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076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长条形的薄片材料形成规定尺寸的薄片体,并收集该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及装置。另外,还涉及对将卷状的薄片材按规定的长度切断并形成略呈矩形形状的薄片体进行累积,并将所累积的薄片体的摞向下一道工序供给搬运的薄片体的累积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打印用纸等的薄片体,是将从原材卷拉出的薄片材料按符合薄片体宽度尺寸的宽度裁开、并按符合薄片体长度尺寸的长度切断而形成。另外,用裁开及切断而将薄片体裁切成规定尺寸,并将其累积。另外,将打印用纸等按规定张数分别装袋。
但是,随着近年来的数字照相机的普及和喷墨式打印机的普及,喷墨用纸的需求越来越高,并希望提高喷墨打印用纸从裁切断到包装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有提案提出,在进行喷墨打印用纸等的薄片体的从切断到包装的作业时,将长条形的薄片体切断并将生产的大尺寸薄片体叠积成摞,再将该大尺寸薄片体的摞切断以生产规定尺寸的薄片体的摞,将该薄片体的摞装袋的薄片体的加工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生产规定尺寸的薄片体时,首先,在生产并累积大尺寸薄片体,并将被累积的大尺寸薄片体的摞按规定尺寸裁开及切断时,不容易进行将大尺寸薄片体的摞移动到裁开及切断工序的操作,并且,根据大尺寸薄片体的摞的大小,有使用于进行该操作的装置大型化等的问题。
另外,在形成多张薄片体时,须将规定宽度的基片切成一定的长度,或将宽幅的基片裁成规定的宽度以后,再将被裁开的各个基片按一定的长度切断。
由此,可以获得打印纸、L尺寸、明信片尺寸等的各种尺寸的纸片、感光纸、照相底片等的薄片体。
但是,这样的薄片体,要按规定张数累积,并将累积好的薄片体的摞运往包装工序等进行包装处理。这时,被累积好的薄片体的摞,要以手工操作装在搬运车上进行搬运。
因此有提案提出,将累积好的薄片体放在搬运台板上,并用把持爪把持并提起该累积好的薄片体的摞的端部,通过沿该把持爪移动,向下一道工序搬运薄片体的摞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根据上述提案,在用把持爪把持薄片体的摞的端部并提起时,用向最下层的薄片体与搬运台板的上面之间供给空气的方法,可以既防止薄片体贴在搬运台板的上面上,又能将薄片体的摞顺利地搬运到规定位置。
但是,即使在用把持爪等把持并搬运薄片体的摞时,也必须将薄片体均匀地对齐并累积,但当用切断机构切断的薄片体下落进行累积的时候,会产生薄片体之间相贴、或相反地因在薄片体之间进入了空气而滑动,薄片体不能对齐。
另外,用把持爪等一个一个地把持并搬运薄片体的摞的方法,其搬运效率极低,在连续生产多个薄片体的摞时,薄片体的摞的搬运来不及。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58384号公报专利文献1特开平5-39140号公报本发明鉴于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地进行从薄片体的裁开累积到包装的作业的薄片体的加工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累计的薄片体的摞均匀对齐并顺利地搬运的薄片体的累积搬运装置。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长条形的薄片材料按规定的宽度尺寸裁开并整体输送的裁开工序、将在所述裁开工序中被裁开并送入的各个所述薄片材料按规定的长度切断并加工成规定尺寸的薄片体的切断工序、对在所述裁开工序被裁开的每个薄片材料而在所述切断工序所生产的薄片体、使其并行并进行累积的累积工序、将在所述累积工序按规定张数累积的所述薄片体的摞装袋的内包装工序、载置在所述累积工序累积的薄片体的摞并按顺序从累积工序搬运到所述内包装工序的搬运工序。
根据本发明,能由长条形的薄片生产出规定宽度及规定长度的薄片体。此时,首先,用裁开机构将薄片材料沿宽度方向裁开,以形成对应于薄片材料宽度尺寸的多个薄片材料。然后,在切断工序将各个薄片材料整体按规定长度切断,以生产出规定的宽度尺寸及长度尺寸的薄片体。
累积工序,将由规定宽度的各个薄片材料所生产的薄片体层叠并累积。搬运工序,将按规定张数累积而形成的薄片体的摞载置于输送机等上并向装袋工序搬运,进行装袋包装。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用于生产薄片体的从裁开切断到累积、装袋等的作业自动化。并且,由于不一次生产大尺寸的薄片体,所以能高效地裁开切断、累积。
另外,在这样的本发明中,在累积工序中,以至少使与累积部的搬运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降低的方式、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引导板上放置所述薄片体,这时将该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直立设置于所述引导板的倾斜的下方侧的直立壁靠接;并且将所述薄片体的搬运方向侧的端部与略能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搬运方向侧的停止板靠接,进行累积;在搬运工序中,将与已累积的所述薄片体的摞的所述搬运方向相反侧端部相对向的推压部件、向搬运方向移动,以此将所述薄片体的摞从累积部进行搬运。
根据本发明,当在倾斜的引导板上放置薄片体时,将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与直立壁靠接,并且使搬运方向侧以与停止板靠接的放进行累积。在搬运累积好的薄片体的摞时,使停止板上升,将面向与搬运方向相反侧的端部的推压部件向搬运方向侧移动。
这样,可以既能保持将薄片体的摞沿搬运方向与宽度方向对齐的状态,又能搬运薄片体的摞。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薄片体加工方法,优选以降低上述搬运方向侧地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累积上述薄片体,因此,可以将薄片体的宽度方向及搬运方向对齐并累积。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薄片体的加工方法,优选沿所述累积部的搬运方向,设有能滑动靠接所述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引导机构,一边将所述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引导机构滑动靠接、一边将所述薄片体的摞移动,以此,能可靠地防止因推压部件推压而使移动的薄片体的摞散乱。
适用这样的本发明的累积搬运装置,是沿宽度方向将按规定间隔被裁开且送入的长条形的薄片材料切成规定长度、加工成并排的矩形形状的多个薄片体,将这些薄片体累积在累积部、并将累积好的薄片体的摞从累积部进行搬运的累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对各个所述并排且被加工好的多个薄片体而设置、且以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所述搬运方向侧处于降低的倾斜状态、载置所述薄片体的引导板,和设于各个所述引导板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且与所述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靠接的直立壁,和可相对于引导板的上面接近离开地设在所述引导板的各个所述搬运方向侧、在接近引导板的状态下与所述薄片体的搬运方向侧的端部靠接的停止板,和面对与累积在所述引导板上的所述薄片体的所述搬运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端部、且在使所述停止板向所述引导板的上方离开的状态下使推压部件向搬运方向移动、以便向搬运方向移动薄片体的摞的推压移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将薄片体载置累积在使薄片体的搬运方向侧及宽度方向的一端侧降低的倾斜的引导板上。这时,将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与直立壁相靠并将宽度方向对齐,并且将搬运方向侧与停止板相靠且对齐。在取出累积好的薄片体的摞时,使停止板后退,并用推压部件向搬运方向侧推压且移动。
因此,可以在将薄片体的摞的宽度方向及搬运方向上对齐的状态下进行搬运。
另外,本发明之6的累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在各个所述引导板的搬运方向侧、成对地配置在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形成有在用所述推压移动机构移动所述薄片体的摞时、一边将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一方的侧壁滑动靠接、一边进行引导的引导槽。
根据本发明,将从引导板上搬运的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既与形成于引导部件上的侧壁滑动靠接又使其移动。
因此,可以在将搬运方向侧、并且也将宽度方向对齐的状态下移动薄片体。
另外,本发明之7的累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薄片体载置面,以减缓所述薄片体的宽度方向倾斜度的方式向宽度方向及搬运方向倾斜。
并且,本发明之8的累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部件的搬运方向侧配置有输送机,该输送机具有通过载置各个所述薄片体的摞并向规定方向移动来搬运薄片体的摞的传送带,和将由所述推压移动机构从所述引导槽之间运送到所述传送带上的所述各个薄片体的摞、停止于传送带上的规定位置的停止机构。
根据本发明之7,当薄片体的摞沿引导槽移动时,沿宽度方向的倾斜渐渐地复原,并在略呈水平的状态下在引导槽内搬运并送出。因此,能用输送机搬运。
另外,根据本发明之8,在输送机上设置有停止机构,将被沿引导槽内搬运且被送到传送带上的薄片体的摞的搬运方向侧的前端,停止在传送带上的规定位置。因此,可以将薄片体的摞以整齐的状态搬运。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累积搬运装置,对所述长条形薄片材料沿长度方向进行搬运,使得当所述薄片体沿长度方向被切断并被送到所述引导板上时,该薄片体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搬运方向。
即,用本发明的累积搬运装置累积并搬运的薄片体,例如,当薄片材料是被卷成原材卷状的基片等时,以基片的长度方向作为薄片体的长度方向被切断。
本发明的薄片体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长条形的薄片材料按规定的宽度尺寸裁开并整体输送的裁开装置、将在所述裁开工序中被裁开并送入的各个所述薄片体按规定的长度切断并加工成规定尺寸的薄片体的切断装置、对在所述裁开工序被裁开的每个薄片材料而在所述切断工序所生产的薄片体、使其并行并进行累积的累积装置、将在所述累积工序按规定张数累积的所述薄片体的摞装袋的内包装装置、载置在所述累积工序累积的薄片体的摞并按顺序从累积工序搬运到所述内包装工序的搬运装置。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在所述搬运工序内,具有在所述薄片体的摞的上面或下面中的至少一面上装填挡板纸的装填机构,因此,可以将保护用的挡板纸层叠于薄片体的摞上并装袋。
另外,本发明之1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填机构,沿所述薄片体的摞的搬运方向成对配置,并且在该装填机构之间,包括将所述薄片体的摞翻转的翻转机构。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两组填装机构、在薄片体的摞的上下两面填装挡板纸时,在填装机构之间配置翻转机构。因此,可以用同一构造的填装机构,高效地将挡板纸填装在薄片体的摞的上下两面上。
