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495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式输送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器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式输送器系统(belt conveyorsystem)。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器系统,例如在机场中所使用的运送行李或包裹的带式输送器系统以及在工业设施中用于运送产品的带式输送器系统,通常包括“接合点(junction) ”,也就是将物品进行分拣并将其从一个输送器转移到另一个输送器的装置。可使用一种分向器来完成分拣操作,该分向器具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到输送器的一侧或相邻输送器处,以将物品分拣到支路输送器。但是,使用此类分向器也具有缺陷。易碎物品可能因为推臂的冲力而受损,较小的物品可能会卡在或陷在推臂的下边缘与传送带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隙中。或者,带式传送系统可使用可移动输送器来将物品分拣到固定输送器上。例如,有些系统使用气动汽缸和气动杆来推动可移动输送器的输送表面轮转。该气动汽缸被用作致动器并且需要空气压缩器和空气罐来驱动自身。其他系统使用AC驱动马达及传动机构来推动输送表面轮转。常规的此类分配输送器系统机械结构复杂,部件众多,且易受磨损。此外,为提高物品吞吐量,需要使带式输送器系统高速运转。但是,输送器的运转速度越快,设备振动也越大,不仅更加增大了磨损,并且还在操作时产生很大的噪音。常规分配输送器的设计也不允许对其修改,从而无法适应不同系统的配置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具有分配单元的带式输送器系统,这些分配单元不仅其部件较少,而且还具有可替换的模块化部件,并且能够以高速度平稳安静地操作,在预定的位置之间切换时仍能如此。

发明内容
实施例大体涉及带式输送器系统。在一项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接合输送器。所述接合输送器包括固定末端和切换末端。固定总成安置在所述固定末端,而切换输送器总成安置在所述切换末端。所述接合输送器包括反向输送器总成,所述反向输送器总成位于所述固定输送器总成与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之间。所述接合输送器包括反向运动单元。在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从所述原有位置切换到所述切换位置期间,所述反向运动单元使得所述反向输送器总成与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相反的方向中移动。参阅以下说明和附图可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这些实施例及其优点和特征。此外,应了解,本专利申请文件所述的各种实施例的特征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且可以进行各种组合和置换。


在附图中,类似的参考标号通常是指不同视图中的相同的部分。同时,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而通常将重点放在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上。在以下说明中,将参考以下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各项实施例,其中:图1为带式输送器系统的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a为带式输送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为分配带式输送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为分配带式输送器的示例性干路输送器总成的透视图。图4为分配带式输送器的示例性反向总成的透视图。图4a为反向总成中的某一区段的分解透视图。图5为分配带式输送器的示例性切换齿轮单元的透视图。图5a为切换齿轮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6为示例性带突起的剖面图。图7为驱动滑轮和反向滑轮的示例性开槽梯级轮廓的剖面图。图7a为开槽梯级轮廓的分解剖面图。图7b为带的剖面图,该带具有示例性突起以与滑轮的开槽梯级轮廓啮合。图8a为在分配带式输送器单元的实施例中的示例性齿轮驱动机构的透视图。图8b为在分配带式输送器单元的实施例中的示例性带驱动机构的透视图。图9为分配带式输送器单元的实施例中的某一区段的透视图,展示了垂直框架、间隔物以及基座框架配置。图10为图示示例性带移除支撑件的替换位置的透视图。图1Oa为示例性带移除支撑件的分解透视图。图1la展不输送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图1lb至图1lc展示了输送器系统的各个实施例的干路输送器和支路输送器的简化视图。图12展示输送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图13展示接合输送器的实施例的等角视图。图14展示干路输送器总成的实施例的等角视图。图15展示反向总成中的一部分的实施例。图16展示滑动床配置的实施例。图17展示滑轮系统的实施例的简化透视图。图18a至图18b展示接合输送器的实施例的背面和侧面透视图。图19展示平移单元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大体涉及带式输送器系统。带式输送器系统,也称柔性水平输送器(Flexible Horizontal Conveyor),可用于诸多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在机场运送行李和包裹的系统,运送和分拣各种物品的工业生产线,以及其他的相似用途。带式输送器系统具有多个单元,包括分配带式输送器,用于在多个位置间来回运送物品。该分配带式输送器能够执行多种功能,包括:1)置放在运送带的汇合点处,用于将物品定位在原有位置或是分向位置处,来将物品并入运送流中;2)置放在运送带的汇合点处,用于借助于其他设备(例如推臂),将物品定位在分向位置处,来将物品分向到支流中;3)对来自上游的物品进行分拣,通过在原有位置和各不相同的相应分向位置间进行切换,将干路输送器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下游支路输送器;以及4)将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游支路输送器的物品并入到一个干路运送流中。以下描述将不加限制地阐述带式输送器系统的各种实施例,具体来说,将根据附图所示来阐述分配带式输送器。如图1所示,带式输送器系统I的实施例包括干路固定带式输送器A、分配带式输送器2以及三个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B、C及D。该带式输送器系统能够在多个位置间来回运送物品。因此,固定带式输送器A、B、C及D,以及分配带式输送器2,可双向运行来运送物
