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515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及样品整经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纱的样品整经方法及其样品整经机,尤其涉及一种将多根经纱同时进行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以及可使用该方法的样品整经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样品整经机(Sample Warper)的经纱的整经方法,众所周知的是被称为的所谓整列卷绕的经纱的整经方法。该整列卷绕是指,使来自导纱器的经纱,针对导纱器的每一旋转,仅向整经方向移动变位量的距离P并进行卷绕,若导纱器的旋转数达到线匝数的设定值(例如5匝),则使经纱的卷绕位置返回到该带的卷绕开始的起始位置(所谓的快速返回),与此同时,传送带仅向整经方向移动整经密度的距离R×同时整经根数=距离RN的部分,反复进行该动作,直至达到整经总根数(参照专利文献1等)。
该整列卷绕,除了由1根导纱器整经1根经纱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1等),还有由多根(一般为2~24根)导纱器同时整经多根经纱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2等),另外,在进行整列卷绕时的各经纱的卷绕位置的移动形式,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根据设置于整经滚筒的滚筒辐条上的引导机构的滑动的情况;(二)根据在整经滚筒的外周面上卷绕经纱的导纱器的移动(前端纱引导杆的导纱端部的变位)的情况;(三)根据设置于整经滚筒的较长方向上的传送带的传送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1等)。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经纱带是指,在预先设定的线匝数之间,针对导纱器的每一旋转形成的薄片状(带状)的经纱排列(图11中的各个1A~1H、2A~2H、3A~3H、4A~4H、5A~5H),另外,所谓的带是指,由同时整经根数(例如8根)×线匝数(例如5匝)构成的经纱带B叠层构造整体(图11中的1A~5H)。
这里,在由多根导纱器6a~6h同时整经多根经纱时,上述(二)根据用于在整经滚筒14的外周面上卷绕经纱的导纱器6的导纱端部13的变位(前端纱引导杆12的向整经方向的移动)的情况,或上述(三)根据设置于整经滚筒的长方向上的传送带17的传送的情况,导纱器6a~6h的导纱端部13,以在整经方向上自由变位的方式设置,在导纱器6a~6h旋转一次期间,以卷绕于整经滚筒14的多根经纱,在整经方向上顺次保持具有同一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来配置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参照图11),各经纱带按经纱的卷绕顺序朝向整经方向形成由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参照图11,另外,对于上述(一)根据设置于整经滚筒的滚筒辐条上的引导机构的滑动的情况,参照特願2005-233526号)。
在如图11中所示的以同时整经纱根数8根5匝卷绕的情况下,通过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在整经方向上变位而配置,可在整经滚筒上,从前侧(整经滚筒前端侧)朝向整经方向(传动带的移动方向、整经滚筒后端侧),第1周的经纱带以经纱1A、1B、1C、1D、1E、1F、1G、1H的顺序,按整经密度的距离R进行排列,第2周的经纱带仅变位变位量的距离P,并以经纱2A、2B、2C、2D、2E、2F、2G、2H的顺序,每按经密度的距离R进行排列,第3周的经纱带仅变位变位量的距离P,并以经纱3A、3B、3C、3D、3E、3F、3G、3H的顺序,按整经密度的距离R进行排列,第4周的经纱带仅变位变位量的距离P,并以经纱4A、4B、4C、4D、4E、4F、4G、4H的顺序,按整经密度的距离R进行排列,第5周的经纱带仅变位变位量的距离P,并以经纱5A、5B、5C、5D、5E、5F、5G、5H的顺序,按整经密度的距离R进行排列,从而层叠各经纱带(参照图11)。
这种卷绕状态,乍一看朝向整经方向显得顺序有条不紊地整列排列着。另外,即使从技术常识的角度来看,由于在整经方向上顺序地排列着经纱,所以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正确的经纱的排列顺序。因此,自实行整列卷绕的经纱的整经方法以来,长年来作为理所当然的事,通常按上述经纱的排列顺序进行整列卷绕。然而,近年来,从整经速度或整经效率等观点出发,随着导纱器的根数增加、同时整经纱根数变多,产生例如后工序的纺织过程中的经纱的开口不良,或产生经纱的钩纱以及经纱的断纱等问题增多。
专利文献1专利第285478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第3410440号公报专利文献3专利第3484401号公报针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本发明者们不断锐意研究,发现了整经滚筒上的经纱的排列顺序与分绞棒上的排列顺序,成为按同时整经纱根数180°反转的经纱的排列顺序为其原因。即,在以往经纱的整经时,由设置于整经滚筒的侧部的分绞棒形成各种综线(始端以及终端的斜纹综线、一根交互的综线等)(参照专利文献1等),但由于分绞棒上每供给经纱时逐次顺序提取经纱,例如,如图12所示,若第1周以经纱A→B→C→D→E→F→G→H的顺序向整经滚筒上供纱,则由于以该顺序逐次进行分绞,所以在分绞棒上朝向整经方向成为经纱1A在内侧,经纱1H在最前侧,即,以经纱H→G→F→E→D→C→B→A的顺序排列,其结果,整经滚筒上的经纱的排列顺序(A→B→C→D→E→F→G→H)与分绞棒上的排列顺序(H→G→F→E→D→C→B→A)成为按同时整经纱根数180°反转的排列顺序(参照图12)。
