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104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堆积输送机构,特别是一种通过牵引的作用来输送载具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地在进行货物的输送与堆积时,将货物放置在载具上,并利用堆积式输送机(N-FLOW,简称NF)进行输送。该堆积式输送机在进行堆积时,利用摩擦力进行驱动,其NF轮的轮径大并且轮距长,与载具接触点少,因此只适用于轻负载的输送,并且当应用于长距离的输送而需两段以上动力时,需要在两段动力之间加装过渡轮,以避免载具因驱动力不足而停止。此外,在进行堆积时,因无加减速的设计,两载具彼此会相撞击,将加重止挡器的负担而减少其寿命,或者需增加止挡器的数量而增加成本。
此外,由于堆积式输送机利用NF轮与动力链轮之间的不断旋转摩擦来进行驱动,除了会不断产生粉尘之外,NF轮的驱动力容易随使用时间而降低,导致载具(含货物)输送不顺或停止; 一般有加设护罩以保护NF轮,除了增加成本之外,仍免不了外物的落入而使NF轮失去动力或被损坏。
另外,为成本考虑,将堆积式输送机的动力链条加长以驱动多个NF轮,然而动力链条的增长将导致安装时需到现场组装和调整,不但无法实现模块化工程,也增加现场工期和成本,并且使用后的动力链条易拉身长度,因此需定期检查、调紧或甚至切除多余长度,而且由于动力链条为穿设于机身内部,因此在更换或调整时费工也费时,进而影响生产线的产量。
现有另一种倍速链轮堆积输送机,也利用摩擦力进行驱动,其轮径小并且轮距小,与载具接触点多,而可适用于中负载,但因摩擦量大,除了需要加大动力而耗能外,倍速链轮会与载具及机身产生摩擦,导致摩擦静电等不良后果;同时磨耗的粉尘也容易对货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当应用于长距离的输送而需两段以上动力时,需在两段动力之间加装过渡轮,以避免载具因驱动力不足而停止;另外,在进行堆积时,因无加减速的设计,两载具彼此会相撞击,将加重止挡器的负担而减少其寿命,抑或需增加止挡器的数量而增加成本。与NF堆积式输送机相同地,出于成本考虑,倍速链轮堆积输送机需加长倍速链条以驱动多个倍速链轮,此倍速链条的增长将导致安装时需到现场组装和调整,无法实现模块化工程并且增加现场工期和成本,并且使用后的倍速链条易拉身长度,因此需定期检査、调紧或甚至切除多余长度。此外,由于倍速链条为穿设于机身内部,因此在更换或调整时费工也费时,进而影响生产线的产量;此外倍速链轮堆积输送机不易加装护罩,所以外物易落入而破坏链轮,甚至拉断链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直接牵引载具(含货物)的前内缘来进行堆积输送,可减少大量马达等动力装置的设置,因而简化了输送配件和控制系统,进而大量地节省机、电、气三者的设计、制造、安装、试车及保修的时间和成本。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采用步 进驱动的设计,每一步进输送可容易地控制加减速,因此货物不论是 步进输送期间或是进行堆积时,皆可平稳运动而不会相互冲撞。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不是利用 摩擦力进行驱动,不易产生粉尘,具有节能、洁净又耐用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 构,其用来牵引至少一个载具,该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包括机身; 至少一个驱动件,其受动力机构驱动而朝着前进方向和后退方向往复 移动;多个牵引组件,设置于驱动件的至少一个侧面,每一牵引组件 包括归位结构;以及支臂结构,其通过枢设部与归位结构连接,在 枢设部利用枢轴而将牵引组件枢设到驱动件,使牵引组件以枢轴为支 点偏转,其中支臂结构包括牵引部和触动部,通过牵引部与载具的干 涉,使驱动件朝着前进方向移动时同步带动载具前进;多组止动块, 分布设置于机身,每一组止动块包括至少一个逆止块,其枢设于机身, 以挡止载具的后退;以及至少一个前止挡块,其设置于机身上,并且 位于载具的前进行程末端,以阻挡载具继续受牵引组件的带动而前进。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的底部 俯视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的部分 结构示意图。
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牵引组件枢设到驱动件的侧 视图。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牵引组件受外力作用而偏转一个 角度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的部分结 构侧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牵引组件枢设于驱动件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驱动件与导引组件间的导引
状态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两个驱动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9a至图9n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 构牵引单一载具的动作示意图。
