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及带有卡扣的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6269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扣及带有卡扣的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可再封闭、再开封地构成的嵌合式卡扣中使其气密性提高的卡扣、以及具有这样的卡扣的带有卡扣的袋。
背景技术
以往在寝具、衣服、食品、药品、杂货等很多领域中,使用下述带有卡扣的袋,所述带有卡扣的袋在内容物的出入口具有嵌合式的卡扣(咬合件),并设成开闭自如(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
一般来说,这样的带有卡扣的袋是通过预先准备形成为锥状的卡扣、并将卡扣与作为袋原材料的基材薄膜密封并制袋而制造的。
专利文献1特开平6-239356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公平4-22789号公报这种带有卡扣的袋可通过由在卡扣上形成的凸状突起和凹状突起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嵌合、脱离,来进行再封闭、再开封,或者必须确保制造公差而进行制造,所以难以使两突起以完全紧密贴合的状态嵌合,存在不能确保气密性的问题。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以往作出了各种方案,但是还没有提出能充分改良的对策。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即,通过以相对置的方式使弹性填料一体突出形成在凹凸部件的啮合对置壁面上,来提高气密性。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弹性填料与凸状突起和凹状突起紧密贴合,不过是确保了气密性,在对卡扣2作用弯曲或扭转等外力等时,在弹性填料和突起之间产生间隙,气密性显著降低。因此,存在因使用状态不同而不能确保气密性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气密咬合件,即,在凹状突起(凹爪)侧的内壁面的基底部侧下半部分上设置粘接剂层,从而具有气密性。
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借助粘接剂将凹状突起(凹爪)和凸状突起(凸爪)密封而赋予气密性。因此,为了确保气密性,必须增强粘接力,若粘接力过强,则不仅在咬合件的解除时需要较大的力,而且产生粘接剂发黏等不良状况,存在包装袋的使用方便性变差的问题。
进而,一般来说,在对带有卡扣的袋进行制袋时,为了避免因卡扣的凹凸而引起的密封不良,在将卡扣与基材薄膜密封后,通过热块将位于侧密封部分的卡扣加热压扁(所谓的卡扣压扁),之后进行侧密封。
这样制袋的带有卡扣的袋存在下述问题,即,卡扣的压扁部分处的凸状突起和凹状突起的嵌合形状变形,这里产生空气的泄漏通道,即使卡扣自身具有气密性,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气密性。
这样,在这种带有卡扣的袋中,不仅存在难以对卡扣自身赋予气密性的问题,而且存在在制袋时损害气密性的问题,导致不适合于保存液状物的用途、要求气体阻隔性的用途等需要气密性的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那样以往的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卡扣及带有卡扣的袋,能确保带有卡扣的袋的气密性,由此,也能广泛用于以往不适合的用途中,能提高其便利性。
本发明的卡扣,由形成有凸状突起的凸部件、和形成有凹状突起的凹部件构成,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沿纵长方向彼此嵌合,可再封闭、再开封,其中,与前述凸状突起和/或前述凹状突起一体地设置有向前述凸状突起的前端侧和前述凹状突起的内底侧之间的对置部位鼓出的弹性粘接材。
由此,借助弹性粘接材的粘接力及弹性力,能良好地维持弹性粘接材与凸状突起或凹状突起之间的紧密贴合,确保卡扣的气密性。
本发明的卡扣中,如果前述弹性粘接材至少设置在相当于将卡扣粘贴到袋原材料上而制袋时的卡扣压扁部的部分,则可防止卡扣的压扁部处的空气泄漏通道的产生。此外,如果前述弹性材沿前述凸状突起和/或前述凹状突起的纵长方向连续设置,则可确保卡扣自身的气密性。
此外,用于前述弹性粘接材中的材料优选地是含有合成橡胶系共聚物、粘接赋予剂,前述弹性粘接材的硬度优选地是2~20N/1cm3,前述弹性粘接材的粘接力优选地是2~8N/10mm。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卡扣的气密性,优选地是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借助因前述弹性粘接材的弹性力而作用于前述凹状突起的作用力,前述凸状突起的肩部和前述凹状突起的开口部侧的部位紧密贴合,进而,优选地是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前述弹性粘接材在形成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之间的空间中所占的比例,以与卡扣的纵长方向正交的面的截面积比表示,为30~80%。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带有卡扣的袋具有上述那样的卡扣。由此,可提供具有气密性的带有卡扣的袋。
根据本发明,借助弹性粘接材的粘接力及弹性力,可良好地维持弹性粘接材与凸状突起或凹状突起的紧密贴合,确保卡扣的气密性。由此,可广泛使用于保存液状物的用途、或要求气体阻隔性的用途等以往这种带有卡扣的袋不适合的需要气密性的用途中,可提高其便利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有卡扣的袋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卡扣的一实施方式的凹部件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没有弹性粘接材的状态的卡扣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卡扣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概略性表示卡扣和压扁部之间的边界的卡扣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袋10a、10b基板薄膜2卡扣2a凸部件22a凸状突起