本发明之13,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在按规定间隔配置的传送带上载置所述薄片体的摞并进行搬运的搬运机构、其轴方向沿与所述搬运机构搬运的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配置且由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轴、设于所述旋转轴上且对于载置于所述传送带上并被搬运的所述薄片体的摞的输送、把持该薄片体的摞的把持机构。
根据本发明,用设置为与旋转轴整体转动的把持机构把持被载置于传送带上并被搬运到规定位置的薄片体的摞。在该状态下,通过将旋转轴向规定方向转动而将薄片体的摞翻转并载置于传送带上,同时解除由把持机构的把持。
因此,可以顺畅地进行薄片体的摞的上下的翻转,并且将被上下翻转的薄片体的摞载置于传送带上而送出。
另外,本发明之14,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机构,包括一端被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另一端在所述传送带之间相对向配置的支撑杆和面对所述支撑杆设置且能在支撑杆之间把持并能保持所述薄片体的摞的把持部。
根据本发明,在与旋转轴整体转动时,且在通过传送带之间的支撑杆上载置薄片体的摞时,在面对该支撑杆设置的夹持机构之间,把持薄片体的摞。
因此,能以稳定的状态可靠地翻转薄片体的摞。
本发明之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由所述累积机构排列并累积的多个所述薄片体的摞、沿所述薄片体的搬运方向送出的送出机构和将由所述送出机构沿宽度方向搬运且送入的所述薄片体的摞、沿薄片体的长度方向送出的转换机构。
根据本发明,能将沿薄片体的宽度方向排列并累积的薄片体的摞向其宽度方向搬运并送入转换机构。转换机构,将该薄片体的摞的宽度方向定位于规定位置并沿其长度方向送出。
因此,当通过在裁开切断工序将薄片材料裁开切断、并列生产并累积多个薄片体时,可以与下一道工序的作业一致地将累积的薄片体的摞送入,所以能提高作业效率。
在这样的本发明中,可以将对于在裁开工序被裁开切断的每片薄片材料累积的薄片体的摞,向其长度方向移动,以便在输送机上排列整齐、并用该输送机沿薄片体的宽度方向搬运,并可以向转换机构送出。
因此,可以顺畅地搬运并排生产的多个薄片体的摞。


图1是表示应用于本实施例的加工系统的处理流程的概略图。
图2是送出装置、裁开装置及切断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累积装置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侧看的累积装置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从与累积部及整理移动部的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见到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从累积装置的整理输送机到装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转换输送机及整理输送机与转换输送机之间的搬运输送机的主要部分概略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挡板纸填装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从纸张的宽度方向侧所看到的挡板纸填装装置的概略图。
图10是从纸张的搬运方向下游侧所看到的挡板纸填装装置的概略图。
图11是从纸张的宽度方向侧面所见的、应用于本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的概略图。
图12是从上方侧所见的翻转装置的概略图。
图13是图11的沿13-13线的概略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累积搬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推动器的移动的累积搬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图16是从送出方向看累积部侧的累积搬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图17是表示推动器移动机构的、从上方看累积搬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图。
图中10-加工系统(薄片体的加工装置),12-纸张(薄片体),12A-纸摞(薄片体的摞),14-原材卷,14A、14B-基片(薄片材料),16-包装袋,18-包装品,20、316-送出装置,22、318-裁开装置(裁开工序),24、320-切断装置(切断工序),26-累积装置(累积工序),30、32-分切刀,44-上切刀,46-下切刀,50、352-累积部,52-整理移动部,54、356-整理输送机,58、372-直立壁,82、462-传送带,84、374-挡板(停止机构),90-装袋装置(装袋工序),92-挡板纸,94(94A、94B)-挡板纸填装装置(搬运机构、填装机构),96-翻转装置(翻转机构),100、112-搬运输送机(搬运机构),102-转换输送机(搬运机构、转换机构),190(190A、190B)-传送带(搬运机构),202-旋转轴(翻转机构),206-翻转马达(翻转机构),212-纸张把持部,214-支撑杆,216-基部,220-抑制板,230-包装用薄膜,260-包装部(装袋工序),350-累积搬运装置,388-引导部件,390、392-引导部,394-侧壁,396-槽,400-推动器(推压移动机构),402-推压臂,404-支撑臂,404A-支撑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出示了应用于本实施例的加工系统10的概略结构。
该加工系统10,对作为薄片体的打印用纸等的纸张12的原材卷14实施裁开加工及切断加工,并生产规定尺寸的纸张12,将该纸张12按规定张数装入包装袋16内(内包装),并生产纸张12的包装品18。并且,将用加工系统10生产的纸张12的包装品18,包装于瓦楞纸箱等内(外包装)以处于出厂状态。
如图1及图2所示,加工系统10,具有送出装置20、裁开装置22、切断装置24及累积装置26,在送出装置20上装入原材卷14。
原材卷14,将形成纸张12的基片状的薄片材料(以下称为「基片14A」)卷绕成卷状,送出装置20,将基片14A从该原材卷14的外圆端引出。
如图2所示,在送出装置20上,设有多根通过辊28(通过辊28A~28F),由通过辊28A~28F形成基片14A的搬运通路,用送出装置20将从卷筒14引出的基片14A按顺序挂绕在通过辊28A~28F上进行搬运。另外,在送出装置20上,在基片14A的搬运途中设有未图示的卷绕缺陷消除机构,其一边将基片14A挂绕在通过辊28A~28F上一边进行搬运,以出去因被卷成辊状而发生的卷绕缺陷。
在送出装置20上,将一对输送辊34配置在通过辊28F的上方侧。一对输送辊34,夹持基片14A、同时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驱动旋转,并以规定速度将基片14A送出。
在一对输送辊34的下游侧,设有裁开装置22。在裁开装置22上,设有作为裁开机构一例的多个成对的分切刀30、32。分切刀30、32,上下成对地配置在夹持基片14A的搬运通路上,并以基片14A的通过将基片14A沿长度方向裁开。
即,如图1所示,分切刀30、32,按规定的间隔被配置在沿与基片14A的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基片14A的宽度方向上,基片14A,以其通过分切刀30、32之间而被裁开(切开)并形成切缝36。此时,分切刀30的间隔,就是用加工系统10生产的纸张12的宽度尺寸。
因此,用加工系统10,能使纸张12符合所用的喷墨打印机等的特性,使被卷绕成辊状的基片14A的长度方向成为纸张12的长度方向。
另外,如图2所示,在送出装置20上,设有基片边缘控制传感器38,由该基片边缘控制传感器38控制原材卷14沿轴向的位置以便使被检测出的基片14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通过规定位置,因此,用分切刀30、32可以在沿基片14A的宽度方向的规定位置形成切缝36。
如图1所示,形成了切缝36的基片14A(基片14B),被送往配置于裁开装置22的下游侧的切断装置24。
如图2所示,在切断装置24上,将一对输送辊40设于裁开装置22侧。并且,在切断装置24的上游侧的裁开装置22与输送辊34之间,配置了多根通过辊42(通过辊42A、42B、42C),由输送辊34送出的基片14A,按顺序被挂绕在通过辊42A、42B、42C上并被搬运。
设于切断装置24上的输送辊40,把持基片14B并按一定量送出。此时,例如将通过辊42B向将基片14A搬运通路的长度伸缩的方向移动,以既能吸收基片14B搬运量的差又能施加一定的张力,而不产生松弛。另外,用输送辊40送出基片14B的送出量,是对应于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纵向尺寸)的长度。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切断装置24上,设有作为切断机构的上切刀44及与上切刀44相对的下切刀46。输送辊40,将基片14B送入上切刀44与下切刀46之间。
切断装置24,用输送辊40将规定长度的基片14B送入上切刀44与下切刀46之间,一旦从上切刀44与下切刀46之间凸出了规定长度的基片14B,则使上切刀44向下方移动,将各个基片14B切断。
此时,用输送辊40送出的基片14B的送出量,是根据纸张12的纵向尺寸的量,可生产规定尺寸(规定的宽度尺寸及纵向尺寸)的纸张12。
另一方面,在加工系统10上,与切断装置24下游侧邻接设有累积装置26。
如图1及图3所示,累积装置26,由累积部50、整理移动部52及整理输送机54构成。在此,参照图3至图5说明在加工系统10上,可以与裁开装置22及切断装置24连续的累积装置26的实例。
如图3及图4所示,在累积装置26的累积部50上,设有托架部56,用上切刀44切断基片14A所形成的纸张12落下,可由托架部56载置该纸张12如图3所示,托架部56,面对用裁开装置22(在图3及图4中省略)生产的各个窄幅的基片14B而设置,在累积装置26上,将用切断装置24同时切断多张基片14B而形成的多张纸张12,分别载置于各个托架部56上。
托架部56,以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降低的方式倾斜地载置纸张12。并且,在各个托架部56上,将直立壁58形成于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倾斜的下端侧,落到各个托架部56上的纸张12,沿宽度方向的倾斜移动,并以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直立壁58靠接的状态被载置于托架部56上。
因此,在累积部50上,各个纸张12,不跨越在宽度方向邻接的托架部56,并且在将多张纸张12载置于托架部56上时,能将各个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对齐。
如图5所示,托架部56,以在纸张12的长度方向、使作为上切刀44相反方向侧(图5的图面的左侧)的纸张12的搬运方向下游侧低的方式倾斜。并且,在累积部50上,将挡板60设于托架部56的上方侧。该挡板60,具有由气缸62进行升降的停止板64,且该停止板64与缸杆62A连接。
停止板64,其长度方向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配置并能面对各个托架部56,其下端部,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托架部56的各个倾斜方向而形成倾斜的锯齿状(省略图示)。
