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纺织机、特别是成卷机的成卷装置的轧光支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175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纺织机、特别是成卷机的成卷装置的轧光支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特别是用于成卷机的成卷装置。
背景技术
纤维加工线涉及纤维的加工,纤维的加工通常由散棉中的纤维开始以获得纱线。该系统包括多种机器;特别地,梳理机允许获得纤维网。多个网被拉伸并卷绕在设置于梳理机的下行线路的成卷机上,从而形成卷绕在筒管上以在成卷装置中形成棉卷的网。成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示例在以本申请人的名义的国际申请PCT/ IB2010/052766中进行了描述。然后,棉卷被传送到精梳机,并且通过这些机器由棉卷开始制成的网被传送到针梳机、粗纺机和纺纱单元以分别形成网、粗纱卷和纱线卷。成卷装置包括一对轧光机,其间定位有空筒管或形成中的棉卷。容置筒管或棉卷的区域由一对板轴向地限定,以避免筒管或棉卷从轧光机中漏出。由于板的存在,轧光机的支承件是难以使用的,这是因为支承元件会妨碍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种克服了上述缺点的成卷装置,特别是用于成卷机的成卷
直ο此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制造的一种成卷装置而得以实现,棉卷通过将织物纤维网卷绕在筒管上而形成,该成卷装置包括第一轧光机和第二轧光机,该第一轧光机和该第二轧光机相互关联地定位成支承筒管,该第一轧光机和该第二轧光机能够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的轴向尺寸,第一轧光机和第二轧光机中的至少一个是机动化的;标记装置,该标记装置能够轴向地标记用于支承筒管或棉卷的空间,该标记装置包括一对板,这一对板0 具有预定的径向尺寸,并且在第一和第二轧光机的侧部上彼此轴向相对;用于第一轧光机的支承组件,该支承组件能够支承第一轧光机以使其旋转;其中,该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承臂,其在沿第一轧光机的轴向尺寸的中间位置中支承第一轧光机。


根据本发明的成形装置的特性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给出的说明而变得明白,该说明借助于根据附图的陈述式的且非限制的示例作出,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成卷装置;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成卷装置;图3示出图1中的装置的横截面的侧视图;图4示出图2中的装置的横截面的侧视图fe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图恥示出图fe中的支承组件的复位装置;图5c示出图fe中的支承组件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沿包含轧光机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截取;图6a和6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图6c示出图6a中的支承组件的复位装置;图6d示出图6a中的支承组件的横截面,其中没有中心轴;图7、8和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图IOa和IO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以及图11示出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一种诸如成卷机之类的用于加工纤维网或棉卷的机器包括成卷装置 1。该装置1具有用于输入网W的输入区域2,该网W来自处于该装置1的上行线路的诸如成卷机的拉伸设备和卷绕装备之类的机器。优选地,该装置1包括喂进单元4,用于根据输入方向IN及其偏移量接收移来的网 I棉卷L由卷绕在筒管T的周围的网W形成,该筒管T优选地在其表面上有穿孔。该装置1还包括用于形成棉卷L的一对轧光机,这对轧光机中的至少一个是机动化的,优选地带有固定的旋转轴线。在成卷循环开始时,筒管T搁置在这两个轧光机上并由这两个轧光机支承。特别地,装置1包括具有第一直径Dp的第一轧光机22和具有第二直径Ds的第二轧光机对。优选地,第一直径Dp小于第二直径Ds。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图1到图6),装置1包括带装置38,该带装置38形成闭合的回路并被至少部分地卷绕到第一轧光机22上,保持与筒管T相接触,并且随后与形成中的棉卷相接触。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带装置38由单个带39a构成,该单个带39a沿轧光机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宽度或伸长度小于单个带39a卷绕其上的第一轧光机的轴向长度。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带装置38由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带39b、39c构成,带39b、 39c沿第一轧光机22的旋转轴线彼此并排地定位。