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657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平板制成的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为使计算机装置在运送过程中不会遭受损坏,通常会在计算机装置的包装中加入一些缓冲材料,以提供抗震或吸震的效果。早期设置于包装箱中的缓冲材料是以保利龙等发泡性材料所制成,但此种材料在使用上具有许多的缺点及限制,例如,发泡性材料因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其本身的结构强度才足以形成,并且才能具有缓冲效果,但发泡性材料的体积庞大且为固定的形状,其成品仓储以及装载运送的数量均会受到限制,因而增加仓储及运送成本。再者,发泡性材料是属于一种化学材料,消费者在使用后几乎都是予以抛弃,因此造成极大的环保问题。
因此,目前放置于计算机装置的包装盒中的缓冲材料大都已改采用纸制的材料来替代,以克服发泡性材料所具有的缺点及限制。
请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纸制缓冲材料1是用来对一计算机装置提供缓冲保护效果。缓冲材料1具有一本体11以及二支撑座12,二支撑座12是分别设置于本体11的二端部附近,本体11上具有一容纳部13,计算机装置可以放置于容纳部13之中。如图1所示,本体11具有二端面14,此二端面14可以用来支撑本体11。每一支撑座12均具有二支撑部15,如同端面14一样,支撑部15也可以用来支撑本体11。
当欲将一计算机装置的主机装入一包装盒中时,首先,需将主机放入二缓冲材料1的容纳部13之中,也就是说,二缓冲材料1的容纳部13是分别包覆着主机的二端部。接着,再将二缓冲材料1以及被其所包覆的主机一起放入包装盒之中,并将电源线以及使用说明书等放入至包装盒的空隙处,即可已完成主机的包装程序。在此,缓冲材料1可以由其端面14或支撑部15来与包装盒形成接触支撑。
然而,现有的缓冲材料1具有诸多的缺点。首先,缓冲材料1的构造及组合方式复杂,因此在包装线上组合缓冲材料1时会浪费许多的人力与时间,同时,由于缓冲材料1的复杂构造形状,因而增加许多制造成本。
在台湾专利第524243号中也揭露有一种缓冲材结构改进,以承载一液晶显示器。此现有的缓冲材结构改进与缓冲材料1一样,也具有如上所述的各种缺点,而仍未被予以克服。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成形的缓冲结构来克服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的构造及组合方式简化、占用小的用纸面积、支撑稳固以及从包装盒中拆装或取出容易方便。
本实用新型包含如下特征,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缓冲主体;一第一支撑座,连接于该缓冲主体,并且具有一第一容纳部、一第一抵挡部以及一第一卡合部,其中,该第一容纳部邻接于该缓冲主体,该第一抵挡部位于该第一容纳部的边缘,该第一卡合部连接于该第一抵挡部,并且卡合于该第一支撑座;以及一第二支撑座,连接于该缓冲主体,并且相对于该第一支撑座,其中,该第二支撑座具有一第二容纳部、一第二抵挡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容纳部邻接于该缓冲主体,该第二抵挡部位于该第二容纳部的边缘,该第二卡合部连接于该第二抵挡部,并且卡合于该第二支撑座。
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该缓冲主体更具有一主体底部以及至少一凹入部,该凹入部位于该主体底部之上。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凹入部包括一槽孔以及一折片,该折片的一边缘连结该槽孔,且该折片系垂直于该主体底部。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缓冲主体包含至少一主体支撑部,该主体支撑部固定于该折片。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主体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一支撑部以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相邻于该第二支撑部。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折片还具有一第三卡合部,该第一支撑部以及该第二支撑部卡合于该第三卡合部。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三卡合部为一凹槽。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二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系卡合于该第三卡合部。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支撑座还具有一第一槽孔,位于该第一支撑座的顶部,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一槽孔之中。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槽孔为一矩形孔。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支撑座还具有一第二槽孔,位于该第二支撑座的顶部,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二槽孔之中。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槽孔为一矩形孔。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支撑座还具有二第三支撑部,该第一容纳部成形于该两个第三支撑部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支撑座还具有二第三槽孔,以及每一第三支撑部更具有一第四卡合部,每一第四卡合部卡合于一第三槽孔之中。