如以前那样,在导纱器的根数(即,同时整经纱根数)为1~2根左右的情况下,例如,在整经滚筒上与分绞棒上,即使实际出现了这种经纱的排列顺序的反转现象,但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可在近年来,从整经速度或整经效率等观点出发,由于导纱器的根数(同时整经纱根数)增加到8~24根,所以每隔该8~24根,经常在整经滚筒上与分绞棒上发生经纱的排列顺序的反转现象,由于发生了该反转现象,因此后工序的纺织过程中发生经纱的开口不良,出现了经纱的钩纱以及经纱的断纱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整经滚筒上与分绞棒上不发生经纱的排列顺序的反转现象,即使在同时整经纱的根数较多的情况下,在后工序的纺织工序中也不会发生经纱的开口不良或不会引起经纱的钩纱以及经纱的断纱等问题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以及样品整经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是通过样品整经机进行多根同时整经的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其中,样品整经机,具有整经滚筒;多个传送带,其以在该整经滚筒的外周部的长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多个分绞机构,其设置于该整经滚筒的侧部的长方向上,且用于形成规定的综线;多个导纱器,其用于在该整经滚筒的外周面上卷绕经纱;和格栅,其对应该导纱器而设置,且以自由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线轴,该样品整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导纱器的确定经纱的卷绕位置的导纱端部,被设置为在整经方向上可自由变位,该导纱器在旋转一次期间,卷绕于整经滚筒的多根经纱,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通过展开配置该导纱器的各个导纱端部,按卷绕于整经滚筒上的纱线的卷绕顺序,从整经方向向反方向,以形成由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的方式,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
优选在整经长(整经长=整经滚筒周长×线匝数)、即线匝数为2匝以上的情况下,在达到预先设定的线匝数期间,按导纱器的每次旋转,以形成从前次旋转形成的经纱带向整经方向变位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经纱带的方式进行层叠。
优选若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即线匝数,则所述多个导纱器的各个导纱端部,在下一个带的卷绕之前,对应下一个带的整经根数,返回到前一个带的第1周的开始卷绕的起始位置,传送带向整经方向移动下一个带的同时整经根数乘以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距离RN。
优选所述整经密度的距离R,采用下述(1)或(2)的任意一个距离R(RL、RS),(1)整经宽度÷整经总根数的值,或(2)在不同规格的经纱混合的情况下,卷绕直径粗的纱时的距离R的值,为比卷绕直径细的纱时的距离R的值大的值(RL),或卷绕直径细的纱时的距离R的值,为比卷绕直径粗的纱时的距离R(即RL)的值小的值(RS),各个距离R(RL、RS)的值乘以对应的整经根数的值的总计,成为整经宽度。
所述变位量的距离P的值优选为,大于等于整经的经纱粗细的直径d,或为大于等于所述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任意一个值。
另外,本发明的可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机,具有整经滚筒;多个传送带,其以在该整经滚筒的外周部的长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多个分绞机构,其设置于该整经滚筒的侧部的长方向上,且用于形成规定的综线;多个导纱器,其用于在该整经滚筒的外周面上卷绕经纱;和格栅,其对应该导纱器而设置,且以自由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线轴,该样品整经机,其特征在于根据该导纱器的确定经纱的卷绕位置的导纱端部,被设置为在整经方向上可自由变位,该导纱器在旋转一次期间,卷绕于整经滚筒的多根经纱,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通过使该导纱器的各个导纱端部变位而进行配置,按卷绕于整经滚筒上的纱线的卷绕顺序,从整经方向向反方向,形成由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并且,在整经长(整经长=整经滚筒周长×线匝数)、即线匝数为2匝以上的情况下,在达到预先设定的线匝数期间,按导纱器的每次旋转,以形成从前次旋转形成的经纱带向整经方向变位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经纱带的方式进行层叠。