根据其它实施方式,装置1不具有卷绕在第一轧光机上的带。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装置1还包括定位在喂给单元4的下行线路和第一轧光机22 的上行线路的可移动滑块30,该可移动滑块30例如可以旋转,例如呈板的形式,网W在该可移动滑块30上移动。可移动滑块30因此适于占据有效位置和相对于有效位置旋转的待用位置,在该有效位置中,该可移动滑块30呈倾斜形式,以便指向包括在两个轧光机22J4之间的区域, 在该待用位置中,该可移动滑块30指向两个轧光机22J4之间的区域的外部。装置1还包括轴向地标记接收设置在轧光机22、对上的空筒管T或棉卷L的区域的装置。例如,所述标记装置包括支架40,该支架40包括一对板42,这对板42沿轧光机 22J4的旋转轴线间隔定位,以便在这对板42之间限定其中接收空筒管T或棉卷L的区域。板42可以沿相对于垂直线大致倾斜的直线型的支架轴线Y平移,以跟随形成中的棉卷。优选地,另外,板42包括抽吸装置,该抽吸装置适于与由轧光机22J4支承的筒管 T相互作用,以在其表面上产生低压。支架40因此能够从初始构型转变到最终构型,在该初始构型中,板处于极限降低位置,在最终构型中,板沿支架轴线Y从极限降低位置平移,并占据极限升高位置。另外,优选地,装置1包括能够将空筒管T装载在轧光机22J4之间的装载装置。例如,所述装载装置包括装载臂50,该装载臂50适于接收空筒管T,能够在装载位置与卸载位置之间移动,在该装载位置中,可将空筒管T装载到该臂上,在该卸载位置中, 筒管在轧光机之间滚动;例如,臂50可在所述两个位置之间旋转。在初始成卷构型中,也就是当板42的轴线处于与第一轧光机22相距最小距离处, 从而将板42平行于轧光机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投影在直交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假想平面上时,获得投影区域,该投影区域被定义为板在初始构型中的“径向尺寸区域”。第一轧光机具有直径Dp和/或相对于第二轧光机M的位置,使得第一轧光机22 的旋转轴线被包含在板42的径向尺寸区域中。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轧光机22包括通过中心轴22c连接的一对带轮22a、22b, 这对带轮22a、22b沿第一轧光机的旋转轴线Z间隔开。另外,优选地,轧光机22包括定位在带轮22a、22b之间的一对凸缘22d、22e,这对凸缘22d、22e同样沿中心轴22c间隔开并由中心轴22c旋转地支承。另外,优选地,轧光机22包括由两个凸缘22d、2&支承的圆柱形的壳体22f。在带有两个带的实施方式中,带装置38的每个带39b、39c均由它们各自的带轮支承并由壳体22f支承(图5c)。在单个带实施方式中,带装置38的带39b由两个带轮22a、22b支承并由壳体22f 支承(图6d),该壳体22f完全被带38所覆盖。优选地,所述带轮22a、22b具有阶梯状的轮廓,或由至少两个具有可变直径的区域构成,以形成带装置的横向导引装置,该横向导引装置适于限制所述带装置的轴向移动。装置1还包括用于第一轧光机的支承组件,该支承组件适于在适当位置中将所述第一轧光机22支承成,使其能够围绕其旋转轴线Z旋转。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承臂,该至少一个支承臂沿第一轧光机22的旋转轴线定位在所述轧光机的轴向端部之间或定位在带轮22a、22b的轴向尺寸内,其中,该至少一个支承臂从第一轧光机22、特别是从其中心轴22c延伸成,以便延伸超过板42的径向尺寸。优选地,支承组件60包括两个轴向间隔开的支承臂70a、70b ;这两个支承臂70a、 70b在所述轧光机22的轴向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中支承轧光机22的中心轴22c。优选地,支承组件60包括由相应的臂70a、70b支承的衬套72a、72b和容置在相应的衬套72a、72b中的滚子轴承74a、74b,用以支承中心轴22c。在中心轴22c的支承区域中,支承臂70a、70b与带轮22a、22b并排并优选地定位在带轮22a、22b与壳体22f之间。另外,支承组件60包括附连经轴72和至少一个主凸缘74,以该支承组件60其连接于机器壳体,该附连经轴72连接于支承臂,并且具有轴向尺寸,以从第一轧光机的轴向尺寸和第二轧光机的轴向尺寸突出,该至少一个主凸缘74连接于附连经轴72的端部。附连经轴72在板42的径向尺寸的外部、在与支承轧光机22的区域相对的区域中固定于支承臂。另外,支承组件60包括在初级轧光机22的相对侧上能够支承带装置38以使该带装置38其滑动的复位装置80。优选地,该复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惰性辊,带装置卷绕在该至少一个惰性辊上。根据带有单个带39a的实施方式,复位装置包括一对辊子82、84,这对辊子82、84 由例如固定于主凸缘74的复位凸缘86、88支承于端部处(图6a、6b和6c)。根据带有两个带39b、39c的实施方式,复位装置包括同轴成对的两对辊子92、94、 96、98,这两对辊子92、94、96、98由例如固定于主凸缘74的复位凸缘102、104支承于端部处。每对非同轴的辊子92、96 ;94,98支承带39b、39c(图和5b)。优选地,复位凸缘可以以可释放的方式附连于固定凸缘74,从而当该附连被释放时,辊子可以移动得更接近第一轧光机22,从而放松带装置38。另外,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变型,辊子是带凸缘的,以形成带的侧向导引装置(图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辊子是不带凸缘的(图6a和6c)。