品O分配带式输送器2应用了可移动的干路输送器总成3,该总成具有可移动末端4和固定末端5,可移动末端4和固定末端5分别与相应的固定带式输送器对准。位于固定末端5处的为枢转点P,枢转点P为角Q1和角θ2的顶点(相对于中心线a-a测量),用于将干路输送器总成3定位成与两个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B和D对准。沿着中心线a-a与固定带式输送器C的直线对准位置可被看做“中央位置”或“原有位置”。干路输送器总成3通过在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间进行切换来运转,其中,可移动末端4沿着滚轮导引器6围绕枢转点P运转,运转路径为弧形路径。当使用三个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时,视带式输送器系统I的布局而定,角Q1和角0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角度可以是预定的,以准许干路输送器总成3的自动定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存在至少两个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图1a所示为经配置以用于仅两个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B和C的带式输送器系统的实施例。在此配置中,分配输送器单元可以被修改,例如,滚轮导引器6'可以更短些。根据干路输送器总成的宽度和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的宽度,而具有三个以上的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如图2所示,分配带式输送器2的此实施例包括可移动的干路输送器总成3和可移动的反向总成12,两者均由基座框架7来支撑。干路输送器总成的运转方向与反向总成的运转方向相反,这样就使得带11平稳地在恰当轨迹中运转。带11可以是,例如,环形带、接合带或链带。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带。图中所示的干路输送器总成和反向总成处于对准的中央位置中。基座框架7在固定末端5处具有垂直框架8a及Sb。基座框架比干路输送器总成更宽,以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并连同垂直框架一起构成分配带式输送器单元2的主要支撑来源。在优选实施例中,水平框架9如图2中所示,为弧形半圆结构。垂直框架8a及8b支撑水平框架9,水平框架9附接在垂直框架顶部附近处。该水平框架在固定末端5处为干路输送器总成3和带11提供支撑。相应地,可调整该弧形,以令其以可滑动的方式与干路输送器总成啮合。图中所示的水平框架9的半圆固体表面的替代实施例,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内;例如,该表面可以是板条表面、网格表面或网孔表面,而并非仅为固体表面;并且还可使用弧度比半圆更小的弧形形状,或者是其他适宜形状。图2中所示的导引轨道10为弧形半圆结构。该导引轨道支撑着反向总成12的运动。垂直框架8a和Sb还支撑着导引轨道10,导引轨道10在水平支撑件9下方附接。只要导引轨道10能够支撑反向总成的运动,导引轨道10的形状可以是其他形状,并且该形状还部分地取决于反向总成的长度。优选地,导引轨道10中至少支撑反向总成12运动的那一部分为弧形。如图3所示,干路输送器总成3包括张力滑轮13、尾滑轮14以及驱动滑轮16。该张力滑轮、尾滑轮以及驱动滑轮以在轴向上彼此平行的方式安装在干路输送器总成的框架上。该张力滑轮以可调整的方式安装,从而允许对带进行拉紧及放松,并且在需要替换带时还可将其移除。位于尾滑轮14附近的为延伸物17,延伸物17用以桥接在分配带式输送器与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之间的间隙。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带驱动马达15附接到驱动滑轮16,并且所述带驱动马达15为卷筒式马达。本发明的范围包括通过直接方法,即使用卷筒式马达或安装于轴杆上的马达来推动该驱动滑轮,还包括通过间接方法来推动该驱动滑轮,即使用与切换型驱动马达相稱接的正时皮带(timing belt),该切换型驱动马达水平地安装在干路输送器总成3上。干路输送器总成3包括干路框架连接器18以及至少一个脚轮23,该至少一个脚轮23附接到该干路输送器总成的底侧。该脚轮在滚轮轨道6上运转,在围绕枢转点P进行的切换运动期间,该脚轮支撑着干路输送器总成的重量。优选地,用橡胶涂覆滚轮轨道6的上表面来减少噪声。该干路输送器总成3还具备两个侧框架,在维修时,比如在替换带时,可将该两个侧框架移除。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侧框架被划分成两个可移除的部分19a及1%,这样就可以允许分别对张力滑轮13或尾滑轮14进行维护,而不会彼此影响。干路输送器总成3的上部部分具备水平带支撑件20以及侧护壁21a和21b。该水平带支撑件及侧护壁可以容纳水平框架9的轮廓,以使得该干路输送器总成平稳地运行。同样优选地,水平带支撑件20和水平框架9的上部表面经调整而处于同一水平面中,进而准许所运送的物品在带上平稳地通过,水平带支撑件的边缘22的形状与水平框架9密切对应。水平带支撑件20的替代实施例可包括具有滚轮、条板、网格或网孔表面的框架,而并非仅为固体表面。侧护壁21a和21b经定位而以摩擦极小或无摩擦的方式在水平框架9上移动。此夕卜,视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的数目而定,所述侧护壁的长度可相同,也可不同。例如,如果仅存在两个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且其如图1a所示而定位为B及C,那么,使得侧护壁21b长于侧护壁21a,将会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该两个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如图1所示而定位为C及D,那么,使得侧护壁21a长于侧护壁21b,将会是有利的。如图4所示,反向总成12具备反向框架连接器24,支承轮25,轮支撑件26以及反向滑轮27。该反向总成由至少一个支承轮支撑,该至少一个支承轮在导引轨道10上运转。在使用一个支承轮时,该支承轮和轮支撑件优选地位于反向滑轮(未图示)的中心附近,以提供更好的重量分配。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存在两个轮支撑件定位在反向滑轮27的侧边上,反向总成12会具有至少两个支承轮。优选地,支承轮25由聚合物材料制成,这就可以实现在导引轨道上的平稳运转并减少噪声。如图4a所示,提供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在反向滑轮27的两侧上提供轮支撑件26,其中每个轮支撑件均具有上部支承轮25和下部支承轮25。导引轨道10具备凸缘部分10a,该凸缘部分IOa啮合于上部支承轮与下部支承轮之间。在此配置中,所述支承轮防止该反向滑轮与该导引轨道脱啮。
如图5所示,分配带式输送器2具备两个长末端滑轮,下部长末端滑轮28和上部长末端滑轮29以及切换齿轮单元33,这些齿轮均定位在固定末端5处。下部长末端滑轮28和上部长末端滑轮29以彼此平行的方式安装。在干路输送器总成处于“原有”(home)位置时,长末端滑轮28及29旋转。当干路输送器总成处于“分向”(diverted)位置时,如图1所示,两个长末端滑轮均保持固定,以使得该带更容易地居于轨道上。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将所述所述长末端滑轮保持固定,在所述所述长末端滑轮的末端处提供编码器30和制动机构31,同时长末端滑轮的另一末端与正时皮带(timing belt)32稱接。所述制动机构可置放在上部长末端滑轮上,或者是下部长末端滑轮上。可使用切换型齿轮单元33来将干路输送器总成3和反向总成12的运动同步化,切换型齿轮单元33也称“反转”齿轮单元。如图5a所示,该切换型齿轮单元33具备反向齿轮34,干路齿轮35、反向轴杆36,四个凸缘轴承(但图中仅展示了顶部凸缘轴承37和38),至少一个眼孔松紧螺旋扣39,两个焊接片40和41,以及干路轴杆42,干路轴杆42即枢转点P。剩余的两个凸缘轴承定位在切换型齿轮单元33的底侧,靠近反向轴杆36和干路轴杆42的底部末端。干路框架连接器18耦接到干路齿轮35,这样可以实现同步化运转。干路齿轮35在内部具有轴承(未图示),并且这些轴承准许在干路轴杆42上进行旋转,即每个轴承独立地移动。反向框架连接器24连接到干路轴杆24的顶部末端。该干路轴杆充当枢转点P,此枢转点P即为干路输送器总成3和反向输送器12所运转的枢转点P。干路齿轮35和反向齿轮34啮合,并朝相反方向旋转。焊接片40和41通过至少一个眼孔松紧螺旋扣(eye-turnedbuckle) 39连结,这样就使得干路轴杆42和反向轴杆36的旋转同步化。借助于所述所述齿轮相互反向的旋转以及轴杆同步化,使得干路输送器总成3和反向输送器12的摇摆运动为相互反向的。例如,为将干路输送器总成3的可移动末端4与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B对准(如图1所示),干路框架连接器18在方向Id1中移动(如图5a所示)。