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838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等的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的少量生产线中,作为用于对侧板组装体等大件工件进行焊接并组装的搬送装置的一例,采用图5所示的形态。在该搬送装置中,使用具有吊架主体202的吊架203,所述吊架主体202在架设的搬送导轨200上被辊201悬吊成能够自由行进。首先,作业员在工序A中利用吊架主体202的侧板悬吊部204和中柱定位部205对侧板外板W进行定位并载置。接下来,作业员推动吊架203使其移动至工序C 一 I。在该工序C 一 I中,焊接夹具206动作,从而将侧板外板W自动地从吊架203移载至焊接夹具206。并且,作业员使吊架203在避让工序B临时避让。这是为了避免吊架203和未图示的 临时焊接装置发生干涉的措施。另一方面,在工序C 一 I中,在焊接夹具206上,利用未图示的临时焊接装置对侧板外板W和后梁(rear girder)、中柱加强肋以及前柱加强肋进行临时焊接,从而形成侧板外板组装体W2。当临时焊接完成后,作业员使在避让工序B避让的吊架203再次返回工序C 一 I。通过焊接夹具206的动作,自动地将被临时焊接后的侧板外板组装体W2从焊接夹具206移载至吊架203的侧板悬吊部204和中柱定位部205。接下来,作业员推动吊架203使其移动至下一工序C 一 2。在该工序C 一 2中,对吊架203上的侧板外板组装体W2自动进行正式焊接(増打溶接)。当正式焊接完成后,作业员推动吊架203使其移动至工序E — I。在该工序E — I中,使焊接夹具207动作,从而将侧板外板组装体W2自动地从吊架203移载至焊接夹具207。并且,作业员使吊架203在避让工序D临时避让。这也是为了避免吊架203和未图示的临时焊接装置发生干涉的措施。在工序E — I中,在焊接夹具207上,继续利用未图示的临时焊接装置对侧板外板组装体W2和侧板内板组装体、加强肋构件进行临时焊接,从而形成侧板组装体W3。当临时焊接完成后,作业员使在避让工序D避让的吊架203再次返回工序E — I。通过焊接夹具207的动作,自动地将被临时焊接后的侧板组装体W3从焊接夹具207移载至吊架203的侧板悬吊部204和中柱定位部205。接下来,作业员推动吊架203使其移动至下一工序E — 2。在该工序E — 2中,对吊架203上的侧板组装体W3自动进行正式焊接。当正式焊接完成后,作业员推动吊架203使其移动至工序E — 3。在该工序E — 3中,对吊架203上的侧板组装体W3自动进行更进一步的正式焊接。接下来,作业员推动吊架203使其移动至下游的移载装置208。侧板组装体W3在被移载装置208从吊架203卸下后,被未图示的搬送装置朝向下游搬送。另一方面,作业员将空置的吊架203大幅地回转移动而使其返回工序A。如上所述,在现有的搬送装置中,在临时焊接作业时,需要使吊架203在避让工序B、D中避让,以免与临时焊接装置发生干涉,因此,搬送路径变长,而且,由于是循环搬送路径,因此需要较大的空间。由于避让工序B、D的存在,吊架203的移动距离变长,相应地作业员的手推工时数增加。
关于这点,在专利文献I中记述有下述这样的技术当作业员进行工件的移载作业时,在移载机近前停止的搬送车身会成为障碍,因此使该搬送车身自动地避让到避让场所。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述有下述这样的技术通过将对配设于搬送体的侧板进行保持的吊架构成为在吊持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能够摆动,由此来避免吊架与加工机相干涉。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5 - 18903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公平3-70591号公报可是,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使车身自动避让的技术中,搬送装置变得复杂,制作成本容易升高。而且,与设置避让场所相应地需要较大的空间这一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搬送车身在移载机近前进行往复运动时,需要该移动时间,因此还存在在这期间发生非运转时间这一不良情况。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每个搬送体都需要使吊架摆动的机构,因此可能导致装置的制作成本大幅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中,每当使工件载置用的吊架避让时,能够节省空间并实现结构的简化。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件搬送系统,其使载置有工件的搬送吊架沿着搬送导轨在多个加工工序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搬送系统具备分支搬送导轨,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相对于所述搬送导轨呈并列状地设置,所述搬送吊架能够在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和所述搬送导轨之间进出,并且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将上游的加工工序和下游的加工工序连结,载置有工件的状态下的搬送吊架从所述上游的加工工序经由所述搬送导轨向所述下游的加工工序移动,空置状态下的搬送吊架从所述下游的加工工序经由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向所述上游的加工工序移动。根据本发明,空置状态下的搬送吊架的避让工序形成在分支搬送导轨上,而不在搬送导轨上形成,因此,削减了使搬送吊架在加工工序之间移动时的各工序的非工作时间。