根据又一实施方式(图IOa和IOb),支承组件60包括部分开口的托架102,该托架102适于接收第一轧光机22以使其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轧光机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向外突出,以形成与形成中的棉卷相接触的接触表面。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支承组件60包括定位在托架102中的至少一个滚子轴承104,该第一轧光机22搁置在该至少一个滚子轴承104上以使其容易地旋转。例如,设置有多个例如呈安装在托架102中的辊子的形式的滚子轴承104,从而限定用于第一轧光机22的假想滚动表面。另外,例如,托架102包括用于接收轧光机的凹形侧壁106,以及轴向地限制凹形侧壁106内部的空间的限制壁108。例如,另外,限制壁108容置有多个滚珠轴承。优选地,另外,在预见到带的那些实施方式中,支承组件包括可拆卸地附连于机器壳体的可拆卸的附连装置,该附连装置能够支承第一轧光机(图11);有利地,这使得能够实现缩短操作时间的维护操作,特别是缩短用于更换带装置的操作时间。例如,机器壳体包括设置在轴向相对侧上的壁120a、120b,用于装配该支承组件。根据优选实施方式,附连装置包括装配轴122,该装配轴122可以轴向地插入穿过该主凸缘74和附连经轴72。优选地,另外,附连装置在附连经轴72的相对侧上包括一对间隔件123a、123b,这对间隔件123a、123b与主凸缘74轴向并排地设置。附连装置还包括一对附连凸缘12乜、1Mb,这对附连凸缘IMa、124b可以插入穿过壳体120的壁以抵靠在相应的间隔件123a、12 上。附连轴122延伸成横贯间隔件123a、123b,并同样延伸横贯附连凸缘12^、lMb,从而从壳体的壁120a、120b突出。附连装置优选地还包括闭锁装置126a、U6b,用于将附连轴122附连于附连凸缘 ma、1Mb。当闭锁装置126b从装配好的支承组件的至少一个壁120b上被移除时,附连轴122 可以至少从一侧被取出,从而在支承组件与壳体的壁120之间产生空腔124,用于移除带装置。创新地是,根据本发明的成卷装置使得能够在避免与装置的其它元件形成结构干涉的同时,支承第一轧光机。特别地,有利地是,该成卷装置使得能够使用比第二轧光机小得多的并且包含在板的径向尺寸内的第一轧光机,而第一轧光机的支承元件不会妨碍支架的板,同时使得轧光机22的轴向伸长度非常接近于板42之间的轴向距离。根据另一有利方面,带装置在磨损或定期维护的情况下可以被更换实际上,释放复位凸缘与主凸缘之间的附连,朝向第一轧光机移动辊子,使得放松带装置,并更换所述带装置就足够了。有利地,另外,当存在带装置时,该带装置被适时地轴向导引,从而防止其从第一轧光机上脱离。清楚的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保持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的同时,对上述成卷装置进行修改,以满足视情况而发生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棉卷(L)的成卷装置(1),所述棉卷(L)通过将织物纤维网(W)卷绕在筒管⑴ 上形成,所述成卷装置(1)包括第一轧光机0 和第二轧光机(M),所述第一轧光机0 和所述第二轧光机04)相互关联地定位成支承所述筒管(T),所述第一轧光机和所述第二轧光机能够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具有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尺寸,所述第一轧光机和所述第二轧光机中的至少一个是机动化的;标记装置,所述标记装置能够轴向地标记用于支承所述筒管(T)或所述棉卷(L)的空间,所述标记装置包括一对板(42),所述一对板0 具有预定的径向尺寸,并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轧光机02、M)的侧部上彼此轴向相对地定位;用于所述第一轧光机0 的支承组件(60),所述支承组件(60)能够支承所述第一轧光机以使所述第一轧光机旋转;其中,所述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承臂(70a、70b),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臂(70a、70b) 在沿所述第一轧光机0 的轴向尺寸的中间位置中支承所述第一轧光机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承组件(60)包括两个轴向地间隔开的支承臂(70a、70b),所述两个支承臂(70a、70b)位于沿所述第一轧光机02)的轴向尺寸的中间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初始成卷构型中,所述第一轧光机0 的旋转轴线(Z)包含在所述板G2)的整个径向尺寸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轧光机0 的直径(Dp)小于所述第二轧光机(24)的直径(D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轧光机0 包括一对带轮Qh、22b),所述一对带轮(22a、22b)沿所述第一轧光机的所述旋转轴线间隔开,并且通过中心轴(22c)彼此连接;一对凸缘02d、2&),所述一对凸缘(22d、22e)沿所述中心轴(22c)间隔开并由所述中心轴(22c)旋转地支承,且定位在所述带轮(22a、22b)之间;圆柱形壳体02f),所述圆柱形壳体由所述两个凸缘(22d、22e)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承组件(60)包括衬套(72a、72b)和滚子轴承(74a、74b),以支承所述中心轴02c),所述衬套(72a、72b)由相应的所述臂(70a、70b) 