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吊运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6016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直升机吊运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管道维抢修中把种类繁多、形状尺寸各异、总质量1吨以上的 抢修设备工具快速运送到出事地点并能立刻方便取用、圆满完成一次急迫的抢修任务的直 升机吊运集装箱。涉及用于物体貯存或运输的容器和管道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远程石油输油管道往往是沿地势很复杂的线路铺设的。管道抢修任务往往是十万 火急的事。把种类繁多,形状尺寸各异,总质量约1600千克的抢修设备工具快速运送到出 事地点并能立刻方便取用,是圆满完成一次急迫的抢修任务的前提条件。目前,普遍使用的传统抢修机具运送手段是汽车等地面运输工具,在出事地点距 离抢修站点较近的、沿途和现场地势较简单的情况尚可应付,对距离较远、地势复杂的情况 就很困难,可能由于运送过于缓慢而延误宝贵的抢修时机而造成严重损失。由于直升机能 适应任何复杂的地势条件,飞行速度较快,是一种较理想的抢修机具运送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能够把种类繁多、形状尺寸各异、总质量1吨以上 的抢修设备快速运送到出事地点并能立刻方便取用、圆满完成一次急迫的抢修任务的直升 机吊运集装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外罩、支撑导引定位和限动装置、辅助承力 件、传力件和连接件3部分功能组件组成。外罩与普通集装箱的外罩相同,只是在普通集装 箱的外罩上部加有三棱柱结构(见图5),并在三棱柱外边有篷布包裹,防止漏雨和隔离;该 直升机吊运集装箱的承力主要靠这个三棱柱结构。在集装箱外罩的内部分多层搁架和各种 设备的层级和位置,且在每个架上及外罩内壁上固定多个挂钩。所述外罩的结构包括固定的底板、端面的山墙板、可折叠的斜顶板和纵向墙板;其 中,底板用钢板,山墙板、斜顶板和纵墙板由铝型材制成边框和加强筋条;固定底板可以依托相应的承力框架山墙板固定在竖直框架的侧边;底板固定在 两个下框架的上平面;外罩外表面具有光滑、耐腐蚀性;有一定的刚度,有阻尼,在气流的作用下不颤振; 有良好的沙尘密封性;操作方便,轻便自重小;在起吊飞行中斜顶板和纵墙板都应沿周边用锁扣锁住,以防止被掀起和振动;在 驻留状态下,每面用四根专用支撑杆支撑并固定;因集装箱基本是处于风、霜、雨、雪等较为恶劣的天气环境条件,加之在飞行过程 中还将受到直升机螺旋桨强烈气流的冲击;为了保护抢修设备,同时为了减小对直升机的 干扰和阻力,集装箱有必要设有光滑密封的外罩;集装箱外罩可充分打开以便装卸各种设 备;同时打开的斜顶板和纵墙板还可形成简易顶棚,可提供一个遮风避雨场所;所述在集装箱外罩的内部分多层搁架和各种设备的层级和位置,其布局分布遵照如下原则(1)为不同层级的抢修设备分层并设计专门的支架,不互相叠置;(2)重量大的设备布置在下层,重量小的设备布置在上层,有利于降低集装箱质 心,搬动省力;(3)按设备高度分别布局首先把四件具有中等高度的设备为一组放前下层,有利 于减小层间距;把低和特低高度以下的设备为一组放前上层,便于搬运;把剩余的中低高 度并且为重(如本田自发电电焊机)和超重(如工具箱)的及超高度的全部放后侧;其中, 重和超重的放后下层;(4)灭火器放后上层布局外侧没有设备遮挡,取用方便,又不妨碍其他设备取用;(5)每一层支架上的每一件对象,都应考虑装卸方便;(6)轮式结构的抢修设备采用角钢支撑和导引定位,根据固定轮的方向决定支撑 导引和进出的方向;重和超重对象,适于放在下层;(7)同一层需要分内外两排的,笨重的放在内侧有利于减小支架的弯矩,从而减轻
