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64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特别是指一种使用者于开启容器时并不会碰触到使用器具,即可将流体导引至器具上,以达卫生使用目的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人们在治疗一般外伤时,是使用棉花棒沾附被装填于药瓶内的各种药品后,再将之涂覆于伤口处。此种治疗方式有多种缺点,例如必须准备极多种类的药瓶,在储存及携带上均甚为不便,尤其是在外出旅行时,欲携带种类繁多且体积不小的各种药瓶,更属困难;另外,各种大包装的药瓶,在被经常开开关关而与空气及外物(例如棉花棒)经常性接触的情形下,更有内装药品易于变质、带菌,因而产生影响使用安全及卫生的技术难题。
另外,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香水、化妆品、饮料及调味料等等,亦遭遇到类似的困扰,例如存放容器体积太大而不易携带;取出不便且必需备有汤匙或勺子等取出器具;容器内液体经常和空气接触而导致蒸发、浓度变高或乾凋、污染或变质等等,不仅不卫生,且使用上非常不方便,凡此种种,皆有待改善。
因此,为解决上述缺失,即有业者将上述流体封闭于一细管状容器中,使得流体不易损坏且携带上相当便利,并于该细管状容器外包覆一包覆体,如棉花、毛刷等,再于容器的端部设置有一刻痕,该刻痕是受包覆体所包覆;欲使用时,沿刻痕将容器端部开启,即可令流体流入包覆体中,供人使用;然而,如此设计方式虽然便利,但使用者于开启容器时,需手握包覆体方能将容器端部开启,如此将会造成包覆体受到污染,于使用上,仍有不卫生之虞。
由此可见,上述惯用物品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者,而极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于封闭容器端部连接有一使用器具,并于该连接处设置有一预定开启机构,使得使用者透过预定开启机构将容器开启时,并不会碰触到使用器具,以达卫生使用目的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当封闭容器开启时,其内流体不会自动流出,需将容器开口与使用器具接触后,该容器内的内管方会将流体导出容器外,并由使用器具所吸收,以供人卫生使用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该使用器具可为棉花棒、毛刷等器具。
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包括有一长形的封闭容器,该封闭容器邻近端部处至少设置有一个或以上的预定开启机构,并于其内装填有流体,使流体处于封闭环境中,其内并设置一内管,该内管一端是与容器一端密接,另一端则与预定开启机构接近切齐;且自封闭容器设有预定开启机构的端部延伸有一长形管柱,该长形管柱可与封闭容器一体成形制成或分开连接而成,并于管柱的端部包覆一包覆体,使其可形成一使用器具,如棉花棒、汤匙、刷子等;当使用者欲透过预定开启机构将封闭容器开启时,其手部完全不会与管柱前端的包覆体相接触,以达卫生使用的目的;且当容器开启时,其内的流体因受容器小管径及毛细现象与大气压力影响,而无法流出容器外,使用者需将容器开口与管柱前端的包覆体相接触后,使流体表面张力遭受破坏,导致使流体沿内管流出容器外,并由包覆体所吸收,以供人卫生使用该使用器具。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的第一实施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的第二实施示意图;图3为该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的第三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的第一实施示意图,主要包括有一封闭容器1,该容器1的外壳为一小管径的长形管体,且其两端封闭,并于其邻近端部处设置有一预定开启机构11,该预定开启机构11可为一刀痕,以利于使用者沿该刀痕将封闭容器1折断开启;一长形内管2,该长形内管2的直径小于容器1直径,使其可被插入于封闭容器1中,并将其一端密合于封闭容器1的端部,另一端则与容器1的预定开启机构11的刀痕切齐,且该内管2可为实心管或空心管;一流体3,该流体3是被封闭于容器1内;一管柱4,该管柱4为长形状,可为实心管或空心管,是将其一端一体成型于封闭容器1的设有预定开启机构11的端部,另一端则设置有一包覆体5,该包覆体5可为棉花、汤匙、刷子等,使其形成一供使用的器具;且该管柱4与容器1亦可分开制成后再连接;当使用者欲将容器1开启时,其并不会与管柱4的包覆体5相接触,以维持包覆体5的清洁,仅要沿刀痕将预定开启机构11开启,使该容器的一端被开启,导致内管2长度与容器1接近等长,此时,该容器1内的流体3因受容器1小管径及毛细现象与大气压力影响,而无法流出容器1外;欲使流体3流出,使用者须将容器1的开口处与管柱4的包覆体5接触摩擦后,使流体3表面张力受到破坏,导致流体3受到地心引力影响而沿内管2流出容器1外,并由包覆体5所吸收,以供使用者卫生使用。另外,该管柱4形状与封闭容器1形状可为不同形态的设计,如图2所示,该封闭容器1的直径可大于管柱4的直径,或反之皆可。
