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7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包括上煤斗和下煤斗,上煤斗的入煤口处连接有煤仓,下煤斗的出煤口下方布置有给煤机;上煤斗的出煤口插入下煤斗的入煤口;下煤斗的入煤口和出煤口均大于上煤斗的出煤口,以扩大落煤有限区域。的上煤斗的出煤口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下煤斗的进煤口和出煤口为矩形。落煤区域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与受料皮带中心线平行。下煤斗顶端设置有格栅板,格栅板设置有与上煤斗相适应的开口。设置格栅板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及捅煤疏导。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由于煤斗截面积的突然增加,下煤斗的壁面不承受上煤斗中煤柱产生的压力,降低了壁面的挤压和摩擦作用,可以解决棚煤现象,大大降低堵煤的可能性。
【专利说明】
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燃煤电站,特别地指一种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
【背景技术】
[0002]堵煤是困扰燃煤电站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难题之一,造成堵煤的原因很多,其中输煤系统的原煤斗设计结构不合理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原煤在原煤斗中降落时,由于煤斗截面积不断收缩而不断受到挤压,越接近下煤口部位摩擦力和挤压力会越大。如果原煤较湿或煤块较疏松、煤粘结性较强时,则很容易出现下煤不畅,最终发展为堵塞。堵煤会造成振打装置启动频率增加、输煤效率降低,增加厂用电;严重时则会导致给煤不足,造成锅炉出力降低、运行参数波动,甚至熄火,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0003]当前原煤斗设计结构不合理之处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0004]I)原煤斗出煤口尺寸偏小。根据工程经验,堵煤的重点部位在煤斗下部区域,这主要是原煤斗下部通流面积渐缩而造成的。增大煤斗出煤口的尺寸,可以有效地避免堵煤的发生,但是原煤斗出煤口尺寸大小受限于受料皮带的宽度。通常将煤斗出煤口设计成大长宽比的长方形截面,既能满足受料皮带的宽度限制,也能增加落煤口截面尺寸,减少堵煤的可能性。
[0005]2)原煤斗落煤口中心线与受料给煤机中心线不在一条平行轴线上。一般而言,燃煤锅炉都设置有多个原煤仓和原煤斗,平行于炉墙布置,受料皮带则须根据落煤口和给煤口位置偏斜布置,因此受料皮带的中心线与煤斗轴线成一个角度,受上述条件的制约,煤斗出煤口难以设计为矩形,更难实现上述的大长宽比的长方形截面,通常只能设计成圆形,但圆形出煤口的直径同样受限于受料皮带的宽度,容易造成堵煤。
[0006]综上,原煤斗是运煤系统完成转运过程的核心部件,当前设计布置还存在一些问题,改革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原煤斗易造成堵煤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
[0008]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包括上煤斗和下煤斗,所述上煤斗的入煤口处连接有煤仓,所述下煤斗的出煤口下方布置有给煤机;所述给煤机上设置有受料皮带;所述上煤斗的出煤口插入所述下煤斗的入煤口;所述下煤斗的入煤口和出煤口均大于所述上煤斗的出煤
□O
[0010]所述上煤斗的出煤口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下煤斗的进口入煤口和出煤口为矩形。
[0011]所述下煤斗的出煤口在所述受料皮带的投影为落煤区域,所述落煤区域的沿长度方向轴线与所述受料皮带中心线平行。
[0012]所述下煤斗顶端设置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设置有与所述上煤斗相适应的开口。设置格栅板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及捅煤疏导。
[001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由于煤斗截面积的突然增加,下煤斗的壁面不承受上煤斗中煤柱产生的压力,降低了壁面的挤压和摩擦作用,可以解决棚煤现象,大大降低堵煤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格栅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落煤区域示意图(矩形出煤口,矩形轴线与受料皮带重合)。
[0017]图4为落煤区域示意图(矩形出煤口,矩形轴线与受料皮带呈一定角度)。
[0018]图5为落煤区域示意图(圆形出煤口)。
[0019]图中:原煤仓I;上煤斗2;下煤斗3,给煤机4,格栅板5,落煤区域6,受料皮带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1]如附图所示,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包括上煤斗2和下煤斗3,上煤斗2的入煤口处连接有煤仓I,下煤斗3的出煤口下方布置有给煤机4;给煤机4上设置有受料皮带7;上煤斗2的出煤口插入下煤斗3的入煤口;下煤斗3的入煤口和出煤口均大于上煤斗2的出煤口。
[0022]上煤斗2的出煤口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下煤斗3的进煤口和出煤口为矩形。
[0023]下煤斗3的出煤口在受料皮带7的投影为落煤区域6,落煤区域6的沿长度方向轴线与所述受料皮带7中心线平行下煤斗3顶端设置有格栅板5,格栅板5设置有与上煤斗2相适应的开口。
[0024]受料皮带7的落煤区域6为图3所示。假设煤斗出煤口宽度为a,长度为b,受料皮带宽度为W,则只要a<W,而长度b则不受限于受料皮带宽度。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扩大煤斗出煤口面积,大大降低堵煤的可能性。
[0025]常规原煤斗通常为一体化设计,下部区域如图1所示,且煤斗出煤口通常设计为矩形或者圆形。当煤斗出煤口设计为矩形时,落煤区域如图4所示,此时受料皮带中心线与煤斗轴线存在一定夹角α。假设煤斗出煤口宽度为a,长度为b,受料皮带宽度为W,则必须有(a.cosa+b.sina)彡W,因此,煤斗出煤口尺寸受限于受料皮带的宽度。当煤斗出煤口设计为圆形时,落煤区域如图5所示。假设煤斗出煤口直径为d,受料皮带宽度为W,则必须有d<W,同样,煤斗出煤口尺寸受限于受料皮带的宽度。
[0026]综上,常规原煤斗的出煤口尺寸均受限于受料皮带7的宽度。而本发明下煤斗3仅出煤口宽度受限于受料皮带7的宽度,长度则不受限,可根据需要设计时取较大值,可以解决下煤斗出煤口面积受限造成的堵煤问题。
[0027]此外,下煤斗3出煤口长宽比较大,因此不易发生堵煤现象。
[002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若干的改变或变形,这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煤斗(2)和下煤斗(3),所述上煤斗(2)的入煤口处连接有煤仓(I),所述下煤斗(3)的出煤口下方布置有给煤机(4);所述给煤机(4)上设置有受料皮带(7);所述上煤斗(2)的出煤口插入所述下煤斗(3)的入煤口;所述下煤斗(3)的入煤口和出煤口均大于所述上煤斗(2)的出煤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煤斗(2)的出煤口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下煤斗(3)的进煤口和出煤口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煤斗(3)的出煤口在所述受料皮带(7)的投影为落煤区域(6),所述落煤区域(6)的沿着长度方向轴线与所述受料皮带(7)中心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煤斗(3)顶端设置有格栅板(5),所述格栅板(5)设置有与所述上煤斗(2)相适应的开口。
【文档编号】B65D88/28GK205708941SQ20162035875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6日
【发明人】徐传海, 田庆峰, 张俊春, 仇晓龙, 陈辰, 赵鹏, 程永新
【申请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