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酱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6660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酱油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态调味品包装容器,尤其是一种新型酱油壶。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酱油、醋等液态调味品的包装容器之一为壶形容器。但目前所使用的壶形容器有一个普遍的缺点,即这种容器不容易倾倒出其中的液体。究其原因,除了这种壶的壶嘴普遍较小和使用者在倾倒调味品时一般不会意识到要把壶的另一个壶盖拧开一些或根本不愿去这么做之外,还有一个设计层面的原因,即这种以传统茶壶为原型改造而来的酱油壶有其难以克服的结构缺陷,使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方便使用的壶形容器。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壶的结构进行改进得到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酱油壶最大的区别在于该新型酱油壶的壶嘴是通过“双向过渡”方式与壶体相连的。与壶嘴通过“单向过渡”方式与壶体相连的现有酱油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壶嘴与壶体的过渡部分的容积更大,更有利于通过“单口通道”倾倒出壶内的液体。上述的“单向过渡”方式是指基于“两条相交直线只能倒出一个圆角”的理论将壶嘴与壶体过渡连接的一种连接方式。上述的“双向过渡”方式是指基于“一组平行线与一条直线相交可以倒出两个方向相反的圆角”的理论将壶嘴与壶体过渡连接的一种连接方式。上述的“单口通道”是指在不开启另一个瓶盖的情况下,仅存在壶嘴一处通道与外界相连状态下的壶嘴内腔。本申请文件中所提到的“过渡”是指通过包括圆弧在内的各种过渡连接形式将不同面连接起来的一种操作。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前面所提到的基于“两条相交直线只能倒出一个圆角”的理论或基于“一组平行线与一条直线相交可以倒出两个方向相反的圆角”的理论是壶嘴与壶体过渡连接的基础,但并不表示壶嘴与壶体过渡连接的形式仅限于“圆角” 形式,它还包括其它的能够实现壶嘴与壶体过渡连接的结构形式。现有酱油壶只有壶嘴底部一处圆滑过渡部位与壶体相连,而本申请所述的新型酱油壶经过“双向过渡”后有壶嘴底部和壶嘴顶部两处过渡部位与壶体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在不打开灌装口处壶盖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壶嘴这一 “单口通道”流畅地倾倒出壶内的液体。

图1是现有酱油壶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酱油壶倾倒时的剖视图[0014]图3是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图图4是图3倒圆角后形成的图图5是一组平行线与一条直线相交图图6是图5双向倒圆角后形成的图图7是一种新型酱油壶示意图图8是图7新型酱油壶倾倒时的剖视图图9是另一种新型酱油壶倾倒时的剖视图图10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壶嘴与壶体“双向过渡”连接形式之一局部放大图图13是壶嘴与壶体“双向过渡”连接形式之二局部放大图图14是壶嘴与壶体“双向过渡”连接形式之三局部放大图图15是壶嘴与壶体“双向过渡”连接形式之四局部放大图图16是壶嘴与壶体“双向过渡”连接形式之五局部放大图图17是壶嘴与壶体“双向过渡”连接形式之六局部放大图图18是壶嘴与壶体“双向过渡”连接形式之七局部放大图图19是壶嘴与壶体“双向过渡”连接形式之八局部放大图图中1.壶体2.壶嘴3.壶嘴盖4.壶盖5.把手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酱油壶具体实施例如下如图7所示,本新型酱油壶的壶嘴(2)是通过“双向倒圆角”方式与壶体⑴相连的。与如图1所示的现有酱油壶的壶嘴(2)通过“单向倒圆角”方式与壶体(1)相连不同, 本新型酱油壶有壶嘴(2)底部和壶嘴(2)顶部两处圆滑过渡部位与壶体(1)相连。通过图2与图8的比较或图10与图11的比较可以看出本新型酱油壶较现有技术有明显的改进。如图2所示的现有的酱油壶由于采用“单向倒圆角”结构,因此其在倾倒液体时会遇到一个结构性问题,即当使用者在不打开壶盖(4)倾倒液体时除了面临壶嘴O)内腔截面较小的问题以外,还面临液体在尚未从壶嘴O)出口倒出来之前就已经被壶嘴(2)顶部与壶体(1)相连处的外壳挡住而失去通过“单口通道”顺畅地倒出的机会。如图8所示的新型酱油壶由于采用“双向倒圆角”结构,因此其在倾倒液体时就不会遇到上述的结构性问题,即当使用者在不打开壶盖(4)倾倒液体时并不会发生液体在尚未从壶嘴O)出口倒出来之前就已经被壶嘴(2)顶部与壶体(1)相连处的外壳挡住的情况,所以它具备通过“单口通道”顺畅地倒出的首要条件。当然,除了“首要条件”以外,是否能够通过“单口通道”流畅地倾倒出适量的液体还和壶嘴O)的内腔的最小截面积和使用者的具体操作方式等因素有关,但如果没有上述的“首要条件”则通过“单口通道”即同一通道实现外界空气与壶内液体同时且流畅的置换是不可能的。
4[0039]为了形象直观地说明现有酱油壶与本实用新型的区别,本申请分别建立了图3、图 4所示的现有酱油壶壶嘴(2)与壶体(1)连接的数学模型和图5、图6所示的新型酱油壶壶嘴(2)与壶体(1)连接的数学模型。这样通过两组数学模型的比较就能直观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了。本实施例中壶嘴⑵与壶体⑴通过“双向倒圆角”的“双向过渡”形式连接符合该类型产品制造的工艺特点,即有利于模具的制造及产品的注塑成型。除了本实施例所述的“双向倒圆角”的“双向过渡”形式以外,还有诸如图12至图 19所示的其它一些“双向过渡”形式可以使用。不管是哪种具体的过渡形式,只要具有本申请所述的“双向过渡”特征,均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申请所述的“双向过渡”是指宏观层面的结构形式。对于吹塑、注塑产品而言,各面之间因工艺性方面的一般要求导致可能出现的一些较小的弧形连接结构,如半径在3mm 以下的弧形过渡结构因其不具有本申请所述的“双向过渡”的功能,因此不视为宏观层面的结构。因此这类单纯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而产生的过渡弧并不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酱油壶,包括壶体(1)、壶嘴O)、壶嘴盖(3)和把手(5),其特征在于该新型酱油壶的壶嘴是通过“双向过渡”方式与壶体相连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酱油壶,其特征在于该新型酱油壶的壶嘴是通过“双向倒圆角”方式与壶体相连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态调味品包装容器,尤其是一种新型酱油壶。目前所使用的壶形容器有一个普遍的缺点,即使用者在倾倒调味品时一般不会意识到要把壶的另一个壶盖拧开一些或根本不愿去这么做之外,使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壶的结构进行改进得到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酱油壶最大的区别在于该新型酱油壶的壶嘴是通过“双向过渡”方式与壶体相连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在不打开灌装口处壶盖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壶嘴这一“单口通道”流畅地倾倒出壶内的液体。
文档编号B65D25/52GK202244473SQ2011203002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4日
发明者李玉华 申请人:李玉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