自重;(8)质心位置对集装箱的影响和调整措施;集装箱质心位置分布合理,才能使集装箱在吊运飞行过程中保持平稳,不倾斜 摇摆;根据集装箱所装设备情况,对质心和平衡作一定必要的调整;调整的方法是在前后 (横)、内外(横)、左右(纵)三个方向轻重搭配,做到基本平衡,使质心位于中央较低的位 置;所述支撑导引定位前面制定的分层定位布局方案为每个集装对象规定了固定位 置;支撑导引定位的作用是直接承受每一件吊运对象的重力,导引其便于就位,并使其得到 规定的正确位置;所述限动装置的作用则是把该对象固定或压紧在正确的位置,防止它在倾斜、振 动颠簸等各种条件下脱离正确位置;二者都是为特定的对象设置的,与该对象直接发生作 用的;它们与水平或竖直框架或斜拉杆等组件往往有密切的关系有时要固定在某些组件 上,如灭火器的圆弧形定位块和压紧机构可固定在竖直框架上;有时甚至与其融为一体,如 给对象支撑导引定位的角钢焊在水平支撑框架上就成为框架的一部分;也有时它们的作用 为某些组件所取代,如竖直框架的管可以为横向进出的对象横向定位;所述辅助承力件、传力件和连接件承力件如挂钩,传力件如斜拉杆和斜拉绳;在竖直框架上方第二根横管上,在前后侧各设有多个较坚固的挂钩,用以悬挂软 管、电缆、锹铲等工具及其他杂物以及其他需要携带的物品;例如,备用短管已纳入计划,而 备用弯头并未纳入,需要时就可用绳带串起来挂在挂钩上;较重的物品最好同时用两个挂钩;改变选用前侧或后侧不同位置的挂钩及悬挂的质量大小,可以调整补偿纵向和横 向的不平衡;这对调整由于灭火器或备用管消耗是有效的措施;由于抢修设备工具种类较多,体积和重量较大,形状尺寸不一,应该分层定置存 放。“分层”要求把各种抢修设备分上、下两层或多层立体放置,避免互相叠垒挤压。“定位” 就是为每一件抢修设备都有一个确定的、最合理的层级和位置,每次使用后都按标牌各归 原位,不能随意杂乱堆放。
4[0028]为了缓解集装箱在吊运过程中由于直升机上下颠簸而出现的冲击震动以及着陆 过程中对地面撞击,集装箱需设置缓冲减震装置;在集装箱外罩与吊钩之间设有悬吊缓冲 减震器,或在外罩的下面安装有对地缓冲减震器。所述对地缓冲减震器是安装在外罩下面的轮胎;所述悬吊缓冲减震器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它由吊环1、拉杆2、加力板3、拉杆 导引段4、极限载荷限位器5、集装箱导引板6、集装箱竖直框架7、集装箱承力板8组成;两 只上端固连吊环1的拉杆2插入夹在集装箱竖直框架7之间的集装箱承力板8与集装箱导 引板6之孔中,在集装箱承力板8与集装箱导引板6之间的拉杆2上套有弹簧,向下穿过集 装箱承力板8与集装箱导引板6的拉杆2端头固定有极限载荷限位器5 ;两只拉杆2等长, 但上下错位并排,位置低的一只拉杆2的弹簧长于位置高的拉杆2的弹簧。悬吊缓冲减震器工作原理螺旋弹簧套在拉杆2外,拉杆上方设置有吊环1,下方为给弹簧施加力的加力板3。 弹簧外面是与集装箱竖直框架7顶面连接的套筒,套筒上端有环形的承力盖,把弹簧固压 在套筒内。吊环1、拉杆2和加力板3处在最下位置,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受力为零。吊环1、 拉杆2和加力板3上行压缩到弹簧后,弹簧压力开始加大,弹簧的压缩行程与压紧力之间保 持如图所示线性关系。吊环1、拉杆2、加力板3处在最上位置,弹簧处于极限压缩状态,传递给集装箱的 力为极限工作压力。吊环1、拉杆2和加力板3从上极限位置下行时,发生相反的过程。