优选若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整经长=整经滚筒周长×线匝数)、即线匝数,则所述多个导纱机构,在下一个带的卷绕之前,对应下一个带的整经根数,返回到前一个带的第1周的开始卷绕的起始位置,传送带向整经方向移动下一个带的同时整经根数乘以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距离RN,并进行反复直到预先设定的整经总根数。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在整经滚筒上和分绞棒上不发生经纱的排列顺序的反转现象,即使在同时整经纱根数较多的情况下,在后工序的纺织过程中,也不会发生经纱的开口不良,或不会引起经纱的钩纱以及经纱的断纱等问题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以及样品整经机,并可获得显著的效果。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中的导纱器的导纱端部的配置说明图;(a)是8根同时整经的情况,(b)是4根同时整经的情况。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各带的同时整经根数相同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经纱的卷绕姿态以及整经原理的说明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各带的同时整经根数不同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经纱的卷绕姿态以及整经原理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方法的整经滚筒上与分绞棒上的经纱的排列顺序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导纱器的一例的主视说明图。
图6是图5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导纱器的前端纱引导杆的变位动作的侧视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导纱器的导纱端部的展开配置关系的侧视说明图。
图9是表示纱线分绞机构的一例的侧视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的一例的立体说明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以往方法的经纱的卷绕姿态以及整经原理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根据以往方法的整经滚筒上与分绞棒上的经纱的排列顺序的示意图。
图中2-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6、6a~6h-导纱器;12-前端纱引导杆;13-导纱端部;14-整经滚筒;15-基台;17-传送带;18、18a~18g-分绞棒;19-中空部;20-钩部件;21-心轴;24-电动机;25-安装构件;26-转动轴;28-基端构件;29-导纱器圆盘;30-格栅;32-线轴;Y、A~G、1A~1H、2A~2H、3A~3H、4A~4H、5A~5H-经纱;Yd-整列卷绕的经纱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由于图示例只是例示地表示,所以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当然可进行各种变形。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中的导纱器的导纱端部的配置的说明图。(a)是8根同时整经的情况,(b)是4根同时整经的情况。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各带同时整经的根数相同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经纱的卷绕姿态以及整经原理的说明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各带同时整经的根数不同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经纱的卷绕姿态以及整经原理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方法的整经滚筒上与分绞棒上的经纱的排列顺序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导纱器的一例的主视说明图。图6是图5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导纱器的变位动作的侧视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导纱器的导纱端部的展开配置关系的侧视说明图。图9是表示分绞机构的一例的侧视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的一例的立体说明图。图中,符号2是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符号Y是经纱,符号Yd是整列卷绕的经纱层。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同时整经纱根数为4根和8根为例子进行说明,不过2~24根的情况也一样。