221a头部223a肩部2b凹部件22b凹状突起221b钩部222b内底223b前端部分224b开口部4弹性粘接材5压扁部S空间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有卡扣的袋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1所示的袋是通过下述方式制造的所谓的直立袋,即,对作为热密封有卡扣2的袋原材料的基材薄膜10a、10b进行制袋,在以折线32处将实施了底密封31的底部3折叠的状态下,沿着侧缘实施侧密封11而制造的。
在对袋1的侧缘实施侧密封11时,由图中虚线表示其概略的卡扣2的向侧密封11侧鼓出的部分包括实施侧密封11的部分在内预先进行加热压扁而作成压扁部5,然后实施侧密封11。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袋1的上缘设为未密封部,而在内容物被填充后实施顶密封。顶密封是在连结设置在袋1的侧缘的上方的左右一对缺口12的线靠上缘侧实施的。
由此,在利用缺口12切掉袋1的上缘部分(实施了顶密封的部分)而将袋1开封后,可通过卡扣2的再封闭、再开封而关闭袋1的取出口、和打开袋1的取出口。
本实施方式的卡扣2如图2所示,由一对凸部件2a和凹部件2b构成。
凸部件2a具有带状地连续而形成的基部21a。在基部21a的一方的面上,设置有由头部221a以及连结头部221a和基部21a的连结部222a构成的凸状突起22a,它们一体地形成。而且基部21a的另一方的面热密封在基材薄膜10a上。
凹部件2b同样也具有带状地连续而形成的基部21b。在基部21b的一方的面上,设置有由一对钩部221b、221b构成的凹状突起部22b,它们一体地形成。而且,基板21b的另一方的面与基板薄膜10b热密封。
如图2所示,通过将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嵌入到形成于凹状突起22b的钩部221b、221b之间的空间中,而使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彼此嵌合。由此,袋1的取出口被封闭。若解除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的嵌合,则袋1的取出口被开封。
另外,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的具体形状只要具有相互成对嵌合的嵌合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
这样的凸部件2a或凹部件2b例如可对热塑性树脂进行挤压成形等而形成。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乙烯·异丁烯酸共聚物等。
另外,作为卡扣2的构造,考虑与基材薄膜10a、10b的密封强度、密封性等,而可设为采用了多种树脂的多层结构。
此外,在基材薄膜10a、10b自身中、或者在基材薄膜10a、10b为多层时与卡扣2的密封层中使用同样的热塑性树脂,考虑与卡扣2的热密封性和作为袋的功能性,也可与热密封层一起,在表层上层叠双轴延伸尼龙、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轴延伸聚丙烯,或考虑阻隔性,而在中间层上层叠铝箔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在凹状突起22b的钩部221b、221b之间形成空间中鼓出的方式,在凹状突起22b的内底222b上沿纵长方向连续设置有弹性粘接材4。
例如在挤压成形出凹部件2b时,挤出并供给在其内底222b上形成弹性粘接材4的材料,从而与凹部件2b的成形同时地将弹性粘接材4与凹部件2b一体形成,但是也可通过对预先成形的凹部件2b进行后加工而形成弹性粘接材4。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粘接材4在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嵌合时,被按压在凸状突起的头部221a上,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与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抵接,并且在其粘接力及弹性力的作用下而与头部21a的前端侧的面紧密贴合。此外,凸状突起22a被弹性粘接材4的弹性力压回,凸状突起22a的肩部223a与凹状突起22b的钩部221b的前端部分223b紧密贴合。
具体而言,如图2中虚线所示,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与弹性粘接材4紧密贴合,并且凸状突起22a的肩部223a与凹状突起22b的钩部221b的前端部分223b以图中左右各一点紧密贴合,在截面中,卡扣2的凸部件2a和凹部件2b共计以三点紧密贴合。
这里,在图示的例子中,凸状突起22a的肩部223a与凹状突起22b的钩部221b的前端部分223b紧密贴合,但是,只要是凹状突起22b的位于开口部224b侧的任意部件与凸状突起22a的肩部223a紧密贴合即可,其紧密贴合状态的具体形式没有特别限定。
即,借助此处中以两点的紧密贴合、和凸状突起22a和弹性粘接材4之间的紧密贴合共计三点的紧密贴合,而实现卡扣2的可靠的气密这一目的。
此外,弹性粘接材4并不限定于形成于凹状突起22b侧的形式,只要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可以形成在凸状突起22a、或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二者中的任意的位置,但是若考虑在嵌合被解除的状态下的操作,为了使手指等不会与弹性粘接材4接触,优选地将其形成在凹状突起22b的内底222b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嵌合的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之间,共计存在三个紧密贴合部位,即由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及弹性粘接材4形成的紧密贴合部位、由凸状突起22a的肩部223a及凹状突起22b的钩部221b的前端部分223b形成的两个紧密贴合部位。