在设有悬吊减震器的条件下,集装箱被吊离地面的过程中,吊绳向上的张力通过 弹簧传递到集装箱上,弹簧传递的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压缩量成正比,集装箱受到的力随弹 簧压缩量的逐渐加大而逐渐加大,集装箱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当弹簧的压缩量达到与 集装箱的重力相对应的压缩量时,传递的力等于集装箱的重力,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零,集装 箱开始脱离地面。平稳飞行时,张力等于重力,弹簧的压缩量保持与重力对应的压缩量。集 装箱被放下地面时发生与起吊过程相反的过程开始接触地面的瞬时,集装箱还被经弹簧 传递的等于重力的悬吊着,地面并没有受到压力;随直升机向下释放吊绳,弹簧的压缩量逐 渐释放,传递的力和集装箱得到的向上的力逐渐减小,吊绳的张力逐渐减小,地面受到的压 力逐渐加大,直到弹簧完全松弛,传递的力和集装箱得到的向上的力等于零,集装箱的重力 完全压在地面上。由于缓冲减震器的弹簧一般选择的较软,对应其极限工作压力机集装箱 的重力的压缩行程一般较大。本设计的压缩行程设为70毫米。在压缩行程没有完全释放 前,吊绳不可能瞬间松弛,其张力也不可能瞬间消失,因而集装箱与地面之间的力也不可能 在瞬间加到最大,而是在缓冲弹簧的压缩行程逐渐释放的过程中逐渐加大,从而减小了对 地面的撞击,起到了缓冲减震的作用。缓冲减震器的受力分析集装箱的缓冲减震系统拟采用设在集装箱上方的螺旋压缩弹簧式缓冲减震器,示 意图见图3。如图所示,吊环-双拉杆-加力板,给弹簧施加力;压缩弹簧组由两两套装的共四 个压缩弹簧组成(弹簧丝直径12mm,内弹簧中径50mm,外弹簧中径80mm,14圈,自由长度260mm,自由状态导程17. 3mm,极限载荷分别为7688N和M33N,极限载荷下的单圈压缩量 4. 728mm),向上传力;集装箱的上一纵梁下方焊有承力板,接受弹簧传来的力。上二纵梁上 焊有导引板,承力板和导引板有两对同轴的导引孔,用以导引双拉杆并承受可能出现的力矩。布局分析遵照如下原则(1)为不同层级的抢修设备分层并设计专门的支架,不互相叠置;(2)重量大的设备布置在下层,重量小的设备布置在上层,有利于降低集装箱质 心,搬动省力;(3)按设备高度分别布局首先把四件具有中等高度的设备为一组放前下层,有利 于减小层间距;把低和特低高度以下的六件设备为一组放前上层,便于搬运;把剩余的中 低高度并且为重(如本田自发电电焊机)和超重(如工具箱)的两件和高度的十件和全部 放后侧;其中,重和超重的两件放后下层;(4)灭火器放后上层布局外侧没有设备遮挡,取用方便,又不妨碍其他设备取用;(5)每一层支架上的每一件对象,都应考虑装卸方便;(6)轮式结构的抢修设备采用角钢支撑和导引定位,根据固定轮的方向决定支撑 导引和进出的方向;重和超重对象,适于放在下层;(7)同一层需要分内外两排的,笨重的放在内侧有利于减小支架的弯矩,从而减轻
自重;(8)质心位置对集装箱的影响和调整措施。集装箱质心位置分布合理,才能使集装箱在吊运飞行过程中保持平稳,不倾斜摇 摆。根据集装箱所装设备情况,对质心和平衡作一定必要的调整。调整的方法是在前后 (横)、内外(横)、左右(纵)三个方向轻重搭配,做到基本平衡,使质心位于中央较低的位置。本集装箱重心配置合理,维修设备固定牢固,存取方便,直升机吊运平稳,降落无 冲击,对管道维抢修速度快。