结果,干路齿轮35 (其附接到干路框架连接器18)在顺时针方向中旋转,并使得反向齿轮34和反向轴杆36在逆时针方向中旋转。相应地,由于焊接片40和41以及眼孔松紧螺旋扣39的配置,干路轴杆42和所附接的反向总成12在逆时针方向中旋转。由于干路输送器总成3和反向总成12经同步化且摇摆运动为相互反向,因此使得带11能够平稳运行。对于分配带式输送器2,带11从上部长末端滑轮29延伸到尾滑轮14,为运送物品的表面。在一个使用方向中,该带被驱动滑轮16向下带动,并围绕张力滑轮13朝下部长末端滑轮28移动。从下部长末端滑轮28起,该带围绕反向滑轮23延伸,并继续向上移动到上部长末端滑轮,接着移动到尾滑轮1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带11设有突起,所述所述突起靠近所述带的上表面的外边缘,用于与驱动滑轮与反向滑轮啮合。如图6所示,突起44位于带11的边缘附近处,并由中等硬度的带材料制成。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带的边缘突起44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本发明的范围允许并理解,可以使用其他形状,包括正方形、半圆形及三角形。此外,在这些突起之间,可以使用粗糙化的上表面,以防止所运送的物品从输送器上滑离,而该带的下部表面则是平滑的。如图7、图7a及图7b所示,在此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滑轮16和反向滑轮27设有具有带槽梯级轮廓43的末端。槽43的形状会对应于突起44的形状,以允许突起装配到带槽梯级的内部。此配置使得驱动滑轮和反向滑轮能够更容易地维护该带的位置,并防止所述带从所述滑轮滑离而到达输送器的边缘。带槽梯级轮廓43的边角被制成平滑的,以减轻带11的磨损。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支路固定带式输送器之间的移动或“切换”的动力源于动力驱动机构。该类驱动机构的优选实施例有:a)带驱动机构;以及b)齿轮驱动机构。如图8a所示,齿轮驱动机构的实施例包括切换型驱动马达45、齿轮箱46、具有弧形轮齿48的弧形齿轮47,以及链轮49。切换型驱动马达45安装在干路输送器总成3下方的基座框架7上。附接到切换型驱动马达45的齿轮箱46可以是直角型,也可以是直线型。优选地,弧形齿轮附接到底侧的干路输送器总成3。干路输送器总成3的运行通过切换型驱动马达45经由链轮49的操作来驱动,链轮49与弧形齿轮47上的弧形轮齿48相啮合。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弧形齿轮可用销轴或链条来替换,并与链轮49相啮合。如图8b所示,该带驱动机构的实施例包括齿轮箱(未图示)、切换型驱动马达(未图示)、两个驱动滑轮51和52、正时皮带(timing belt) 53、连接块54和两个直线轨道55和56。如同齿轮驱动机构,该切换型驱动马达和齿轮箱安装在基座框架7上。附接到该切换型驱动马达的齿轮箱可以是直角型,也可以是直线型。该两个滑轮51和52安装在基座框架7的上表面处,并且所述所述滑轮中的任一者可连接到该切换型驱动马达与齿轮箱,并由所述切换型驱动马达和齿轮箱驱动。正时皮带(timing belt) 53环绕在两个滑轮51和52上,其中连接块54牢固地附接在正时皮带(timing belt) 53上。直线轨道55安装在基座框架7上,并且经定位成与正时皮带(timing belt) 53的在所述所述滑轮之间的部分平行。直线轨道56附接在干路输送器总成下方。所述连接块54以可滑动的方式附接到直线轨道55和56。由于马达45耦接到正时皮带(timing belt) 53,所以马达45能够驱动连接块54的运转。当滑轮51或52 (取决于哪一滑轮与驱动马达附接)在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接块54在正时皮带(timing belt) 53的带动之下在方向C1被驱动。直线导引轨道56受到连接块54拉动,并且干路输送器总成3也被驱往相同方向。当滑轮51或52在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干路输送器总成3被驱往方向C2。所述所述实施例提供了便于维护保养的分配带式输送器单元,确切地说,带的移除变得方便。为此,参考图9、图10及图10a,优选地,带移除可从分配带式输送器中置有正时皮带(timing belt) 32的那一侧来进行。开始时,将张力滑轮13拉松并移除,然后移除延伸物17以及干路总成侧框架部分19a及1%。通过移除张力滑轮,带变得松弛,然后可通过将反向框架连接器24从干路轴杆42上解下来方便地移除反向滑轮27。然后,可将带11转移至置有正时皮带(timingbelt) 32的那一侧。带移除支撑件58具有倒转的L形,如图1Oa所示,带移除支撑件58被置放在基座框架7中与正时皮带(timing belt) 32相反的一侧,如图10所示。所述带移除支撑件经恰当定位以准许其余滑轮能够不受影响地保持在其原始位置。随后,如图9所示,移除正时皮带(timing belt)32和垂直间隔物57。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可通过移除侧框架部分19a和19b及垂直间隔物57所形成的开口来移除带11。图1la展示输送器系统101的另一实施例。如图所示,该输送器系统包括首级或干路输送路径A及次级或支路输送路径B,在这两个路径上来运送物品。次级输送路径与首级输送路径形成接合点。如图示,首级输送路径为线型,至少在由次级输送路径所形成的接合点任一侧处的那部分为直线式。该输送器系统可双向操作。例如,该输送器系统可在第一方向中操作,在第一方向中次级路径并入干路,如箭头al所示;也可在第二方向中操作,在第二方向中干路可分向到次级路径,如箭头a2所示。这些路径在运送方向上形成小于或等于约45°的转移角度θ1()例如,该转移角度可为约25°至45°。也可提供适用的其他转移角度。接合点或分配输送器130安置在干路和支路的接合处。第一和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IlOa至IlOb安置在接合输送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根据运送方向,一侧可为下游侧,而另一侧可为上游侧。例如,对于在第一方向中运送而言,第一侧为下游侧,而第二侧为上游侧。次级输送器单元115安置在接合输送器的第二侧上。例如,输送器单元包括由环形带120围绕末端滑轮121a至121b所形成的输送表面。所述末端滑轮中的一者可以为驱动滑轮,其连接到马达122以用于令环形带旋转。该马达可直接连接到该驱动滑轮。例如,卷筒式马达或轴杆齿轮马达可直接耦接到该驱动滑轮。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马达可间接连接到该驱动滑轮。所述滑轮和马达可安装在输送器框架124上。其他的输送器单元配置也适用。例如,所述滑轮被安装成其旋转轴垂直于运送方向。接合输送器包括基座框架132,在其上安装了接合输送器系统。该基座框架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该第一末端相邻该接合输送器的第一侧,该第二末端相邻该接合输送器的第二侧。该接合输送器系统包括滑轮系统,通过该滑轮系统,输送器带环绕该滑轮系统而形成接合点输送表面160。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接合输送器的第一侧为固定侧。例如,该接合点输送表面的第一末端维持着与第一干路单元的输送表面对准。第二侧为切换侧。例如,该接合点输送表面的第二末端经切换而使得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的输送表面与次级输送器单兀的输送表面对准。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接合输送器系统包括固定总成、接合点反向输送器总成150和接合点切换输送器总成140。可将该切换输送器总成连同该固定总成一起看做干路总成。当提到干路总成时,即指的是固定总成和/或切换输送器总成。该固定总成安置成靠近该基座框架的第一末端,并且形成该接合输送器的固定侦U。该固定总成包括固定支撑框架152。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固定支撑框架具有第一和第二垂直支撑框架,该第一和第二垂直支撑框架以固定的方式安装到该基座框架上。所述垂直支撑框架维持着固定的空间距离。所述垂直支撑框架的空间距离宽于输送表面。该接合点滑轮系统的第一末端滑轮171a安装在该反向支撑框架的垂直两侧上。第一末端滑轮171a经安装而使得其平行于第一干路输送器单兀的末端滑轮。例如,第一末端滑轮被安装成垂直于第一干路输送器单兀的运送方向。该第一末端滑轮构成该接合点输送表面的固定末端。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部末端滑轮1373可安装在第一末端滑轮下方的垂直支撑框架上。该下部末端滑轮的旋转轴平行于该第一末端滑轮且在垂直方向上与该第一末端滑轮对齐。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床155安装在所述垂直框架上。例如,可将该第一滑动床称作该固定总成的固定滑动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滑动床为半圆形且安装到所述垂直支撑框架上。其中非半圆形部分靠近该接合输送器的固定末端,而半圆形部分远离该接合输送器的固定末端。该半圆形部分相邻该切换输送器总成。