并且,对于在以往为环形的搬送导轨,根据本发明,只要使所述搬送导轨为有端部且为线段形状的搬送导轨即可,而无需搬送吊架的用于返回上游工序侧的回转空间,从而相应地实现工件搬送系统的节省空间化。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的一端在比所述上游的加工工序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所述搬送导轨连接,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的另一端在比所述下游的加工工序靠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搬送导轨连接,空置状态下的搬送吊架通过后退移动而从所述下游的加工工序经由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到达所述上游的加工工序。根据本发明,由于搬送吊架后退移动,因此无需在分支搬送导轨上设置搬送吊架的用于返回上游工序侧的回转空间,从而能够使分支搬送导轨形成为与搬送导轨平行的导轨。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工件搬送系统的节省空间化。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搬送路径切换装置,所述搬送路径切换装置作为连接所述搬送导轨和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的连接部,在使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分离并使所述搬送导轨自身连通的第I切换位置、与使所述搬送导轨和所述分支搬送导轨连通的第2切换位置之间切换。根据本发明,连接搬送导轨和分支搬送导轨的连结结构变得简单,从而可以实现工件搬送系统的结构的简洁化。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搬送导轨的周围和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的周围配设有限位开关,利用设置于所述搬送吊架的检测棒使所述限位开关动作,从而对所述搬送路径切换装置进行切换。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相对于搬送导轨对分支搬送导轨进行连通/分离控制。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搬送导轨上不形成空置状态下的搬送吊架的避让工序,因此削减了使搬送吊架在加工工序之间移动时的各工序的非工作时间。而且,只要使搬送导轨为有端部且为线段形状的搬送导轨即可,而无需搬送吊架的用于返回上 游工序侧的回转空间,从而相应地实现工件搬送系统的省空间化。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工件搬送系统的概要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工件搬送系统的概要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的A — A线的向视图。图4是沿图2的B — B线的向视图。图5是现有的工件搬送系统的说明图,(a)、(b)分别是概要俯视图、概要侧视图。标号说明I :主搬送导轨(搬送导轨);2 :第I分支搬送导轨(分支搬送导轨);3 :第2分支搬送导轨(分支搬送导轨);4 7 :第I 4搬送路径切换装置;20 :第2搬送吊架(搬送吊架);30 :第3搬送吊架(搬送吊架);40 47:限位开关;50 :侧板外板装入工序;51 :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2 :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3 :侧板外板送出工序;54 :侧板组合(compoent)工序;55 :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6 :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S :工件搬送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汽车的侧板组装体的焊接线的形态进行说明。参照图I和图2,侧板组装体的焊接线100从上游侧依次组成有如下工序侧板外板装入工序50、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侧板外板送出工序53、侧板组合工序54、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和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本发明的工件搬送系统S具备在这些各工序之间铺设的搬送导轨(主搬送导轨I)。在主搬送导轨I的上游侧,相对于主搬送导轨I呈并列状地附设有第I分支搬送导轨2。而且,在主搬送导轨I的下游侧,相对于主搬送导轨I呈并列状地附设有第2分支搬送导轨3。第I分支搬送导轨2和第2分支搬送导轨3如图I所示那样设置在主搬送导轨I的导轨宽度方向的一侧。并且,第I分支搬送导轨2和第2分支搬送导轨3各自的高度位置与主搬送导轨I相同,但在作为侧视图的图2中,为方便图示,将第I分支搬送导轨2和第2分支搬送导轨3向上方错开,以免与主搬送 导轨I重叠而无法示出。从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和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之间至侧板外板送出工序53和侧板组合工序54之间,以能够与主搬送导轨I连通/分离的方式铺设有第I分支搬送导轨2。