图10a至图10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 构牵引后载具与前载具形成堆积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lla至图llo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 机构牵引双载具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c所示为后载具受到摩擦力驱动而前进的动作的示 意图。
图13a至图13b所示为前载具受到摩擦力驱动而前进的动作的示 意图。
图14所示为后载具受到非正常的牵引力驱动而后退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前载具和后载具受到非正常的牵引力驱动而分别前进 与后退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的部分 结构俯视图。
图17a至图17e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牵引双载具的动作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30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
32机身
321轨道
322无动力滚轮
34、34, 、 34"驱动件
341顶部
342、342'侧部
343、343'横向部
344固持空间
36、36a、 36b、 36c 牵引组件
361配重块
362支臂结构
364枢轴
365牵引部
366触动部
367限位止挡
368牵引轮
369触动轮
Al斜导面
A2牵引面
A3第二斜向面
10A4第一斜向面
A5圆弧面 A6圆弧面 38被牵动块 382内凹槽
11 牵动面
12 斜顶面 42止动块
421、 421a、 421b、 421c逆止块 422枢轴
423逆止块限位止挡
J4 止挡面
J5 斜平面
44动力机构
441齿条
442马达装置
443齿轮组
46前进方向
48后退方向
50、 50a、 50b载具
Gll底面
G12后侧边
52前止挡块
521缺口
11H2侧壁 H4侧面 54导引组件 541本体 542垂直部 543水平部 544反扣轮 545导引轮 56连接板 58货物
S 前进行程末端 F 前进行程末端
El、 E3、 E5、 E6、 E8、 E7、 E9、 EIO、 Ell足巨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的底部 俯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30用来牵引载具50, 该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30包括机身32、驱动件34、多个牵引组件 36、多组l卜动块42和至少两个前止挡块(图中未示)。机身上设置有两 个轨道321和多个导引组件54,轨道321上安装有多个无动力滚轮322, 以供承载载具50和货物(图中未示)的重量;驱动件34设置在两个轨道 321之间并且经由导引组件54支撑导引,以便受动力机构44驱动而可 进行前进后退的往复移动。在此实施例中,定义所述驱动件34具有前 进方向46和后退方向48。
请同时参阅图2,多个牵引组件36两两为一组地设置在驱动件34的两个侧面,每一个牵引组件36包括归位结构和支臂结构362,在本 实施例中,归位结构是配重块361,该配重块361与支臂结构362之间 通过枢设部(未标号)连接,并且该枢设部利用枢轴364而枢设于驱动件 34的侧面。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牵引组件枢设于驱动 件的侧视图。如图3a所示,牵引组件36的支臂结构362包括牵引部 365和触动部366,其中牵引部365具有面向后退方向48的斜导面Al 和面向前进方向46的略呈垂直的牵引面A2,并且斜导面Al与牵引面 A2之间具有圆弧面A5;而触动部366具有两个相对倾斜的第一斜向面 A4和第二斜向面A3,该第一、第二斜向面A4、 A3分别面向前进方向 46和后退方向48,并且该第一、第二斜向面A4、 A3之间具有圆弧面 A6。
另外,在驱动件34的侧面并且靠近枢轴364处设置限位止挡367, 通过该限位止挡367对配重块361的限制,此牵引组件36仅能以枢轴 364为支点来回偏转一个角度,而不致于整个翻转。图3a所示为牵引 组件36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状态,其中需注意的是,归位结构的设计 除了为上述的配重块361之外,也可为弹簧结构,其主要目的是使牵 引组件36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如图3a的状态,而如图3b所示, 当牵引部365或触动部366受到外力时,牵引组件36以枢轴364为支 点偏转一个角度。