反向轨道1378安装到该垂直框架上。提供反向转向滑轮单元1560。该反向转向滑轮单元包括反向转向滑轮支撑件,在该反向转向滑轮支撑件上安装有反向转向滑轮1568。该反向转向滑轮围绕枢转点P旋转,且受到该反向轨道引导。例如,该反向轨道和反向转向滑轮单兀构成反向输送器总成150。该切换输送器总成140具有切换支撑框架,该切换支撑框架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到该基座框架。该切换支撑框架在其上安装有第二滑动床145。例如,可将该第二滑动床称作干路滑动床或切换滑动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切换滑动床包括半圆形末端,该半圆形末端经配置而以可滑动的方式与该第一滑动床的半圆形部分相匹配。非半圆形末端被安置成靠近该接合输送器的第二侧。该接合点滑轮系统的第二末端滑轮171b安装在该切换支撑框架上。该第二末端滑轮经安装而使得其垂直于该接合点输送表面的运送方向。该第二末端滑轮构成该接合点输送表面的第二末端,也称切换末端。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滑轮1476安装在该干路支撑框架或切换支撑框架上。该驱动滑轮被安装成与第二末端滑轮平行的配置。马达162耦接到该驱动滑轮以令其旋转来驱动该环形带。该马达可直接连接到该驱动滑轮。例如,卷筒式马达或轴杆齿轮马达可直接耦接到该驱动滑轮。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马达可间接连接到该驱动滑轮。所述滑轮和马达可安装在该干路支撑框架上。该切换输送器总成还包括安装在该基座框架上的切换轨道即干路轨道136。该轨道安装成靠近该基座框架的第二末端。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轨道为半圆形轨道。该切换输送器总成以可滑动的方式耦接到该轨道。该切换输送器总成围绕枢转点P枢转,同时沿该轨道移动。例如,该枢转点位于该接合输送器的第一末端处,约处于第一干路输送表面的中心。该轨道使得该干路接合输送器至少枢转转移角度θ10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轨道使得该干路接合输送器至少枢转土 θρ能够使干路接合输送器枢转其他角度的轨道,也是适用的。例如,该轨道使得该干路接合输送器总成能够以可变的方式定位在该轨道内的任何地方。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干路输送器总成或切换输送器总成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摇摆或切换。将该切换输送器总成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操作可被称作“切换”或“切换操作”。也可以使用其他相似术语。第一位置可为原有位置(home position),或中央位置(neutral position),而第二位置可为分向(divert) /并入(merge) (D/M)位置。在原有位置中,所述支撑框架与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对准。另一方面,在D/Μ位置中,该支撑框架与次级输送器单元对准。通过使得切换输送器总成枢转,该接合点输送表面以可变的方式与干路输送器单元和次级输送器单元的输送表面对准。平移单元1380促成切换输送器总成的移动。例如,该平移单元包括用于令该切换输送器总成移动的马达和驱动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反向运模块动(countermovement (CM)module,即:CM模块)。所述CM模块减小了由于切换输送器总成的移动所造成的振动。该CM模块用于将切换输送器总成的运动传导到与之相反的反向输送器总成,并吸收由于位置间切换操作所造成的振动和冲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M模块减小了该切换输送器总成的转动惯量。例如,该CM模块使得反向输送器总成在枢转点P处以相对于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的相反方向旋转。所述CM模块可包括反转齿轮,正时滑轮,以及带,这些部件用以减少干路输送器总成或切换输送器总成的转动惯量。提供用以减少切换输送器总成的转动惯量的其他部件,也是适用的。该CM模块实现该接合输送器的高速操作,并提高了可靠性。如上所述,该接合输送器的第一末端滑轮171a和下部末端滑轮1373安装在垂直框架上。该第一末端滑轮位于该接合输送器的固定末端上,与该第一干路输送器单兀的第一末端滑轮平行。该第二末端滑轮171b安装到该接合输送器的切换末端上。该第二末端滑轮被安装成与该接合点输送表面的运送方向垂直。该接合点输送表面的运送方向为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IlOb或次级输送器单元115的方向。因此,该第二末端滑轮平行于该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的末端滑轮,或是平行于该次级输送器单元的末端滑轮。这样就使得该接合点输送表面的第二末端与第二干路及次级输送器单元的相应末端匹配并对准。该可变的接合输送器可选择输送路径,是将物品沿A方向移动,还是沿A-B方向移动。例如,可使用各种输送器单元的马达以相同速度和相同方向来驱动输送表面。由于切换的原因,第二末端滑轮相对于第一末端滑轮的角度会变化。例如,在原有位置中,该接合输送器的末端滑轮为平行的。但是,当该切换输送器总成被切换时,所述角度变为θ1 5在末端滑轮之间的角度变化可能会导致环形带脱离轨道。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滑轮系统包括凸面带轮,以促成将环形带保持在轨道中,不论在末端滑轮之间的角度如何变化。也可使用用于将环形带保持在轨道中的其他技术。例如,当切换总成处于除原有位置以外的位置时,该第一末端滑轮及/或下部末端滑轮可被制动或非可旋转的。如上所述,该干路输送路径关于该接合点是共直线的。例如,第一和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110a-b被配置成 直线对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干路输送路径可以是非共线的。例如,第一和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可能并非直线对准。例如,第一和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可被安置成相对于彼此成某一角度。这样就产生了非直线路径,输送路径A,如图1lb所示。在此情况下,第二和次级输送器单元可被安置成角度ΘΜ和Qs,其中这些角度小于转移角度θ 10在这些情况中,切换转移距离为角度0M+0S。例如,角度ΘΜ和0S可为约25-45°。在一个实施例中,角度ΘΜ和0S小于等于约25-45°。例如,切换转移距离小于等于约50-90°。另外,在这些情况下,在原有位置中这些末端滑轮并非平行。为将带维持在轨道中,第一末端滑轮及/或下部末端滑轮可被配置成非自由滚动。而且,如上所述,该输送器系统包括干路输送路径及一个次级输送路径(支路)。也可提供额外的支路。例如,该输送器系统可包括干路输送路径A以及第一和第二支路B及C,如图1lc所示。在此类情况下,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相对于第一干路输送器单元可为直线,同时第一和第二支路输送器单元相对于第一干路输送器单元可安置成角度ΘB和Θ。,其中所述角度为土 θ1 5优选地,ΘB和Θ。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可与第一干路输送器单元不共直线。在此类情况下,第二干路输送器和支路输送器经配置以使得相对于第一干路输送器单元的任何角度均不大于土 Θ 10根据配置,所述第一末端滑轮可自由旋转的,在处于原有位置时则例外。在其他情况中,第一末端滑轮可为固定的,非可旋转的。图12显示了输送器系统102的另一实施例。如图示,该输送器系统包括首级或干路输送路径A及第一和第二支路输送路径B和C,在这两个路径上来运送物品,如图1lc所示。该输送器系统与图1la至图1lb中所描述的输送器系统相似。因此,共有元件将不再描述或详细描述。