在累积部50上,当将纸张12累积在各个托架部56上时,将气缸62的缸杆62A伸长,将停止板64的下端与托架部56的纸张载置面靠接。并且,挡板60的停止板64,面对当托架部56上载置了纸张12时的纸张12的下端位置(搬运方向下游侧的端部)。
用托架部56,将落下的纸张12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与停止板64靠接并将其载置。即,在累积部50上,通过将纸张12与停止板64靠接而在各个托架部56上将纸张12的长度方向对齐。
因此,用累积部50,既能将纸张12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搬运方向)对齐又能按规定张数累积纸张12,并形成纸张12的纸摞12A。另外,以下,将规定张数的纸张12的摞12A称为纸摞12A。并且,此时纸张12的累积张数,预先按纸张12的尺寸等设定。
在累积部50上,使气缸62的缸杆62A收缩,并将停止板64上升,由此,累积在托架部56上的纸张12(纸摞12A)能沿托架部56上的纸张长度方向的倾斜度下降。
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4所示,在整理移动部52上,设有与设在累积部50上的各个托架部56连接了整理输送机54的略呈槽状的输送道66。
如图5所示,输送道66,以整理输送机54侧处于下方地缓和地倾斜,被累积在托架部56上的纸摞12A,沿该输送道66向整理输送机54上移动。另外,被累积在托架部56上的纸摞12A,在停止板64向上方移动、且沿托架部56的倾斜下降时,因到达输送道66而被停止。
如图3及图4所示,输送道66,由面对纸张12的宽度方向一方的端部的引导板68、面对纸张12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的引导板70构成,纸摞12A,被支撑且横跨于该引导板68、70之间。
该输送道66,以使成为托架部56的直立壁58侧的引导板68侧低的方式使引导板68、70的上面倾斜。另外,在输送道66上,将与托架部56的直立壁58连续的直立壁72形成于引导板68的端部和与该引导板68邻接的输送道66的引导板70的端部之间。并且,输送道66,其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倾斜,是向整理输送机54侧缓慢的倾斜,并在整理输送机54侧使纸张12略呈水平状态。
因此,纸摞12A,通过进入输送道66内,其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直立壁72靠接并被对齐。另外,通过向整理输送机54侧移动,纸摞12A沿宽度方向的倾斜渐渐缓和,并以略呈水平的状态被送往整理输送机54上。
另一方面,在输送道66上,槽部74被形成于引导板68、70之间。该槽部74,面对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并从输送道66到达托架部56。
另外,如图5所示,在整理移动部52上,设有推动器76。该推动器76,具有推压臂78及停止臂80,如图3及图4所示,其相对于形成于各输送道66上的各个槽部74而设置(图3上只表示了一部分)。
各个推动器76,例如,通过多个气缸等未图示的升降机构能整体地上下移动,并且,由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整体地沿槽部74的槽的方向移动于整理输送机54与托架部56之间。
因此,如图5所示,推动器76,其推压臂78及停止臂80的前端部能从槽部74出没于引导板68、70的上面侧,并且能沿槽部74向整理输送机54侧移动。
另外,如图4所示,在整理移动部52上,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输送道66的倾斜度被渐渐地减缓,以此使输送道66的宽度在整理输送机54侧比托架部56侧宽。因此,在各输送道66之间,相对于纸张12的搬运方向的倾斜略有差异,形成于各输送道66上的槽部74,能使推动器76在直线上移动。
在整理移动部52上,在使挡板60的停止板64上升之前,移动推动器76,将停止臂80的前端部在从停止板64的、纸张112的搬运方向下游侧从槽部74凸出出来。
因此,在将挡板60的停止板74上升后,累积在托架部56上的纸摞12A与停止臂80的前端部靠接,阻止了因沿托架部56的搬运方向的倾斜向下方的移动。
推动器76,以纸摞12A与停止臂80的前端部靠接的状态,沿槽部74内向整理输送机54移动到规定位置,由此使纸摞12A根据托架部56的倾斜而向输送道66内移动,并被支撑于引导板68、70上。
然后,推动器76,将停止臂80收容于槽部74内,且推压臂78的前端部,以面对该纸张12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的方式移动并从槽部74凸出出来。在该状态下,将推压臂78向整理输送机54移动。
因此,纸摞12A,被推压臂78所推压,并沿输送道66内向整理输送机54移动。此时,纸摞12A,其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与直立壁72靠接,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搬运方向上游侧)与推压臂78靠接,用以保持排列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整理输送机54上,设有能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移动地配置的传送带82。如图5所示,用推动器76推压且沿输送道66移动的纸摞12A,被推到该整理输送机54的传送带82上。
如图4所示,在整理输送机54上,将挡板84配置在传送带82的上面侧。该挡板84,被形成带板状,其长度方向,被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配置。从各输送道66用推动器76(推压臂78)被送入到传送带82上的纸摞12A,其长度方向的前端与该挡板84靠接,以其长度方向的前端被对齐的状态被载置于传送带82上。
另外,在整理输送机54上,将一对轴86架设在传送带82的上方侧。该轴86,其轴方向沿与传送带82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12的长度方向配置。另外,可沿轴86的轴向移动地将底板88架在一对轴86之间,且挡板84被安装在该底板88上。
因此,在整理输送机54上,将挡板84配置在符合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位置,不仅沿长度方向的尺寸,而且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也位于规定位置地将纸摞12A载置于传送带82上。
即,在加工系统10上,能改变设于裁开装置24上的分切刀30、32的间隔(裁开间隔)、切断装置24上的切断间隔,由此能生产任意的纵向尺寸及宽度尺寸的纸张12,并在累积装置26上,配置对应于所生产的纸张12的宽度尺寸的托架部56、输送道66,并通过将挡板84配置对应于所生产的纸张12的纵向尺寸的位置,能累积任意尺寸的纸张12。
在整理输送机54上,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传送带82,能将以排列状态载置于传送带82上的多个纸摞12A按顺序送出。
而且,如图1所示,在加工系统10中,能进行将纸摞12A收纳于内包装袋16内的内包装处理。如图6所示,在加工系统10上,装袋装置90被设在累积装置26的下游侧,纸摞12A,被从整理输送机54送出,并以此被搬往装袋装置90。
另一方面,在加工系统10中,首先将纸摞12A,收纳于内包装袋16内,再在纸摞12A的上下两面上叠放挡板纸92,以保护纸张12的表面,并防止折曲等的损伤。因此,在加工系统10上,将两台填装挡板纸92的填装装置94A、94B设在通往装袋装置90的搬运路的途中。并且,在加工系统10上,将翻转装置96设于两台挡板纸填装装置94A、94B之间,并使用同样功能的挡板纸填装装置94A、94B(以下总称时称为「挡板纸填装装置94」),用挡板纸92夹持纸摞12A。
以下,说明应用于本实施例的加工系统10的、纸张12(纸摞12A)的内包装。
另外,如图6所示,在设于累积装置26上的整理输送机54上,通过转换传送带82的驱动方向,能将纸摞12A向两个方向送出,因此,在加工系统10上,可以使用两台装袋装置90,将纸张12的纸摞12A分成两个系统进行内包装作业。此时,在各个系统上,可以进行相同尺寸纸张12的内包装作业,也可以进行不同尺寸纸张12的内包装作业,由于其基本结构相同,所以,如图1所示,以下只说明一个系统。
如图6及图7所示,在加工系统10上,在设于累积装置26上的整理输送机54的下游侧,设有搬运输送机100及转换输送机102。另外,也可以省略搬运输送机100,与整理输送机54邻接地配置转换输送机102。
如图7所示,在搬运输送机100上,设有传送带104,在整理输送机54上,通过旋转驱动传送带82,可沿宽度方向搬运纸摞12A,并按顺序送至搬运输送机100的传送带104上。
搬运输送机100,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力旋转驱动传送带104,用以将从整理输送机54送来的纸摞12A继续沿宽度方向输送,并送往转换输送机102。
此时,搬运输送机100的搬运速度(传送带104的周速度),比整理输送机54的搬运速度高,以此既将纸摞12A的间隔拉大,又将纸摞12A送往转换输送机102。
在转换输送机102上,按规定的间隔设有多个辊杠106。各个辊杠106,其轴方向沿从搬运输送机100送入的纸张12的长度方向(图7的图面左右方向)配置,并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而驱动转动。
因此,从搬运输送机100被送到转换输送机102上的纸摞12A,被辊杠106所支撑并被沿宽度方向输送。
另外,在转换输送机102上,将挡板108设在用辊杠106搬运纸张12方向的下游侧的规定位置。挡板108呈带板状,且长度方向沿辊杠106的轴向的、纸张12的长度方向配置,被辊杠106搬运的纸摞12A,其宽度方向的端部与该挡板108靠接,由此停止于转换输送机102上的规定位置。
另一方面,在转换输送机102上,沿相互相邻的辊杠106之间,设有沿辊杠106的轴向移动的推压部件110。该推压部件110,例如,按规定间隔设在无接头的链条上,通过该链条的旋转驱动,从辊杠106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凸出,在向另一端移动以后,向下方侧退避。
用挡板108而被停止于转换输送机102的规定位置的纸摞12A,由从辊杠106之间凸出的推压部件110移动于辊杠106之间,而被该推压部件110推压,沿长度方向移动,从转换输送机102送出。
此时,由旋转驱动辊杠106,纸摞12A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一边与挡板108靠接一边移动,并以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对齐的状态从转换输送机102送出。并且,纸摞12A,通过与挡板108靠接,以在宽度方向被定位的状态从转换输送机102送出。
这样,在转换输送机102上,将沿宽度方向排列的纸摞12A送入整理输送机54上,以此将该纸摞12A沿其长度方向输送且送出。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加工系统10上,在由转换输送机102的纸张12送出方向下游侧,设有挡板纸填装装置94A(94)、翻转装置96及挡板纸填装装置94B(94),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B的下游侧,设有装袋装置90。另外,如上所述,挡板纸填装装置94A、94B,其基本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只说明挡板纸填装装置94。
如图8至图10所示,挡板纸填装装置94,具有搬运输送机112。在该搬运输送机112上,将链轮114(图9及图10上只表示一侧)设在其两端部,在该链轮114上挂绕着无接头的搬运带116。如图10所示,链轮114,例如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配置了一对,搬运带116,设有分别挂绕在链轮114上的未图示的链条,并由驱动机构(省略图示)的驱动力旋转驱动。