请继续参阅图2,在每一载具50的底面Gll前缘两侧设置两个被 牵动块38,每一个被牵动块38的底面形成有内凹槽382,其内侧具有 牵动面I1和斜顶面I2,内凹槽382的位置与牵引组件36对应,以通过 牵引部365的牵引面A2(示于图3a)与内凹槽382的牵动面II的干涉, 使驱动件34前进时同时带动载具50前进。此外,上述的内凹槽382 也可直接形成于载具50的底面Gll,而省略被牵动块的设计。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4,多组止动块42设置于机身(示于图l)上,并且止动块42的分布间隔略大于载具50的长度,每一个载具50可配 置一组止动块42,其中每一组止动块42包括两个逆止块421枢设于机 身且位于驱动件34两侧,每一逆止块421具有面向前进方向46的略 呈垂直的止挡面J4和面向后退方向48的斜平面J5,并且在机身和逆 止块421的枢轴422附近设置逆止块限位止挡423,使该逆止块421仅 能以枢轴422为支点来回偏转一个角度,而不致于整个翻转。如图4 所示,当驱动件34朝着前进方向46运动并且同时带动载具50前进时, 逆止块421的斜平面J5将受到载具50前侧所施加的外力而偏转一个角 度,让载具50顺利通过,并在载具50通过后恢复至原来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4,前止挡块52设置在机身上并且位于载具50的前 进行程末端,以阻挡载具50继续受牵引组件36的带动而前进。其中 前止挡块52具有侧面H4面向载具50,并且侧面H4的底缘形成缺口 521,该缺口 521具有侧壁H2,以便通过侧壁H2施予牵引组件36外 力,使其偏转。其中要说明的是,前止挡块的缺口构造与载具前侧的 构造是相对性的关系,也即缺口可以设置在载具前侧,并且其效用是 相同的。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牵引组件枢设到驱动件的示 意图。如图所示,牵引组件36利用枢轴364枢设到驱动件34的侧面, 其中在牵引组件36的牵引部365与触动部366上可分别安装牵引轮368 和触动轮369,牵引轮368与图3a所示的牵引面A2、圆弧面A5和斜 导面Al具有等同的效用,而触动轮369与图3a所示的第一斜向面A4、 圆弧面A6和第二斜向面A3具有等同的效用。
承上所述,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引组件结构示 意图。如图所示,导引组件54包括本体541固定于机身(示于图1),本 体541略呈L形,其具有垂直部542和水平部543,垂直部542的相对 两侧分别设置反扣轮544,水平部543上设置有两个导引轮545。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驱动件与导引组件间的导引状态示意
图,其中驱动件34具有顶部341、相对两侧部342、 342'位于顶部341 两侧,以及两横向部343、 343,相向设置于侧部342、 342'底缘,以构 成固持空间344。两侧部342、 342'的外表面用来设置上述的牵引组件 36,其中牵引组件36如图5所示,牵引部365与触动部366上分别安 装牵引轮368和触动轮369。利用固持空间344容纳导引组件54,并 且反扣轮544抵于驱动件34的顶部341与横向部343、 343'之间,以 限制驱动件34的上下位移并且导引驱动件34往复移动,而两个导引 轮545则抵于两个横向部343、 343'之间,以限制驱动件34的左右位 移并且导引驱动件3 4往复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7,动力机构44包括固接于驱动件34的其中一个侧 部342的齿条441,以及固定于机身(示于图l)上的马达装置442,并且 该马达装置442连接与齿条441啮合在一起的齿轮组443,进而通过马 达装置442驱动齿轮组443运转并且带动驱动件34进行往复移动。例 如当马达装置442正转时带动驱动件34前进,马达装置442逆转时带 动驱动件34后退;动力机构44的动力源可采用电力马达、油压缸或 气压缸。另外,如图8所示,两驱动件34、 34'之间利用连接板56连 接,以增加驱动件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能详细说明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的牵引运动 流程,以下各实施例以驱动件具有三组牵引组件作说明。以图9a为例, 三组牵引组件沿着前进方向46依序为牵引组件36a、牵引组件36b和 牵引组件36c,并且相邻两组牵引组件的间距为距离El;并且配合三 组止动块沿着前进方向46依序为逆止块421a、逆止块421b和逆止块 421c,相邻逆止块421a、 421b、 421c的间距大于载具50的长度。
图9a至图9n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 构牵引单一载具的动作示意图,其中载具50上承载货物58,并且为说明需要,图9b至图9n中未示出逆止块421a、逆止块421b和逆止块421c。 初始时,如图9a所示,驱动件34位于前进方向46的前进行程末端S, 并且牵引组件36a的牵引面A2(标示于图3a、图3b)与载具50底面Gll 的内凹槽382的牵动面11 (标示于图2)接触。
当驱动件34由前进行程末端S开始往后退方向48后退时,牵引 组件36a的斜导面Al(标示于图3a、图3b)和圆弧面A5(标示于图3a、 图3b)将受到内凹槽382的斜顶面12(标示于图2)所施加的外力。请同 时参阅图3b,使牵引组件36a以枢轴364为支点偏转一个角度,令牵 引部365脱离内凹槽382,避免驱动件34的后退导致载具50 —起后退, 如图9b所示,即为牵引组件36a后退至载具50后侧而载具50仍处于 停止的状态示意,此时牵引组件36b即将到达载具50底面Gll的被牵 动块38边缘。