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三槽孔为矩形孔。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支撑座还具有两个第四凹槽,以及每一第三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五凹槽,每一第四凹槽卡合于一第五凹槽之中。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支撑座还具有二第四支撑部,该第二容纳部成形于该两个第四支撑部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支撑座还具有二第四槽孔,以及每一第四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五卡合部,每一第五卡合部卡合于一第四槽孔之中。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两个第四槽孔为矩形孔。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支撑座还具有二第六凹槽,以及每一第四支撑部更具有一第七凹槽,每一第六凹槽卡合于一第七凹槽之中。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缓冲主体、该第一支撑座以及该第二支撑座为一体成形。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缓冲主体、该第一支撑座以及该第二支撑座由瓦楞纸板所制成。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缓冲主体、该第一支撑座以及该第二支撑座以轧制及弯折方式而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是以单一纸板所一体成形,因而可节省制造成本。仅需二个相同的缓冲结构即可实现上下缓冲的效果,故其可节省制造成本以及计算机主机或电子产品的包装时间。同时,缓冲结构可以轻易地被取出于及安装于一包装盒中,故其可提升使用者对于产品的满意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显示一现有的缓冲材料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一包装盒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的平面展开图;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图;图7是显示根据图6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图8是显示根据图7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图9是显示根据图8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图10是显示根据图9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图11是显示根据图10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图12是显示根据图11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图13是显示根据图12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图14是显示根据图13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图15是显示根据图14的缓冲结构的成形过程示意图;以及图1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完成包装于一包装盒中。
具体实施方式
现配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100是放置于一包装盒(gift box)G中,以承载一设备P,并且提供一良好的缓冲及保护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100是由瓦楞纸板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而制成的,并且主要是由一缓冲主体200、一第一支撑座300以及一第二支撑座400所组成。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支撑座300是连接于缓冲主体200,并且具有一第一容纳部310、一第一抵挡部320以及一第一卡合部330。特别的是,第一容纳部310是邻接于缓冲主体200,第一抵挡部320是位于第一容纳部310的边缘上,而第一卡合部330是连接于第一抵挡部320,并且是卡合于第一支撑座300之上。至于第一卡合部330连接于第一抵挡部320以及卡合于第一支撑座300上的方式会在稍后的叙述中详细说明。
同样地,第二支撑座400也是连接于缓冲主体200,并且是相对于第一支撑座300。第二支撑座400具有一第二容纳部410、一第二抵挡部420以及一第二卡合部430。特别的是,第二容纳部410是邻接于缓冲主体200,第二抵挡部420是位于第二容纳部410的边缘上,而第二卡合部430是连接于第二抵挡部420,并且是卡合于第二支撑座400之上。至于第二卡合部430连接于第二抵挡部420以及卡合于第二支撑座400上的方式也会在稍后的叙述中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缓冲主体200具有一主体底部210以及二个凹入部220,此二个凹入部220是位于主体底部210上。更详细的来说,每一个凹入部220还包括有二个槽孔221以及一折片222,折片222的一边缘连结槽孔221,并且折片222垂直于主体底部210。