如图8及图9所示,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A上,用设于转换输送机102之间的搬运输送机118送入纸摞12A、并将该纸摞12A载置于搬运输送机112上。
因此,搬运输送机112,将纸摞12A载置于搬运带116上,由此沿长度方向搬运该纸摞12A。另外,也可以不使用搬运输送机118,而从转换输送机102将纸摞12A送入搬运输送机112。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搬运带116上,按规定的间隔设有推压块120,推压块120随着搬运带116的转动与搬运带116整体移动。另外,作为搬运输送机112,也可以用推压块120将两条搬运带连接并整体移动。
搬运输送机112,被安装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的框架122上。并且,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上,与搬运输送机112相邻设有挡板纸填装部124。另外,在图8上,省略了框架122的图示。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挡板纸填装部124上,设有底板126,在该底板126上,层叠并填装对应于纸张12尺寸的大小的挡板纸92。挡板纸填装装置94,从最上层取出该挡板纸92,并通过配置在搬运输送机112,而与被送往搬运输送机112的纸张12的纸摞12A重合。
并且,挡板纸填装装置94,用搬运输送机112沿其长度方向搬运纸摞12A,挡板纸填装部124,与该搬运输送机112相邻配置,挡板纸92,其长度方向沿纸张12的搬运方向配置并填装挡板纸92。
底板126,在下面连接了一对导向轴128及进给螺杆130的前端。一对导向轴128及进给螺杆130,其长度方向沿上下相互平行地设置,且导向轴128能上下移动地被安装在框架122上。
另外,在框架122上,安装了齿轮箱132,在该齿轮箱132内穿过进给螺杆130。在齿轮箱132内,设有未图示的进给螺母。进给螺杆130与该进给螺母螺纹配合并能上下移动地支撑在其上,用进给螺杆130及导向轴128能上下水平移动地支撑底板126。
如图10所示,在齿轮箱132上,连接着升降马达134。该升降马达134,旋转驱动齿轮箱132内的进给螺母,由此,将进给螺杆130与底板126一起上下移动。
在挡板纸填装部124上,驱动升降马达134,使层叠于底板126上的挡板纸92的最上层达到一定的高度。即,在挡板纸填装部124上,根据层叠于底板126上的挡板纸92的量驱动升降马达134,以此使最上层的挡板纸92达到一定的高度。
如图10所示,在挡板纸填装部124上,将引导板136设在搬运输送机112侧,面对该引导板136,设有能在与引导板136的靠离方向平行移动的可动引导板138,如图9所示,在纸张12的搬运方向上游侧设有引导板140,面对该引导板140,设有能在与引导板140的靠离方向平行移动的可动引导板142。
因此,在挡板纸填装部124上,以引导板136作为宽度方向的基准,以引导板140作为长度方向的基准,将挡板纸92定位并进行填装。另外,在挡板纸填装部124,能移动可动引导板138及可动引导板142,以此能定位且填装任意尺寸的挡板纸92。
另一方面,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上,将分页单元144配置在底板126的上方。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上,该分页单元144,能移动于面对被填装于挡板纸填装部124的最上层挡板纸92的取出位置、及面对搬运输送机112的填装位置之间。
在该分页单元144上,设有多个吸盘146,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上,能用吸盘146吸附并取出被层叠于挡板纸填装部124的最上层的挡板纸92,并搬运到搬运输送机112上。
应用于本实施例的分页单元144,作为实例,设有两个吸盘146A、146B(以下,总称为「吸盘146」)。各个吸盘146A、146B,被安装在气缸148的缸杆148A的前端,该气缸148,以缸杆148A朝向下方的状态被安装在支撑板150上。
因此,收缩气缸148的缸杆148A,可以使多个吸盘146分别上升。
设置有吸盘146的支撑板150,被安装在底板152A、152B上。并且,各个底板152A、152B,被安装在连接板154上。此时,安装了吸盘146B的底板152B,能沿挡板纸92(纸张12)的长度方向移动地被安装在连接板154上。
因此,在分页单元144上,不改变吸盘146A的位置,就能符合挡板纸92的长度尺寸而变更吸盘146A、146B的间隔,并能吸附挡板纸9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另外,分页单元144,在向取出位置移动时,吸盘146能面对引导板136侧的端部。
在连接板154的上方,配置了升降气缸156。升降气缸156,具有缸杆156A及一对轴156B,缸杆156A及一对轴156B的前端与连接板154连接,由此支撑分页单元144。
分页单元144,通过升降气缸156的缸杆156A伸长而使吸盘146下降,并能吸附挡板纸92。
另一方面,在分页单元144上,在气缸148上安装了支架158。如图8及图10所示,在该支架158上,安装了销子160。销子160,在将分页单元144下降、且用吸盘146A吸附了挡板纸92时,其前端与挡板纸92靠接。
分页单元144,当用吸盘146吸附挡板纸92时,将气缸148的缸杆148A收缩,并使吸盘146上升。此时,销子160的前端与挡板纸92靠接,这样,吸盘146将挡板纸92的宽度方向端部卷起,将下一张挡板纸92与用吸盘146吸附的最上层的挡板纸92分离,能可靠地只取出最上层的挡板纸92。
如图10所示,在框架122上,设有滑动单元162。滑动单元162,其底板164,成对地配置在搬运输送机112侧、和挡板纸填装部124侧,在该底板164之间,设有无连杆缸166和一对导向轴168。无连杆缸166及导向轴168被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安装。
在无连杆缸166及导向轴168上设有驱动座170,由无连杆缸166的动作,驱动座170能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移动。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该驱动座170上,安装了略呈L字形状的托架172,在该托架172上安装了升降气缸156。
因此,分页单元144,由无连杆缸166的动作而能移动于挡板纸92的取出位置与填装位置之间。
另一方面,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框架122上,以夹持搬运输送机112的状态配置了成对的引导板174、176。挡板纸填装部124侧的引导板174,相对于搬运输送机112,被固定在规定位置上。另外,面对该引导板174的引导板176,能在与引导板174的靠离方向上移动。
在填装装置94上,按纸张12宽度尺寸移动引导板174,可调整引导板174、176的间隔。
另外,在引导板176上,朝向搬运输送机112延续设置了支撑板178。
在填装装置94上,纸张12的纸摞12A先被送入搬运输送机112上,然后用分页单元144取出被填装于挡板纸填装部124的挡板纸92,并在引导板174、176之间搬运,落在搬运输送机112上。此时,由引导板174、176对挡板纸92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
另外,被配置在引导板174、176之间的挡板纸92,被支撑在支撑板178上,由此,能防止因搬运输送机112的搬运带116的移动而使挡板纸92的位置偏移。
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上,纸摞12A先被送入搬运输送机112上,然后将挡板纸92配置在搬运输送机112上,当纸张12的纸摞12A被送到搬运输送机112上时,纸张12的纸摞12A与挡板纸92重叠。此时,纸张12的纸摞12A和挡板纸92,其宽度方向被引导板174、176对齐。
在该状态下,旋转移动搬运带116,以便由推压块120一起推压挡板纸92与纸张12的纸摞12A,从支撑板178离开而载置于搬运带116上,并以其长度方向被对齐的状态搬运。
设于填装装置94A上的搬运输送机112,将该纸摞12A向翻转装置96送出。
如图11及图12所示,翻转装置96,例如,与搬运输送机112的下游侧端部连接,并用搬运输送机112搬运并送入下面配置了挡板纸92的纸摞12A。另外,在搬运输送机112上,将成对的导板180配置在纸张12宽度方向的两侧,既决定宽度方向的位置,又能将纸摞12A送往翻转装置96。
如图11~13所示,翻转装置96,分别具有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配置的一对侧板182,纸摞12A被送入该一对侧板182之间。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侧板182之间,轴184横跨在纸张12的搬运方向的下游侧(图11及图12图面的左侧)端部,轴186横跨在上游侧。
如图12所示,在轴184上,按规定间隔可整体旋转地安装了3个滚轮188,在轴184的轴向的两端侧的滚轮188上,挂绕着传送带190A,在中间的滚轮188上挂绕着传送带190B。
在轴186上,滚轮188被安装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在该滚轮188上挂绕着传送带190B。另外,在侧板182上,枢轴支撑着面对轴184的轴向两侧的滚轮188的滚轮192,并在各个滚轮192上挂绕着传送带190A。
在翻转装置96上,将纸摞12A载置于该传送带190A、190B(以下,统称时称为「传送带190」)上。并且,如图12所示,滚轮192,比轴186凸出于搬运输送机112侧,平面看时搬运输送机112的搬运带116接近于进入滚轮192之间,因此,纸摞12A,能从搬运输送机112被可靠地送到传送带190上。
在轴184上,将皮带轮194安装在从一方侧板182凸出出来的前端部。在该侧板182上安装了搬运马达196,并在被安装在该搬运马达196的驱动轴上的皮带轮198和轴184的皮带轮194之间挂绕无接头的同步皮带200。
因此,在翻转装置96上,驱动搬运马达196,使轴184旋转并驱动传送带190,用以搬运载置于传送带190上的纸摞12A。
另一方面,如图11~13所示,在翻转装置96上,旋转轴202横跨于一对侧板182之间。该旋转轴202被枢轴支撑在传送带190的上方侧。
如图12所示,旋转轴202,在从一方的侧板182凸出的前端部安装了皮带轮204。另外,在该侧板182上,与搬运马达196相邻接安装着翻转马达206,并在被安装该翻转马达206的驱动轴上的皮带轮208和皮带轮204之间挂绕无接头的同步皮带210。
因此,通过翻转马达206动作,旋转轴202向图11的箭头A方向(图11图面的右旋)旋转。
如图11~13所示,在旋转轴202上,形成有纸张把持部212。把持部212,分别具有4组支撑杆214。
如图11所示,各个支撑杆214,从带板状的基部216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垂直地直立设置,并被组装为大致T字的上部。另外,各个基部216,被安装成其一端侧面对相邻接的基部216的长度方向中间部。
因此,沿旋转轴202的旋转方向相邻接的支撑杆214呈大致垂直,并且支撑杆214和与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相邻接的基部216被安装成大致平行。
另外,如图12及13所示,支撑杆214,沿旋转轴202的轴向被成对地配置,并分别在传送带190A、190B之间对向配置。
因此,在支撑杆214与旋转轴202整体旋转时,能防止与传送带190的干涉,并且能从传送带190接受跨在传送带190上的、所支撑的纸张12的纸摞12A。
如图11所示,在翻转装置96上,驱动翻转马达206,使旋转轴202每次旋转90度,用以使支撑杆214相对于传送带190或平行或垂直。另外,如图13所示,在旋转轴202上,设有位于与皮带轮204相对一侧前端上的缝隙盘222和检测按规定间隔形成于缝隙盘222的外圆周部上的未图示的缝隙孔的传感器224,并根据该传感器224的检测结果转动旋转轴202,用以使支撑杆214停止于规定位置。
在翻转装置96上,当支撑杆214与传送带190达到略呈平行时,被安装在该支撑杆214上的基部216,呈从传送带190(传送带190A、190B)之间大致垂直地凸出的状态。
