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薄膜运输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670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薄膜运输单元的制作方法
光学薄膜运输单元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的运输形式。
例如背光照明式液晶显示器(LCD)等光学显示器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 应用,包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电子游戏机、膝上型计算 机、监视器及电视机显示屏。光学薄膜被堆叠在光学显示器内,以便在不 牺牲电池使用寿命的情况下提高亮度并改进显示性能,。
目前,将多个单独的光学薄膜设置于保护层之间,然后将它们巻绕在 巻轴上。利用巻轴形式来运输光学薄膜会产生一些问题。首先,为了巻绕 光学薄膜带以得到紧紧巻绕的巻轴,会在光学薄膜带作用张力。由于张力 随着材料自身重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围绕巻轴彼此相邻地分层巻绕的光 学薄膜会相互留下压痕。此外,在从保护衬层上取下光学薄膜时,光学薄 膜倾向于巻曲。解决这些问题将减少光学薄膜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及制造该光学薄膜运输单元的方法。光学 薄膜位于衬层上,在衬层形成刻痕并使其折叠,以使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呈 现Z形折叠结构。Z形折叠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折叠部分和多个版面。


图1是光学薄膜运输单元的代表性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是光学薄膜带的代表性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制造光学薄膜运输单元的方法的代表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光学薄膜运输单元10的代表性实施例。单元10包括具有 衬层14、光学薄膜16 (可以是导光薄膜、扩散型薄膜、转向薄膜、多层聚
合物薄膜、反射薄膜等)和衬层18的光学薄膜带12。衬层14包括折叠部
分14a,衬层18包括折叠部分18a。光学薄膜16位于衬层14与衬层18之 间。分别在折叠部分14a和折叠部分18a处折叠衬层14和衬层18,使单 元10形成Z形折叠(褶形折叠、之字形折叠)结构。
衬层14和衬层18是薄膜16的保护遮盖物,它们可以由相同或不同的 材料构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例如,粘合带或粘合剂涂 层)将光学薄膜16保持在衬层14与衬层18之间。
应该指出的是,也可仅使用一个衬层形成单元10。例如,单元10可 以仅包括衬层14和光学薄膜16。在折叠部分14a处折叠衬层14以形成Z 形折叠结构,其中衬层14的两个表面保护光学薄膜16。
如上所述,光学薄膜带12的现有运输形式包括把光学薄膜带12巻绕 在巻轴上。与巻轴形式相比,单元10具有若千优点。因为光学薄膜带12 没有巻绕在巻轴上,所以没有巻绕张力,从而减轻因光学薄膜彼此相邻地 分层放置而产生的压痕。由于没有巻绕光学薄膜带12,所以在从光学薄膜 带12上取下光学薄膜16时,该光学薄膜不再巻曲。与巻轴形式相比,单 元10的整体体积减小了约20%至约40%。此外,可以方便地把单元10放置 在工作台上来去除衬层14和衬层18,以便将光学薄膜16组装到光学显示 器中,并且单元10易于包装和运输。
图2是光学薄膜带12的代表性实施例。光学薄膜带12包括光学薄膜 16 (用虚线表示)、衬层18、具有切口 20a和间隙20b的点一线切割线20 以及版面22。如图1所示,通过在衬层14和衬层18上形成刻痕,点一线 切割线20限定版面2以及折叠部分14a和折叠部分18a的位置。点一线切 割线仅为一个实例。除了点一线切割线之外,也可以利用本领域中已知的 多种刻痕中的任一种刻痕来限定折叠部分的位置。
如图所示,点-线切割线20通常以平行线的形式延伸横穿光学薄膜带 12的大部分宽度。当从光学薄膜16上去除衬层14和衬层18时,张力会 作用于光学薄膜带12上。为了防止张力作用于光学薄膜带12时会沿点一 线切割线20裂开,点一线切割线20终止于距离衬层14和衬层18边缘至 少为约0. 5mm处。
根据光学薄膜带12的厚度,点一线切割线20的切口 20a的长度在约 0. 5mm至30mm之间变化。通常,切口 20a的长度在约1. Omm至约2. Omm之 间。 一般来讲,切口 20a的长度随着光学薄膜带12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间 隙20b是各个切口 20a之间的间距,其长度在约0. 5mm至约30醒之间。通 常,间隙20b的长度为约1.0翻。
当光学薄膜带12为Z形折叠结构时,使用两条点一线切割线20限定 版面22通常允许平放光学薄膜带12的版面22。图1示出了这一点。根据 光学薄膜带12的厚度,可以使用更多点一线切割线20来限定版面22,然 而,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一条点一线切割线20。不常见的是,可以在没 有点一线切割线20的情况下将光学薄膜带12折叠成单元10,但这样不够 有效或精确。
根据在版面22之间使用的点一线切割线20的数目和光学薄膜带12的 厚度,每组点一线切割线20的间距在约0. l咖至约1. 0mm之间。通常,点 一线切割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光学薄膜带12的厚度。此外,光学薄膜带12 的每个版面22通常具有相同的尺寸,但这不是必须的。版面22的尺寸可 以变化,具体取决于光学薄膜16的尺寸和每个版面22上的光学薄膜16的 数量。
图3是制造光学薄膜运输单元10的方法的代表性实施例。图3包括 具有衬层14、光学薄膜16及衬层18的光学薄膜带12;点一线切割线 20;刀片24和收集器26。