S卩,第I分支搬送导轨2的一端构成为能够在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和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之间与主搬送导轨I连通/分离,第I分支搬送导轨2的另一端构成为能够在侧板外板送出工序53和侧板组合工序54之间与主搬送导轨I连通/分离。同样,从侧板组合工序54和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之间至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和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之间,以能够与主搬送导轨I连通/分离的方式铺设有第2分支搬送导轨3。第I分支搬送导轨2的一端、另一端分别经由第I搬送路径切换装置4、第2搬送路径切换装置5与主搬送导轨I连通或分离,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一端、另一端分别经由第3搬送路径切换装置6、第4搬送路径切换装置7与主搬送导轨I连通或分离。在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内的上游侧且在主搬送导轨I的导轨宽度方向的一侦牝设置有第I限位开关40。在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内的下游侧且在主搬送导轨I的导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2限位开关41。在侧板组合工序54内的上游侧且在主搬送导轨I的导轨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3限位开关44,在该工序内的下游侧且在主搬送导轨I的导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4限位开关42。在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内的下游侧且在主搬送导轨I的导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5限位开关45。在第I分支搬送导轨2的靠近第2搬送路径切换装置5处的导轨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6限位开关43。在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靠近第3搬送路径切换装置6处的导轨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7限位开关47,在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靠近第4搬送路径切换装置7处的导轨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8限位开关46。而且,在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中的主搬送导轨I的导轨宽度方向一侧,配设有焊接夹具G1。工件搬送系统S包括都在主搬送导轨I上悬架并移动的第I搬送吊架10、第2搬送吊架20以及第3搬送吊架3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搬送吊架10设置有I台,第2搬送吊架20、第3搬送吊架30分别设置有2台。首先,在侧板外板装入工序50和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的范围内,在主搬送导轨I上将第I搬送吊架10设置成能够往复运动。如图4所示,第I搬送吊架10构成为具备搬送辊12,其配设在吊架主体11的上端,并与主搬送导轨I卡合;侧板悬吊部13,其借助于侧板外板W的车门开孔(图2所示的前门开孔D1、后门开孔D2)或者后角窗玻璃开孔D3 (图2)来悬挂并保持侧板外板W ;以及中柱定位部14,其与中柱Wl (图2)的靠前门开孔Dl (图2)侧的端缘卡合。在吊架主体11的上部前端、上部后端分别配设有前部卡合部件15、后部卡合部件16。返回至图I、图2,第2搬送吊架20在下述路径上循环移动从第I分支搬送导轨2的一端侧,按照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侧板外板送出工序53、侧板组合工序54的顺序通过主搬送导轨1,再从第I分支搬送导轨2的另一端侧返回第I分支搬送导轨2。如图3所示,第2搬送吊架20在第I搬送吊架10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在其吊架主体11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另一侧具备第I检测棒21,并在一侧具备第2检测棒22。在图I、图2中,第3搬送吊架30在下述路径上循环移动从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一端侧,按照侧板组合工序54、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的顺序通过主搬送导轨1,再从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另一端侧返回第2分支搬送导轨3。与第2搬送吊架20相同,第3搬送吊架30也在第I搬送吊架10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在其吊架主体11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另一侧具备第I检测棒31 (图3),并在一侧具备第2检测棒32 (图3)。