另外,在翻转装置96上,当支撑杆214在纸张12的搬运方向上游侧与传送带190平行时,其上面与传送带190在同一平面或比传送带190的上面稍低,当在纸张12的搬运方向下游侧与传送带190平行时,其与传送带190的上面的间隔,也比重叠在挡板纸92上的纸张12的纸摞12A的厚度稍宽。
因此,从填装装置94A送入且载置于传送带190上并被搬运的纸摞12A,其下面侧的挡板纸92在面对支撑杆214的位置靠接并停止于基部216。
另一方面,在各个基部216上,面对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支撑杆214设有气缸218。气缸218,成对地配置有缸杆218A及轴218B,在其各个的前端上,安装了抑制板220,各个抑制板220,略呈平行地面对与旋转方向上游侧相邻接的支撑杆214。
因此,气缸218动作,其将缸杆218A伸长,使抑制板220向支撑杆214平行移动,并将与基部216靠接且停止的纸摞12A向支撑杆214推压并以夹持将其保持(把持)。
在翻转装置96上,由支撑杆214和抑制板220把持纸摞12A,驱动翻转马达206,使旋转轴202旋转,由此一边使纸摞12A翻转、一边将该纸摞12A面向比旋转轴202位于下游侧的纸张搬运方向上的传送带190。
在该状态下,停止气缸218的动作,并解除对纸摞12A的把持力,以便将纸摞12A、使挡板纸92在上面侧地载置于传送带190上,通过传送带190的驱动将其搬运,并从翻转装置96例如向搬运输送机228送出。
在基部216上,与气缸218相邻接设有拉力弹簧226,在解除气缸218的动作时,气缸218的缸杆218A及轴218B,由拉力弹簧226的拉力而瞬间收缩,使抑制板220从纸摞12A离开。
因此,纸摞12A不会散乱,并可以开始被传送带190搬运。
这样被翻转并从翻转装置96送出的纸摞12A,被送入配置于翻转装置96的下游侧的挡板纸填装装置94B。即,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B上,如图8及图9所示的搬运输送机118,成为从翻转装置96送出纸摞12A的搬运输送机228。另外,也可以不设搬运输送机228,用翻转装置96的输送带190向挡板纸填装装置94B送入纸摞12A。
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B,在被从翻转装置96送入的纸摞12A的下面上叠加挡板纸92并送出。由此,从挡板纸填装装置94被送出的纸摞12A,其上下两面都重叠上了挡板纸92。
如图6所示,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B的下游侧,设有装袋装置90。并且,用于加工系统10的装袋装置90,可以应用任意的结构,本实施例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装袋装置90上,使用规定宽度的长条形包装用薄膜230形成内包装袋16,在装袋装置90上,填装将包装用薄膜230卷成卷状的包装材料卷232,从该包装材料卷232上,一边引出包装用薄膜230一边送往折曲部234。
在折曲部234,将包装用薄膜230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对折重合。此时,使折曲的一方长,以形成盖部236。
在折曲部234的下游侧(包装用薄膜230的搬运方向下游侧),设有封条粘贴器238。封条粘贴器238,将胶带等的封条从胶带卷242引出,并沿长度方向贴在叠加在盖部236上的包装用薄膜23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另外,在折曲部234的下游侧,设有密封部244。在密封部244上,设有焊封器246,在密封部244,在从包装用薄膜230的折曲部分按规定间隔离开的位置上,将上下重叠的包装用薄膜230沿包装用薄膜230的长度方向连续地焊接使其结合。
在密封部244的下游侧,设有打孔部248,并在密封部244与打孔部248之间形成缓冲部250。
在打孔部248上,设有打孔器252,包装用薄膜230被按一定量地送入。在打孔部248,在该包装用薄膜230的折曲部分和用焊封器246结合的结合部分之间形成开孔254。
此时,包装用薄膜230的进给量是对应于纸张12的宽度尺寸的量,以对应于纸张12的宽度尺寸的间隔形成开孔254。另外,缓冲部250,吸收折曲部234与打孔部248之间的包装用薄膜230的速度差(搬运量的差)。
在打孔部248的下游侧,设有剪切部256。剪切部256,具有沿包装用薄膜230的宽度方向配置的密封切刀258,将按一定量搬运的包装用薄膜230切断。此时,密封切刀258,将包装用薄膜230的切断位置粘合。
这样,盖部236侧被开口,并形成了对应于纸张12的包装袋16。
该包装袋16,被沿包装用薄膜230的长度方向的纸张12的宽度方向搬运,盖部236侧,以朝向纸张12的搬运方向上游侧的状态被送入内包装部260。
另外,从挡板纸填装装置94B用挡板纸92夹持的纸摞12A被送入内包装部260,并在内包装部260,将该纸摞12A从盖部236侧的开口送入包装袋16内。然后,用内包装部260,将盖部236对折盖住该开口,将该开口封闭,并将对折了的盖部236贴上封条胶带240,生产出将纸摞12A内包装于包装袋16内的包装品18。另外,从内包装部260送来的包装品18,被实施按规定数量装入瓦楞纸箱的外包装,进行保管和出厂。
在这样构成的纸张12的加工系统10中,从被填装于送出装置20上的原材卷14引出长的基片14A,并将该基片14A一边卷挂在通过辊28A~28F上一边输送,在除去卷绕缺陷以后,用输送辊34送往裁开装置22。
在裁开装置22上,设有按生产的纸张12的宽度尺寸的间隔配置的多个分切刀30、32,用该分切刀30、32夹持基片14A并形成切缝36。由此,生产出对应于纸张12的宽度尺寸的基片14B。该基片14B,以整体送往切断装置24。
在切断装置24上,用输送辊40将基片14B,按照对应于纸张12的长度尺寸的量送入上切刀44与下切刀46之间。并且,在切断装置24上,当对应于纸张12的长度尺寸量的基片14B被送入上切刀44与下切刀46之间时,使上切刀44动作,并同时将多条基片14B同时切断。
这样,在生产出规定宽度尺寸及长度尺寸的纸张12后,用累积装置26累积生产的纸张12。
在累积装置26上,对应于纸张12的宽度尺寸的托架部56及输送道66,只按在裁开装置22上所生产的基片14B数量设置,在累积部50上,被切断装置24切断而形成的各个纸张12落到托架部56上,能以倾斜的状态累积该纸张12。
因此,在累积部50上,即可以防止从相邻的基片14B与所生产的纸张12重叠又可以累积。
累积装置26,当在各个托架部56上累积了规定数量的纸张12时,将推动器76的停止臂80向停止板64的下游侧推出,并使停止板64上升,以此使累积在各托架部56上的纸张12以纸摞12A移动,与停止臂80靠接。
随后,将停止臂80沿槽部74移动到输送道66侧的规定位置,这样不会使纸摞12A散乱而向倾斜缓和的输送道66内移动,然后,将推动器76的推压臂78,面对纸摞12A的输送道66侧,将该推压臂78向整理输送机54移动。
因此,各个纸摞12A被推压臂78推压,沿输送道66内向整理输送机54移动并被推压到整理输送机54的传送带82上。
在整理输送机54上,将挡板84配置在对应于纸张12的长度尺寸的位置上,被推压臂78送入传送带82上的纸摞12A,通过与挡板84靠接而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排列并载置于传送带82上。
这样,在加工系统10上,通过设置将基片14A按纸张12的宽度尺寸裁开并形成多条基片14B的裁开装置22和将基片14B按纸张12的长度尺寸切断的切断装置24,能顺利且高效地生产规定尺寸的纸张12。
在累积装置26上,将这样并行生产的纸张12累积在各个托架部56。此时,将各个累积部56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倾斜,以防止纸张12或跨越相邻的累积部56或相互重叠,并可以将纸张12的宽度方向对齐地累积。
另外,在累积装置26上,通过将托架部56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倾斜,也可以与纸张12的宽度方向一起将长度方向对齐并累积。
在累积装置26上,当这样地将纸摞12A排列在传送带82上时,驱动传送带82、将纸摞12A沿宽度方向移动,并送入搬运输送机100。
在搬运输送机100上,以比整理输送机54的传送带82的移动速度快的速度驱动传送带104的移动速度,将被送入传送带104上的纸摞12A送往转换输送机102。以此,纸摞12A,一边加宽了相互间的间隔一边被顺序地送往转换输送机102。
在转换输送机102上,将从搬运输送机100送来的纸摞12A,载置于辊杠106上并使其沿宽度方向移动,通过停止于挡板108处来定位其宽度方向的位置,然后,通过推压部件110的移动而将纸摞12A向长度方向移动并送出。
这样,在加工系统100上,通过设置转换输送机102,可以将沿宽度方向排列在整理输送机54上的多个纸摞12A沿长度方向顺序地搬运并向下一道工序送出。
但是,在加工系统100上,挡板纸填装装置94(94A)被设在转换输送机102的下游侧,纸张12被送入该挡板纸填装装置94。
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上,挡板纸92被装摞在挡板纸填装部124中,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中,由分页单元144的吸盘146吸附并取出最上层的挡板纸92,并将该挡板纸92向搬运输送机112侧搬运,且配置于引导板174、176之间。此时挡板纸92,被载置且支撑于从引导板176延续设置的支撑板178上。
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上,引导板174、176的间隔,符合纸摞12A的宽度尺寸,并且纸摞12A被送入该引导板174、176之间。
由此,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上,既将纸摞12A的宽度方向定位,又将该纸摞12A摞在挡板纸92上。
被摞在挡板纸92上的纸摞12A,通过驱动搬运输送机112,而被设在搬运带116上的推压块120所推压,并在其长度方向被对齐的状态下,被搬运带116载置且搬运,送往翻转装置96。
在翻转装置96上,将从挡板纸填装装置94送入的纸摞12A载置于传送带190上,并沿纸摞12A的长度方向搬运。
在翻转装置96上,设有包括从传送带190之间略垂直凸出设置的基部216、安装在该基部216上且能旋转移动于传送带190之间的支撑杆214及与支撑杆214相对向的抑制板220所形成的纸张把持部212,被传送带190搬运的纸摞12A,因靠接并停止于基部216而被配置于支撑杆214与抑制板220之间。
在翻转装置96上,当用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出纸摞12A靠接并停止于基部216时,气缸218动作,使抑制板220向支撑杆214移动,并在支撑杆214与抑制板220之间把持纸摞12A。随后,驱动翻转马达206,用以转动设有纸张把持部212的旋转轴202。
由此,纸摞12A以旋转轴202为中心转动,配置于下面侧的挡板纸92朝向上方侧,并在旋转轴202的下游侧被载置于传送带190上。此时,在翻转装置96上,在被翻转了的纸摞12A与传送带190接触的时刻,解除气缸218的动作,并解除用支撑杆214与抑制板220的把持。
这样被翻转了的纸摞12A,在挡板纸92重叠在上面侧的状态下,被传送带190搬运,并送往配置于翻转装置96下游侧的挡板纸填装装置94(挡板纸填装装置94B)。
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B上,将从挡板纸填装部124取出的挡板纸92,预先配置于引导板174、176之间,在该引导板174、176之间,由从翻转装置96送入纸摞12A而将纸摞12A摞在该挡板纸92上。
因此,纸摞12A,其上下两面都重叠了挡板纸92,并被从挡板纸填装装置94B送出。
这样,在加工系统10上,设有在纸摞12A上填装挡板纸92的两台挡板纸填装装置94(94A、94B),并且在两台挡板纸填装装置94之间设有翻转装置96。
因此,在加工系统10上,使用了基本结构相同的挡板纸填装装置94,可以在纸摞12A的上下两面,顺利地重叠上挡板纸92。
填装了挡板纸92的纸摞12A被送入装袋装置90的内包装部260。并且,在装袋装置90上,使用包装用薄膜230形成内包装袋16,并将该内包装袋16送往内包装部260。