次级输送路径与首级输送路径形成接合点。如图示,该首级输送路径为直线式。该输送器系统可双向操作。例如,该输送器系统可在第一方向中操作,在第一方向中次级路径并入干路,如箭头al所示;也可在第二方向中操作,在第二方向中干路可分向到次级路径,如箭头a2所示。这些路径在运送方向上形成小于45°的转移角度%。图13展示接合输送器即分配输送器130的实施例的等角视图。例如,该接合输送器或分配输送器与在图1la至图1lc及图12中所描述的相似。因此,共有元件将不再描述或详细描述。该接合输送器或分配输送器包括基座框架132。所述基座框架支撑着该接合输送器的各个部件,包括固定输送器总成、切换输送器总成140、反向输送器总成150以及平移单元1380。图示的基座框架为矩形。也可使用其他形状。所述基座框架应足以稳定地支撑该接合输送器的各个部件。例如,所述基座框架应宽于所述总成以稳定地将其支撑。所述基座框架包括用于支撑基座框架的支腿1337。例如,该基座框架包括四个支腿,在该矩形框架的每个边角处各有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腿为可调整的支腿。所述支腿促成或调整成该接合输送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高度,以与干路输送器单元和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或次级输送器单元的高度匹配。例如,该接合输送器的第一侧与第一干路输送器单元处于相同平面中,而该接合输送器的第二侧与第二干路干路及次级输送器单元处于相同平面中。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例如,所述输送器单元处于相同平面中,从而形成水平接合输送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路输送器单元可处于与第二干路及次级输送器单元不同的平面中。该固定输送器总成安置在该基座框架上。该固定输送器总成包括固定支撑框架152,该固定支撑框架152安装成靠近该基座框架的第一末端或固定末端。该支撑框架为垂直框架,该垂直框架具有第一和第二垂直侧,两者间隔开一定的空间距离。第一末端滑轮171a安装在该支撑框架的垂直两侧上。下部末端滑轮1373安装在该支撑框架的垂直两侧上。该下部末端滑轮安装在该垂直框架上,在该第一末端滑轮下方。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末端滑轮和下部末端滑轮彼此平行且彼此对准。例如,第一末端滑轮和下部末端滑轮为长滑轮。所述长滑轮长于该接合输送表面的宽度。例如,所述长滑轮足够长以提供足够的空间,或是以容纳该反向输送器总成的旋转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末端滑轮和下部末端滑轮覆盖有低摩擦材料。该低摩擦材料例如可为聚四氟乙烯(PTFE)。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低摩擦材料。用低摩擦材料涂佈第一末端滑轮和下部末端滑轮减少了磨损以及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这是由于所述滑轮并非可自由旋转。该反向输送器总成150安置成相邻该固定总成。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反向输送器总成包括反向轨道1378。该反向轨道为半圆形轨道。该半圆形轨道安装在该垂直固定支撑框架上。例如,该半圆形轨道安置在第一滑动床155下方。该反向轨道用以支撑该反向输送器总成。该反向输送器总成包括反向转向滑轮单元1560。该反向转向滑轮单元包括安装在反向转向支撑件上的反向转向滑轮1568。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向转向滑轮单元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反向轨道上。该干路输送器总成或切换输送器总成140以可移动的方式耦接到该基座框架。该干路输送器总成包括干路支撑框架1348。第二末端滑轮171b安装在该干路支撑框架上。此夕卜,该滑轮系统的其他滑轮安装在该干路支撑框架上。例如,驱动滑轮1476、张力滑轮1374以及返回滑轮1379安装在该干路支撑框架上。驱动马达162耦接到该驱动滑轮以令其旋转。环形带1379环绕该滑轮系统的滑轮并由该驱动滑轮驱动。该环形带形成接合点输送表面160。该切换输送器总成可包括侧护壁1369,所述侧护壁1369安装在该切换支撑框架的两侧上。所述侧护壁防止物品从该接合点输送表面上移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干路轨道136安装在基座框架上。该切换输送器总成以可滑动的方式耦接到该干路轨道。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切换输送器总成被配置成沿干路轨道136平稳移动。该切换输送器总成通过在所述轨道上滑动来围绕枢转点P枢转。例如,该枢转点P为枢轴。平移单元1380促成干路输送器总成的移动。例如,该平移单元包括驱动马达1382及连接型驱动联接(connecting drive linkage) 1384,所述部件经配置以平稳地移动该干路输送器总成。例如,该连接型驱动联接耦接到该驱动马达和干路输送器总成以令该干路输送器总成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型驱动联接为曲柄摇杆联接(crank-rockerlinkage)。该曲柄摇杆联接经配置以将该切换输送器总成的转移距离限制在必要程度。例如,对于双切换位置,该曲柄联接将该干路输送器总成即切换输送器总成的转移距离限制在0-45°之间。在三切换位置的情况中,该曲柄联接将该输送器的转移距离限制在0±45°。根据具体设计,将输送器总成限制在其他转移距离,也是可以的。通过限制输送器总成的转移距离,就不会存在因过度转移而损害的危险。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联接。该驱动马达由干路接合输送器控制器来控制。例如,该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控制器。该接合输送器包括含有各种传感器的传感器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1334设置在干路轨道136上。所述位置传感器指示何时该干路总成到达该切换位置。例如,该位置传感器会给控制器发出反馈,以停止该干路输送器总成的运转。例如,位置传感器的数目取决于切换位置的数目。例如,在双切换位置的情况中提供两个传感器(例如,在原有位置和切换位置),而在三切换位置的情况中提供三个传感器(例如,在原有位置、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例如,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可为U形光电传感器。探测器1336安装在该切换总成的中心处。例如,当由传感器所产生的红外光完全被该探测器阻挡时,意味着该切换总成切换到了对应于该传感器的位置。例如,如果原有位置传感器被阻挡,意味着该切换总成处于原有位置。当该切换总成已被切换到除原有位置以外的位置时,驱动马达停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形成封闭迴路,使得该干路总成能够更加平稳更加准确地切换。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接合输送器包括CM模块1390。该CM模块减小了由于干路输送器总成的移动所造成的振动。该CM模块用于将干路输送器总成的运动反向地传导到反向输送器总成,并吸收由于位置间切换所造成的振动和冲击。