随着驱动件34持续往后退方向48后退,如图9c所示,牵引组件 36b的斜导面Al(标示于图3a、图3b)和圆弧面A5(标示于图3a、图3b) 将因逐渐接触被牵动块38的边缘和底面而以枢轴364为支点偏转一个 角度,并在牵引部365后退至内凹槽382时,如图9d所示,牵引组件 36b的牵引部365卡入到内凹槽382中,此时驱动件34也后退至后退 行程末端F。
接着,驱动件34由后退行程末端F开始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 图9e所示,牵引组件36b的牵引面A2(标示于图3a、图3b)与内凹槽 382的牵动面Il(标示于图3a、图3b)接触,以由牵引组件36b的牵引 面A2牵引载具50直至驱动件34到达前进行程末端S,如图9f所示, 此时载具50被牵引距离E3。
驱动件34再次由前进行程末端S往后退方向48后退,使牵引组件36b的牵引部365脱离内凹槽382,如图9g所示,并且驱动件34持 续后退而由牵引组件36c的牵引部365卡入到内凹槽382中,此时驱动 件34也后退至后退行程末端F;并再次开始由后退行程末端F往前进 方向46前进,如图9h所示,并且由牵引组件36c的牵引面A2(标示于 图3a、图3b)牵引载具50前进。
随着驱动件34持续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图9i所示,牵引组件 36c的触动部的第一斜向面A4将与前止挡块52的缺口 521侧壁H2底 缘接触,此时载具50仍处于被牵引状态,并且载具50后侧则接触逆 止块421c(图中未示)的止挡面J4(标示于图4)。当驱动件34继续往前进 方向46前进时,如图9j所示,第一斜向面A4和圆弧面A6将逐渐受 到侧壁H2底缘和前止挡块52的底面的施力,使牵引组件36c偏转一 个角度,令牵引部365脱离内凹槽382,进而停止载具50的前进,此 时载具50前侧接近但未接触前止挡块52的侧面H4。稍后如图9k所 示,驱动件34也前进至前进行程末端S。
接着,驱动件34开始由前进行程末端S往后退方向48后退,如 图91和图9m所示,牵引组件36c的触动部366的第二斜向面A3和圆 弧面A6将逐渐接触被牵动块38的边缘和载具50底面Gll,而使牵引 组件36c偏转一个角度,并在触动部366远离载具50底面Gll后恢复 原来状态,如图9n所示,驱动件34也后退至后退行程末端F,如此完 成单一载具的牵引动作。
图10a至图IO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 构牵引后载具和前载具形成堆积的动作示意图。初始时,如图10a所示, 前载具50a的前侧接近前止挡块52(其动作示意已说明于图9a至图9n), 驱动件34位于后退行程末端F,并且后载具50b则受到牵引组件36b 的牵引。
17驱动件34由后退行程末端F往前进方向46前进,并且由牵引组 件36b牵引后载具50b接近前载具50a,如图10b所示,驱动件34到 达前进行程末端S。之后驱动件34开始由前进行程末端S往后退方向 48后退,如图10c所示,牵引组件36b的牵引部365偏转一个角度, 以脱离后载具50b的内凹槽382,请同时参阅图10d,牵引组件36b的 牵引部365的圆弧面A5和触动部366的圆弧面A6依序接触后载具50b 的底面Gll,同时牵引组件36c也偏转一个角度并且其触动部366的第 二斜向面A3及圆弧面A6也依序接触前载具50a的边缘与前载具50a 的底面Gll。
接着,驱动件34持续往后退方向48后退而到达后退行程末端, 此时如图10e所示,牵引组件36b远离后载具50b的底面Gll而恢复 原来状态,牵引组件36c远离前载具50a的底面Gll后,其牵引部365 卡入后载具50b的内凹槽382。
驱动件34再次由后退行程末端F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图10f 所示,牵引组件36c的牵引面A2(标示于图3a、图3b)与内凹槽382的 牵动面Il(标示于图3a、图3b)接触,通过牵引组件36c牵引后载具50b 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图10g所示,直至牵引组件36c的触动部366 的第一斜向面A4接触到前载具50a的后侧底缘;随着驱动件34的持 续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图10h所示,牵引组件36c的触动部366的 第一斜向面A4和圆弧面A6将逐渐受到前载具50a的后侧底缘及前载 具50a的底面Gll的施力,使牵引组件36c偏转一个角度,令牵引组 件36c的牵引部365脱离后载具50b的内凹槽382,此时后载具50b与 前载具50a之间相距距离E5。
接着在停止牵引后载具50b的状态下,驱动件34继续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图10i所示,牵引组件36b的触动部366的圆弧面A6持续 受到后载具50b的底面Gll的施力,使牵引组件36b偏转一个角度, 而牵引组件36c的触动部366的圆弧面A6则持续受到前载具50a的底 面G11的施力,使牵引组件36c也偏转一个角度,令牵引组件36b和 牵引组件36c的前进不致影响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的停止状态。
