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吊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105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桥式吊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式吊车系统,尤其是关于暂存部的增设。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桥式吊车的行驶轨道的侧面和/或下面设置有暂存部(专利文献1)。在此,发明人对进一步增加暂存部的数量进行了研究而得到本发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6371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增加使桥式吊车可以交接物品的暂存部的数量。技术方案2、4的发明中追加的课题在于,降低在上层的行驶轨道的下方设置暂存部的成本。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追加的课题在于,降低在上下各层的行驶轨道的侧面设置暂存部的成本。
本发明是一种桥式吊车系统,使桥式吊车沿着行驶轨道行驶,并且在桥式吊车自如地交接物品的位置,沿着行驶轨道设置有暂存部,其特征在于,至少配置上下两层的上述行驶轨道,并且设置用于使桥式吊车在上下的行驶轨道之间移动的机构;进一步相对于上下的每个行驶轨道分别设置上述暂存部。
优选的是,在上层的行驶轨道的下方设置暂存部,并且用共用的支承部件支承该下层的行驶轨道和上述上层的行驶轨道的下方的暂存部。更优选的是,在上述下层的行驶轨道的上表面设置上述上层的行驶轨道下方的暂存部。将暂存部设置在行驶轨道的上表面是表示,将行驶轨道的上表面本身作为暂存部,或将暂存部安装到行驶轨道的上表面。另外,行驶轨道的下方的暂存部被称为下暂存部。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层的行驶轨道的侧面和下层的行驶轨道的侧面分别设置暂存部,并且用共用的支承部件支承上述各暂存部。另外,以下将行驶轨道的侧面的暂存部称为侧暂存部。
在本发明中,由于对上下两层的每个行驶轨道分别设置暂存部,所以可以增加暂存部的数量。另外,由于桥式吊车可以在上下两层的行驶轨道之间移动,所以其可以利用上下任何一层的暂存部。因此,作为整体可以提高桥式吊车系统的运送能力和对物品的存储能力。
在此,用共用的支承部件支承下层的行驶轨道和上层的行驶轨道下方的暂存部时,可以降低暂存部的设置成本。尤其,在下方的行驶轨道的上表面上设置暂存部时,可以进一步降低设置成本。
另外,在上层的行驶轨道的侧方和下层的行驶轨道的侧方分别设置暂存部,并且用共用的支承部件支承上述各暂存部时,可以降低侧面的暂存部的设置成本。


图1表示实施例的桥式吊车系统的上下的行驶轨道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的桥式吊车系统的要部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桥式吊车系统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4是变形例的桥式吊车系统的要部的主视图。
图5是第二变形例的桥式吊车系统的要部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2桥式吊车系统4上层行驶路线6下层行驶路线7、8升降路10合并部12分支部14装卸口15处理装置20上层的行驶轨道21下层的行驶轨道
