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964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仪表(分析仪器)领域,特别是一种辅助对惯性元件进行充 油的、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航空、航海产业和军事科技的发展,我国对于惯性传感元件、惯 性导航元件,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等的需求迅速增加。这些惯性元件在使用时都需要进 行排气充油(即向其内腔注入绝缘油等油液物质),以保证其正常工作运行。[0003]上述充油过程需要在高真空环境下进行,这是由于如果在大气环境下进行充油 的话,注入惯性元件的油液中将含有大量气泡,这些弥散在油液中的气泡将极大地影响 惯性元件内部的定向传导,使惯性元件的灵敏度大大降低。而在低真空环境下充油也是 一样,油液中依然会含有气泡,同样会影响惯性元件的灵敏度。另外,在充油时还必须 以适当速度滴入的方式进行,因为如果充油速度过快、过猛,油液内也容易产生细小气 泡,影响惯性元件的灵敏度,而且充油速度过快的话,在快要注满时油液容易溢出,造 成浪费,也影响惯性元件的清洁;而充油速度过慢则会影响工作效率。[0004]为了保证对上述惯性元件进行高真空充油,现有技术通常都是将需要充油的惯 性元件和储油装置(油杯)分别放置在两个真空腔室中,真空腔室通常包括底板和放置 在底板上的钟罩(可为石英钟罩或具有观察窗的金属钟罩),钟罩和底板之间设有密封橡 胶圈。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抽真空效率,放置储油装置的真空腔室的真空度要比放置惯 性元件的真空腔室的真空度低,且在充油时,放置储油装置的真空腔室的放置位置要高 于放置惯性元件的真空腔室;在上述两个真空腔室之间还要设置连通惯性元件内腔和储 油装置出油口的连接管道(如果钟罩为石英钟罩,可在两个真空腔室的底板之间设置连 接管道,或者在两个石英钟罩成型时成型出连接口,然后用橡胶管等将这两个连接口连 通,以形成上述连接管道;如果钟罩为金属钟罩,可在两个真空腔室的底板之间设置连 接管道,或者在金属钟罩的外壁打孔连接橡胶管,以形成上述连接管道),在连接管道 上设置有阀门;当阀门打开时,储油装置内的油液依靠自重从储油装置内流向阀门进而 流向惯性元件内腔,实现充油。这种高真空充油设备存在以下缺点①充油速度可控性 差,阀门主要起到开启/关闭的作用,虽然也能粗略地调节充油速度,但不能对充油速 度进行精确地微量调节,而且由于放置储油装置的真空腔室的真空度较低,容易在注入 过程中产生气泡,影响惯性元件的灵敏度,最终影响惯性元件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而且由于不能根据充油进程随时微量调节充油速度,容易导致油液溢出,造成浪费并且 污染设备;②为了满足高真空度要求,这种高真空充油设备必须设置两个真空腔室,并 将阀门露在室内大气环境中,便于人工手动操作阀门的开/关,这样就使得整体设备体 积很大,占用空间大;③充油过程中,油液会流动接触地经过阀门,而阀门是暴露在 大气环境中的,所以阀门处的密封性要求很高,否则空气会通过阀门进入连接管路,进 而融入油液,影响油液的纯净度,这样的油液注入惯性元件必然会影响惯性元件的灵敏度,影响惯性元件的产品质量;④由于油液物质自身密度较大,质地十分粘稠,特别是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油液会变得更加粘稠,不利于顺畅地滴入充油,使充油速度变得非 常缓慢,甚至会发生油脂凝固、将充油管路堵住的情况,而上述高真空充油设备无法解 决这一问题,也就是说上述高真空充油设备不能充分炼油;⑤由于油液必须经过连接管 路才能进入惯性元件的内腔,必然会有很多油液残留在连接管路中,造成极大浪费。[0005]基于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曾试图将惯性元件和储油装置放置在一个 真空腔室中,并设法将上述阀门等机构引出钟罩,以便控制。虽然,上述方式减小了整 体设备的体积,但是仍然存在如下问题①仅利用阀门仍然不能解决对充油速度微量调 节的问题;②为了全面观察充油过程,真空腔室的钟罩通常为透明的石英钟罩,如果通 过石英钟罩的顶部或侧壁将阀门等控制机构引出,而石英材料质地不适宜打孔,即便勉 强打孔或者成型出引出孔使阀门等机构穿出,由于每次更换惯性元件或补充油液时都必 须首先移开罩在惯性元件和储油装置上方的钟罩,这样的话一方面钟罩与阀门等控制机 构之间的密封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每次移动钟罩都得重新对阀门等进行调整安装,非常 麻烦;同样地,使用金属钟罩也存在上述由于钟罩经常移动而带来的密封和需要经常调 整安装的问题;而如果从底板将阀门等机构引出,由于油液是依靠重力向下流动的,将 阀门设置在底板之下,油液只能受重力影响先从储油装置向下流动到阀门处后,再克服 重力作用和来自连接管路内壁的摩擦阻力(由于油液是很粘稠的,该摩擦阻力值很大)沿 连接管路向上流向入惯性元件内腔,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充油过程非常不畅,不能正常充 油作业,严重影响充油效率;③上述方式仍然不能充分炼油。