驱动件34继续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图10j所示,牵引组件36c 的触动部366的圆弧面A6离开前载具50a的底面Gll,而转由牵引组 件36c的牵引部365的圆弧面A5持续受到前载具50a的底面Gl 1的施 力而偏转一个角度,牵引组件36b则仍由触动部366的圆弧面A6持续 受到后载具50b的底面Gll的施力而偏转一个角度。
驱动件34继续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图10k和图101所示,牵 引组件36c的触动部366的第一斜向面A4和圆弧面A6因受到前止挡 块52的缺口 521的侧壁H2底缘与前止挡块52的底面的施力,使牵引 组件36c偏转一个角度,此时牵引组件36b也通过后载具50b的被牵动 块38底缘对第一斜向面A4的施力而偏转一个角度,令驱动件34的继 续前进不影响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的停止状态,直至驱动件34到 达前进行程末端S,如此完成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的堆积。
图lla至图llo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 机构牵引双载具的动作示意图。初始时,如图lla所示,驱动件34位 于后退行程末端F,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相距距离E6,并且牵引 组件36c和牵引组件36b的牵引部365分别卡入到前载具50a和后载具 50b的内凹槽382。
如图llb所示,驱动件34由后退行程末端F往前进方向46前进, 使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分别受到牵引组件36c的牵引面A2和牵引组件36b的牵引面A2的牵引而前进。驱动件34继续往前进方向46前 进,如图llc和图lld所示,牵引组件36c的第一斜向面A4和圆弧面 A6逐渐受到前止挡块52的缺口 521侧壁H2底缘与前止挡块52的底 面的施力,使牵引组件36c偏转一个角度,令牵引组件36c的牵引部 365脱离前载具50a的内凹槽382,以停止前载具50a的前进,此时后 载具50b仍继续受到牵引组件36b的牵引前进并且接近己停止的前载 具50a;如图lle所示,驱动件34到达前进行程末端S。
接着,驱动件34由前进行程末端S往后退方向48后退,如图llf 和图llg所示,牵引组件36c和牵引组件36b分别受到前载具50a的底 面Gll及后载具50b的底面Gll的施力而偏转一个角度,使牵引组件 36c和牵引组件36b不再牵引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之后,驱动件 34后退至后退行程末端F,此时如图llh所示,牵引组件36b远离后 载具50b的底面Gll而恢复原来状态,牵引组件36c的牵引部365则 卡入到后载具50b的内凹槽382。
驱动件再次由后退行程末端F往前进方向46前进,前载具50a仍 处于停止状态,如图lli所示,而牵引组件36c的牵引面A2牵引后载 具50b继续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图llj所示,牵引组件36c的触动 部366的第一斜向面A4接触到前载具50a的后侧底缘。接着,如图Uk 所示,牵引组件36c的触动部366的圆弧面A6将受到前载具50a的底 面G11的施力,使牵引组件36c偏转一个角度,令牵引组件36c的牵 引部365脱离后载具50b的内凹槽382,后载具50b停止前进,此时后 载具50b与前载具50a的间相距距离E5。
接着,如图lll至图llo所示,驱动件34将在不影响前载具50a 及后载具50b的停止状态下到达前进行程末端,其运动原理如上述图 10i至图101的运动原理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如此完成牵引双载具50a、 50b的堆积输送的动作。
20另外,需注意的是,上述载具的前进除了受牵引组件所施加的牵 引力的控制之外,也可能受到其它非正常的牵引力如摩擦力的影响而
前进。图12a至图12c所示为后载具受到摩擦力驱动而前进的动作示意 图,其中图12a所示为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相距距离E5,并且皆 不受牵引组件牵引的状态下的示意图(此图与图10h或图llk相同),当 驱动件34继续往前进方向46前进时,如图12b所示,后载具50b的 底面Gll受到牵引组件36b的触动部366的圆弧面A6的摩擦力驱动, 使后载具50b仍有可能朝着前载具50a前进直到与前载具50a碰撞,由 于前载具50a仍为停止状态,此时前载具50a与后载具50b的距离为0, 此距离即为前、后载具50a、 50b的最小距离,如此直到驱动件34到达 前进行程末端S,如图12c所示。
另外,图13a至图13b所示为前载具受到摩擦力驱动而前进的动 作示意图,其中图13a所示为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相距距离E5, 并且皆不受牵引组件牵引的状态下的示意图(此图与图10h或图llk相 同)。当驱动件34继续往前进方向46前进时,如图13b所示,前载具 50a的底面Gll受到牵引组件36a的触动部366的圆弧面A6的摩擦力 驱动,使前载具50a前进至与前止挡块52的侧面(H4)接触,此时前载 具50a与后载具50b的距离为距离E8。