在主搬送导轨I中的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侧板外板送出工序53、侧板组合工序54、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以及侧板组合第2正式 焊接工序56的各自的下游侧,配设有前部止动气缸17A 17F,所述前部止动气缸17A 17F用于使能够与各吊架主体11的前部卡合部件15卡合的止动部件19 (图3)升降。止动部件19 (图3)形成于前部止动气缸17A 17F的各自的活塞杆的末端。而且,在主搬送导轨I中的侧板外板装入工序50、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以及侧板组合工序54的各自的上游侧、第I分支搬送导轨2中的靠近第I搬送路径切换装置4的位置、以及第2分支搬送导轨3中的靠近第3搬送路径切换装置6的位置,配设有后部止动气缸18A 18E,所述后部止动气缸18A 18E用于使能够与各吊架主体11的后部卡合部件16卡合的止动部件19 (图3)升降。在这种情况下,止动部件19 (图3)也形成于后部止动气缸18A 18E的各自的活塞杆的末端。以上述结构为基础在焊接线100上对侧板组装体进行焊接时,首先,作业员在侧板外板装入工序50中利用第I搬送吊架10的侧板悬吊部13和中柱定位部14将侧板外板W定位于第I搬送吊架10并进行悬挂保持。在进行该作业时处于下述状态后部止动气缸18A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与第I搬送吊架10的后部卡合部件16卡合,从而稳定地保持对第I搬送吊架10的定位。然后,作业员在确认在下游的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中不存在后述的侧板外板组装体W2或第2搬送吊架20后,将保持着侧板外板W的第I吊架10从后方推动,并使其移动至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接下来,在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中,作业员使前部止动气缸17A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A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I搬送吊架10的前部卡合部件15卡合,从而对第I搬送吊架10定位。在该状态下,作业员通过使焊接夹具Gl动作来将侧板外板W从第I吊架10移载至焊接夹具Gl上。作业员使空置的第I搬送吊架10复动至侧板外板装入工序50,并装入下一个侧板外板W。另外,当第I搬送吊架10复动时,通过作业员的操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A的止动部件19上升至非卡合位置。另一方面,在焊接夹具Gl上,将后梁、中柱加强肋以及前柱加强肋等临时焊接至侧板外板W。在完成临时焊接后,作业员使配设于第I分支搬送导轨2的后部止动气缸18D动作,以使其止动部件19上升至非卡合位置,从而解除与在空置状态下待机的第2搬送吊架20的后部卡合部件16的卡合,然后,使该第2搬送吊架20朝向第I搬送路径切换装置4移动。此时,第I搬送路径切换装置4处于第2切换位置,第I分支搬送导轨2和主搬送导轨I处于连通状态,因此,作业员将第2搬送吊架20搬入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第2搬送吊架20被搬入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后,第2搬送吊架20的第2检测棒22使第I限位开关40动作,由此将第I搬送路径切换装置4切换至第I切换位置,使第I分支搬送导轨2分离,使主搬送导轨I在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和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之间连通。在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中,作业员使后部止动气缸18B动作,使后部止动气缸18B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2搬送吊架20的后部卡合部件16卡合,从而对第2搬送吊架20定位。在该状态下,作业员通过使焊接夹具Gl动作来将完成了临时焊接的侧板外板组装体W2从焊接夹具Gl上移载至第2搬送吊架20。接下来,作业员在确认在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中不存在其他的第2搬送吊架20后,使后部止动气缸18B动作,使后部止动气缸18B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上升而解除与第2搬送吊架20的后部卡合部件16的卡合,然后,使第2搬送吊架20移动至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 接下来,在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中,作业员中使前部止动气缸17B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B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2搬送吊架20的前部卡合部件15卡合,从而对第2搬送吊架20定位。而且,在第2搬送吊架20的前部卡合部件15与止动部件19卡合之前的阶段,第2搬送吊架20的第I检测棒21使第2限位开关41动作,由此使得第I搬送路径切换装置4切换至第2切换位置,从而主搬送导轨I和第I分支搬送导轨2成为连通状态。在侧板外板正式焊接工序52中,侧板外板组装体W2在载置于第2搬送吊架20的状态下被未图示的正式焊接装置进行正式焊接。