因此,即使在例如一个或者两个紧密贴合部位中的紧密贴合损坏那样的使用状态下,也可维持其他紧密贴合部位的紧密贴合,进而,弹性粘接材4具有适度的粘接力,也可通过弹性粘接材4的粘接力,维持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的前端侧的面和弹性粘接材4之间的紧密贴合。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常的使用状态不用说,就是在弯曲或扭转等外力作用于卡扣2上那样的使用状态下,也可维持凸状突起22a与凹状突起22b或弹性粘接材4之间的紧密贴合,确保充分的气密性。
这里,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和弹性粘接材4在弹性粘接材4的粘接力的作用下紧密贴合,所以特别是由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及弹性粘接材4形成的紧密贴合部位的紧密贴合不易被损坏。
因此,例如如图5所示,将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较小地形成,可根据需要仅通过凸状突起22a和弹性粘接材4之间的紧密贴合,来确保气密性。
另外,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表示与图1的A-A截面相当的部位。
此外,如前所述,对于该种带有卡扣的袋,在卡扣的压扁部中,凸状突起和凹状突起之间的嵌合形状变形,而产生气体的泄漏通道,即使卡扣自身具有气密性,也存在不能得到良好的气密性的问题。这样的泄漏通道通常在卡扣2和压扁部5逐渐的边界5a处产生。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扣2和压扁部5之间的边界5a中,即使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的嵌合形状变形,而如图6中表示其概略那样,弹性粘接材4埋设在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之间,而在凹状突起22b的内壁面上扩开,所以可防止泄漏通道的产生,由此也可提高气密性。
另外,图6是概略性表示卡扣2和压扁部5之间边界5a处卡扣2的截面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粘接材4的硬度优选为2~20N/1cm3,特别优选为3~10N/1cm3。
若小于上述范围,则在前述那样的嵌合状态下,压回凸状突起22a的力变弱,凸状突起22a的肩部223a与凹状突起22b的钩部221b的前端部分223b之间紧密贴合变得不充分。
若超过上述范围,则导致弹性粘接材4不易弹性变形,而妨碍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的嵌合,从而难以嵌合。
这里,弹性粘接材4的硬度可根据JIS K7215来测定,将弹性粘接材4切成10mm3的立方体而作成试验片,利用安装有前端的角度(顶角)为40°的压子的测定装置(例如可利用イマダ株式会社制造的数字式测力计),将压子按压在弹性粘接材4上,取弹性粘接材4被压子压扁50%(5mm)时的值。
此外,弹性粘接材4的粘接力优选为2~8N/10mm,特别优选为3~6N/10mm。
若小于上述范围,则与凸状突起22a的紧密贴合变得不充分,在对卡扣2作用弯曲或扭转等外力时,不能借助弹性粘接材4的粘接力来维持与凸状突起22a的粘接状态。
若超过上述范围,则不仅难以解除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的嵌合,而且导致产生粘住等不良状况,使用方便性变差。
这里,粘接力是下述时的最大荷重,即,对厚度50μm的PET薄膜以20μm的厚度涂敷粘接材料而形成试验片,使该试验片与SUS紧密贴合接触,并在测定气氛温度20℃中通过拉伸试验机将试验片和SUS剥离180度,将其设为180度剥离粘接力。
进而,在形成弹性粘接材4时,其大小是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嵌合时、弹性粘接材4在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之间形成的空间S(参照图4)中所占的比例以与卡扣2的纵长方向正交的面中的截面积比表示,优选为30~80%,特别优选为40~70%。
若小于上述范围,则在前述那样的嵌合状态下,弹性变形后的弹性弹性粘接材4和凸状突起22a的接触面积变小,难以维持二者的紧密贴合状态,不能得到充分的气密性。此外,为了维持紧密贴合状态,必须与接触面积变小的量对应地增强弹性粘接材4的粘接力,若弹性粘接材4的粘接力变强,则导致产生前述那样的不良状况。
若超过上述范围,则妨碍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的嵌合,难以使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嵌合。
这里,上述空间S是在常温常压(25℃、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使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嵌合,尽可能不使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产生变形,如图4所示,使凸状突起22a的肩部223a与凹状突起22b的钩部221b的前端部分223b抵接,此时形成在凸状突起22a和凹状突起22b之间的空间。
另外,图4是表示没有弹性粘接材4的状态的卡扣2的概略剖视图,表示相当于图1的A-A截面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粘接材4的粘度、粘接力以及大小,考虑形成卡扣2的材料的弹性、卡扣2的形状和尺寸、所要求的气密性的程度等,而适当设定在上述范围内。