在内包装部260中,从形成于内包装袋16上的开口将纸摞12A送入内包装袋16内。然后,将内包装袋16的盖部236折回,盖住开口,并且用封条胶带240将折回的盖部236粘合以封装内包装袋16,形成封装了上下两面填装了挡板纸92的纸摞12A的包装品18。
这样,在应用于本实施例的加工系统10上,可以自动地搬运并顺畅地进行以下处理,即,将幅宽、长条形的基片14A从原材卷14到生产出且累积规定尺寸的纸张12并在所累积的纸张12(纸摞)的纸摞12A上填装挡板纸92、然后装入内包装袋16生产出包装品18。
另外,在加工系统10上,通过将翻转装置96设在两台挡板纸填装装置94A、94B之间,可以使用相同结构的挡板纸填装装置94,在纸摞12A的上下两面可靠且顺利地填装挡板纸92。
并且,在加工系统10上,由于将基片14A的卷绕方向作为纸张12的长度方向,所以能在作为纸张12生产的喷墨打印用纸上用喷墨打印机顺畅地打字。
另外,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的结构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喷墨打印用纸等的纸张12,但本发明不局限于喷墨打印用纸等的记录纸,可以适用于从宽幅的长条形薄片材料生产规定尺寸的薄片体的任意结构。
并且,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加工系统10的各个送出装置20、裁开装置22、切断装置24、累积装置26、转换输送机102、装袋装置90、挡板纸填装装置94及翻转装置96,不局限于裁开工序、切断工序、累积工序、搬运工序、内包装工序的各工序的构成,可以在各个工序应用任意的构成。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一边用裁开工序及切断工序并排生产多张规定尺寸的薄片体,一边累积,并一边将累积了的薄片体的摞顺畅地进行搬运,一边装袋,不生产作为中间品的、处置麻烦的大尺寸的薄片体,所以能得到从薄片体的加工到内包装作业的顺畅化及自动化的显著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填装机构之间设有翻转机构,所以能在薄片体的摞的上下两面上简单且顺畅地填装挡板纸。
下面,说明用加工系统10所生产的纸张12的累积及累积好的纸张12的搬运。
如图14所示,在加工系统10上,将应用本发明的累积搬运装置350设在切断装置320的下游侧。该累积搬运装置350,具有累积部352及搬运部354。该累积部352被配置在与切断装置320下游侧的邻接处。另外,以下说明将基片14A的搬运方向作为纸张12的长度方向,并将与该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纸张12的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
如图14所示,用累积搬运装置350,将用切断装置320按规定尺寸切断的纸张12累积在累积部352。另外,在累积搬运装置350的下游侧,设有整理输送机356,搬运部354将在累积部352累积纸张12所形成的规定张数的纸张12的纸摞12A、向整理输送机356移动,并从该整理输送机356向包装等工序等的下一个工序送出。
在此,参照图15至图17说明累积搬运装置350。
如图17所示,累积搬运装置图350具有被组装成矩形箱体形的框架360。如图15所示,在该框架360的上部(图15的图面的上方侧)具有累积部352及搬运部354。
如图14及图16所示,在累积部352上,形成有符合用切断装置320并列生产的纸张12的数量的托架362。另外,如图7所示,在搬运部354上,形成有与各个托架362对齐的引导槽364。并且,托架362及引导槽364的基本结构相同,以下主要说明一组的托架362及引导槽364。
如图15、16所示,在托架362上,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以相隔规定的间隔成对地配置了引导板366、368,并通过支架370(参照图15及图16)被安装在框架360上。纸张12要下落到托架362上,所以跨越且被支撑在引导板366、368上。
如图15所示,各个引导板366、368向搬运部354侧降低地倾斜,并且,如图16所示,在引导板366、368之间,使引导板366侧降低地略呈平行地倾斜。
另外,如图16所示,在引导板366及与该引导板366邻接的托架362侧的引导板368之间,设有直立壁372。
由此,纸张12,在被支撑于引导板366、368上时,在搬运部354侧,以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为最低的方式倾斜。这时,纸张12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与直立壁372靠接,以此,纸张12宽度方向被对齐。与此同时,防止纸张12与在宽度方向上与其邻接的纸张12重合。
另一方面,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累积部352上,将作为停止板的挡板374设于托架362的上方侧。如图16所示,挡板374略呈带板状、其宽度方向略沿上下方向,其长度方向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被配置在与引导板366、368的搬运部354(图16的图面靠前侧)侧的规定位置面对的位置上。
该挡板374,在面对托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沿引导板366、368的上面倾斜的缺口376,因此,其略呈锯齿状。
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框架360上,将支柱378竖立设在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一对支柱378的上端部上,横跨着支撑梁380。在该支撑梁380上,将气缸382设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
气缸382,以缸杆382A略朝下方的状态被安装在支撑梁380上。在该缸杆382A的前端上,连接着挡板374的上端部,以此支撑挡板374。
另外,在各个支柱378上,沿上下方向配置了引导轴384。另外,在挡板374上,将滑块386安装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该滑块386能沿引导轴384的轴向移动地与其配合。
因此,当气缸382的缸杆382A伸缩时,挡板374根据该缸杆382A的伸缩沿与引导板366、368的上面的靠离方向的略呈上下方向移动。
这时,在气缸382的缸杆382A处于收缩的状态下,挡板374向托架362(引导板366、368)的上方移动,以此,能使托架362与引导槽364连接,并将下落到引导板366、368上的纸张12向引导槽364移动。
另外,挡板374,因气缸382的缸杆382A的伸长而向下方移动,接近引导板366、368的上面,且将托架362与引导槽364分隔开。因此,下落到托架362上并被过渡到引导板366、368上的纸张12,其长度方向的前端与挡板374靠接,阻止了向下方的移动。
在累积部352,使挡板374下降并将纸张12累积,这时,纸张12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与挡板374靠接,以此使其略均匀对齐。即,用形成于累积部352的托架362,将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与直立壁372靠接,将纸张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挡板374靠接,以此既将纸张12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对齐又将其累积。并且,被累积在托架362上的纸张12,因挡板374上升、能沿引导板366、368的倾斜而向引导槽364下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将挡板374向上下方向移动,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沿与承载纸张12的引导板366、368的上面略呈垂直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14~17所示,引导槽364,用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成对配置的引导部件388而形成。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配置了引导部件388,以使托架362与整理输送机356连接。在各个引导部件388上,在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引导部390,在另一端侧形成引导部392。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该引导部390、392以形成引导槽364。
在引导部件388上,将侧壁394形成于引导部390、392之间。即,引导部件388,是由夹持侧壁394的引导部390、392所形成。
引导部390,其上面侧从引导板366侧渐渐降低地倾斜,引导部392,其上面侧从引导板368侧渐渐降低地倾斜,侧壁394,形成于该引导部390、92之间。
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的、引导部390、392的上面的倾斜,比引导板366、368的上面的倾斜缓慢,并且,引导部390、392的上面的倾斜,比引导板366、368侧(托架362侧)更缓慢,以此,当纸张12从托架362滑落时,该纸张12因抵达引导部390、392侧而停止。
另外,引导部390、392的上面侧,在整理输送机356侧,以大致相同的高度变为水平,在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引导部392侧比引导部390侧高,在该部分,连接其相互上面的线呈直线状地倾斜。
即,引导部390、392的上面,在托架362侧、与引导板366、368的上面对齐地倾斜,但朝向整理输送机356侧,该倾斜渐渐地变得缓慢,且在整理输送机356的附近成为水平。
另外,作为引导槽364宽度的引导部件388的侧壁394之间的间隔,在引导部390、392的上面的、随着沿宽度方向的倾斜度恢复渐渐加宽,而在整理输送机356侧的端部,比累积的纸张12的宽度尺寸宽。
因此,累积在托架362上的规定张数的纸张12的纸摞12A,通过从托架362在引导槽364内向整理输送机356侧移动,而渐渐恢复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倾斜。
这时,由在引导部件388上形成了侧壁394,防止纸张12沿宽度方向的偏移。
另一方面,在托架362与引导槽364之间,使托架362的引导板366与引导板368分离,使形成引导槽364的引导部390、392分离,由此形成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呈直线状的槽396。
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累积搬运装置350上,在框架360内设有推动器400,该推动器400的推压臂402及支撑臂404,能通过该槽396。
如图17所示,在框架360内成对地安装了引导输送道406。各个引导输送道406,其长度方向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配置,且前端从框架360向整理输送机356的下方凸出。在该一对引导输送道406之间,横跨并支撑着底板408。
在引导输送道406的一端侧,配置有轴410,在另一端配置有轴412。在各个轴410、412上,安装着两个皮带轮414。
在引导输送道406之间,成对地配置了无接头皮带416,该无接头皮带416,分别挂绕在轴410的皮带轮414与轴412的皮带轮414之间。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底板408上,将安装部件418安装在其下面(图17的图面的里面)侧,用该安装部件418将无接头皮带416固定在底板408上。