图1直升机吊运集装箱侧视图图2直升机吊运集装箱正视图图3悬吊压缩弹簧缓冲减震器正视图图4悬吊压缩弹簧缓冲减震器侧视图图5三棱柱结构示意图其中I-吊环2-拉杆3-加力板4-拉杆导引段5-极限载荷限位器 6-集装箱导引板7-集装箱竖直框架 8-集装箱承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例是一试验的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外罩、支撑导引定位和限动装置、辅助承力件、传力件和连接件3部分功能组件组成。在集装箱外 罩的内部分多层搁架和各种设备的层级和位置,且在没个架上及外罩内壁上固定的多个挂 钩。外罩的结构包括固定的底板、端面的山墙板,可折叠的斜顶板和纵向墙板;其中, 底板用钢板,山墙板、斜顶板和纵墙板由铝型材制成边框和加强筋条。固定的板可以依托相应的承力框架山墙板固定在竖直框架的侧边;底板固定在 两个下框架的上平面。外罩外表面具有光滑、耐腐蚀性;有一定的刚度,有阻尼,在气流的作用下不颤振; 有良好的沙尘密封性;操作方便,轻便自重小。集装箱外罩共有五个平面框架四个水平的和一个竖直的。其中四个水平框架的 负荷如下前下层框架的尺寸为MOO X 1000mm,负荷为560kg ;后下层框架的尺寸为MOOX 1000mm,负荷为600kg ;前上层框架的尺寸为MOO X 00mm,负荷为215kg ;后上层框架的尺寸为1400 X 900mm,负荷为150kg。四个水平框架在纵向和横向均为弯曲受力形式,使整个平面弯曲。四个水平框架 虽然为上、下层结构,但从传力路线上看是都是竖直框架的平行的下级。其中承受负荷最重 的前后下层框架,内侧沿全长支撑在竖直框架最下方的横梁上,外侧两端有斜拉梁的支持、 中间有斜拉绳的支持的条件下,纵向的长度被分为两跨,横向成为双支点简支梁,而不是悬 臂梁。因此其负荷强度不大,前后上层框架的负荷更小。竖直平面框架是由多根水平管、三根竖直管和两根斜管焊成的,它所受到的力,一 部分就在框架平面内,另一部分如从斜拉绳传来的力,有垂直于框架平面的分量,但大部分 前后互相抵消。主体承重结构竖直框架和两个负荷较重的下水平支撑框架由矩形管焊接而成。 两个负荷较轻的上水平支撑框架则由角钢焊接而成,同时每个支撑定位导引作用的角钢也 具有加强功能。选用60X40X3. 5mm的矩形管和40X40X4mm的角钢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而把 较宽的长边60mm的面水平放置,作直接为定位支撑面。四个水平支撑框架的内侧用铰链与竖直框架相连接,外侧则通过受拉力的斜拉杆 与竖直框架相连接。另外,为减小跨度,在跨度的中点处加有斜拉绳与竖直框架相连接。在集装箱外罩的内部分多层搁架和各种设备的层级和位置,具体是a、把消耗性的对象都放在接近竖直框的内侧,有利于减小对前后方向或横向的影 响;b、给备用短管设置有冗余的两套半定位压紧装置,按需要改变剩余短管的放置位 置,可以调整纵方向的平衡;给软管、电缆、小工具或其他杂物在前后两侧都设置了较多的 吊钩,改变吊钩上悬吊的质量,可以调整纵横两个方向的平衡;C、此外,改变海洋王发电机的横向位置,改变泛光灯支架在纵向和横向的位置,也 可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为使前下层的质心接近中间位置,把重达210kg的本田发电机安排在重仅30kg的手动抽油泵的内侧;前下层为中等高度的对象,高度范围650-800mm;上方适合设上层。在后部要安排全部其余的尚未安排的抢修设备,除几种抢修设备外,包括六种不 同口径的备用管;在后上层安排的只有两个灭火器;灭火器是一种极为特殊又极为重要的 器材,在无火警情况下无须取用,一旦出现火警情况下又须快速使用;对灭火器的安排设 计,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两台灭火器放在一角钢焊接结构支架上,轮廓尺寸为1000 X 475 X 980mm,包括支 架质量约35kg在内的总质量达15^g,占用空间大,搬动费力;两台灭火器由两个凹圆弧形 定位块定位,由两套不能快速操作的普通螺钉压板机构对面对安排压紧在一个角钢焊成的 支架的两侧;压板机构相对较为简陋,必须缓慢松开并旋下螺母才能取下压板,装卸灭火器 极不方便。