支承,所述滚子轴承(74a、74b)容置在相应的所述衬套(7h、72b)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臂(70a、70b)在所述中心轴(22c)的支承区域中与所述带轮Oh、22b)并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承组件(60)包括附连经轴(7 和至少一个主凸缘(74),以将所述支承组件(60)连接于壳体,所述附连经轴(7 连接于所述支承臂(70a、70b),并且具有轴向伸长度,以从所述第一轧光机02)的轴向尺寸和所述第二轧光机04)的轴向尺寸突出,所述至少一个主凸缘(74)连接于所述附连经轴(72)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包括带装置(38),所述带装置(38)形成第一闭合回路并且被至少部分地卷绕到所述第一轧光机0 上,所述带装置与所述筒管(T)相接触或与形成中的棉卷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轧光机0 包括一对带轮Qh、22b),所述一对带轮(22a、22b)沿所述第一轧光机的所述旋转轴线间隔开并通过中心轴(22c)彼此连接;一对凸缘02d、2&),所述一对凸缘(22d、22e)沿所述中心轴(22c)间隔开并由所述中心轴(22c)旋转地支承,并且定位在所述带轮(22a、22b)之间;圆柱形壳体02f),所述圆柱形壳体由所述两个凸缘(22d、22e)支承,其中,所述带装置由所述带轮支承并由壳体支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带装置(38)由单个带(39a)构成或由一个或多个单独的带(39b、39c)构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单独的带(39b、39c)沿所述第一轧光机 (2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轴向并排地定位。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承组件(60)包括在所述第一轧光机 (22)的相对侧上的复位装置(80),所述复位装置(80)能够支承所述带装置(38)以使所述带装置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由所述复位凸缘(102、104) 支承于端部处的至少一个惰性辊,所述带装置卷绕在所述至少一个惰性辊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承组件(60)包括附连经轴(7 和至少一个主凸缘(74),以将所述支承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附连经轴(7 连接于所述支承臂(70a、70b),并且具有轴向伸长度,以从所述第一轧光机02)的轴向尺寸和所述第二轧光机04)的轴向尺寸突出,所述至少一个主凸缘(74)连接于所述附连经轴(72)的端部, 所述复位凸缘连接于所述主凸缘(7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复位凸缘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附连于所述主凸缘(74),从而当释放所述附连时,所述辊子能够移动得更接近所述第一轧光机 (22)。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惰性辊是带有凸缘的,以便侧向地引导所述带装置(38)。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轧光机(2 是机动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包括附连装置,所述附连装置适于将所述支承组件 (60)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于机器壳体的至少一个壁(120a、120b)。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可拆卸的附连装置包括装配轴(122),所述装配轴(12 能够至少在所述机器的一侧上从所述支承组件(60)上取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包括带装置(38),所述带装置(38)形成第一闭合回路并被至少部分地卷绕到所述第一轧光机0 上,所述带装置与所述筒管(T)相接触或与形成中的棉卷相接触,其中,在取下所述附连轴(12 之后,在所述壁(120b)与所述支承组件之间保持有空腔(121),所述空腔(121)适用于取下所述带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成卷装置(1)包括第一轧光机(22)和第二轧光机(24)以及用于第一轧光机(22)的支承组件(60),该支承组件(60)能够支承所述轧光机以使其旋转。支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承臂(70a、70b),该支承臂(70a、70b)在沿第一轧光机(22)的轴向尺寸的中间位置中支承第一轧光机(22)。
文档编号B65H54/28GK102424303SQ20111022657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吉罗拉莫·普兰迪尼 申请人:马让利精梳&飞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