实用新型内容[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高真空充油设备不能微 量调节充油速度,而且由于钟罩经常移动而带来的密封和需要经常调整安装或者充油效 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精确地微量调节充油速度、不受钟罩经常移动的影响保 证真空腔室密封、且钟罩的经常移动也不会导致需要经常调整安装、而且能减小设备占 用空间、充油效率高的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8]一种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包括[0009]限速杆,设置于所述高真空充油设备的真空腔室内,所述限速杆的节流端与所 述高真空充油设备的储油装置的出油口配合;[0010]导向控制杆,可滑动地穿过设置在所述真空腔室的底板,位于所述真空腔室内 的所述导向控制杆部分与所述限速杆连接使所述限速杆和所述导向控制杆联动;[0011]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真空腔室外,所述调节机构通过控制所述导向控制杆进 而控制所述限速杆的所述节流端,以改变所述出油口适于油液通过的横截面积,来控制 所述出油口的充油速度;[0012]滑动密封机构,设置在所述导向控制杆与所述底板)之间。[0013]上述调节控制机构中,所述导向控制杆和所述限速杆之间设置有腔内杠杆机 构,所述导向控制杆的一端和所述限速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腔内杠杆机构的动力侧 和阻力侧,以使所述导向控制杆和所述限速杆联动。[0014]上述调节控制机构中,所述调节机构为腔外杠杆机构,所述导向控制杆的另一 端连接在所述腔外杠杆机构的阻力侧,所述腔外杠杆机构的动力侧为控制端。[0015]上述调节控制机构中,所述导向控制杆和所述限速杆之间设置有腔内杠杆机 构,所述导向控制杆的一端和所述限速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腔内杠杆机构的动力侧 和阻力侧,以使所述导向控制杆和所述限速杆联动。[0016]上述调节控制机构中,所述导向控制杆和所述限速杆均竖直设置;所述腔内杠 杆机构包括腔内支杆和腔内力臂杆;所述腔内支杆竖直设置;所述腔内力臂杆的一端与 所述真空腔室内的所述导向控制杆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腔内力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限 速杆上与所述节流端相对端的一端连接;所述腔内支杆的一端可支撑,所述腔内支杆的 另一端与所述腔内力臂杆连接,所述腔内支杆与所述腔内力臂杆的连接点为腔内杠杆机 构支点。[0017]上述调节控制机构中,所述腔内杠杆机构支点在所述腔内力臂杆上的位置可 调;所述真空腔室内的所述导向控制杆部分的外部套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撑组件,所述支 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另一端具有套设于所述导向控制杆与所述支撑 组件之间的导套,所述腔内支杆的所述一端可移动地固定支撑在所述支撑组件上。[0018]上述调节控制机构中,所述导向控制杆和所述限速杆均竖直设置;所述腔外杠 杆机构包括调节杆、腔外支杆和腔外力臂杆;所述腔外支杆和所述调节杆竖直设置;所 述调节杆的一端为所述控制端,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外力臂杆的一端连接,所 述腔外力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腔室外的所述导向控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腔外支杆 的一端可支撑,所述腔外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外力臂杆连接,所述腔外支杆与所述腔 外力臂杆的连接点为腔外杠杆机构支点。[0019]上述调节控制机构中,所述腔外杠杆机构支点在所述腔外力臂杆上的位置可 调;所述调节杆为螺杆,其外部螺接有与基台固定的螺套,所述调节杆的所述控制端设 置有手轮。[0020]上述调节控制机构中,所述储油装置为油杯,所述油杯的底部成型有所述出油 口,所述限速杆通过设置于所述油杯顶盖上的竖直导向孔伸入所述油杯内部,所述限速 杆的所述节流端设置有与所述出油口形状相配合的限速部件;所述出油口为敞口朝向所 述油杯内侧的圆台形,所述限速部件为与所述圆台形出油口相配合的球形;所述油杯的 外部设置有用于炼油的加热带。