如图3及图4所示,缓冲主体200还包含有一主体支撑部230,主体支撑部230固定于折片222之上。同时,主体支撑部230又可分为一第一支撑部240以及一第二支撑部250,第一支撑部240相邻于第二支撑部250。
此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支撑座300还具有彼此相对的二个第三支撑部241,第一容纳部310成形于此二个第三支撑部241之间。同样地,第二支撑座400还具有彼此相对的二个第四支撑部251,第二容纳部410成形于此二个第四支撑部251之间。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座300还具有一第一槽孔340,第一槽孔340是位于第一支撑座300的顶部上,而第一卡合部330即是卡合于第一槽孔340之中。在另一方面,第二支撑座400还具有一第二槽孔440,第二槽孔440位于第二支撑座400的顶部上,而第二卡合部430即是卡合于第二槽孔440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槽孔340以及第二槽孔440可以分别是一矩形孔。
请配合参阅图5,在每一个折片222之上还具有一第三卡合部223,故第一支撑部240以及第二支撑部250是卡合于折片222的第二卡合部223之中。更详细的来说,第三卡合部223是一凹槽,而第一支撑部240还具有二个第一凹槽242,以及第二支撑部250还具有二个第二凹槽252,因此,第一支撑部240以及第二支撑部250是分别由第一凹槽242以及第二凹槽252而卡合于第三卡合部223之中。
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座300还具有二个第三槽孔350以及二个第四凹槽360,而每一个第三支撑部241还具有一第四卡合部243以及一第五凹槽244。同样地,第二支撑座400还具有二个第四槽孔450以及二个第六凹槽460,而每一个第四支撑部251还具有一第五卡合部253以及一第七凹槽254。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槽孔350以及第四槽孔450都是矩形孔。
接下来分别说明缓冲结构100的组装方式。由于缓冲结构100是由瓦楞纸板所制成,因此,缓冲主体200、第一支撑座300以及第二支撑座400可以轧制及弯折的方式而成形。
首先,请参阅图6及图7,将第一抵挡部320、板面305以及第一卡合部330沿着割线301、302以及折线306往上弯折,接着再将板面305以及第一卡合部330沿着折线304往内弯折,并再将第一卡合部330沿着折线303往内弯折,即可形成如图7所示的形状。在另一方面,请参阅图6及图8,也将第二抵挡部420、板面405以及第二卡合部430沿着割线401、402以及折线406往上弯折,接着再将板面405以及第二卡合部430沿着折线404往内弯折,并再将第二卡合部430沿着折线403往内弯折。然后,分别将第一卡合部330以及第二卡合部430压挤穿入第一槽孔340以及第二槽孔440之中,即可形成如图8所示的形状,此时,第一卡合部330以及第二卡合部430分别卡合于第一支撑座300以及第二支撑座400上。
接着如图8及图9所示,将二个第三支撑部241沿着折线201相对地往上弯折,同时,也将二个第四支撑部251沿着折线202相对地往上弯折,即可形成如图9所示的形状。然后如图10及图9所示,将第一支撑座300(板面315、板面325、板面335以及板面345)沿着折线307(显示于图8中)往上弯折,同时,也将第二支撑座400(板面415、板面425、板面435以及板面445)沿着折线407往上弯折,即可形成如图10所示的形状,此时,第三支撑部241的第四卡合部243是卡合于板面315的第三槽孔350之中,而第四支撑部251的第五卡合部253是卡合于板面415的第四槽孔450之中。
接着如图10及图11所示,将板面325、板面335以及板面345沿着折线308往下弯折,同时,也将板面425、板面435以及板面445沿着折线408往下弯折,即可形成如图11所示的形状。然后,将板面335以及板面345沿着折线309往下弯折,并再将板面345沿着折线311弯折,使得板面345的二个第四凹槽360卡合于第三支撑部241的第五凹槽244之中,同时,也将板面435以及板面445沿着折线409往下弯折,并再将板面445沿着折线411弯折,使得板面445的二个第六凹槽460卡合于第四支撑部251的第七凹槽254之中,即可形成如图12所示的形状,并进而可形成如图13所示的形状。此时,第一容纳部310以及第二容纳部410便已分别地形成于第一支撑座300以及第二支撑座400之上。
接着,如图13及图14所示,将二个折片222沿着折线203往上折起,并将板面205、板面215以及板面225沿着折线204往上折起,然后再将板面215以及板面225沿着折线206往内弯折,即可形成如图14所示的形状。然后,将板面225沿着折线207向下弯折,使得板面225的二个第二凹槽252同时卡合于二个折片222的第三卡合部223,如图15所示,此时,第二支撑部250(如图15所示)即已形成。
同样地,仍如图15所示,将板面235、板面245以及板面255沿着折线208往上折起,然后将板面245以及板面255沿着折线209往内弯折,接着再将板面255沿着折线211向下弯折,使得板面255的二个第一凹槽242同时卡合于二个折片222的第三卡合部223,即可形成如图3以及图4所示的形状,此时,第一支撑部240即已形成,并且缓冲结构100的组装也已完成。
接下来说明使用缓冲结构100来承载一计算机主机或一电子产品的方式。请配合参阅图2以及图3,先将一个缓冲结构100以第一容纳部310以及第二容纳部410朝上的方式(如图3所示)放入至包装盒G中的底部上,然后可将设备P放入至包装盒G中以及缓冲结构100之上,此时,设备P乃是位于第一支撑部240以及第二支撑部250之上,并且是由第一支撑部240以及第二支撑部250所支撑。同时,设备P的边缘可位于第一容纳部310以及第二容纳部410之中,并且还可抵接于第一抵挡部320以及第二抵挡部420。特别的是,由于第一抵挡部320以及第二抵挡部420是平板表面,故可防止设备P的边缘被刮伤损坏。接着,再将另一个缓冲结构100以第一容纳部310以及第二容纳部410朝下的方式(如图4所示)放入至包装盒G之中以及设备P之上,然后,关闭包装盒G即可完成设备P的包装,如图16所示。