22、23臂24、25、30支柱26、27、52下暂存部28、29侧暂存部32桥式吊车34横移动部36升降驱动部38升降台40物品42、43臂44销46、48侧暂存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图1~图5表示实施例的桥式吊车系统2及其变形。图1示意地表示上下行驶路线的配置。桥式吊车系统2被配置在例如清洁室内,从地板面到天花板面的高度例如为4m以上,使上层行驶路线4和下层行驶路线6距地板面的高度位置不同而配置成例如上下两层。另外,在实施例中,将行驶路线4、6配置成上下两层,但也可以配置成上中下三层以上。行驶路线4、6通过升降路7、8而被连接,升降路7是从下层行驶路线6向上层行驶路线4的升降路,升降路8是从上层行驶路线4向下层行驶路线6的升降路。在实施例中,桥式吊车在升降路7、8上自行并升降。但也可以代替升降路7、8设置带有桥式吊车的行驶轨道的升降机,桥式吊车沿着行驶轨道出入于升降机中,通过升降机将上下的行驶路线4、6连接。10是合并部,12是分支部。而且例如,在可从下层行驶路线6自由地交接物品的位置上,具有未图示的处理装置的装卸口14。虽然在图1中没有表示,但在上下行驶路线4、6各自的下方和侧方分别设置了下暂存部和侧暂存部,来对物品进行存储。
图2表示在装卸口14附近的上层的行驶轨道20和下层的行驶轨道21。上层的行驶轨道20是上层行驶路线的一部分,且下层的行驶轨道21是下层行驶路线的一部分。22、23是用于支承行驶轨道20、21的臂,24是其支柱,并且将下层的行驶轨道21的上表面作为上层的行驶轨道20的下方的下暂存部26使用。28、29是侧暂存部,侧暂存部28可以从行驶于行驶轨道20上的桥式吊车上自由地交接物品40,侧暂存部29可以从行驶于下层的行驶轨道21上的桥式吊车上自由地交接物品。30是支柱,是侧暂存部28、29共用的支承部件。42是连接侧暂存部28和支柱30的臂,43是连接侧暂存部29和支柱30的臂。
桥式吊车32具有未图示的行驶部,行驶部被收容在行驶轨道20、21内。34是横移动部,36是升降驱动部,使自由地把持/放开物品40的升降台38升降。而且,通过横移动部34使升降驱动部36~物品40横向移动,从而可以与侧暂存部28、29之间交接物品。
图3表示侧暂存部28和下暂存部26的上表面。下暂存部26被设置在行驶轨道21的上表面,44是用于定位物品底部的销,行驶轨道21是安装有销44等的、作为暂存部所必需的部件的行驶轨道。侧暂存部28、29由设置有销44等的板和框架构成。在暂存部26、28、29等上,除了销44等的定位部件之外,还具有反射板等,该反射板用于使桥式吊车32容易地检测出条形码或RFID等的暂存部的ID以及暂存部上的物品的有无。
以下说明实施例的动作。在与装卸口14之间进行物品40的交接时,如图2所示,桥式吊车32沿下层的行驶轨道21行驶,由升降驱动部36使升降台38升降。这时,由于在上层的行驶轨道20上行驶的桥式吊车不能与装卸口14之间交接物品,所以上层的行驶轨道20作为旁道使用,而下层的行驶轨道21用于与装卸口14之间进行物品的交接。相对于上层的轨道20设置侧暂存部28和下暂存部26,相对于下层的行驶轨道21,除设置侧暂存部29之外,还在没有装卸口14的位置设置图4、图5所示的下暂存部27。
已从装卸口14加载的物品或待向装卸口14卸载的预定物品,被暂时保管在侧暂存部29或下层的行驶轨道21的下侧的下暂存部上。向远处的装卸口运送的预定的物品,被暂时保管在作为中转部的侧暂存部28或下暂存部26上。另外,由于行驶轨道20、21通过图1的升降路7、8而连接,所以桥式吊车32可以在任一条行驶轨道20、21上行驶。其结果为,桥式吊车可使用的行驶轨道增多,而且不容易受到因通过由上层的行驶路线4构成的旁道而引起的拥塞的影响,另外,可投入的桥式吊车32的台数增至两倍,所以运送能力提高。由于是将暂存部26、28、29等相对于上下两层的行驶轨道20、21而设置的,所以暂存部的数量也增至两倍。其结果为,将预定运送到处理装置15的物品提前运送到其装卸口14附近的暂存部,装卸口14空出时则可以迅速地运进。另外,即使不能利用下一个行驶目的地的装卸口,但通过将从装卸口14运出的物品保管在暂存部,也能迅速地从装卸口运出物品。这样,由于桥式吊车32可以在上层的行驶路线4和下层的行驶路线6之间自由地移动,所以可以利用任何一层的暂存部。
在实施例中,由于还在下层的行驶轨道21的上表面上设置下暂存部26,所以可以极大地降低其设置成本。具体而言,只将设置有销44的板或框架安装在行驶轨道21的上表面即可。另外,由于将侧暂存部28、29上下叠合,并用共用的支柱30支承,所以可以使从水平方向观察的专用面积减少,且设置成本也降低。
图4是桥式吊车32在能够向左右双方横向移动升降驱动部36的情况下的变形例。此时,不管从上层的行驶轨道20还是从下层的行驶轨道21,桥式吊车32都使升降驱动部36横向移动,并与装卸口14之间交换物品40。这样,由于下层的行驶轨道21的下侧空间可被利用为下暂存部,所以设置将支柱24向下侧延长而形成的支柱25,来支承下暂存部27。另外,在没有装卸口14的区域,如图4右侧的点划线所示,设置支柱30,并增设相对于上层的行驶轨道20的侧暂存部46。这里,如果不与处理装置15发生干扰,也可以使支柱30进一步向下方延长,并增设相对于下层的行驶轨道21的侧暂存部。除已特殊指出的内容之外,图4的变形例与图1~图3的实施例相同。