[0021]上述调节控制机构中,所述滑动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底部的可伸缩密 封装置;所述可伸缩密封装置为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套装于所述真空腔室外的所述导向 控制杆部分的外部,所述波纹管的上部与所述底板的所述底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波纹 管的下部与所述导向控制杆外表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的所述上部还具有可密封 的法兰,所述波纹管通过所述法兰与所述底板的所述底部密封固定连接。[002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0023]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包括限速杆、导向控制杆、调节机构和滑 动密封机构,调节机构通过控制导向控制杆进而控制限速杆的节流端,以改变出油口适 于油液通过的横截面积,来控制出油口的充油速度,通过调节机构细微地改变上述横截 面积可以实现对充油速度的微量调节、充油效率高,根据充油进程随时微量整充油速度,而且由于导向控制杆可滑动地穿过设置在真空腔室的底板,使得本调节控制机构不 会受钟罩经常移动的影响保证真空腔室密封、保证油液的纯净度,且钟罩的经常移动也 不会导致需要经常调整安装,而且应用上述调节控制机构的高真空充油设备只需设置一 个可真空腔室即可,使整体设备的体积减小,占地空间小;[0024]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在导向控制杆和限速杆之间设置有腔内杠 杆机构,导向控制杆的一端和限速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腔内杠杆机构的动力侧和阻力 侧,以使导向控制杆和限速杆联动,上述方案利用杠杆机构能够成比例地(根据需要包 括等比例、缩小或放大)调节力臂大小,更容易地细微改变上述横截面积,实现对充油 速度的微量调节,使充油速度可调整到5-22滴/分钟;[0025]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调节机构为腔外杠杆机构,导向控制杆的 另一端连接在腔外杠杆机构的阻力侧,腔外杠杆机构的动力侧为控制端,将调节机构设 计为杠杆机构,而导向控制杆和限速杆可以通过固定或者杠杆机构等方式联动,同样能 够成比例地(根据需要包括等比例、缩小或放大)调节力臂大小,更容易地细微改变上述 横截面积,实现对充油速度的微量调节,使充油速度可调整上到5-22滴/分钟;[0026]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导向控制杆和限速杆之间设置有腔内杠杆 机构,导向控制杆的一端和限速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腔内杠杆机构的动力侧和阻力侧, 以使导向控制杆和限速杆联动,控制机构为腔外杠杆机构,导向控制杆的另一端连接在 腔外杠杆机构的阻力侧,腔外杠杆机构的动力侧为控制端,通过设计两级杠杆机构,可 以灵活地根据情况选择调节真空腔室内或者真空腔室外的杠杆机构,来微量调节充油速 度,比如在抽真空之前可以选择调节腔内杠杆机构和/或腔外杠杆机构,而在充油过程 中真空腔室内已经抽真空,就可以调节腔外杠杆机构,这样大大提高了整体机构应用的 灵活性和便利性,也扩展了速度的可调节比例范围,而且通过两级杠杆机构,可以将控 制端设置在基台上方,设计更加合理,方便技术人员的操作控制;[0027]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导向控制杆和限速杆均竖直设置,腔内杠 杆机构包括腔内支杆和腔内力臂杆;腔内支杆竖直设置;腔内力臂杆的一端与真空腔 室内的导向控制杆的一端连接,腔内力臂杆的另一端与限速杆上与节流端相对端的一端 连接;腔内支杆的一端可支撑,腔内支杆的另一端与腔内力臂杆连接,腔内支杆与腔内 力臂杆的连接点为腔内杠杆机构支点;腔外杠杆机构包括调节杆、腔外支杆和腔外力臂 杆;腔外支杆和调节杆竖直设置;调节杆的一端为控制端,调节杆的另一端与腔外力臂 杆的一端连接,腔外力臂杆的另一端与真空腔室外的导向控制杆的一端连接;腔外支杆 的一端可支撑,腔外支杆的另一端与腔外力臂杆连接,腔外支杆与腔外力臂杆的连接点 为腔外杠杆机构支点,上述结构简单,设计简洁合理,易于实现,而且方便技术人员操 作控制;[0028]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腔内杠杆机构支点和/或腔外杠杆机构支 点在腔内力臂杆、腔外力臂杆上的位置可调,能够实现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利用杠杆不等 臂结构,调节杠杆缩小(或放大)的比例大小,以满足不同调节需求;[0029]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真空腔室内的导向控制杆部分的外部套装 有竖直设置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另一端具有套设于导向 