当欲从包装盒G中取出设备P时,使用者仅需以一手同时伸入位于主体底部210上的二个凹入部220之中(如图4所示),便可轻易地将缓冲结构100取出,然后,使用者即可轻易地将设备P自包装盒G中取出。
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100并不局限于具有二个支撑部(第一支撑部240以及第二支撑部250),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100也可以仅具有一个支撑部(主体支撑部230),其同样可以达到支撑及保护计算机主机或电子产品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100可以具有多项优点(1)缓冲结构100是以单一纸板所一体成形,因而可节省制造成本。
(2)仅需二个相同的缓冲结构100即可实现上下缓冲的效果,故其可节省制造成本以及计算机主机或电子产品的包装时间。
(3)缓冲结构100具有小的组合体积。
(4)缓冲结构100具有的缓冲及支撑效果较佳。
(5)缓冲结构100可以轻易地被取出于及安装于一包装盒中,故其可提升使用者对于产品的满意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缓冲主体;一第一支撑座,连接于该缓冲主体,并且具有一第一容纳部、一第一抵挡部以及一第一卡合部,其中,该第一容纳部邻接于该缓冲主体,该第一抵挡部位于该第一容纳部的边缘,该第一卡合部连接于该第一抵挡部,并且卡合于该第一支撑座;以及一第二支撑座,连接于该缓冲主体,并且相对于该第一支撑座,其中,该第二支撑座具有一第二容纳部、一第二抵挡部以及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容纳部邻接于该缓冲主体,该第二抵挡部位于该第二容纳部的边缘,该第二卡合部连接于该第二抵挡部,并且卡合于该第二支撑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主体还具有一主体底部以及至少一凹入部,该凹入部位于该主体底部,该凹入部包括一槽孔以及一折片,该折片的一边缘连结该槽孔,且该折片垂直于该主体底部,该缓冲主体包含至少一主体支撑部,该主体支撑部固定于该折片,该主体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一支撑部以及一第二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相邻于该第二支撑部,该折片还具有一第三卡合部,该第一支撑部以及该第二支撑部卡合于该第三卡合部,该第一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二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卡合于该第三卡合部,以及该第三卡合部为一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座还具有一第一槽孔,位于该第一支撑座的顶部,该第一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一槽孔之中,以及该第一槽孔为一矩形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座还具有一第二槽孔,位于该第二支撑座的顶部,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二槽孔之中,以及该第二槽孔为一矩形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座还具有二第三支撑部,该第一容纳部成形于该二第三支撑部之间,该第一支撑座还具有二第四凹槽,以及每一第三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五凹槽,每一第四凹槽卡合于该两个第五凹槽之一,该第一支撑座还具有二第三槽孔,以及每一第三支撑部还具有一第四卡合部,每一第四卡合部卡合于该两个第三槽孔之一,以及该第三槽孔为矩形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座还具有二第四支撑部,该第二容纳部成形于该两个第四支撑部之间,该第二支撑座还具有二第六凹槽,以及每一第四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七凹槽,每一第六凹槽卡合于该等第七凹槽之一,该第二支撑座还具有二第四槽孔,以及每一第四支撑部还具有一第五卡合部,每一第五卡合部卡合于该两个第四槽孔之一,以及该第四槽孔为矩形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主体、该第一支撑座以及该第二支撑座为一体成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主体、该第一支撑座以及该第二支撑座是由瓦楞纸板所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结构是由轧制及弯折方式形成该缓冲主体、该第一支撑座以及该第二支撑座。
专利摘要一种缓冲结构,包括一缓冲主体、一第一支撑座及一第二支撑座。该第一支撑座连接该缓冲主体,并具有一第一容纳部、一第一抵挡部及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容纳部邻接该缓冲主体,该第一抵挡部位于该第一容纳部的边缘,该第一卡合部连接该第一抵挡部,并卡合于该第一支撑座。该第二支撑座连接该缓冲主体,并相对于该第一支撑座,该第二支撑座具有一第二容纳部、一第二抵挡部及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容纳部邻接该缓冲主体,该第二抵挡部位于该第二容纳部的边缘,该第二卡合部连接该第二抵挡部,并卡合于该第二支撑座。
文档编号B65D81/05GK2656334SQ200320100639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7日
发明者李国安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