例如,该CM模块使得该反向转向滑轮单元围绕枢转点P以相对于该切换输送器总成的反方向旋转,以吸收由于位置间切换所造成的振动和冲击。在一个实施例中,枢转点P为枢轴,并为该CM单元的一部分。该CM模块减小了该干路输送器总成的转动惯量。该CM模块实现该接合输送器的高速操作,并提闻了可罪性。可提供制动单元以选择性地将第一末端滑轮和/或下部末端滑轮的自由旋转状态停止。优选地,第一末端滑轮和下部末端滑轮均被选择性地制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制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滑轮中的一者上。具有正时齿轮和皮带的正时单元可用于将所述滑轮的运动同步化。例如,当一个滑轮被制动时,另一个滑轮也被制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切换输送器总成从原有位置切换出时,启用该制动单元以防止所述滑轮滚动。相反,当切换输送器总成处于原有位置时,则停用制动器,从而允许所述滑轮自由滚动。例如,该制动单元可由原有位置传感器来控制。例如,当该原有位置传感器被阻挡以指示该切换总成处于原有位置时,停用该制动器。相反,当原有位置未被阻挡时,启用该制动器。图14展示切换输送器总成或干路输送器总成140的实施例的等角视图。该切换输送器总成可与图11至图13中所描述的内容相似。因此,共有元件将不再描述或详细描述。如图示,该切换输送器总成即干路总成包括切换支撑框架1348。该支撑框架包括带有垂直板1449的基座。该干路总成的各个滑轮安装在该基座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末端滑轮171b、张力滑轮1374,以及驱动滑轮1476安装在该支撑框架的垂直板上。该第二末端滑轮,连同第一末端滑轮和环形带一起,界定了该接合输送器的输送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轮为凸面带轮(crown pulleys),以强化该环形带的定位。凸面带轮为在中间具有最大直径并在朝向末端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变小的滑轮。在这些滑轮中,除了驱动滑轮以外,均为自由滚动滑轮。所述滑轮的直径可经恰当选择以承受带拉伸应力,并需考虑所占空间。此外,返回滑轮安装在该支撑框架上。例如,该返回滑轮用以防止该环形带的松垂。所述滑轮和返回滑轮安装在该支撑框架上,并在轴向上平行。可调整该张力滑轮以使得该环形带可具有所需要的张力。增量编码器(incremental encoder) 1364稱接到第二末端滑轮。例如,第二末端滑轮代表着该接合输送器的切换末端。第二滑动床145安装在环形带的平面下方的垂直板上。该第二滑动床安置在该带下方一个与带平行的平面中。该第二滑动床145用以支撑在输送表面上的物品。该第二滑动床包括半圆形末端1446,该半圆形末端1446被配置成以可滑动的方式与安装在垂直框架上的第一滑动床155匹配。侧护壁1369可安装到所述垂直板1449。该切换支撑框架在非切换末端处包括扼连部分(yoke portion) 1888和托台。例如,该扼连部分在该反向输送器总成下方延伸。在该扼连部分的末端处的托台包括干路输送器支撑承载单元。该托台与安置在该接合输送器的基座框架上的枢轴相匹配。例如,该枢轴构成了该切换输送器总成的枢转点。该切换输送器总成围绕该枢轴自由旋转,该枢轴充当枢转点P。在该支撑的切换末端处,提供运输系统。该运输系统促成了该切换输送器总成在该干路轨道上的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运输系统包括安装在该支撑框架上的负载脚轮1451,用于在该干路轨道上自由滚动。所述负载脚轮支撑在该干路轨道上的该切换输送器总成的运动。此外,提供安全轮1452。所述安全轮防止该切换输送器总成在轨道上翘起。例如,所述安全轮在该轨道下方滚动。该运输系统可包括安装在干路基座上的清扫器1457,清扫器1457经恰当定位以清除干路轨道上的脏物。例如,所述清扫器可由耐磨材料形成,例如特氟纶或尼龙。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材料。所述清扫器确保了该切换输送器总成的平稳安全的旋转。图15展示反向输送器总成150中的一部分1500的实施例。如图示,该部分包括反向转向滑轮单元1560。该反向转向滑轮单元包括转向滑轮支撑件1582。该转向滑轮支撑件包括可滑动的滑轮托台1578,反向转向滑轮1568安装于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转向滑轮为凸面带轮。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转向滑轮。该可滑动的托台包括其上安置的轴承1574。所述支承轮促成了与反向轨道1378的匹配。例如,所述支承轮可为氨基甲酸酯式的支承轮。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支承轮。例如,托台包括对称布置的顶部和底部支承轮,以促成在反向轨道上滚动。所述支承轮沿该反向轨道导引该反向转向滑轮单元,并在旋转期间提供平衡的支撑和小的驱动力。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在托台上提供滚珠1576来作为备用物,以防支承轮磨损。这样就防止了转向滑轮单元的非预期的翘起或跳起。该转向滑轮支撑件在所述滑轮托台的相反末端处包括夹块1589。例如,该夹块可充当该反向转向滑轮单元的枢转点。例如,该夹块固定到该枢转点P以令该反向转向滑轮单元围绕其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反向转向滑轮在相对于该切换总成的反方向中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向旋转的旋转量等于该切换总成的旋转量。图16所示为滑动床配置1600。如图示,该配置包括安装在垂直框架上的第一滑动床155。该第一滑动床包括第一滑动床框架1656,在第一滑动床框架1656上安装有该第一滑动床。例如,该滑动床框架的外侧可充当滑动轨道。该第一滑动床155为半圆形。该切换总成包括第二滑动床145。该第二滑动床安置在第二滑动床框架1646上。该第二滑动床和框架形成一体单元,该单元安装到该切换支撑框架中。所述滑动床为半圆形。例如,该第一滑动床155具有外凸的半圆形,而该第二滑动床145具有内凹的半圆形。该第二滑动床以可滑动的方式耦接到该第一滑动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滑动床框架具备运输器以用于促成该第二滑动床相对于该第一滑动床的可滑动的耦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器包括导引脚轮,所述导引脚轮安装在该第二滑动床框架上。例如,第一和第二导引脚轮1666设置在该滑动床的两侧附近处。所述导引脚轮使得该第二滑动床围绕该第一滑动床框架平稳地滑动。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运输器。在一个实施例中,半圆形板设置在该第二滑动床的半圆形边缘的底部。例如,该板可由重量轻且高度耐磨的柔软材料形成,例如UHMW,钢或铝。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耐磨柔软材料。该板加固了该半圆形滑动床的悬臂结构,并减少了由于材料变形和疲劳所引起的故障。图17展示滑轮系统1700的实施例的简化透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滑轮系统包括第一末端滑轮171a、下部末端滑轮1373、反向转向滑轮1568、第二末端滑轮171b、张力滑轮1374以及返回滑轮1379。如图示,所述末端滑轮和张力滑轮具有第一直径,而转向滑轮和驱动滑轮1476则具有第二直径。例如,第一直径小于第二直径。例如,基于应力、耐磨性和所占空间来选择所述滑轮的大小。也可使用关于滑轮大小的其他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末端滑轮和下部末端滑轮安装在该垂直框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末端滑轮和下部末端滑轮安装在相同垂直平面上。例如,该垂直平面垂直于水平框架,例如由地板界定的水平框架。如之前所述,这些滑轮为长滑轮,其上涂佈有低摩擦材料。例如,所述长滑轮应足够长,以容纳该反向输送器总成的旋转运动。而该反向转向滑轮,则构成该反向输送器总成的一部分。