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的第三实施示意图,该封闭容器6亦可为大管径的长形壳体,其内并装填有流体3,使流体3处于封闭环境中,并于邻近端部处设置有一个或以上的预定开启机构61,该预定开启机构61可为一刀痕,并自该端部一体成型或连接有一长形管柱4,该管柱4形态可为实心管或空心管,并于管柱4的端部结合有一包覆体5,该包覆体5可为棉花、汤匙、刷子等,使其形成一供使用的器具;当使用者欲将容器6开启时,其并不会与管柱4的包覆体5相接触,以维持包覆体5的清洁,仅要沿刀痕将预定开启机构61开启,使该容器6的一端被开启,致使流体3可倒入管柱包覆体5上,以供使用者卫生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与其他惯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是于封闭容器端部延伸有一使用器具,使得使用者于开启容器时不会接触到使用器具,以达卫生使用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容器开启时,其内流体并不会自动流出,使用者需将容器开口与使用器具接触后,该容器内的内管方会将流体导出容器外,并由使用器具所吸收,以供人卫生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容器可采用大管径的容器,使容器开启时,可直接倒入使用器具中,供人使用。
4.本实用新型使用器具可为棉花棒、汤匙、刷子等器具。
5.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容器与使用器具可采不同形状的设计。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封闭容器,该容器是为一长形管体,其两端封闭,并于其邻近端部处设置有一预定开启机构;一长形内管,该长形内管是设置于封闭容器中,其一端是密合于封闭容器的端部,另一端则与容器的预定开启机构接近切齐;一流体,该流体是被封闭于容器内;一管柱,其一端是与容器设有预定开启机构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则设置有一包覆体;当预定开启机构将容器开启时,须将容器的开口与管柱端部的包覆体相接触后,导致液体的表面张力遭破坏,使流体受到地心引力影响,而沿内管流出容器外,并由包覆体所吸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预定开启机构为一刀痕,以利于使用者沿该刀痕将封闭容器折断开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管为实心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管为空心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为实心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为空心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与容器一体成型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与容器分开制成后再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包覆体为棉花、汤匙、刷子,使其形成一可供使用的器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的形状异于容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封闭容器内可直接装填流体,不需设置长形内管,并于容器邻近端部处设置有一预定开启机构,而该设有预定开启机构的端部并连接有一管柱,该管柱另一端则设置有一包覆体,使预定开启机构将容器开启时,该容器内的流体可直接倒入包覆体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预定开启机构为一刀痕,以利于使用者沿该刀痕将封闭容器折断开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为实心管。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为空心管。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与容器一体成型制成。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与容器分开制成后再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包覆体为棉花、汤匙、刷子,使其形成一可供使用的器具。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管柱的形状异于容器。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使用器具的液体容器,主要是包含有一长形的封闭容器,该封闭容器邻近端部处设置有一个或以上的预定开启机构,并自该端部延伸有一长形管柱;该封闭容器内并装填有流体,使流体处于封闭环境中,并于其内设置一内管,该内管一端是与容器一端密接,另一端则与预定开启机构接近切齐;该管柱的端部可包覆一包覆体,使其可形成一使用器具,如棉花棒、汤匙、毛刷等;当预定开启机构将封闭容器开启时,该容器内的流体因受容器小管径及毛细现象与大气压力影响,而无法流出容器外,需将容器开口与管柱前端的物体相接触后,使流体的表面张力遭受破坏,导致使流体沿内管流出容器外,并由管柱端部的物体所吸收,以供人卫生使用。
文档编号B65D47/00GK2704549SQ20042000647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1日
发明者曹荣华 申请人:曹荣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