首先,以各带同时整经纱根数为8根进行反复,以由经纱A、B、C、D、E、F、G、H的顺序卷绕于整经滚筒14的方式,在各导纱器6a~6h上悬挂经纱的整经长(线匝数)采用5匝的例子,并结合图1及图2对于构成各经纱带的经纱的排列顺序以及各经纱带的层叠形式进行说明。
在以各带的同时整经纱根数为8根进行反复的情况下,如图1(a)所示,导纱器6a~6h的前端纱引导杆12的导纱端部13,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与整经方向近似平行地展开而配置。如后所述,导纱器6a~6h的前端纱引导杆12,被设为与整经方向近似平行地自由转动,由此,导纱端部13的配置被设为在整经方向上自由变位。
在导纱器6a~6h的导纱端部13上,分别悬挂有经纱A、B、C、D、E、F、G、H,导纱器6a~6h每旋转一次,按卷绕(供线)于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的经纱的卷绕顺序(即A、B、C、D、E、F、G、H的顺序),从整经方向向反方向形成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经纱带B。
第1周(第1层)的经纱带,在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根据上述导纱器6a~6h的导纱端部13的配置,从整经滚筒14的后端侧朝向整经滚筒14的前端侧,即,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经纱1A、1B、1C、1D、1E、1F、1G、1H的顺序按距离R排列(图2)。
第2周(第2层)的经纱带,相对于上述第1周(第1层)的经纱带,应形成为向整经方向变位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层叠形式,从而,使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向整经方向变位变位量的距离P。因此,第2周(第2层)的经纱带,在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根据上述导纱器6a~6h的导纱端部13的配置,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经纱2A、2B、2C、2D、2E、2F、2G、2H的顺序按距离R排列(图2)。
这里,本发明中的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值是指,(1)整经宽度÷整经总根数的值,另外,(2)在不同规格的经纱混合的情况下,卷绕直径粗的纱时的距离R的值,作为比卷绕直径细的纱时的距离R的值大的值(RL),卷绕直径细的纱时的距离R的值,作为比卷绕直径粗的纱时的距离R(即RL)的值小的值(RS),各个距离R(RL、RS)的值乘以对应的整经根数的值的总计,为整经宽度的上述(1)或(2)的任一个距离R。另外,变位量的距离P的值是指,大于等于整经的经纱粗细的直径d或大于等于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任一个的值。
第3周(第3层)的经纱带,相对于上述第2周(第2层)的经纱带,应形成为向整经方向变位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层叠形式,从而使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进一步向整经方向变位变位量的距离P。因此,第3周(第3层)的经纱带,在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根据上述导纱器6a~6h的导纱端部13的配置,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经纱3A、3B、3C、3D、3E、3F、3G、3H的顺序按距离R排列(图2)。
第4周(第4层)的经纱带,相对于上述第3周(第3层)的经纱带,应形成为向整经方向变位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层叠形式,从而使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进一步向整经方向变位变位量的距离P。因此,第4周(第4层)的经纱带,在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根据上述导纱器6a~6h的导纱端部13的配置,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经纱4A、4B、4C、4D、4E、4F、4G、4H的顺序按距离R排列(图2)。
第5周(第5层)的经纱带,相对于上述第4周(第4层)的经纱带,应形成为向整经方向变位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层叠形式,从而使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进一步向整经方向变位变位量的距离P。因此,第5周(第5层)的经纱带,在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根据上述导纱器6a~6h的导纱端部13的配置,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经纱5A、5B、5C、5D、5E、5F、5G、5H的顺序按距离R排列(图2)。