图5表示第2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桥式吊车32也通过横向移动部34使升降驱动部36向左右双方横向移动。这样,在该变形例中,使用支柱24将下暂存部52设置在臂23的稍上方处。另外,也可以由行驶轨道21支承下暂存部52。进一步,在下层的行驶轨道21的下方设置下暂存部27。在不与未图示的处理装置等发生干扰的情况下,在行驶轨道20、21的处理装置一侧也设置支柱30,并通过支柱30和臂42、43来支承上下两层的侧暂存部46、48。
在实施例中得到以下效果。
(1)具有上下两层的行驶路线4、6,并由于桥式吊车32通过升降路7、8而可以利用任一条行驶路线,因此,运送物品40的能力提高。
(2)由于对任一条的上下两层行驶路线4、6,都设置侧暂存部28、29和/或下暂存部26、27等,因此,可以增加暂存部的数量。
(3)下层的行驶路线6可以用于进行与装卸口14之间的物品交接,下侧的侧暂存部29和下暂存部27可以用作与装卸口14之间进行物品交接的暂存部。上层行驶路线4可以作为旁道和迂回路使用,侧暂存部28或下暂存部26可以作为长距离运送用的物品的中转用暂存部使用。
(4)下暂存部26、27、52可以如文字说明那样利用下层的行驶轨道21,或者利用其支柱24来进行设置,因此,可以降低设置成本。
(5)上下的侧暂存部28、29可以通过共用的支柱30而设置在同一空间中,因此,设置容易且其成本也低。
在实施例中,表示了行驶轨道20、21是上下叠合的例子,但不必在所有的位置上都上下叠合,例如在桥式吊车的行驶量较少的区域,也可以只设置上下任意的一层。另外,在桥式吊车32的横移动部34只向一个方向横向移动升降驱动部36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层的行驶轨道20和下层的行驶轨道21以俯视时部分地改变位置的方式进行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桥式吊车系统,使桥式吊车沿着行驶轨道行驶,并且在桥式吊车自由地交接物品的位置,沿着行驶轨道设置有暂存部,其特征在于,配置多层上述行驶轨道,并且设置用于使桥式吊车在不同层的行驶轨道之间移动的机构;还对上述不同层的每个行驶轨道分别设置有上述暂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吊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层之中的最下层以外的层的行驶轨道的下方设置暂存部,并且用共用的支承部件支承紧挨该最下层以外的层的下方的层的行驶轨道和上述最下层以外的层的行驶轨道的下方的暂存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吊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层之中的最上层以外的层的行驶轨道的上表面设置有紧挨该层的上方的层的行驶轨道下方的暂存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吊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层行驶轨道的侧方分别设置暂存部,并且用共用的支承部件支承上述各暂存部。
全文摘要
将行驶轨道(20)、(21)上下设置,并设置桥式吊车(32)从上层的行驶轨道(20)可接近的暂存部(28)、(26)和从下层的行驶轨道(21)可接近的暂存部(29)。而且,设置与行驶轨道(20)、(21)相连接的升降路。能够增加暂存部的数量,并且桥式吊车能够接近上下任意的暂存部。
文档编号B65G1/00GK101088905SQ200710111808
公开日2007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6日
发明者泉孝宪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