为了制备单元10,刀片24沿光学薄膜带12以预定间隔切穿衬层14 和衬层18,以形成点一线切割线20。然后将光学薄膜带12送入收集器 26,在收集器26中,沿点一线切割线20折叠光学薄膜带12,从而形成Z 形折叠结构。随后包装单元10并将其运给制造商,以将光学薄膜16装配 到显示器内。
对于制造商来说,使用单元10代替巻轴不需要任何特别的设备或处 理。运输到制造商处后,就会将单元10的光学薄膜带12送入分配器,以 从光学薄膜16上去除衬层14和/或衬层18。去除衬层14和衬层18时必 需沿相反方向从光学薄膜16向后剥离这些层。使用与现有巻轴形式相同的 设备和工艺。然后手工或自动地将光学薄膜16设置于光学显示器内。
在包装和分配光学薄膜方面,与现有巻轴形式相比,光学薄膜运输单 元10具有若干优点。单元10减轻了光学薄膜带12内的巻绕张力,并且减
轻了光学薄膜16的压痕和巻曲。与巻轴形式相比,单元10体积减小,从
而便于包装和运输。
虽然已参考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 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方面做出 多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包括衬层,其具有至少一条刻痕;以及位于所述衬层上的多个光学薄膜,所述光学薄膜和衬层形成光学薄膜带;其中,沿所述刻痕折叠所述衬层,使所述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呈现具有多个版面的Z形折叠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还包括位于每个版面之间的第一刻痕和第二刻痕。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刻痕与 所述第二刻痕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光学薄膜带的厚度。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每个版面之间的 刻痕是平行的并且间距在约O. lmm至约l.Omm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所述刻痕是点一 线切割线。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所述点—线切割 线的切口的长度在约0. 5mm至约30mm之间,所述切口之间的间隙的 长度在约0. 5mm至30mm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所述刻痕终止于 距离所述衬层的边缘至少约0. 5mm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所述光学薄膜为 下述薄膜中的至少一种薄膜导光薄膜、扩散型薄膜、转向薄膜、 多层聚合物薄膜和反射薄膜。
9. 一种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包括光学薄膜带,其由衬层之间的多个光学薄膜构成,所述光学薄膜带 具有至少有一条点一线切割线并沿所述点—线切割线折叠,以使所 述光学薄膜带具多个版面和至少一个折叠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每个版面均包括 至少一片光学薄膜。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还包括 多条点一线切割线,其在所述光学薄膜带上限定出每个版面。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所述点一线切割 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光学薄膜带的厚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所述点一线切割线终止于距离所述衬层的边缘至少约0. 5mm处。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中,所述点—线切割 线的切口的长度在约0. 5mm至约30mm之间,间距在约0. l廳至约 1. 0ram之间。
15. —种制造光学运输单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由衬层之间的多个光学薄膜构成的光学薄膜带中形成至少一条刻 痕;以及沿所述刻痕折叠所述光学薄膜带,使所述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具有多 个版面和至少一个折叠部分。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刻痕是点一线切割线。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版面之间形成两条平行 的点一线切割线。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条平行的点一线切割线 的间距在约0. lmm至约1. 0mm之间。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点一线切割线的切口的长 度在约0. 5mm至约30mm之间,间距在约0. 5mm至约30鹏之间。
20.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学薄膜为下述薄膜中的 至少一种薄膜导光薄膜、扩散型薄膜、转向薄膜、多层聚合物薄 膜和反射薄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其由光学薄膜带构成,所述光学薄膜带具有由至少一个衬层保护的光学薄膜。所述衬层中的刻痕通常为点—线切割线,用于进行折叠。沿所述刻痕折叠所述光学薄膜带,使所述光学薄膜运输单元呈现具有若干优点的Z形折叠结构。在所述光学薄膜带上不存在张力。所述光学薄膜不会相互产生压痕并且保持平整。此外,所述光学薄膜单元相对较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包装和运输。
文档编号B65D65/12GK101351729SQ200680049975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李兴齐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