另一方面,载具也有可能受到非正常的牵引力的影响而后退,如 图14所示,前载具50a处于停止状态,后载具50b则被非正常的牵引 力影响而后退,直至与逆止块421b相接触时,后载具50b才被逆止, 此时前载具50a与后载具50b的距离为距离E7。
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前、后载具50a、 50b也有可能受到非正 常的牵引力的影响而分别进行前进与后退的动作。例如,如图15所示,前载具50a被往前驱动直至与前止挡块52的侧面H4接触,而后载具 50b则被往后驱动直至与逆止块421b接触,此时前载具50a与后载具 50b的距离为距离E9,此为前、后载具50a、 50b的最大距离。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无论是输送 单一载具或双载具皆为直接牵引载具(含货物)的前内缘,来达到堆 积输送的目的,可适用于轻负载、中负载或重负载的货物的堆积输送, 进而取代传统利用NF轮或倍速链轮等堆积输送方式。而且在本实用新 型中,采用长距离和单动力的堆积输送设计,相比于传统长距离且多 段动力输送设计而言,本实用新型可减少大量马达等动力装置的设置, 因而简化了输送配件及控制系统,进而大量地节省机、电、气三者的 设计、制造、安装、试车和保修的时间及成本。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为采用步进驱动的设 计,每一步进输送可容易地控制加减速,因此货物不论是步进输送期 间或是进行堆积时,皆可平稳运动而不会相互冲撞。另外,本实用新 型不是利用摩擦力进行驱动,不易产生粉尘,具有节能、洁净又耐用 的优点,而且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机构件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并且可模 块化设计,可縮短工期及提高可靠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的驱动件除了为上述的 单步进驱动,即断续式步进的设计之外,也可为双步进驱动设计,如 图16所示,采用两组平行的驱动件34、 34",当其中一组驱动件34前 进时,另一组驱动件34"则后退,以通过此双逆向的设计,使载具50 连续的被牵引输送并达到堆积的效果。此种双步进驱动,即连续式步 进的设计,具有减少牵引及堆积时间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中,牵引组件的牵引部除了可与载具的内凹槽干涉以促使载具前进之外,也可直接与载具的后侧边接触干涉
以促使载具前进并达到堆积输送的作用。图17a至图17e所示为本实用 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牵引双载具的动作示意图,其 中,初始时,如图17a所示,驱动件34位于后退行程末端F,前载具 50a和后载具50b相距距离EIO,并且牵引组件36c和牵引组件36b的 牵引部365分别邻近于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的后侧边G12。
如图17b所示,驱动件34由后退行程末端F往前进方向46前进, 使牵引组件36c的牵引面A2和牵引组件36b的牵引面A2分别接触前 载具50a和后载具50b的后侧边G12。接着,如图17c所示,由牵引组 件36c和牵引组件36b牵引前载具50a和后载具50b往前进方向46前 进;随着驱动件34继续往前进方向46前进,如图17d所示,利用前 止挡块52使牵引组件36c偏转一个角度,令牵引组件36c的牵引部365 脱离前载具50a的后侧边G12,以停止前载具50a的前进,此时后载具 50b的后侧边G12仍继续受到牵引组件36b的牵引前进并且接近已停 止的前载具50a。如图17e所示,驱动件34到达前进行程末端S,此时 后载具50b与前载具50a的间相距距离E11。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输送配件及控制系统,大量节省设 计、制造、安装、试车和保修的时间及成本,并且兼具有节能、洁净 又耐用的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可模块结构的设计,可縮短工期及 提高可靠度。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 的在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而不 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g卩,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 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用来牵引至少一个载具,所述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包括一机身;至少一个驱动件,其受一动力机构驱动而朝着一前进方向和一后退方向往复移动;多个牵引组件,其设置于所述驱动件的至少一个侧面,每一个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一归位结构;以及一支臂结构,通过一枢设部与所述归位结构连接,在所述枢设部利用一枢轴将所述牵引组件枢设到所述驱动件,使所述牵引组件以所述枢轴为支点偏转,其中所述支臂结构包括一牵引部和一触动部,通过所述牵引部与所述载具的干涉,使所述驱动件朝着所述前进方向移动时同步带动所述载具前进;多组止动块,其分布设置于所述机身,每一组所述止动块包括枢设于所述机身的至少一个逆止块,以挡止所述载具的后退;以及至少一个前止挡块,其设置于所述机身上并且位于所述载具的前进行程末端,以阻挡所述载具继续受到所述牵引组件的带动而前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牵引部包括面向所述前进方向的一牵引面,以及面向所述后退方向的 