控制杆与支撑组件之间的导套,腔内支杆的一端可移动地固定支撑在支撑组件上;通过设置上述支撑组件增强了导向控制杆的刚性,以避免由于运动过程中导向控制杆发生晃 动而影响调节精度,而设置导套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导向控制杆始终沿竖直方向上 下运动,以实现准确调节,达到预期的调节精度;[0030]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其中调节杆为螺杆,其外部螺接有与基台 固定的螺套,调节杆的控制端设置有手轮,上述手轮旋转一周,螺杆将移动一个螺距, 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现,方便技术人员手动操作;[0031]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限速杆通过设置于油杯顶盖上的竖直导向 孔伸入油杯内部,以限定限速杆的运动方向,使其只能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限速杆的 节流端设置有与出油口形状相配合的限速部件,特别是出油口为敞口朝向油杯内侧的圆 台形,上述限速部件为与圆台形出油口相配合的球形(球冠),加工时采用研配加工,保 证球形限速部件与圆台形出油口紧密接触时能够密封油液,而且圆台形出油口与球形限 速部件的配合可靠,能够可靠地调节出油口适于油液物质通过的横截面积,保证调节精 度;[0032]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油杯的外部设置有用于炼油的加热带,能 够充分炼油,保证油液物质能顺畅地滴入充油,而且在充油之前也能帮助加速油液中气 体的排除,净化油液,保证充油质量;[003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控制机构,其中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腔室底部的可 伸缩密封装置,可伸缩密封装置为波纹管,波纹管套装于腔室外的导向控制杆部分的外 部,波纹管的上部与底板的底部密封固定连接,波纹管的下部与导向控制杆外表面密封 固定连接,波纹管的上部还具有可密封的法兰(可采用焊接方式),通过设置波纹管能够 实现在导向控制杆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过程中,导向控制杆与腔室外壁之间仍能保持密 封,既能够实现微量调节充油速度又不会影响真空腔室的真空度,确保充油质量,保证 充油后惯性元件的灵敏度。


[00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 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0035]图1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控制机构的示意图。[0036]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油杯,2-限速杆,3-腔内力臂杆,4-腔内支杆, 5-导套,6-导向控制杆,7-支撑组件,8-法兰,9-波纹管,10-腔外支杆,11-腔外力 臂杆,12-钟罩,13-螺套,14-调节杆,15-手轮,16-基台,17-腔外杠杆机构支点, 18-腔内杠杆机构支点,19-竖直导向孔,20-限速部件,21-出油口,22-腔室,23-底 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实施例一[0038]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的优选实施 例。所述高真空充油设备包括真空腔室22、储油装置和抽真空装置等常用装置。其中, 所述真空腔室22包括底板23和放置在底板23上的钟罩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钟罩12为石英钟罩,在所述钟罩12和所述底板23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圈,使所述真空腔室22能够 密封抽真空;所述储油装置为油杯1,在所述油杯1的底部成型有出油口 21,在本实施例 中所述油杯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炼油的加热带。[0039]所述调节控制机构包括限速杆2、导向控制杆6、调节机构和滑动密封机构。[0040]所述限速杆2设置于所述真空腔室22内,所述限速杆2的节流端与所述出油口 21配合。所述限速杆2通过设置于所述油杯1顶盖上的竖直导向孔19伸入所述油杯1内 部,所述限速杆2的所述节流端设置有与所述出油口 21形状相配合的限速部件20。在本 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口 21为敞口朝向所述油杯1内侧的圆台形,所述限速部件20为与所述 圆台形出油口 21相配合的球形。[0041]所述导向控制杆6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底板23,位于所述真空腔室22内的所述导 向控制杆6部分与所述限速杆2连接使所述限速杆2和所述导向控制杆6联动。