于是,由于导纱器的旋转数达到线匝数的设定值,所以使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从由经纱5A~5H构成的经纱带的位置快速反向到该带的开始卷绕(第1周(第1层))的起始位置(由经纱1A~5H构成的经纱带的位置)(图2)。这里所谓的快速反向是指,使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返回到该带的开始卷绕(第1周(第1层))的起始位置(由经纱1A~1H构成的经纱带的位置)的动作(换而言之,导纱器6a~6h的前端纱引导杆12的导纱端部13的变位动作的复位)。并且,与此同时,传送带17仅向整经方向仅移动整经密度的距离R×下一带的同时整经根数=距离RN(图示例中与经纱带的宽度B相同的距离)(图2)。通过反复进行上述的工序,完成各带同时整经纱根数为8根的反复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卷绕姿态(图2)。
另外,也可使上述每个经纱带的变位量的距离P的变位动作以及每个带的快速反向动作,通过预先将传送带17以可正反转的方式设置,并不是导纱器6a~6h的前端纱引导杆12的导纱端部13的变位动作,由传送带17的传送进行该动作(参照专利文献1)。
下面,采用使各带同时整经纱根数为8根(经纱A、B、C、D、E、F、G、H)和4根(经纱B、D、F、H)交替进行反复,以卷绕于整经滚筒14的方式,在各导纱器6a~6h上悬挂经纱的整经长(线匝数)为5匝的例子,并结合图1及图3,对于构成各经纱带的经纱的排列顺序以及各经纱带的层叠形式进行说明。
在各带同时整经纱根数为8根和4根的交替的反复的情况下,在同时整经纱根数为8根的带的卷绕时,如图1(a)所示,将导纱器6a~6h的前端纱引导杆12的导纱端部13,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相同的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与整经方向近似平行地展开而配置,另外,在同时整经纱根数为4根的带的卷绕时,如图1(b)所示,将导纱器6b、6d、6f、6h的前端纱引导杆12的导纱端部13,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相同的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与整经方向近似平行地展开而配置。
在同时整经纱根数为8根的带的卷绕时,与上述图2的情况相同,使悬挂于各个导纱器6b~6h的导纱端部13的经纱A、B、C、D、E、F、G、H,在导纱器6b~6h每旋转一次时,按卷绕于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的经纱的卷绕顺序(即A、B、C、D、E、F、G、H的顺序),从整经方向向反方向,形成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经纱带,从而形成每个经纱带向整经方向变位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层叠形式(图3)。
若达到同时整经纱根数8根的带的线匝数的设定值(结束卷绕经纱5A~5H),则将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快速返回到该带的开始卷绕(第1周(第1层))的起始位置,但由于下一带是同时整经纱根数4根的带,因此8根导纱器6a~6h中使用的4根导纱器6b、6d、6f、6h,将悬挂于各个导纱器6b、6d、6f、6h的导纱端部13的经纱B、D、F、H,在导纱器6b、6d、6f、6h每旋转一次时,按卷绕于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的经纱的卷绕顺序(即,经纱B、D、F、H的顺序),从整经方向向反方向,以形成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经纱带的方式快速返回。不使用的4根导纱器6a、6c、6e、6g,在使用的4根导纱器6b、6d、6f、6h快速返回到起始位置时,变位到未图示的暂停位置,不向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卷绕(另外,对于卷绕纱与暂停纱之间的纱卷绕转换机构的一例,参照特願2004-23488号)。另外,与此同时,传送带17仅向整经方向移动整经密度的距离R×下一带的同时整经根数=距离RN(图示例中,与经纱带的宽度B2相同的距离)(图3)。
并且,若达到同时整经纱根数4根的带的线匝数的设定值(结束卷绕经纱5B、5D、5F、5H),则将导纱器的6b、6d、6f、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快速返回到该带的开始卷绕(第1周(第1层))的起始位置,处于暂停位置的4根导纱器6a、6c、6e、6g,从暂停位置变位到作为卷绕位置的各个起始位置,对8根的导纱器6a~6h,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其导纱端部13。另外,与此同时,传送带17仅向整经方向移动整经密度的距离R×下一带的同时整经根数=距离RN(图示例中与经纱带的宽度B1相同的距离)(图3)。并且再次卷绕同时整经纱根数8根的带。于是,完成了在同时整经纱根数8根和4根的带交替反复的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卷绕姿态(图3)。
