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600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尤其与集装箱的前墙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随着集装箱市场和技术的发展,集装箱的功能越来越多。保温集装箱因 具有隔热、保鲜的作用而被普遍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同时保温集装箱也 根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增加了一些附属设备,如当保温集装箱配置有压縮 机、冷凝器和控制盒等制冷设备时可作为冷藏集装箱使用,当保温集装箱配 置有加热设备时可作为加热集装箱使用。普通的保温集装箱由于行业标准和 其结构的限制,安装这些设备存在多种不利因素,如果设备安装在箱外则超 出了 ISO标准对集装箱外形尺寸的限制,如果设备安装在箱内就会减小箱内 的使用面积,还影响货物的装卸,撞坏设备,同时由于设备的安装有可能改 变箱内的使用环境,如食品箱箱内的使用环境要求符合食品等级,就不能安 装一些容易生锈的、带有化学品污染的设备。
参阅图1和图2,其为传统冷藏集装箱的制冷设备安装示意图,传统的 冷藏集装箱主要包括 一个中空的箱体和设于箱体上的制冷设备,箱体由一
对侧墙(未图示)、 一前墙2、 一门端3、 一顶板4以及一底板5合围而成, 在侧墙、前墙2、门端3、顶板4以及底板5的内面均设有隔热层,以达到隔 热、气密的效果,箱体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角柱8,前墙2封闭在箱体的前 端,在前墙2与顶板4、底板5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顶梁6和底梁7,制冷设备 通过一个冷机框架9安装在箱体外的前墙2上,前墙2呈口字形并近似与底 板5垂直,前墙2设有用于定位冷机框架9的定位件91,定位件91要固定 制冷设备必须贯通前墙2的隔热层,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形成热桥,从而影响 箱体的保温性能,且,因前墙2和冷机框架9之间存在缝隙,会造成整个集 装箱的漏热和漏气, 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集装箱的保温性能,增加了冷机功率 的消耗,提高了运营成本。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其设有安装附属设备 的容置空间,保温性能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由顶板、 左、右两侧板、底板、前墙以及门端合围成的箱体,在前墙与顶板、底板的 连接处分别设有顶梁和底梁,在前墙与左、右两侧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角柱, 其中,所述前墙包括垂直于顶梁的第一墙面、垂直于底梁的第二墙面以及 连接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的第三墙面,所述第一墙面到门端的距离大于第二 墙面到门端的距离而使集装箱箱体前端外部形成一容置空间。
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前墙的第三部份为梁,该梁设有贯穿其横截 面的通孔。
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前墙的第三墙面与第一墙面的连接端位置高 于所述前墙第三墙面与第二墙面的连接端位置。
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前墙的第三部份与底板平行。
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集装箱箱体内面设有隔热层,所述集装箱还 包括有压縮机、控制盒、冷凝器以及蒸发器,所述压縮机、控制盒和冷凝器 安装于集装箱箱体外部的容置空间内,所述蒸发器安装于集装箱箱体内并通 过一冷凝管穿过集装箱的前墙与所述冷凝器相连。
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集装箱箱体内面设有隔热层,所述集装箱还 包括油箱和加热器,所述油箱安装于集装箱箱体外部前端的容置空间内,所 述加热器安装于集装箱箱体内并通过一油管穿过集装箱的前墙与所述油箱相 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因集装箱箱体外部前端设有安装固定 附属设备的容置空间,使得前墙上不必设置打通隔热板而固定附属设备的固 定件,提高了集装箱的密封性,使集装箱的保温性能更好;省去了传统固定 附属设备的冷机框架,节约了材料消耗,降低了成本。

图1为传统冷藏集装箱的制冷设备安装示意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温集装箱的侧面剖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藏集装箱的制冷设备安装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集装箱的加热设备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3,该保温集装箱的前墙2纵截面呈Z字形,前墙2中下部向箱 体内部凹陷,在箱体外部前端形成一容置附属设备的容置空间21,前墙2凹 进箱体的深度在50-900MM以内,前墙2凹进箱体的高度在50-2000MM以内。 当该保温集装箱作为冷藏集装箱或加热集装箱使用时,制冷设备或加热设备 安装于该容置空间21内。
前墙2由三部份组成,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墙面21、 22、 23,第一 墙面21垂直于顶梁6,第二墙面22垂直于底梁7,第三墙面23两端分别连 接第一墙面21和第二墙面22,第一墙面21到门端3的距离大于第二墙面23 到门端3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位于箱体前端外部的容置空间21,且第三墙面23 连接第一墙面21的连接端位置高于第三墙面23连接第二墙面22的连接端位 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三墙面23也可为梁结构,且该梁设有贯穿其横截 面的通孔,该通孔用于供附属设备的冷凝铜管或油管穿过(后续详述)。该第 三墙面23设于保温集装箱沿高度方向的中部并连接左右两根角柱8,前墙2 的第一墙面21封闭在顶梁6、充当第三墙面23的中间梁和左右两根角柱8 围成的框架内,前墙2的第二墙面22较前墙2的第一墙面21向集装箱内部 縮进并封闭在充当第三墙面23的中间梁、底梁7和左右两根角柱8围成的框 架内。该前墙2的第三墙面23可平行于底板5也可与底板5形成一个夹角, 当然前墙2也可以一体注塑成型。