在本实 施例中,所述导向控制杆6和所述限速杆2均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控制杆6和所述限速杆 2之间设置有腔内杠杆机构,所述导向控制杆6的一端和所述限速杆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 所述腔内杠杆机构的动力侧和阻力侧,以使所述导向控制杆6和所述限速杆2联动。[0042]所述腔内杠杆机构包括腔内支杆4和腔内力臂杆3 ;所述腔内支杆4竖直设置; 所述腔内力臂杆3的一端与所述真空腔室22内的所述导向控制杆6的所述一端连接(在 本实用新型中,杠杆机构中的“连接”均为铰接,而且根据需要可为间隙配合的铰接), 所述腔内力臂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限速杆2上与所述节流端相对端的一端连接;所述腔 内支杆4的一端可支撑,所述腔内支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内力臂杆3连接,所述腔内支 杆4与所述腔内力臂杆3的连接点为腔内杠杆机构支点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内支 杆4的所述一端可移动地固定支撑,所述腔内杠杆机构支点18在所述腔内力臂杆3上的 位置可调。所述真空腔室22内的所述导向控制杆6部分的外部套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撑组 件7,所述支撑组件7的外壁成型有若干个排气孔,以避免真空死区。所述支撑组件7的 一端与所述底板23的上表面固定,另一端具有套设于所述导向控制杆6与所述支撑组件 7之间的导套5,所述腔内支杆4的所述一端可移动地固定支撑在所述支撑组件7上。[0043]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真空腔室22外,用于控制所述导向控制杆6,所述调 节机构通过控制所述导向控制杆6进而控制所述限速杆2的所述节流端,以改变所述出油 口 21适于油液通过的横截面积,来控制所述出油口 21的充油速度。在本实施例中,所 述调节机构为腔外杠杆机构,所述导向控制杆6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腔外杠杆机构的阻 力侧,所述腔外杠杆机构的动力侧为控制端。[0044]所述腔外杠杆机构包括调节杆14、腔外支杆10和腔外力臂杆11 ;所述腔外支杆 10和所述调节杆14竖直设置;所述调节杆14的一端为所述控制端,所述调节杆14的另 一端与所述腔外力臂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腔外力臂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腔室22 外的所述导向控制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腔外支杆10的一端可支撑,所述腔外支杆10的 另一端与所述腔外力臂杆11连接,所述腔外支杆10与所述腔外力臂杆11的连接点为腔 外杠杆机构支点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外支杆10的所述一端可移动地固定支撑,所 述腔外杠杆机构支点17在所述腔外力臂杆11上的位置可调;所述调节杆14为螺杆,其 外部螺接有与基台16固定的螺套13,所述调节杆14的所述控制端设置有手轮15。[0045]所述滑动密封机构设置在所述导向控制杆6与所述底板23之间,所述滑动密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23底部的可伸缩密封装置,所述可伸缩密封装置为波纹管9, 所述波纹管9套装于所述真空腔室22外的所述导向控制杆6部分的外部且使所述导向控 制杆6与所述腔外力臂杆11连接的所述一端露出,所述波纹管9的上部具有可密封的法 兰8,所述波纹管9通过所述法兰8与所述底板23的所述底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 9的下部与所述导向控制杆6外表面密封固定连接。[0046]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调节控制机构对惯性元件进行充油的充油调速方法 为操作所述调节机构,通过控制所述导向控制杆6进而控制所述限速杆2的所述节流端, 以改变所述出油口 21适于油液通过的横截面积,来控制所述出油口 21的充油速度在 本实施例中,首先由操作人员手工扭动所述手轮15,所述手轮15旋转一周,所述调节杆 14将移动一个螺距,通过所述腔外杠杆机构和所述腔内杠杆机构成比例地(根据需要包 括等比例、缩小或放大)调节所述限速部件20与所述出油口 21的相对距离,而最终改变 所述出油口 21适于油液通过的横截面积,来实现对充油速度的调节,使充油速度可调整 到5-22滴/分钟。