作为弹性粘接材4的材料,可使用以合成橡胶类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材料,且可使用使其含有粘接赋予剂而适当调制硬度和粘接力而成的材料。
作为合成橡胶类共聚物,例示有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丁基橡胶、局部交联丁基类、聚异丁烯类等合成橡胶类共聚物,但是从物性平衡角度来说,特别优选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
作为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更具体的例子,列举出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一乙烯·丁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一异丁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从耐热性、耐风化性的方面来说,作为橡胶成分特别优选含有饱和烃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从可得性方面来说,更优选SEBS(苯乙烯一乙烯·丁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一异丁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此外,这些合成树脂类共聚物也可根据需要添加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氟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增塑剂,并且,在与下述有机共聚物混合或混连的状态下,使上述有机聚合体交联而使用,所述有机共聚物例如作为主链骨架具有饱和烃、聚醚、聚酯、丙烯酸等,并具有可与分子末端交联的官能基的有机共聚体(是例如具有与硅原子结合的水酸基或加水分解性基、且至少具有一个通过形成硅氧键而能交联的含硅基的有机共聚物)。
另外,作为上述增塑剂,例如可列举出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氟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聚丁烯、添水聚丁烯、添水α-烯烃齐聚物、无规聚丙烯等聚乙烯系齐聚物、联苯、三苯等芳香族系齐聚物、添水液状聚丁二烯等添水聚烯系齐聚物、石蜡油、氯化石蜡油等石蜡油系齐聚物、萘油等环烷系齐聚物、二丁烯基酞酸酯、二酞酞酸酯、二(2-乙基己基)酞酸酯、丁基苯甲基酞酸酯、二n-辛基酞酸酯、二异壬基酞酸酯、二异癸基酞酸酯、二十一烷基酞酸酯等酞酸酯类、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二n-辛基己二酸酯、二异壬基己二酸酯、二异癸基己二酸酯、二(2-乙基己基)癸二酸酯、四氢化酞酸二2-乙基己基等非芳香族2氯酸酯类、偏苯三酸三2-乙基己基、偏苯三酸三异癸等芳香族系酯类、油酸丁酯、乙酰蓖麻油酸甲酯、季戊四醇酯等脂肪酸酯类、二乙二醇苯并醚、三乙二醇二苯并醚等聚烯化乙二醇的酯类、三甲苯基磷酸酯、三丁基磷酸酯等磷酸酯类、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油等环氧增塑剂等。
作为粘接性赋予剂,可列举出芳香族烃系树脂、脂肪烃系树脂、添水脂环族烃系树脂、脂环族烃系树脂、香豆酮树脂、萜烯系树脂、松香衍生物等。
接着,列举具体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一边熔融挤压低密度聚乙烯而挤压成形出凹部件,一边向凹部件的内底挤压以SIS系合成橡胶为主要成分的弹性粘接材(モレスコメルトLT-170株式会社松村石油研究所制造),如图3所示,将其一体形成在凹部件的内底上。此外,借助与在凹部件中使用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挤压成形凸部件。
凸部件和凹部件的形状设成与凸2所示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形状,弹性粘接材在形成于凸状突起和凹状突起之间的空间中所占的比例,以与卡扣的纵长方向交叉的面的截面积比表示,为60%。
设成与图5所示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形状,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成凸部件和凹部件。弹性粘接材在形成于凸状突起和凹状突起之间的空间中所占的比例,以与卡扣的纵长方向交叉的面的截面积比表示,为20%。
除了取代以SIS系合成橡胶为主要成分的弹性粘接材而使用以硅酮橡胶为主要成分的软质橡胶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凸部件和凹部件。
这里,用于实施例1、2的モレスコメルトLT-170的粘接力以180度剥离粘接力表示为2.7N/10mm。此外,硬度为3.2N/1cm3。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使用的软质橡胶没有粘接力,硬度为30N/1cm3。
将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中制作的卡扣与基材薄膜热密封,并将卡扣压扁,之后,将底材与和卡扣对置的边热密封,将与卡扣正交的侧部热密封,而制作150mm×150mm的直立袋,并制作带有卡扣的袋,所述基材薄膜是将双轴延伸尼龙薄膜(15μm)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50μm)干叠层而成的。
向得到的一个带有卡扣的袋中填充100ml水,向另一个带有卡扣的袋中填充100ml空气,评价填充了100ml水的袋在倒立状态下的泄漏,评价填充了100ml空气的袋在被水淹没的状态下的泄漏。评价结果如下述那样。

○判明没有泄漏。
△判明稍微有泄漏。
×产生泄漏,特别是从压扁部的泄漏显著。