若原封不动把带支架的两台灭火器作为一个吊运对象来安排,虽然设计上最省 事、最简单,但显然是很不合理的本来每台灭火器自身已经带有自己的车架和车轮,推动 灵活方便,给两台灭火器配上支架成了没有车轮搬动不便的重物;集装箱上再为它配第 三套支撑框架和定位压紧装置不但将更加笨重,必须操作两层三套压紧机构才能取用两台 灭火器这样的操作过程必然是费时费力;在集装箱里,必须考虑灭火器与集装箱本身的结 构及其它吊运对象的位置关系在平时灭火器闲置不用时,无需搬动也不应妨碍其它对象 的方便取用;急用时不应受到未被取用、尚在原位的其他对象的阻挡妨碍;对面放置的两 台灭火器中总会有一台所处的位置更不便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设计中去掉原支架,两台灭火器以最方便的位置、并排放置 并用联动块卸压板压紧在后上层框架上方,不但占用空间减为82 X 450 X 940mm,质量减少 约3^g,更重要的是可以说完满地做到了正常情况下无须取用时不妨碍其它设备工具的 取用;紧急情况下不受其它对象的阻挡妨碍,能极快速取用的严苛要求由于放在上方,不 妨碍其它机具取用;取用时,只需稍松螺母即可快速打开压板,由两个人从前方同时轻松取 下两台单台重量仅60kg的灭火器。虽然说是上层框架,实际高度并不高,下方是高度仅为 500mm的本田自发电电焊机,前方还有长度达870mm、宽度为410mm、高度仅为380mm、质量达 200kg的坚固稳重的工具箱足可充任脚踏板。放置在后下层的各集装对象分析(1)工具箱箱体为为870X410X380mm,铁皮箱体,无滑轮,重量较大,移动费力, 应布置在下层;只要打开箱盖能取放要用的工具即可,放置的位置应不妨碍其他设备工具 的取放。箱盖要绕后方长边的铰链向上开启,上方最好不被上层的支架遮挡覆盖,否则要求 上层框架离开很大的距离;箱体的高度只有380mm,箱体比较坚固,箱盖上平面可承受较大 的重量,上方有较大空间的,故可以作为放置计划外机动重物的备用平台,也可做搬动灭火 器时的台阶和踏板;(2)本田自发电电焊机外廓尺寸为780 X 510 X 500mm,质量为100kg,在高度较小
的对象中质量中偏大;一般不需搬动,只需要通过电缆将电流传输到焊把,故放置在后上层 框架的下方;(3)防爆电动抽油泵由长方形型钢框架包围保护,框架的边长为 1130 X 540 X 1000mm,质量为13^g,与备用短管相比质量较小,故把它放置在短管的外侧, 对减小后下框架所受的力矩和减小集装箱前后两侧的不平衡度较为有利;下方接地的长方
8钢管两端还有导引用的倒角,故搬动时最好沿长边方向即后下层支架框的纵向推拉,比较 平稳省力,因此,支架框在该处布置有纵向的矩形管作为其支撑和导引;(4)轴流风机由角钢框架包围保护,框架的边长为800X370X910mm,搬动时最好 沿长边方向即支架框的横向推拉,比较平稳省力;因此,支架框在该处布置有横向的矩形 管;(5)备用短管共六种口径(外径分别为 457mm,323mm, 273mm, 219mm, 168mm, 159mm),长度为lm,各一根的总重量为311kg,还是很重的;一端已加工好与外径508mm的主 管路相贯的相贯线。备用短管是随机消耗性的器材,运出时要带全,返程时用掉的若干根就不再带回, 重量和质心位置都会有变化。原来短管是以水平的姿态堆放在角钢框架里放在仓库内的大架上的,出野外抢修 时把框架从大架上吊下推出仓库再吊上运输工具上。框架自重较大,若需要取用的规格的 管被压在下面时,就不得不先搬开然后再搬回上面所有的管;即使有的管大小套装,要取用 大管也不得不先抽出套在里面的小管然后再放回,极不方便。从安放和取用方便省力的角度看,短管改以竖直姿态大小套装,上下都设有隔离 定位件,把套装的管互相隔离开。每次抢修任务可能需要某种规格的管不止一根,而其他某些规格的管又不需要。 因此,隔离定位件的数量应该设有多套,有一定的灵活性。管子壁厚均为7. 1mm,其内径和套装的可行性分析见表1。表1不同口径备用管子互相套装可行性