在正式焊接结束后,作业员在确认在侧板外板送出工序53中不存在其他的第2搬送吊架20后,使前部止动气缸17B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B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上升而解除与第2搬送吊架20的前部卡合部件15的卡合,然后,使第2搬送吊架20移动至侧板外板送出工序53。接下来,在侧板外板送出工序53中,作业员使前部止动气缸17C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C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2搬送吊架20的前部卡合部件15卡合,从而对第2搬送吊架20定位。接下来,作业员在确认在下游的侧板组合工序54中不存在后述的进行完临时焊接的侧板组装体W3或第3搬送吊架30后,使前部止动气缸17C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C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上升而解除与第2搬送吊架20的前部卡合部件15的卡合,然后,使载置着侧板外板组装体W2的第2搬送吊架20移动至侧板组合工序54。接下来,在侧板组合工序54中,作业员使前部止动气缸17D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D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2搬送吊架20的前部卡合部件15卡合,从而对第2搬送吊架20定位。在该状态下,作业员通过使焊接夹具G2动作来将侧板外板组装体W2从第2搬送吊架20移载至焊接夹具G2上。另一方面,在第2搬送吊架20的前部卡合部件15与止动部件19卡合之前的阶段,第2搬送吊架20的第I检测棒21使第4限位开关42动作,由此使得第2搬送路径切换装置5切换至第2切换位置,从而主搬送导轨I和第I分支搬送导轨2成为连通状态。另外,第3限位开关44被配设在如下位置在止动部件19与前部卡合部件15卡合而将第2搬送吊架20定位时,第3限位开关44不会因第2搬送吊架20的第2检测棒22而动作。如后述那样对焊接夹具G2上的侧板外板组装体W2实施临时焊接作业,此时,需要使空置的第2搬送吊架20从侧板组合工序54避让,以免与未图示的临时焊接装置发生干涉。因此,在侧板组合工序54中,作业员使前部止动气缸17D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D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上升而解除与第2搬送吊架20的前部卡合部件15的卡合,然后,从前方推动空置的第2搬送吊架20而使其后退移动,由此经由第2搬送路径切换装置5将第2搬送吊架20搬入第I分支搬送导轨2。在第2搬送吊架20在第I分支搬送导轨2上移动的中途,第2检测棒22使第6限位开关43动作,由此使得第2搬送路径切换装置5切换至第I切换位置,主搬送导轨I和第I分支搬送导轨2分离,主搬送导轨I自身成为连通状态。然后,作业员使后部止动气缸18D动作,并使后部止动气缸18D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2搬送吊架20的后部卡合部件16卡合,使第2搬送吊架20定位并待机。另一方面,在焊接夹具G2上对侧板外板组装体W2、侧板内板组装体(未图示)以及 加强肋组装体(未图示)进行临时焊接而形成侧板组装体W3。在完成临时焊接后,作业员使配设于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后部止动气缸18E动作,使其止动部件19上升至非卡合位置,从而解除与在空置状态下待机的第3搬送吊架30的后部卡合部件16的卡合,然后,使该第3搬送吊架30朝向第3搬送路径切换装置6移动。在该移动中途,第3搬送吊架30的第2检测棒32使第7限位开关47动作,由此使得第3搬送路径切换装置6切换至第2切换位置,从而使得第2分支搬送导轨3和主搬送导轨I成为连通状态,作业员将第3搬送吊架30搬入侧板组合工序54。当将第3搬送吊架30搬入侧板组合工序54后,第3搬送吊架30的第2检测棒32使第3限位开关44动作,由此使得第3搬送路径切换装置6切换至第I切换位置,使第2分支搬送导轨3分离,使主搬送导轨I在侧板组合工序54和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之间连通。在侧板组合工序54中,作业员使后部止动气缸18C动作,使后部止动气缸18C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3搬送吊架30的后部卡合部件16卡合,从而对第3搬送吊架30定位。在该状态下,作业员通过使焊接夹具G2动作来将侧板组装体W3从焊接夹具G2上移载至第3搬送吊架30。接下来,作业员在确认在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中不存在其他的第3搬送吊架30后,使后部止动气缸18C动作,使后部止动气缸18C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上升而解除与第3搬送吊架30的后部卡合部件16的卡合,然后,使第3搬送吊架30移动至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接下来,在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中,作业员使前部止动气缸17E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E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3搬送吊架30的前部卡合部件15卡合,从而对第3搬送吊架30定位。在该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中,侧板组装体W3在载置于第3搬送吊架30的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正式焊接装置进行正式焊接。