以上,显示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不用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弹性粘接材4在凹状突起22b的内底222b上沿纵长方向连续设置,但是只要至少设置在相当于在将卡扣2与基材薄膜10热密封而制袋时的卡扣压扁部5的部分上,则可防止通常在卡扣2和压扁部5之间的边界5a上产生的空气泄漏通道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在卡扣2自身上使用其他适当机构而对其赋予气密性。
此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直立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带有卡扣的袋的形状也可为平袋等任意的形状。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广泛利用于在内容物的出入口上具有嵌入式的卡扣、且设成开闭自如的带有卡扣的袋。
权利要求
1.一种卡扣,由形成有凸状突起的凸部件、和形成有凹状突起的凹部件构成,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沿纵长方向彼此嵌合,可再封闭、再开封,其特征在于,与前述凸状突起和/或前述凹状突起一体地设置有向前述凸状突起的前端侧和前述凹状突起的内底侧之间的对置部位鼓出的弹性粘接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粘接材至少设置在相当于将卡扣粘贴到袋原材料上而制袋时的卡扣压扁部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粘接材沿前述凸状突起和/或前述凹状突起的纵长方向连续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粘接材沿前述凸状突起和/或前述凹状突起的纵长方向连续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粘接材含有合成橡胶系共聚物、粘接赋予剂。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粘接材的硬度为2~20N/1cm3。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粘接材的粘接力为2~8N/10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粘接材的粘接力为2~8N/10mm。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借助因前述弹性粘接材的弹性力而作用于前述凹状突起的作用力,前述凸状突起的肩部和前述凹状突起的开口部侧的部位紧密贴合。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借助因前述弹性粘接材的弹性力而作用于前述凹状突起的作用力,前述凸状突起的肩部和前述凹状突起的开口部侧的部位紧密贴合。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借助因前述弹性粘接材的弹性力而作用于前述凹状突起的作用力,前述凸状突起的肩部和前述凹状突起的开口部侧的部位紧密贴合。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借助因前述弹性粘接材的弹性丽而作用于前述凹状突起的作用力,前述凸状突起的肩部和前述凹状突起的开口部侧的部位紧密贴合。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借助因前述弹性粘接材的弹性力而作用于前述凹状突起的作用力,前述凸状突起的肩部和前述凹状突起的开口部侧的部位紧密贴合。
1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前述弹性粘接材在形成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之间的空间中所占的比例,以与卡扣的纵长方向正交的面的截面积比表示,为30~80%。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前述弹性粘接材在形成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之间的空间中所占的比例,以与卡扣的纵长方向正交的面的截面积比表示,为30~80%。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嵌合时,前述弹性粘接材在形成于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之间的空间中所占的比例,以与卡扣的纵长方向正交的面的截面积比表示,为30~80%。
17.一种带有卡扣的袋,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卡扣,所述卡扣由形成有凸状突起的凸部件、和形成有凹状突起的凹部件构成,前述凸状突起和前述凹状突起沿纵长方向彼此嵌合,可再封闭、再开封,并且与前述凸状突起和/或前述凹状突起一体地设置有向前述凸状突起的前端侧和前述凹状突起的内底侧之间的对置部位鼓出的弹性粘接材。
全文摘要
在凹状突起(22b)的内底(222b)上,沿纵长方向以向形成于凹状突起(22b)的钩部(221b、221b)之间的空间鼓出的方式,连续设置有弹性粘接材(4),在凸状突起(21a)和凹状突起(21b)嵌合时,弹性粘接材(4)被按压到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上,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与凸状突起(22a)的头部(221a)抵接,在其粘接力及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头部(221a)的前端侧的面紧密贴合,从而能确保带有卡扣的袋的气密性。
文档编号B65D33/25GK101035447SQ200580033809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4日
发明者片田亮, 田中研一, 岩本壮弘 申请人: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