[0047]实施例二[0048]本实施例调节控制机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并非 杠杆机构,而是将图1中的导向控制杆6和调节杆14通过连杆直接固定连接,只要能够 使所述导向控制杆6与所述调节杆14联动,将所述调节杆14的调节动作传递给所述导向 控制杆6即可。在调节充油速度时,操作所述调节杆14的控制端,通过腔内杠杆机构成 比例地(根据需要包括等比例、缩小或放大)调节限速部件20与出油口 21的相对距离, 而最终改变所述出油口 21适于油液通过的横截面积,来实现对充油速度的调节。本实施 例调节控制机构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004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上述调节杆14和连接杆,调节充油速度 时,直接调节所述导向控制杆6位于真空腔室22外部的一端(即此时的控制端),通过腔 内杠杆机构成比例地(根据需要包括等比例、缩小或放大)调节限速部件20与出油口 21 的相对距离,而最终改变所述出油口 21适于油液通过的横截面积,来实现对充油速度的 调节。[0050]实施例三[0051]本实施例调节控制机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再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 导向控制杆6和限速杆2之间通过连杆直接固定连接,只要能够使所述导向控制杆6与所 述限速杆2联动,将调节动作传递给所述限速杆2即可。在调节充油速度时,操作所述调 节杆14的控制端,通过腔外杠杆机构成比例地(根据需要包括等比例、缩小或放大)调 节限速部件20与出油口 21的相对距离,而最终改变所述出油口 21适于油液通过的横截 面积,来实现对充油速度的调节。本实施例调节控制机构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005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法兰8可根据需要选择金属法兰、自身带有橡胶的法兰 或者橡胶质地法兰等,当选用金属法兰,安装时只需在所述法兰8和所述底板23的所述 底部之间设置橡胶等密封圈,来保证密封固定连接即可。[0053]本实用新型中高真空充油设备只需设置一个可真空腔室即可,若为了根据需要 方便抽真空,提高抽真空效率,可以在该真空腔室内利用隔板等将真空腔室分隔成两个 可分别密封的小腔室(惯性元件小腔室和油杯小腔室),并在所述隔板的充油位置上设置适于油液通过并由此进入惯性元件内腔的、可打开/关闭的密封门,从而实现对两个 小腔室分别抽真空。当需要更换或补充油液时,将所述密封门关闭,保持惯性元件小腔 室内的真空度,只打开油杯小腔室补充油液。当需要更换惯性元件时,将所述密封门关 闭,保持油杯小腔室内的真空度,只打开惯性元件小腔室更换惯性元件即可。这样一 来,避免了重复多次抽真空,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能源浪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 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 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 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速杆(2),设置于所述高真空充油设备的真空腔室(22)内,所述限速杆(2)的节流 端与所述高真空充油设备的储油装置的出油口(21)配合;导向控制杆(6),可滑动地穿过设置在所述真空腔室(22)的底板(23),位于所述真 空腔室(22)内的所述导向控制杆(6)部分与所述限速杆(2)连接使所述限速杆(2)和所 述导向控制杆(6)联动;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真空腔室(22)外,所述调节机构通过控制所述导向控制杆 (6)进而控制所述限速杆(2)的所述节流端,以改变所述出油口(21)适于油液通过的横截 面积,来控制所述出油口(21)的充油速度;滑动密封机构,设置在所述导向控制杆(6)与所述底板(2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控制杆(6)和所述限 速杆(2)之间设置有腔内杠杆机构,所述导向控制杆(6)的一端和所述限速杆(2)的一端 分别连接在所述腔内杠杆机构的动力侧和阻力侧,以使所述导向控制杆(6)和所述限速 杆⑵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为腔外杠杆机 构,所述导向控制杆(6)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腔外杠杆机构的阻力侧,所述腔外杠杆机 构的动力侧为控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控制杆(6)和所述限 速杆(2)之间设置有腔内杠杆机构,所述导向控制杆(6)的一端和所述限速杆(2)的一端 