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托辊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5506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托辊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输送设备,尤其是一种缓冲托辊组。
皮带输送机是电力、港口、冶金、化工、矿山等行业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输送设备。皮带在受料时容易损坏或撕裂,一直是困扰这种输送带正常使用的顽症。国外输送机数日本较为先进,其弹簧板式缓冲托辊在我国浙江象山曾有仿造生产,该装置仅靠左右的弹簧板作缓冲,且弹性范围小,弹簧板在受力过大和长期的疲劳老化后会失去弹性,国内有较先进的弹簧斜顶式缓冲托辊,虽然弹性较大,但也有所不足,其中托辊和左、右托辊采用链条连接板连接,没有稳定性,连接处也易脱落。由弹簧支撑上的螺栓调整弹性范围。因而调整很不方便,随着螺栓的生锈和老化使用一定时间整体机架将失去调整性,且其结构复杂、价格高,难以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皮带输送设备基本上都是在露天场合下使用,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加之输送机的料斗高,物料对皮带的冲击力也相当大,极易损坏或撕裂皮带。
目前,国内外名目繁多的缓冲托辊中,均有托辊脱落和失去调整弹力范围的现象,使用一段时间必需常维护、修理,增加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冶金(宝钢),电力(华能电厂),港口(秦皇岛)等企业引进的日本、美国、德国以及国内外各大设计院新设计的皆还是传统的弹簧斜顶式缓冲托辊,该装置的支架易折弯,缓冲效果差,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更新换代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国内外输送缓冲托辊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缓冲弹性幅度大,动作灵敏的缓冲托辊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由底架、左右托辊支架、螺旋弹簧、弹簧压缩总成及其左右托辊、中托辊构成的缓冲托辊组,其特征在于中托辊与左右托辊在压缩总成上方的连接板连接固定,左右托辊与相应的左右托辊支架连接而构成的一组缓冲托辊组。两个弹簧压缩总成的下方各装有两个螺旋弹簧,弹簧压缩总成的轴穿越固定在底架上的钢管伸入底架中,轴的前端有丝牙,用螺帽可调整和固定弹簧预紧力,左右托辊支架用铰链连接于机架横梁上,且左右托辊、中托辊上装有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设计是一组缓冲托辊组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缓冲托辊在受到冲击时,托辊脱落、弹簧板拉弯之缩病,设计结构简单,缓冲弹性幅度大,运行安全可靠,调整机构隐藏在底架中,避免粉尘卡死,减轻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成本低,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是左托辊,2是右托辊,3是中托辊,4、5是左右托辊支架,6、7是左右支架铰链,11、8是左右弹簧压缩总成,12、9是左右弹簧,10是底架。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由左托辊1,右托辊2,中托辊3,左右托辊支架4、5,左右支架铰链6、7,左右弹簧压缩总成11、8,左右弹簧12、9和底架10组成。其中1、2、3、4、5、6、7组成一个槽形托辊组,左右弹簧压缩总成11、8的轴分别穿越左右弹簧12、9和底架10上固定的钢管,伸入底架10内部。
本实施例中左右托辊1、2,中托辊3与弹簧压缩总成11、8上方的连接板用插销连接,这样可使三只托辊构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在受力时组成槽形托辊组1、2、3上装有橡胶圈,可作第一次性缓冲,托辊组此时能够整体下沉使弹簧压缩总成的11、8向下挤压,螺旋弹簧12、9同时受力工作,在有铰链6、7的活动下,支架4、5相应倾斜,从而起到整体机组在受力缓冲时力量分散,当受力结束后,左托辊1,右托辊2,中托辊3,左右托辊支架4、5,左右支架铰链6、7,左右弹簧压缩总成11、8,在左右弹簧12、9的作用下立即回到受力前的状态,为下次受力缓冲作好准备,根据此例设计结构和原理,该缓冲托辊组具有连续和不间断的缓冲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由底架、左右托辊支架、螺旋弹簧、弹簧压缩总成、及其左右托辊、中托辊构成的缓冲托辊组,其特征在于中托辊与左右托辊在弹簧压缩总成上方的连接板连接固定,左右托辊与相应的左右托辊支架连接而构成的一组缓冲托辊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托辊组,其特征在于弹簧压缩总成的下方各有两个螺旋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缓冲托辊组,其特征在于弹簧压缩总成的轴穿越固定在底架的钢管伸入底架中,轴的前端有丝牙,用螺帽可调节和固定弹簧预紧力,左右托辊支架用铰链连接机架横梁上,且左右托辊、中托辊上装有橡胶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输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缓冲托辊组,它由底架、左右托辊支架、螺旋弹簧、弹簧压缩总成、及其左右托辊、中托辊构成的缓冲托辊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物料对皮带的冲击力相当大的时候能够很好的保护皮带,缓冲动作灵敏,机组结构简单,体积小,且调整部位隐藏在底架中,避免了粉尘、水进入内部生锈或卡死,减少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文档编号B65G39/10GK2737744SQ200420079760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0日
发明者胡同林 申请人:胡同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