在正式焊接结束后,作业员使前部止动气缸17E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E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上升而解除与第3搬送吊架30的前部卡合部件15的卡合,然后,使第3搬送吊架30移动至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接下来,在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中,作业员使前部止动气缸17F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F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3搬送吊架30的前部卡合部件15卡合,从而对第3搬送吊架30定位。在第3搬送吊架30的前部卡合部件15与止动部件19卡合之前的阶段,第3搬送吊架30的第I检测棒31使第5限位开关45动作,由此使得第4搬送路径切换装置7切换至第2切换位置,从而主搬送导轨I和第2分支搬送导轨3成为连通状态。在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中,侧板组装体W3在载置于第3搬送吊架30的状态下被未图示的正式焊接装置进一步进行正式焊接。在正式焊接完成后,将完成了的侧板组装体W3从第3搬送吊架30移载至移载装置300并向下游搬送。接下来,作业员使前部止动气缸17F动作,使前部止动气缸17F的活塞杆的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上升而解除与第3搬送吊架30的前部卡合部件15的卡合。然后,在确认了在第2分支搬送导轨3中不存在其他的第3搬送吊架30后,从前方推动空置的第3搬送吊架30以使其后退移动,由此经由第4搬送路径切换装置7将第3搬送吊架30搬入第2分支搬送导轨3。在第3搬送吊架30在第2分支搬送导轨3上移动的中途,第2检测棒32使第8限位开关46动作,由此使得第4搬送路径切换装置7切换至第I切换位置,使第2分支搬送导轨3分离,主搬送导轨I在侧板组合第I正式焊接工序55和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之间连通。然后,作业员使后部止动气缸18E动作,使后部止动气缸18E的活塞杆的 末端的止动部件19下降而与第3搬送吊架30的后部卡合部件16卡合,使第3搬送吊架30定位并待机。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工件搬送系统S中,在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和侧板组合工序54的关系中,具备第I分支搬送导轨2,所述第I分支搬送导轨2相对于主搬送导轨I呈并列状地设置,第2搬送吊架20能够在所述第I分支搬送导轨2与主搬送导轨I之间进出,并且所述第I分支搬送导轨2将作为上游加工工序的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和作为下游加工工序的侧板组合工序54连结,载置有工件的状态下的第2搬送吊架20从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经由主搬送导轨I移动至侧板组合工序54,空置状态下的第2搬送吊架20从侧板组合工序54经由第I分支搬送导轨2移动至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并且,在侧板组合工序54和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的关系中,具备第2分支搬送导轨3,所述第2分支搬送导轨3相对于主搬送导轨I呈并列状地设置,第3搬送吊架30能够在所述第2分支搬送导轨3与主搬送导轨I之间进出(进入),并且所述第2分支搬送导轨3将作为上游加工工序的侧板组合工序54和作为下游加工工序的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连结,载置有工件的状态下的第3搬送吊架30从侧板组合工序54经由主搬送导轨I移动至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空置状态下的第3搬送吊架30从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经由第2分支搬送导轨3移动至侧板组合工序54。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搬送导轨(主搬送导轨I)上没有形成空置的搬送吊架(第2搬送吊架20、第3搬送吊架30)的避让工序,因此削减了在使搬送吊架在加工工序之间移动时的各工序的非工作时间。而且,对于在以往呈跑道形状等、且为环形的搬送导轨,在本发明中只要使所述搬送导轨为有端部且为线段形状的搬送导轨即可,而无需搬送吊架的用于返回上游工序侧的回转空间,相应地形成节省空间的工件搬送系统S。特别是,在第I分支搬送导轨2中,将第I分支搬送导轨2的一端在比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靠下游侧的位置与主搬送导轨I连接,将第I分支搬送导轨2的另一端在比侧板组合工序54靠上游侧的位置与主搬送导轨I连接,如果使空置状态下的第2搬送吊架20通过后退移动来从侧板组合工序54经由第I分支搬送导轨2到达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则在第I分支搬送导轨2中无需设置第2搬送吊架20的用于返回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的回转空间,从而能够使第I分支搬送导轨2形成为与主搬送导轨I平行的导轨。由此,形成为节省空间的工件搬送系统S。