一个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显示在一个作为设备的部件转移部分的薄板状滑道上的转移姿态部件移去装置的一部分的部分透视图。
图7是显示本设备的部件返回部分和其外围装置的结构的部分透视图,结构中的一些部分被省略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基于如图所示的实例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给予具体说明。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1的主要结构的一个实例的总体透视图。在这个实例中,图示了用于作为部件的拉链扣的滑片2的连续排列与传输设备。
根据实例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1包括一个有水平表面的基座10,一个配备以预先设定的角度向上倾斜的传输表面的用于滑片的无端传输带11,一个具有向下倾斜的表面作为部件排出部分的部件排出通道12,该通道在从传输带11的上排出端的较低部分横贯无端传输带11的方向上延伸,一个连接到部件排出通道12的低端并且以与无端传输带11平行的方式延伸到无端传输带11的中部的部件传输通道13,一个连接到部件传输通道13并且有一个在与在其上配备无端传输带11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向下倾斜的移动和安置表面的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一个作为部件转移部分,与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的部件滑落端一侧的滑落方向成直角延伸到设备的外边的薄板状滑道15,和一个从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延伸到无端传输带11的部件输入低端的部件返回通道16。
此外,在本例中,在无端传输带11的部件输入低端的侧部配置有部件输入筒17,另外,还配置有用以振动部件传输通道13的振动产生部分(振动产生装置18),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薄板状滑道15的基端和部件返回通道16。振动产生装置在部件转移方向振动部件转移部分(薄板状滑道15)。此外,沿着无端传输带11的横向两侧都配置有立壁19,而且在所有部件排出通道12、部件传输通道13、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薄板状滑道15的基端和部件返回通道16的周围都安装有部件散逸防止壁20。另外,在无端传输带11的传输面上多个凸起11a在其传输方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皮带11的横向上延伸。
在图示实例中,振动产生装置18和部件传输通道13、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薄板状滑道15的基端以及部件返回通道16的下表面相连。如图1所示,部件传输通道13、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和薄板状滑道15是直线配置的,而部件排出通道12和部件传输通道13是正交配置的。另外,部件返回通道16和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直线连接,而且在其中部朝无端传输带11的基端弯成直角。
然而,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没有特殊的理由直线配置部件排出通道12、部件传输通道13、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薄板状滑道15的基端以及部件返回通道16,而将它们排成连续的曲线并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振动产生装置18成形为圆柱状,而且部件排出通道12、部件传输通道13、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薄板状滑道15的基端以及部件返回通道16依照振动产生装置18的周围边缘而排成曲线,并且如此相互连接,图在未显示。应用这样的结构,就可以实现平稳地部件移动。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将薄板状滑道15的部件转移部分应朝下一步直线延伸。
无端传输带11配置成有明显的倾斜度,而且通过未显示的驱动电机在一个方向驱动而转动,这样驱动速度还可以变化。当部件放入无端传输带11的下方部件输入端时,部件(滑片)2被挡住在凸起11a上,并且以图2显示的状态可靠的向上传输。部件排出通道12具有从无端传输带11的上派出端的下面向部件传输通道13的起始端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而且从无端传输带11落下的部件2在倾斜表面上滑落下,并且就这样将部件转移到部件传输通道13,如图2、3所示。重心位置被移到滑片中的用于牵引凸起块2a的附加圆柱2c的一侧,尤其是在部件2从部件排出通道12到部件传输通道13滑落的运作中途,随着附加圆柱2c一侧朝下翻转,部件2被转移到部件传输通道13。
部件传输通道13有一个由基本上为U形凹漕部分构成的剖面,在如图3所示的U形凹漕状的振动的部件传输通道13中左右两边弯曲和竖直的侧壁表面对滑片2沿部件排出通道12滑落并有向下翻转的附加圆柱2c一侧滑片2的姿态进行校正,而且滑动体2b是在水平状态向下传输的。如上所述部件传输通道13的下端配置有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而且以上述姿态传输的滑片2沿着振动的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朝薄板状滑道15滑落,滑片2的上叶片2b-1和下叶片2b-2通过一个缺口装入薄板状滑道15的水平部分15a的薄板边缘部,这样就将滑片2转移到薄板状滑道15,如图4、5所示。