夕卜径,mm457323273219168159内径,mm442. 8308. 8258. 8204. 8153. 8153. 8单侧间隙,mm59.917. 919.918.4-2.6套装可行性可行可行可行可行不可行从上表可知,首先,前面的五级之间都可以套装,只有最小的159mm与前一级 168mm的单侧间隙为负值,即有紧度,不可能套装。其次,上一级管的内壁与下一级管的外壁之间最小的单侧间隙为17. 9mm,手指可 以伸入,隔离定位件也可有足够的厚度和强度。若套装的管不是放在同样的高度,而是越小 的管其上端越高一段距离,更便于取用。这说明一套隔离定位件应该也可能设有全部六种规格管的定位表面,可携带五根管。当设置三套隔离定位件时,可携带的最大备用管数为前四种规格,各三根; 168mm和/或159mm两种规格,共三根。当某种规格管需要携带更多时,可放置在其他位置, 例如工具箱盖上。集装箱的缓冲减震系统采用设在集装箱上方的螺旋压缩弹簧式缓冲减震器,其结
9构如图3和图4所示,它由两只压缩弹簧缓冲减震器并排构成,并安装在集装箱竖直框架9 的两侧,每只压缩弹簧缓冲减震器是上端有吊环1的拉杆2套上压缩弹簧4下部固连加力 盘5后再固连拉杆导引段4,后插入套筒6,套筒6的上端再固封环盖,使拉杆2、压缩弹簧 4、加力盘5封在套筒6里,而拉杆导引段4伸出套筒6,并穿过集装箱导引板6后接极限载 荷限位器5 ;该两只压缩弹簧缓冲减震器的拉杆2与拉杆导引段4的长度相等,但套筒6却 一长一短,套筒6长的压缩弹簧缓冲减震器排在套筒6短的压缩弹簧缓冲减震器偏下,相并 排后两套筒6的上端在一条水平线上,而下端伸出集装箱导引板6的长度不同;缓冲减震器的受力分析吊环-双拉杆-加力板,给弹簧施加力;压缩弹簧组由两两套装的共四个压缩弹簧 组成(弹簧丝直径12mm,内弹簧中径50mm,外弹簧中径80mm,14圈,自由长度260mm,自由状 态导程17. 3mm,极限载荷分别为7688N和M33N,极限载荷下的单圈压缩量4. 728mm),向上 传力;集装箱的上一纵梁下方焊有承力板,接受弹簧传来的力。上二纵梁上焊有导引板,承 力板和导引板有两对同轴的导引孔,用以导引双拉杆并承受可能出现的力矩。缓冲器的分析计算说明如下四个弹簧的极限工作载荷=2X(7688+5433) = 26242N = 2574kgf极限载荷下的压缩量=14X4. 728 = 66謹。表中所列的吊运对象质量=1531kg,预留可能加载质量300kg,集装箱自重质量 约300kg。最大加载质量1531+300+300 = 2131kg,小于极限工作载荷。缓冲弹簧容许的加速度2574/2131 = 1. 2g。实际飞行中的加速度可能大于1. 2,为防止弹簧因超载而损坏,应设极限载荷限位 器,在超载时,限位器与导引板接触,超载的部分不再经弹簧传递。本例经试用,集装箱重心配置合理,维修设备固定牢固,存取方便,直升机吊运平 稳,降落无冲击,对管道维抢修速度快,为油气管道的维抢修开辟了新途径。