另外,如上所述,即使在每个带的同时整经纱根数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使上述每个经纱带的变位量的距离P的变位动作以及每个带的快速返回动作,通过预先将传送带17以可正反转的方式设置,而不使导纱器6a~6h的前端纱引导杆12的导纱端部13进行变位动作,由传送带17的传送进行该动作(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本发明方法,由于整经滚筒上的经纱的排列顺序与分绞棒上的排列顺序相同,因此不会在整经滚筒上与分绞棒上发生经纱的排列顺序的反转现象。例如,即使第1周为以经纱1A→1B→1C→1D→1E→1F→1G→1H的顺序供纱的情况,但根据本发明方法,如上所述,由于在整经滚筒上,朝向整经方向,经纱1A在内侧、经纱1H在最前侧,以经纱1H→1G→1F→1E→1D→1C→1B→1A的顺序排列,因此,将与分绞棒上的经纱的排列顺序,即所谓的经纱1H→1G→1F→1E→1D→1C→1B→1A的排列顺序一致(参照图4)。因此,在后工序的纺织工序中,也不会引起经纱的开口不良等。
下面,对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2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2是以实施本发明方法的方式制成的样品整经机,基本的结构与以往的样品整经机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2,具有近似圆筒形的整经滚筒14(例如滚筒外周长7m);多个传送带17,其以在整经滚筒14的外周部的长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分绞棒18a~18g,其设置于整经滚筒14的侧部的长方向上,且作为用于形成规定的综线的多个分绞机构;多个导纱器6a~6h,其用于在整经滚筒的外周面上卷绕经纱;格栅30,其对应导纱器6a~6h而设置,且以自由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线轴32;多个引导机构8,其设置于整经滚筒14的外周前端部,且用于引导根据导纱器6a~6h的经纱的卷绕位置(参照图10)。
在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2中,导纱器6a~6h的前端纱引导杆12被设为与整经方向近似平行地自由旋转,由此将其各个导纱端部13的配置设为在整经方向上自由变位(图5~图8)。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器臂11,以等间隔安装于成为旋转轴的导纱器圆盘29上(图5)。在导纱器6a~6h的各个前端部分,前端纱引导杆12被设为与整经方向近似平行地自由旋转。即,电动机24经由安装构件25安装于导纱器臂11的前端部,且前端纱引导杆12的基端构件28,以与整经方向近似平行地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该电动机24的旋转轴26上(图6及图7)。电动机24可采用伺服电动机或步进电动机,通过由控制装置控制脉冲数,可决定正确的前端纱引导杆12的位置。
由此,使设置于前端纱引导杆12的前端的导纱端部13的配置,在整经方向上可自由变位(图7及图8),由此可将悬挂于各个导纱端部13的经纱Y卷绕到整经滚筒14的传送带17上的规定位置,在导纱器6a~6h旋转一次期间,卷绕于整经滚筒14上的多根经纱Y,可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通过展开配置导纱器6a~6h的各个导纱端部13,按卷绕于整经滚筒14上的经纱Y的卷绕顺序,从整经方向向反方向,以形成由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的方式卷绕(图8)。
作为分绞机构的分绞棒18a~18g,可利用公知的元件,例如可采用如图9所示的分绞棒18。图9是分绞棒18的前端部分的截面的说明图。分绞棒18,具有中空的管状构件,其前端部,下面侧设为斜面,整体被形成为前端细的锥形状。将前端设为钩状的钩部件20,经由心轴21,以在前端方向自由进退的方式安装于该分绞棒18的中空部19的前端部。通过该钩部件20前后移动,可将卷绕于整经滚筒14的经纱挑选导向到分绞棒18的上下,从而进行分绞。即,当该钩部件20后退时,经纱不会被钩部件20挂住,按原状态到达分绞棒18的下侧,从而被导向到下侧。另一方面,当钩部件20前进时,经纱被该钩部件20挂住,并按原状态导向到分绞棒18的上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例如,在分绞一根交互的综线的情况下,若以经纱A、B、C、D、E、F、G、H的顺序供纱,则经纱A、C、E、G被导向到上侧,而经纱B、D、F、H被导向到下侧(参照图9)。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样品整经机2,可良好的实施上述本发明方法,并可提供在整经滚筒上与分绞棒上不发生经纱的排列顺序的反转现象,即使在同时整经纱根数较多的情况下,在后工序的纺织过程中,也不会发生经纱的开口不良、或不会引起经纱的钩纱以及经纱的断纱等问题的能够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机。