该转向滑轮安置在第一末端滑轮的水平面与下部末端滑轮的水平之间,并与所述末端滑轮偏离。其余滑轮,包括返回滑轮,安装在该切换输送器总成的支撑框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末端滑轮171b安置在与第一末端滑轮171a相同的水平面中,并且形成接合输送表面,该驱动滑轮安置在与该转向滑轮相同的水平面上,而该张力滑轮安置在与该下部末端滑轮相同的水平面上。该返回滑轮安置在该下部末端滑轮和张力滑轮的水平面的下方。环形带围绕该滑轮系统的滑轮而定位。第一末端滑轮和第二末端滑轮界定了该接合输送器的输送表面160。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带包括顶部侧和底部侧。该顶部侧由弹性的PVC制成,以给该带驱动和物品运输提供高摩擦,而该底部侧则由具有低摩擦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带经定位以使得该带的顶部侧形成输送表面,并围绕该驱动滑轮卷绕,以获得良好的带摩擦驱动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卷绕角度β大于或等于180°。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驱动滑轮、张力滑轮、反向转向滑轮和第二末端滑轮为凸面带轮以促进带定位。此外,可在该驱动滑轮、张力滑轮及返回滑轮的末端上提供塑料盘,以促进导引该带以防止其左右摇摆。图18a至图18b展示接合输送器130的实施例的背面透视图和侧面透视图。该接合输送器包括在图11至图17中所描述的相似元件。因此,共有元件将不再描述或详细描述。如图示,该接合输送器包括安装在固定末端上的第一末端长滑轮171a和下部末端长滑轮137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滑轮安装在垂直支撑框架152上,垂直支撑框架152设置成靠近该基座框架的固定末端。CM单元1390安置在该基座框架上。该CM单元安置在该基座框架的固定末端处。在一个实施例中,该CM单元包括安装在该基座框架上的外壳1849。在一个实施例中,该CM单元包括齿轮单元。该齿轮单元包括第一轴杆1860和第二轴杆1870。第一和第二顶部轴承1862和1872安装在顶部外壳面板上,而第一和第二底部轴承1869和1879安装在底部外壳面板上。例如,所述轴承安装在该外壳面板的外表面上。第一顶部轴承和第一底部轴承垂直对准,而第二顶部轴承和第二底部轴承垂直对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轴承为凸缘轴承,而所述底部轴承为双列角面接触轴承(double-rowangular contact bearing)。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轴承。第一轴杆延伸通过第一顶部轴承和第一底部轴承,第二轴杆延伸通过第二顶部轴承和第二底部轴承。所述轴杆可自由旋转,且由所述轴承固持在恰当位置。凸缘轴承的使用有利地提供了自对准功能。例如,所述轴承可充分地补偿由于安装容限造成的轴杆偏心,以及由于在切换期间由于惯性力和离心力造成的弯曲变形。该轴杆延伸通过顶部面板和底部面板。第一顶部轴承1862和第二顶部轴承1872用于将所述轴杆安装到该顶部外壳面板。例如,所述顶部轴承为安装在该顶部外壳面板上的凸缘轴承,并将所述轴承固持在恰当位置。例如,第一和第二轴杆的顶部末端延伸通过第一和第二凸缘轴承,并被锁定在恰当位置。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轴承。在该轴杆的底部处,底部轴承安装在该底部外壳面板上,并将所述轴杆固持在恰当位置。例如,所述底部轴承安装到该底部外壳面板的底部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轴杆充当枢转点P,而第二轴杆为反转轴杆。第一轴杆包括第一齿轮1863,而第二轴杆包括第二齿轮1873。例如,所述齿轮为装配到一起的正齿轮(spur gears)。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齿轮。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齿轮在内部包括齿轮轴承1832。此轴承将该齿轮固持在恰当位置,并使其能够围绕第一轴杆自由旋转。干路输送器支撑轴承1349安装在第一轴杆上。该支撑轴承围绕该轴杆自由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干路支撑轴承固定到该第一齿轮。如图示,该干路支撑轴承安置在该第一齿轮下方。该干路总成的旋转使得该第一齿轮围绕该第一轴杆旋转。该旋转可以是顺时针或是逆时针,这取决于切换的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具有I: I的齿轮比。也可提供适用的其他齿轮比。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反向输送器总成的夹块1589以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该第一轴杆上。例如,在该顶部外壳面板的内表面下方,该夹块被夹持到该轴杆。该夹块随该第一轴杆的旋转而旋转。该第二齿轮固定到该第二轴杆。换言之,该第二轴杆随该第二齿轮旋转。第一轴杆位置调整引导器1861和第二轴杆位置调整引导器1871设置在该底部外壳面板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引导器设置在该底部外壳面板的内表面上。例如,所述调整引导器用于精细地调整该第一轴杆和该第二轴杆的轴杆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调整引导器提供该枢轴的精细调整,以维持恰当的带变形和定位,而该第二调整引导器用于精细地调整在该两个齿轮之间的中心距离,以确保正确的轮齿啮合,并将磨损以及机械冲击和后座力降为最低。正时单元1880设置在该CM单元中。该正时单元包括用于将该CM单元的不同部件的运动同步化的正时齿轮或滑轮以及正时皮带(timing belt)。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正时单兀在靠近该底部外壳面板的第一和第二轴杆的底部末端上包括第一和第二正时齿轮或滑轮1892和1893。所述正时齿轮以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轴杆上。正时皮带(timingbelt) 1885围绕所述正时齿轮安装。正时调整滑轮1884用于调整该正时皮带(timingbelt)的张力。例如,该正时调整滑轮设置在附接到该底部外壳面板的托台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时齿轮和带咬合在一起。在切换期间,该干路输送器总成或切换输送器总成的旋转使得第一齿轮在第一方向中旋转。取决于切换的方向,该第一方向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第一齿轮的旋转与第二齿轮啮合,使得第二齿轮在第二即与之相反的方向中旋转。例如,如果第一齿轮在顺时针方向中旋转,那么第二齿轮在逆时针方向中旋转。第二齿轮的旋转使得第二轴杆同其一起旋转。由于正时滑轮和正时皮带的作用,使得第一轴杆在与第二轴杆相同的方向中旋转。换言之,所述轴杆在与第一齿轮相同或相反的方向中旋转。这样就使得该反向转向滑轮单元在与该切换输送器总成相反的方向中旋转。另外,该正时皮带(timing belt)由于自身弹性的作用而能吸收由于惯性力产生的一些冲击和振动。图19展示平移单元1380的实施例。该平移单元包括驱动马达1382。也可使用任何其他适宜类型的驱动马达。该马达应足以切换该切换输送器总成。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马达能够在第一方向和与之相反的第二方向中旋转。例如,可控制该马达以令其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中旋转。该马达耦接到连接型驱动联接1384。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型驱动联接的第一末端1986耦接到该马达的轴杆1983,而该连接型驱动联接的第二末端1988耦接到该切换输送器支撑件以令其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型驱动联接为曲柄摇杆联接。