图4为该保温集装箱应用于冷藏集装箱的制冷设备安装示意图,如图所 示,制冷设备包括压縮机31、控制盒32、冷凝器33以及蒸发器34等,压縮 机31、控制盒32、冷凝器33及其他附属设备安装在集装箱前墙外侧的容置 空间21内,并固定于底梁7上,蒸发器34安装在箱体内靠近前墙2上方的位置,蒸发器34与冷凝器33之间通过一根穿过前墙2通孔的冷凝铜管35 相连,在前墙2供冷凝铜管35穿越的通孔处设有密封结构。
相对比传统的冷藏集装箱,该新型冷藏集装箱在安装制冷设备时取消了 冷机框架,只需将制冷设备的各个部件模块安装在箱体外部前端的容置空间 21内即可,其重量更轻,且因取消了冷机框架的材料消耗,成本更低;通过 容置空间21来承托和定位制冷设备,无需在前墙2上安装定位件,使整个前 墙2都有绝缘隔热层,箱内、外几乎不存在热桥,只有蒸发器34和冷凝器 33之间的冷凝铜管35穿过前墙,开口面积非常小,对于该墙面的密封和隔 热非常容易,大大提高了整个集装箱的保温性能;传统的保温集装箱的前框
是由左右角柱和上下粱组成的口字形结构,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温集装箱的前 框在中间增加了一个中间梁(即前墙的第三墙面),形成一个日字形结构, 从力学角度分析,日字形结构大大提高了前框的结构强度和横向刚性,同时 前墙的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21、 22又分别焊接到前框上,使整个前框形成了 一个封闭的整体,进一步提高了前框的结构强度和横向刚性;该保温冷藏箱 的制冷设备各零部件都可以作成模块化设计,并且开放式安装,清洁、维护 非常方便,需要维修时,只需将该零部件模块更换,不会占用集装箱的运营 时间,减少运营损失。
图5为该保温集装箱应用于加热集装箱的加热设备安装示意图,如图所 示,加热设备包括油箱41和加热器42等,加热器42安装在箱内靠近前墙 2上方的位置,给加热器提供动力的油箱12安装在集装箱前墙2外侧的容置 空间21内,并固定于底梁7上,油管43穿过前墙2通孔连接加热器42和油 箱41。由于油箱41安装在箱外,不影响箱内的使用环境,而且加油和维护、 维修非常方便。
该保温集装箱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安装不同的设备,实现使用功能的 多样化转换,并不仅限于冷藏集装箱和加热集装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集装箱,包括由顶板、左、右两侧板、底板、前墙以及门端合围成的箱体,在前墙与顶板、底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顶梁和底梁,在前墙与左、右两侧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角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的纵截面呈“Z”字形,并且所述前墙包括垂直于顶梁的第一墙面、垂直于底梁的第二墙面以及连接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的第三墙面,所述第一墙面到门端的距离大于第二墙面到门端的距离而使集装箱箱体前端外部形成一容置空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的第三墙面为梁, 该梁设有贯穿其横截面的通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的第三墙面与第 一墙面的连接端的位置高于所述前墙第三墙面与第二墙面的连接端的位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的第三墙面与底 板平行。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 箱体内面设有隔热层,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有压縮机、控制盒、冷凝器以及蒸 发器,所述压縮机、控制盒和冷凝器安装于集装箱箱体外部的容置空间内, 所述蒸发器安装于集装箱箱体内并通过一冷凝管穿过集装箱的前墙与所述冷 凝器相连。
6、 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 箱体内面设有隔热层,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油箱和加热器,所述油箱安装于集 装箱箱体外部前端的容置空间内,所述加热器安装于集装箱箱体内并通过一 油管穿过集装箱的前墙与所述油箱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集装箱,包括由顶板、左、右两侧板、底板、前墙以及门端合围成的箱体,在前墙与顶板、底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顶梁和底梁,在前墙与左、右两侧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角柱,所述前墙的纵截面呈“Z”字形,并且所述前墙包括垂直于顶梁的第一墙面、垂直于底梁的第二墙面以及连接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的第三墙面,所述第一墙面到门端的距离大于第二墙面到门端的距离而使集装箱箱体前端外部形成一容置空间。该集装箱应用于冷藏集装箱和加热集装箱时,用于制冷或加热的附属设备设于箱体外部的容置空间内,提高了集装箱箱体的密封性,使集装箱的保温性能更好。
文档编号B65D90/08GK201309709SQ20082013719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0日
发明者孙吉栋, 张洪春, 王世魁, 亮 胡, 黄国浩, 黄田化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