在第2分支搬送导轨3中也同样,将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一端在比侧板组合工序54靠下游侧的位置与主搬送导轨I连接,将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另一端在比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靠上游侧的位置与主搬送导轨I连接,如果使空置状态下的第3搬送吊架30通过后退移动来从侧板组合第2正式焊接工序56经由第2分支搬送导轨3到达侧板组合工序54,则在第2分支搬送导轨3中无需设置第3搬送吊架30的用于返回侧板组合工序54的回转空间,从而能够使第2分支搬送导轨3形成为与主搬送导轨I平行的导轨。而且,如果形成为具备第I 4搬送路径切换装置4 7的结构,所述第I 4搬送路径切换装置4 7作为连接主搬送导轨I和分支搬送导轨(第I分支搬送导轨2、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连接部,在使分支搬送导轨分离并使主搬送导轨I自身连通的第I切换位置、与使主搬送导轨I和分支搬送导轨连通的第2切换位置之间切换,则会使连接主搬送导轨I和分支搬送导轨的连结结构变得简单,从而实现工件搬送系统S的结构的简化。
特别是,如果形成为下述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相对于主搬送导轨I对分支搬送导轨进行连通/分离控制在主搬送导轨I的周围和分支搬送导轨(第I分支搬送导轨2、第2分支搬送导轨3)的周围配设各限位开关40 47,利用设置于搬送吊架(第2搬送吊架20、第3搬送吊架30)的检测棒(第I检测棒21、第2检测棒22、第I检测棒31、第2检测棒32)使各限位开关40 47动作,从而对第I 4搬送路径切换装置4 7进行切换。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作业员用手推动搬送吊架来使其移动的方式,但以自行式的搬送吊架的方式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
果O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所述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使载置有工件的搬送吊架沿着搬送导轨在多个加工工序间移动, 所述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具备分支搬送导轨,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相对于所述搬送导轨呈并列状地设置,所述搬送吊架能够在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和所述搬送导轨之间进出,并且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将上游的加工工序和下游的加工工序连结, 载置有工件的状态下的搬送吊架从所述上游的加工工序经由所述搬送导轨向所述下游的加工工序移动, 空置状态下的搬送吊架从所述下游的加工工序经由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向所述上游的加工工序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的一端在比所述上游的加工工序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所述搬送导轨连接,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的另一端在比所述下游的加工工序靠上游侧的位置与所述搬送导轨连接, 空置状态下的搬送吊架通过后退移动而从所述下游的加工工序经由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到达所述上游的加工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具备搬送路径切换装置,所述搬送路径切换装置作为连接所述搬送导轨和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的连接部,在使所述分支搬送导轨分离并使所述搬送导轨自身连通的第I切换位置、与使所述搬送导轨和所述分支搬送导轨连通的第2切换位置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搬送导轨的周围和所述分支搬送导轨的周围配设有限位开关,利用设置于所述搬送吊架的检测杆使所述限位开关动作,从而对所述搬送路径切换装置进行切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线中的工件搬送系统,当使载置工件用的吊架避让时,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和结构的简化。在所述工件搬送系统中,使搬送吊架在多个加工工序间移动,所述工件搬送系统具备第1分支搬送导轨(2),所述第1分支搬送导轨相对于主搬送导轨(1)呈并列状地设置,第2搬送吊架(20)能够在所述第1分支搬送导轨与主搬送导轨之间进出,并且所述第1分支搬送导轨将上游的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51)和下游的侧板组合工序(54)连结,载置有工件的状态下的第2搬送吊架从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经由主搬送导轨移动至侧板组合工序,空置状态下的第2搬送吊架从侧板组合工序经由第1分支搬送导轨移动至侧板外板临时焊接工序。
文档编号B65G35/00GK102785903SQ20121015657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大井启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