权利要求1.一种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包括有固定的底板、端面的山墙板、可折叠的斜顶板和纵向 墙板的集装箱外罩,其特征在于直升机吊运集装箱主要由外罩、支撑导引定位和限动装置、 辅助承力件、传力件和连接件3部分功能组件组成;外罩上部加有外边有篷布包裹的三棱 柱结构,在集装箱外罩的内部分多层搁架和各种设备的层级和位置,且在每个架上及外罩 内壁上固定多个挂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评的一种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外罩的内 部分多层搁架,其布局分布遵照如下原则(1)为不同层级的抢修设备分层并设计专门的支架,不互相叠置;(2)按设备高度分别布局下层的高度高,上层的高度低;(3)轮式结构的抢修设备配用角钢支撑和导引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评的一种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承力件为挂 钩;所述传力件为斜拉杆或斜拉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评的一种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是在竖直框 架上方第二根横管上,在前后侧各设有多个悬挂软管、电缆、锹铲、用绳带串起来的弯头、其 他杂物以及其他需要携带物品的较坚固的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评的一种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外 罩与吊钩之间设有悬吊缓冲减震器,或在外罩的下面安装有对地缓冲减震器;所述对地缓 冲减震器是安装在外罩下面的轮胎,缓冲减震器设在集装箱上方并与吊钩连接的,称为悬 吊缓冲减震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评的一种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缓冲减震 器由吊环(1)、拉杆(2)、加力板(3)、拉杆导引段(4)、极限载荷限位器(5)、集装箱导引板 (6)、集装箱竖直框架(7)、集装箱承力板(8)组成;两只上端固连吊环(1)的拉杆( 插入 夹在集装箱竖直框架(7)之间的集装箱承力板( 与集装箱导引板(6)之孔中,在集装箱 承力板⑶与集装箱导引板(6)之间的拉杆(2)上套有弹簧,向下穿过集装箱承力板⑶ 与集装箱导引板(6)的拉杆( 端头固定有极限载荷限位器(5);两只拉杆( 等长,但上 下错位并排,位置低的一只拉杆O)的弹簧长于位置高的拉杆O)的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管道维抢修中把种类繁多、形状尺寸各异、总质量1吨以上的抢修设备工具快速运送到出事地点并能立刻方便取用、圆满完成一次急迫的抢修任务的直升机吊运集装箱。它包括有固定的底板、端面的山墙板、可折叠的斜顶板和纵向墙板的集装箱外罩,其特征在于直升机吊运集装箱主要由外罩、支撑导引定位和限动装置、辅助承力件、传力件和连接件3部分功能组件组成;外罩上部加有外边有篷布包裹的三棱柱结构,在集装箱外罩的内部分多层搁架和各种设备的层级和位置,且在每个架上及外罩内壁上固定多个挂钩。本集装箱重心配置合理,维修设备固定牢固,存取方便,直升机吊运平稳,降落无冲击,对管道维抢修速度快。
文档编号B65D88/12GK201882470SQ20102026505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4日
发明者孙盛, 张泮桥, 檀俊铭, 石蕾, 郝建斌, 郭正虹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