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其通过样品整经机进行多根同时整经的整列卷绕,其中,样品整经机,具有整经滚筒;多个传送带,其以在该整经滚筒的外周部的长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多个分绞机构,其设置于该整经滚筒的侧部的长方向上,且用于形成规定的综线;多个导纱器,其用于在该整经滚筒的外周面上卷绕经纱;和格栅,其对应该导纱器而设置,且以自由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线轴,该样品整经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导纱器的确定经纱的卷绕位置的导纱端部,被设置为在整经方向上可自由变位,该导纱器在旋转一次期间,卷绕于整经滚筒的多根经纱,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通过展开配置该导纱器的各个导纱端部,按卷绕于整经滚筒上的纱线的卷绕顺序,从整经方向向反方向,以形成由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的方式,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经长(整经长=整经滚筒周长×线匝数)、即线匝数为2匝以上的情况下,在达到预先设定的线匝数期间,按导纱器的每次旋转,以形成从前次旋转形成的经纱带向整经方向变位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经纱带的方式进行层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即线匝数,则所述多个导纱器的各个导纱端部,在下一个带的卷绕之前,对应下一个带的整经根数,返回到前一个带的第1周的开始卷绕的起始位置,传送带向整经方向移动下一个带的同时整经根数乘以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距离RN。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经密度的距离R,采用下述(1)或(2)的任意一个距离R(RL、RS),(1)整经宽度÷整经总根数的值,或(2)在不同规格的经纱混合的情况下,卷绕直径粗的纱时的距离R的值,为比卷绕直径细的纱时的距离R的值大的值(RL),或卷绕直径细的纱时的距离R的值,为比卷绕直径粗的纱时的距离R(即RL)的值小的值(RS),各个距离R(RL、RS)的值乘以对应的整经根数的值的总计,成为整经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量的距离P的值,为大于等于整经的经纱粗细的直径d,或为大于等于所述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任意一个值。
6.一种可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机,其具有整经滚筒;多个传送带,其以在该整经滚筒的外周部的长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多个分绞机构,其设置于该整经滚筒的侧部的长方向上,且用于形成规定的综线;多个导纱器,其用于在该整经滚筒的外周面上卷绕经纱;和格栅,其对应该导纱器而设置,且以自由拆卸的方式安装有线轴,该样品整经机,其特征在于根据该导纱器的确定经纱的卷绕位置的导纱端部,被设置为在整经方向上可自由变位,该导纱器在旋转一次期间,卷绕于整经滚筒的多根经纱,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通过展开配置该导纱器的各个导纱端部,按卷绕于整经滚筒上的纱线的卷绕顺序,从整经方向向反方向,形成由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并且,在整经长(整经长=整经滚筒周长×线匝数)、即线匝数为2匝以上的情况下,在达到预先设定的线匝数期间,按导纱器的每次旋转,以形成从前次旋转形成的经纱带向整经方向变位了变位量的距离P的经纱带的方式进行层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机,其特征在于,若达到预先设定的整经长(整经长=整经滚筒周长×线匝数)、即线匝数,则所述多个导纱机构,在下一个带的卷绕之前,对应下一个带的整经根数,返回到前一个带的第1周的开始卷绕的起始位置,传送带向整经方向移动下一个带的同时整经根数乘以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距离RN,并进行反复直到预先设定的整经总根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以及样品整经机。在导纱器旋转一次期间,卷绕于整经滚筒的多根经纱,朝向整经方向的反方向,以保持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的方式,通过展开配置该导纱器的各个导纱端部,按卷绕于整经滚筒的纱线的卷绕顺序,从整经方向向反方向,以形成由具有整经密度的距离R的间隔而排列的同时整经根数构成的经纱带的方式,卷绕在该整经滚筒上。根据这种多根同时整列卷绕的样品整经方法以及样品整经机,在整经滚筒上与分绞棒上不会发生经纱的排列顺序的反转现象,即使在同时整经纱根数较多的情况下,在后工序的纺织过程中,也不会发生经纱的开口不良,不会引起经纱的钩纱以及经纱的断纱等问题。
文档编号B65H54/02GK1912210SQ20061008450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1日
发明者田中义弘, 蓝原孝次, 大塚实, 久野宗一郎 申请人:铃木整经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