如图17所示,在轴410上,将皮带轮420安装在轴向的一端,在该皮带轮420上,且在安装于马达422的驱动轴422A上的皮带轮424之间,挂绕着无接头的同步皮带426。
因此,由马达422的驱动,沿引导输送道406将底板408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框架360上,将传感器输送道428按与引导输送道406隔开规定间隔并平行地安装在引导输送道406的外方侧。在该传感器输送道428上,分别将多个位置检测传感器430安装在规定位置。
另外,在底板408上,将臂杆434安装在规定位置。在该臂杆434上,在其前端形成被检测部432,由底板408沿引导输送道406移动,而使被检测部432面对位置检测传感器430。
分别将各个位置检测传感器430安装在当底板408移动到规定位置时、能检测出被检测部432的位置上,在累积搬运装置350上,用这些位置检测传感器430判断底板408的移动位置,并控制马达422的驱动/停止及其驱动力。
另一方面,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底板408上安装有气缸440。如图16所示,该气缸440,在一对引导轴442之间具有缸杆444且缸杆444能向上方伸长。
在气缸440的上方,配置有中间底板446,一对引导轴442及缸杆444的前端与中间底板446连接,并支撑该中间底板446。
在中间底板446上安装有气缸448。气缸448,其缸杆452设在一对引导轴450之间,且缸杆452能向上方伸长。
在该气缸448的上方,配置了支撑杆454,使其长度方向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引导轴450及缸杆452的前端,与该支撑杆454连接,以此能上下移动地支撑该支撑杆454。
在推动器400上,相对于一组托架362及引导槽364,设有一组推压臂402及支撑臂404(参照图16),在支撑杆454上,将该推压臂402及支撑臂404安装在对应于各个槽396的位置上。
如图15所示,推压臂402,被安装在略呈L字形状的支架456上,其朝向整理输送机356侧的前端部进一步向上方弯曲,该弯曲的前端部,就成为推压纸张12的纸摞12A的推压部402A。
支撑臂404,其朝向切断装置320侧的前端部,形成向上方弯曲的略呈L字形状,该向上方弯曲的前端部,就成为面对纸张12的纸摞12A的支撑部404A。
如图15的实线所示,推压臂402及支撑臂404,在将气缸440的缸杆444及448的缸杆452收缩的状态下,推压部402A及支撑部404A被收容在槽396内。
另外,如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推压臂402及支撑臂404,分别因气缸440的缸杆444及气缸448的缸杆452的伸长而向上方移动,并将推压部402A及支撑部404A从槽364凸出出来。因此,推压臂402的推压部402A及支撑臂404的支撑部404A,能面对纸张12的纸摞12A的长度方向侧的端部。
另外,如图16所示,在挡板374上,将切口458形成于面对支撑臂404的支撑部404A的位置上,以此,防止了推压臂402及支撑臂404、特别是支撑臂404的支撑部404A与挡板374的干涉。
推动器400,虽然通常使气缸440、448的缸杆444、452收缩,但在挡板374上升时,使支撑臂404的支撑部404A向挡板374的引导槽364侧移动并凸出。
因此,能防止当使挡板374上升时被累积在托架362内的纸张12的纸摞12A与支撑臂404的支撑部404A靠接,使被对齐并累积在托架362(引导板366、368)上的纸张12从引导板366、368上滑落并散乱。
随后,推动器400,将支撑臂404移动到纸张12的前端部从引导板366、368挪开的规定位置,以防止纸张12的纸摞12A散乱,并使该纸张12的纸摞12A停止。
在该状态下,推动器400,在将推压臂402的推压部402A面对纸张12的纸摞12A的切断装置320侧(图15的图面左侧)的状态下,将推压臂402向整理输送机356侧移动。以此,纸张12的纸摞12A,被推压臂402推压,沿引导槽364移动。即,将纸张12的纸摞12A沿引导槽364搬运。另外,在图15上,省略了纸张12的纸摞12A的图示。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整理输送机356上,在一对侧框460之间设有传送带462。侧框460的另一方,被设在累积搬运装置350侧,传送带462,由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力而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移动。
在该整理输送机356上,使累积搬运装置350侧的侧框460的上面与传送带462的上面大致在相同的高度,该高度,比侧框460附近的引导部390、392的上面稍低。另外,推动器400的推压臂402,其推压部402A比侧框460的上面稍高。
因此,被推压臂402推压且沿引导槽364内搬运的纸张12的纸摞12A,被推压臂402从引导槽364之间推到传送带462上,并被过渡到整理输送机356上(也参照图15)。
在整理输送机356上,将轴464成对地配置在传送带462的上方侧。各个轴464,其轴向(长度方向),沿传送带462的宽度方向的纸张12的长度方向安装。
矩形平板状的底板466横跨在该轴464之间。在底板466上,将滑块168分别安装在面向一对轴164的位置上,该滑块468,能沿轴464的轴向移动地与其配合,以支撑底板466。
在该底板466上,面对传送带462的上面设有作为停止机构的档板470。该档板470呈带板状,并被安装成其长度方向沿与轴464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12的宽度方向,且面对搬运部354的各引导槽364的各个开口。
该档板470,将底板466沿轴464的轴向移动,以改变距传送带462的搬运部354侧端部的距离。
即,用累积搬运装置350,能根据累积的纸张12的尺寸,可变更引导板366、368、引导部件388(引导部390、392)及推动器400(推压臂402及支撑臂404),并且能进行整理输送机356的档板470的位置变更。
在整理输送机356上,将该档板470的位置固定在符合纸张12的长度方向长度的位置,从搬运部354的各引导槽364被推压臂402推到传送带462上的纸张12的纸摞12A,与该档板470靠接。
因此,用整理输送机356,在将长度方向的前端对齐的状态下停止并承载各个纸张12的纸摞12A。即,纸张12的各个纸摞12A,在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都对齐的状态下,並排被承载在传送带462上。
整理输送机356,通过移动传送带462,将该纸张12的纸摞12A送出。
在由整理输送机356移动纸张12方向的下游侧,配置了搬运输送机472。该搬运输送机472,具有用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力旋转驱动(旋转移动)的传送带474,由整理输送机356送来的纸张12的纸摞12A,被承载于该传送带474上,以此被传送带474搬运。
搬运输送机472的传送带474的移动速度,比设于整理输送机356的传送带462的移动速度大(快),因此,纸张12的纸摞12A,其相互的间隔被拉开并被搬运到传送带474上。
在该搬运输送机472上,相邻接地配置了转换输送机476,纸张12的纸摞12A,从搬运输送机472被送往转换输送机476。并且,如图14所示,也可以不设搬运输送机472,而从整理输送机356将纸张12的纸摞12A送往转换输送机476。
如图7所示,转换输送机476,具有多个滚杠478。滚杠478,其轴向沿纸张12的长度方向配置,并按规定的间隔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安装。
另外,在转换输送机476上,将挡板480设在与搬运输送机472相反侧的端部。挡板480,其长度方向沿滚杠478轴向的纸张12的长度方向配置。
滚杠478,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将从搬运输送机472送来的纸张12的纸摞12A向挡板480移动。因此,用转换输送机476,将纸张12的纸摞12A向挡板480靠接并使其停止。
另外,在转换输送机476上,推压部件482从相互邻接的滚杠478之间凸出。各个推压部件482,被安装在未图示的无接头皮带上,以驱动该无接头皮带而使其在滚杠478之间从滚杠478的轴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移动。
在转换输送机476上,通过移动推压部件482,可以推压与挡板480靠接且停止的纸张12的纸摞12A,并一边与挡板480滑动一边移动。以此,纸张12的纸摞12A,被过渡到向下一个工序延续的搬运输送机484上。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
用于本实施例的加工系统10,从安装于送出装置316的原材卷14的外圆周端将基片14A拉出,并将该基片14A按规定速度向裁开装置318搬运。
在裁开装置318上,用分切刀30、32夹持基片14A,并通过驱动该分切刀30、32旋转而按规定间隔进行形成切缝36的分切处理。另外,在裁开装置318上,用输送辊330夹持分切成规定宽度的基片14A、一边防止基片14A之间重合一边向切断装置320送出。
切断装置320,将从裁开装置318送来的基片14A用输送辊336夹持,并向上切刀44及下切刀46送出。同时,在切断装置320上,每搬运规定量的基片14A,就停止基片14A的搬运,并用上切刀44的动作将其切断。即,在从上切刀44及下切刀46之间送出规定量基片14A的时刻,使上切刀44动作(下降),切断基片14A,以形成规定尺寸的多张纸张1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例是每7张)。
另一方面,在加工系统10上,设有累积搬运装置350,将该累积搬运装置350的累积部352与切断装置320相邻配置。
在累积部352上,形成并排于切断装置320且符合生产出来的纸张12数的托架362,用上切刀44的动作而生产出的各个纸张12,下落到对应的托架362上。
各个托架362,具有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引导板366、368,纸张12,被按顺序累积在引导板366、368上。这时,由于各个纸张12沿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倾斜,所以在相邻的托架362之间纸张12不重合。
另外,在托架362上,将直立壁372设在引导板366、368的倾斜的下方侧,挡板374下降,纸张12,其宽度方向的端部与直立壁372靠接、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挡板374靠接,将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对齐并累积。
在累积搬运装置350上,将规定张数的纸张12累积在各托架362上,并在挡板374的搬运部354侧,将设于推动器400上的支撑臂404的支撑部404A从引导板366、368之间的槽396凸出出来。另外,支撑部404A(支撑臂404),也可以在纸张12的累积过程中,预先凸出出来。
在累积搬运装置350上,在该状态下使气缸382动作,使挡板374上升。以此,将纸张12的纸摞12A的前端与支撑臂404的支撑部404A靠接。在该状态下,将支撑臂404移动到搬运部354的规定位置,以此使纸张12的纸摞12A,滑过引导板366、368,过渡并停止在形成了引导槽364的引导部390、392的上面上。
推动器400,将支撑臂404的支撑部404A移动到规定位置,以此将纸张12的纸摞12A向引导槽364移动并停止,这时通过使支撑臂404与推压臂402同时向下方移动、使其从槽390内退避,可向切断装置320侧移动,将推压臂402的推压部402A从托架362侧面对纸张12的纸摞12A。
随后,驱动马达422,将推压臂402向整理输送机356移动。因该推压臂402在引导部390、392之间的槽396内移动,而由推压部402A推压过渡到引导部390、392上的纸张12的纸摞12,并在引导槽364内进行搬运。
这时,在引导部390、392,渐渐减缓沿纸张12宽度方向的倾斜,以此使纸张12的纸摞12A在到达整理输送机356侧的端部时恢复到略呈水平状。另外,在形成引导部390、392的引导部件388上,设有侧壁394,由于纸张12,其宽度方向的端部既与该侧壁394靠接又移动,所以不会产生纸张12的纸摞12A的偏移。