一斜导面,并且所述牵引面与所述斜导面之间连接一圆弧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牵引部上安装有一牵引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与所述载具底面的一内凹槽干涉,使所述驱动件朝着所述前进 方向移动时同步带动所述载具前进。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内凹槽的内侧具有一牵动面和一斜顶面。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与所述载具的一后侧边干涉,使所述驱动件朝着所述前进方向 移动时同步带动所述载具前进。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部包括相对倾斜的一第一斜向面和一第二斜向面,所述第一斜向 面和所述第二斜向面分别面向所述前进方向和所述后退方向,并且所 述第一斜向面和所述第二斜向面之间连接一圆弧面。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触动部上安装有一触动轮。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驱动件的所述侧面设置一限位止挡邻近所述牵引组件的所述枢设部, 以限制所述牵引组件的偏转角度。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归位结构是一配重块或一弹簧结构。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 被牵动块,其设置于所述载具底面,所述被牵动块的底面形成有一内凹槽,所述内凹槽与所述牵引部干涉,使所述驱动件朝着所述前进方 向移动时同步带动所述载具前进。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每 一个所述逆止块包括面向所述前进方向的一止挡面,以及面向所述后 退方向的一斜平面。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对应每一个所述逆止块处分别设置一逆止块限位止挡,以限 制所述逆止块的偏转角度。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还包括一导引组件,其包括一本体,其设置于所述机身,所述本体包括一垂直部和一水平部; 两个反扣轮,其设置于所述垂直部的相对两侧;以及 两个导引轮,其设置于所述水平部上。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驱动件包括-一顶部;两个侧部,位于所述顶部相对两侧;以及两个横向部,相向设置于所述侧部的底缘,与所述顶部和所述两 个侧部间构成一固持空间,利用所述固持空间容纳所述导引组件,所 述两个反扣轮抵于所述顶部与所述两个横向部之间,并且所述两个导 引轮抵于所述两个横向部之间。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齿条,其固接于所述驱动件;以及一马达装置,其固定于所述机身,所述马达装置连接与所述齿条 啮合的一齿轮组。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动力机构的动力源是电力马达、油压缸或气压缸。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驱动件是单步进驱动。
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驱动件是双步进驱动。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机身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轨道。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每 一个所述轨道上安装有多个无动力滚轮。
专利摘要一种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在驱动件上设置多个牵引组件,并且在载具的底面设置内凹槽以与牵引组件进行干涉,利用驱动件的往复移动驱使牵引组件带动载具前进,以便进行输送堆积,更有多组止动块用来阻挡载具的后退。该前牵引堆积输送机构通过直接牵引载具来进行堆积输送,可平稳运动而不会相互冲撞,具有成本低和可靠度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B65G25/00GK201390522SQ20092000152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9日
发明者陈家荣 申请人: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