这样,转移到薄板状滑道15的水平部分15a的滑片2通过在其输送方向振动的薄板状滑道15的扭转部分15b,而在垂直部分15c有一个垂直的姿态,而且维持相同的姿态将滑片2传递到下一步,如图6所示。另一方面,将未经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转移到薄板状滑道15的滑片2排出到部件移动和安置部分14的下游侧上的部件返回通道16,并且通过部件返回通道16自动返回到无端传输带11的部件输入端,如图7所示。
通过重复如此的操作,可以将滑片2以不变的方向性连续地转移到下一步。在薄板状滑道15的水平部分15a的上方配置有压缩空气的喷嘴21,而且在运作期间总是将压缩空气喷出喷嘴21。在转移到薄板状滑道15的水平部分15a的滑片2没有预先确定的姿态的情况下,就将滑片2从薄板状滑道15吹落,并被移走和相似地通过部件返回通道16自动返回到无端传送带11的部件输入端,如图7所示。
如由上面描述所理解的,根据本发明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即使要排列和传输的部件2的数量太小,但仍可以将部件2通过无端传输带11进行可靠传输,并且可以通过作为最终转移部分的薄板状滑道15连续的传输到下一步,同时调整其方向。此外,即使要传输的部件2没有预先确定的方向性,部件2可以自动返回无端传输带11的输入端,并可沿着传输通道再次可靠快捷地传输。所以,和现有技术适合传输大量部件的传输设备相比,少量的必要部件仍可以快速放入、排列和传输。从而可以提供生产率提高和价廉的产品。
同样在上述的例子中,通过利用配置在无端传输带11的部件输入端一侧部分的部件输入筒17,也可以排列和传输大量的部件。更具体的,部件输入筒17通过一对可驱动和旋转的圆筒支撑辊10b围绕基本水平的轴可旋转地支撑在固定到基座10上的一个Y形支架10a的上端。当将大量部件放入部件输入筒17时,通过筒的转动部件就连续从开口侧下落到无端传输带11的部件输入端的传输表面,这样就可进行排列和传输。
虽然对于本发明的典型实例已经作出了上文的叙述,例如,还是有可能设计并改变配置在传输带上端的部件卸载部分、与部件卸载部分相连并用于将部件以预先确定的传输姿态传输到传输带11的下端一侧的部件传输通道、配置在部件传输通道下游端一侧并用于接收沿传输通道传输的部件并以不变的方向性将部件转移到加工部分的部件转移部分、以及用于连接部件传输通道的下游端和传输带11的下端传输表面的部件返回通道的每一部分的结构,而且不受实例的局限。
权利要求
1.用于连续对方向性部件进行传输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一个具有向上倾斜的传输面的可驱动而转动的无端传输带;一个配备在传输带的上端的部件排出部分;一个和部件排出部分相连,并且用于将部件以预先确定的传输姿态传输到传输带的低端一侧的部件传输通道;一个配备在部件传输通道的下游端一侧,并且用于接收沿传输通道传输的部件,并且将部件以不变的方向性转移到加工部分的部件转移部分;一个用于连接部件传输通道的下游端和传输带的低端传输面的部件返回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无端传输带的传输表面具有在带的传输方向上以预先确定的间隔在横贯传输带方向上延伸的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部件卸载部分是由一个具有部件滑落面的倾斜构件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部件传输通道有一个基本上为U形的截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部件转移部分有一个从部件传输通道的下游端一侧通到加工部分的从水平状态扭转到垂直状态的伸长的板状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以至少使部件传输通道振动的振动产生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使部件转移部分在部件转移方向上振动的振动产生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配置在部件转移部分上方的喷嘴,当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运行时,该喷嘴朝部件喷出压缩空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排列和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部件输入筒,配置在无端传输带的部件输入端的侧面部分。
全文摘要
在具有向上倾斜的传输表面和可驱动而转动的无端传输带的上端配置一个部件排出部分,一个部件传输通道和部件卸载部分相连,并且将部件以预先确定的姿态传输到传输带的低端一侧。在部件传输通道的下游端一侧配置有一个用于接收沿传输通道传输的部件,以及用于以不变的方向性将部件转移到下一步的部件转移部分。另外,还构成一个用于连接部件传输通道的下游端和传输带的低端传输面的返回通道。传输到下一步的部件以外的以反常的姿态度传输的部件,都会自动地通过部件返回通道返回到传输带。
文档编号B65G47/24GK1436706SQ0310432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7日
发明者松田靖彦, 柴田弘树, 高岛兴二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