用通过引导槽364的方法而呈水平状态的纸张12的纸摞12A,因设于推动器400的推压臂402上的支撑部402A向整理输送机356凸出,而从引导槽364之间向整理输送机356的传送带462上推出。
另一方面,在整理输送机356上,设有档板470,且该档板470,被固定在对应于纸张12尺寸(沿长度方向的尺寸)的规定位置上。
被推到整理输送机356的传送带462上的多张纸张12的纸摞12A,其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该档板470靠接而停止,并被整理且承载于传送带462上。
整理输送机356,当从累积搬运装置350将纸张12的纸摞12A送入时,驱动传送带462,将该纸张12的纸摞12A按顺序送往搬运输送机472。
搬运输送机472,将从整理输送机356接受的纸张12的纸摞12A,向转换输送机476送出,转换输送机476将该纸张12的纸摞12A沿宽度方向移动,并与挡板480相碰,以将纸张12的纸摞12A对齐,并用推压部件482向搬运输送机484推出。由此,纸张12的纸摞12A,在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被对齐的状态下,被搬运输送机484搬运,并送往下一道工序。
这样的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累积搬运装置350,用切断装置320並排且生产的多张纸张12,分别以倾斜的状态被累积在托架362上,可以形成将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双方都对齐的纸张12的纸摞12A。
另外,用累积搬运装置350,可以维持形成纸摞12A的多张纸张12对齐的状态并送出。
另外,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应用实例,但本发明的结构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引导板366、368分别向纸张12的宽度方向及搬运方向(长度方向)倾斜,但只要至少沿宽度方向倾斜即可,这时,挡板374,抑制沿纸张12的宽度方向的偏移,以便该纸张12的纸摞12A,在被推压部402A推压移动时,可以将纸张12的纸摞12A的长度方向侧对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是生产作为打印用纸的纸张12的实例,但不局限于此,可以应用于在生产各种记录用纸、感光纸或胶片等的感光材料等的各种薄片体时的累积及搬运。
根据以上的说明,至少一边将薄片体的宽度方向对齐一边累积,并将推压部件与该薄片体的摞接除并向搬运方向推压移动,以此可以将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对齐并搬运。
另外,用本发明的累积搬运装置,可以获得将各个並排生产的多张薄片体均匀地对齐并累积、能够既维持对齐的状态又能向下一道工序搬运的优越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长条形的薄片材料按规定的宽度尺寸裁开并整体输送的裁开工序、将在所述裁开工序中被裁开并送入的各个所述薄片体按规定的长度切断并加工成规定尺寸的薄片体的切断工序、对在所述裁开工序被裁开的每个薄片材料而在所述切断工序所生产的薄片体、使其并行并进行累积的累积工序、将在所述累积工序按规定张数累积的所述薄片体的摞装袋的内包装工序、载置在所述累积工序累积的薄片体的摞并按顺序从累积工序搬运到所述内包装工序的搬运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累积工序中,以至少使与累积部的搬运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降低的方式、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引导板上放置所述薄片体,这时将该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直立设置于所述引导板的倾斜的下方侧的直立壁靠接,并且将所述薄片体的搬运方向侧的端部与略能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搬运方向侧的停止板靠接,进行累积,在搬运工序中,将与已累积的所述薄片体的摞的所述搬运方向相反侧端部相对向的推压部件、向搬运方向移动,以此将所述薄片体的摞从累积部进行搬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降低所述搬运方向侧的方式相对于水平方向进一步倾斜、而将所述薄片体进行累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累积部的搬运方向,设有能滑动靠接所述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引导机构,一边将所述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所述引导机构滑动靠接、一边将所述薄片体的摞移动。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2所述加工方法的薄片体的累积搬运装置,沿宽度方向将按规定间隔被裁开且送入的长条形的薄片材料切成规定长度、加工成并排的矩形形状的多个薄片体,将这些薄片体累积在累积部、并将累积好的薄片体的摞从累积部进行搬运,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对各个所述并排且被加工好的多个薄片体而设置、且以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和所述搬运方向侧处于降低的倾斜状态、载置所述薄片体的引导板,和设于各个所述引导板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且与所述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靠接的直立壁,和可相对于引导板的上面接近离开地设在所述引导板的各个所述搬运方向侧、在接近引导板的状态下与所述薄片体的搬运方向侧的端部靠接的停止板,和面对与累积在所述引导板上的所述薄片体的所述搬运方向相反方向侧的端部、且在使所述停止板向所述引导板的上方离开的状态下使推压部件向搬运方向移动、以便向搬运方向移动薄片体的摞的推压移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体的累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在各个所述引导板的搬运方向侧、成对地配置在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形成有在用所述推压移动机构移动所述薄片体的摞时、一边将薄片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一方的侧壁滑动靠接、一边进行引导的引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体的累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的所述薄片体载置面,以减缓所述薄片体的宽度方向倾斜度的方式向宽度方向及搬运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薄片体的累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部件的搬运方向侧配置有输送机,该输送机具有通过载置各个所述薄片体的摞并向规定方向移动来搬运薄片体的摞的传送带,和将由所述推压移动机构从所述引导槽之间运送到所述传送带上的所述各个薄片体的摞、停止于传送带上的规定位置的停止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体的累积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长条形薄片材料沿长度方向进行搬运,使得当所述薄片体沿长度方向被切断并被送到所述引导板上时,该薄片体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搬运方向。
10.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的薄片体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长条形的薄片材料按规定的宽度尺寸裁开并整体输送的裁开装置、将在所述裁开工序中被裁开并送入的各个所述薄片体按规定的长度切断并加工成规定尺寸的薄片体的切断装置、对在所述裁开工序被裁开的每个薄片材料而在所述切断工序所生产的薄片体、使其并行并进行累积的累积装置、将在所述累积工序按规定张数累积的所述薄片体的摞装袋的内包装装置、载置在所述累积工序累积的薄片体的摞并按顺序从累积工序搬运到所述内包装工序的搬运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片体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搬运工装置,具有在所述薄片体的摞的上面或下面中的至少一面上装填挡板纸的装填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片体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填机构,沿所述薄片体的摞的搬运方向成对配置,并且在该装填机构之间,包括将所述薄片体的摞翻转的翻转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片体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在按规定间隔配置的传送带上载置所述薄片体的摞并进行搬运的搬运机构、其轴方向沿与所述搬运机构搬运的搬运方向垂直的方向配置且由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轴、设于所述旋转轴上且对于载置于所述传送带上并被搬运的所述薄片体的摞的输送,把持该薄片体的摞的把持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片体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机构,包括一端被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另一端在所述传送带之间相对向配置的支撑杆、面对所述支撑杆设置且能在支撑杆之间把持并能保持所述薄片体的摞的把持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体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由所述累积机构排列并累积的多个所述薄片体的摞、沿所述薄片体的搬运方向送出的送出机构、将由所述送出机构沿宽度方向搬运且送入的所述薄片体的摞、沿薄片体的长度方向送出的转换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及装置,在加工系统(10)上,将通过裁开及切断生产的多个纸摞(12A)向宽度方向搬运,并顺序地送入转换输送机(102),从转换输送机向长度方向搬运且向挡板纸填装装置(94A)送出。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A)上,将纸摞与挡板纸重叠并向翻转装置(96)送出。在翻转装置上,将纸摞翻转以使挡板纸在上方侧,并向挡板纸填装装置(94B)送出,在挡板纸填装装置(94B)上,将挡板纸重叠在纸摞的下面侧。因此,纸摞、其上下两面被重叠了挡板纸并被装袋。能实现薄片体的从加工、累积到内包装的作业的高效率且使其自动化。
文档编号B65H65/00GK1524778SQ20041000537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7日
发明者中桐政幸, 渡边泰寿, 寿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