分别连接在所述腔内杠杆机构的动力侧和阻力侧,以使所述导向控制杆(6)和所述限速 杆⑵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控制杆(6)和所 述限速杆(2)均竖直设置;所述腔内杠杆机构包括腔内支杆(4)和腔内力臂杆(3);所述 腔内支杆(4)竖直设置;所述腔内力臂杆(3)的一端与所述真空腔室(22)内的所述导向 控制杆(6)的所述一端连接,所述腔内力臂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限速杆⑵上与所述节 流端相对端的一端连接;所述腔内支杆(4)的一端可支撑,所述腔内支杆(4)的另一端与 所述腔内力臂杆(3)连接,所述腔内支杆(4)与所述腔内力臂杆(3)的连接点为腔内杠杆 机构支点(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内杠杆机构支点(18) 在所述腔内力臂杆(3)上的位置可调;所述真空腔室(22)内的所述导向控制杆(6)部分 的外部套装有竖直设置的支撑组件(7),所述支撑组件(7)的一端与所述底板(23)的上表 面固定,另一端具有套设于所述导向控制杆(6)与所述支撑组件(7)之间的导套(5),所 述腔内支杆(4)的所述一端可移动地固定支撑在所述支撑组件(7)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控制杆(6)和所 述限速杆⑵均竖直设置;所述腔外杠杆机构包括调节杆(14)、腔外支杆(10)和腔外力 臂杆(11);所述腔外支杆(10)和所述调节杆(14)竖直设置;所述调节杆(14)的一端为 所述控制端,所述调节杆(14)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外力臂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腔外力 臂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腔室(22)外的所述导向控制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腔外 支杆(10)的一端可支撑,所述腔外支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外力臂杆(11)连接,所述腔外支杆(10)与所述腔外力臂杆(11)的连接点为腔外杠杆机构支点(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外杠杆机构支点(17) 在所述腔外力臂杆(11)上的位置可调;所述调节杆(14)为螺杆,其外部螺接有与基台 (16)固定的螺套(13),所述调节杆(14)的所述控制端设置有手轮(15)。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装置为油杯 (1),所述油杯(1)的底部成型有所述出油口(21),所述限速杆(2)通过设置于所述油杯 (1)顶盖上的竖直导向孔(19)伸入所述油杯(1)内部,所述限速杆(2)的所述节流端设置 有与所述出油口(21)形状相配合的限速部件(20);所述出油口(21)为敞口朝向所述油 杯(1)内侧的圆台形,所述限速部件(20)为与所述圆台形出油口(21)相配合的球形;所 述油杯(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炼油的加热带。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调节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密封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底板(23)底部的可伸缩密封装置;所述可伸缩密封装置为波纹管(9),所述 波纹管(9)套装于所述真空腔室(22)外的所述导向控制杆(6)部分的外部,所述波纹管 (9)的上部与所述底板(23)的所述底部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9)的下部与所述导向 控制杆(6)外表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9)的所述上部还具有可密封的法兰(8), 所述波纹管(9)通过所述法兰(8)与所述底板(23)的所述底部密封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包括限速杆、导向控制杆、调节机构和滑动密封机构,调节机构通过控制导向控制杆进而控制限速杆的节流端,以改变出油口适于油液通过的横截面积,来控制出油口的充油速度。本实用新型用于高真空充油设备的调节控制机构及其充油调速方法,能精确地微量调节充油速度、保证真空腔室密封、而且能减小设备占用空间、提高充油效率。
文档编号B67D99/00GK201801379SQ2010205371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9日
发明者曹桂英 申请人: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