该曲柄摇杆联接为四杆联接装置(four-bar linkage device)。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四杆联接包括2个物理杆和2个虚拟杆。第一物理杆为第一连接臂1952,第一连接臂1952具有第一末端,该第一末端以固定的方式连接到该驱动马达的轴杆。例如,该第一连接臂充当曲柄。第二物理杆为第二连接臂1962。该第二连接臂的第一末端通过第一耦接器1976耦接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末端。该第二连接臂围绕平行于该驱动马达轴杆的某轴旋转。例如,该第一臂和该第二臂在平行的平面中旋转。该连接臂的第二末端耦接到切换输送器总成。在一个实施例中,轴杆固持器1968设置在该连接臂的第二末端处,以用于耦接到该切换输送器总成。该轴杆固持器通过第二耦接器1978耦接到第二末端。该轴杆固持器可围绕该第二耦接器旋转。例如,第一耦接器和第二耦接器为杆端轴承。一个耦接器包括阳杆端轴承和阴杆端轴承,两者匹配到一起,形成在该连接型驱动联接的物理元件之间的可移动的耦接。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耦接器。第三杆为虚拟杆。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三杆由将该轴杆固持器的中心点与枢转点P连接的虚拟线来表示。例如,该第三杆充当摇杆。同第三杆类似,第四杆为虚拟杆。该第四杆对应于虚拟的固定基座框架联接,该联接将该马达轴杆的中心连接到枢转点P。可确定每个联接的长度和运动学参数,例如角位移、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等,以生成正确的运动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完整旋转(例如,360° )使得该切换总成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再次回到第一位置。例如,从原有位置移动到切换位置,并再次回到原有位置。这就意味着半旋转(例如,180° )使得该切换输送器总成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具有原有位置和两个切换位置的接合输送器的情况中,例如,马达在第一方向中旋转一圈,将会使该切换总成从原有位置切换到第一切换位置并再次回到原有位置,而如果是第二位置,则会从原有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并再次回到原有位置。尽管已针对结构特征及/或方法步骤使用特定语言描述了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及实施方案,但应理解,也可在不具有所述特定特征或步骤的情况下,实施其他实施例和实施方案。而且,所揭示的特定特征和步骤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及实施方案的优选形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接合输送器,包括: 固定末端和切换末端,所述切换末端用于从原有位置切换到切换位置; 位于所述固定末端的固定总成; 位于所述切换末端的切换输送器总成; 反向输送器总成,所述反向输送器总成位于所述固定总成与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之间;以及 反向运动单元,其中,在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从所述原有位置切换到所述切换位置期间,所述反向运动单元使得所述反向输送器总成与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相反的方向中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包括基座框架,其中所述固定总成、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和所述反向输送器总成安装到所述基座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其中所述基座框架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相邻于所述接合输送器的固定末端,所述第二末端相邻于所述接合输送器的切换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包括滑轮系统,输送器带环绕于所述滑轮系统之上,从而形成接合输送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其中: 所述滑轮系统包括第一末端滑轮和下部末端滑轮,其中所述第一末端滑轮构成所述接合输送器的所述固定末端; 所述固定总成包括安装到所述基座框架上的第一垂直支撑框架和第二垂直支撑框架,所述第一垂直支撑框架和所述第二垂直支撑框架维持在固定的空间布置下,其中所述第一末端滑轮和所述下部末端滑轮安装到所述垂直支撑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其中所述反向输送器总成包括反向转向滑轮单元、反向轨道以及夹块,其中所述反向转向滑轮单元可围绕枢转点P旋转,所述枢转点P处于所述接合输送表面的约中心处,位于所述接合输送器的所述固定末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包括切换轨道,其中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以可滑动的方式耦接到所述切换轨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包括安装在所述切换轨道上的位置传感器,用以指示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何时到达所述切换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其中所述反向运动单元包括齿轮单元和正时单J Li 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其中: 所述齿轮单元包括具有第一齿轮的第一轴杆和具有第二齿轮的第二轴杆;以及所述正时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轴杆上的第一和第二正时齿轮以及围绕所述正时齿轮安装的正时皮带,其中所述正时齿轮和皮带经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轴杆在与所述第二轴杆相同的方向中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包括用于移动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的平移单J Li 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其中所述平移单元包括驱动马达和连接型驱动联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其中所述连接型驱动联接包括具有四杆联接装置的曲柄摇杆联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合输送器,其中所述四杆联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物理杆和两个虚拟杆,其中所述第一物理杆具有以固定的方式安装到所述驱动马达的轴杆的第一末端,且所述第二物理杆具有耦接到所述第一物理杆的第一末端和耦接到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的第二末端。
15.—种带式输送器系统,包括: 干路输送器单元、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和次级输送器单元,其中所述次级输送器单元安置成相对于所述干路输送器单元成角度Θ i,并且其中所述干路输送器单元和所述第二干路输送器单元形成干路输送器路径,并且所述干路输送器单元和所述次级输送器单元形成次级路径;以及 接合输送器,所述接合输送器安置在所述干路输送器路径与次级输送器路径之间的接合点处,其中所述接合输送器包括: 固定末端和切换末端, 位于所述固定末端的固定总成; 位于所述切换末端的切换输送器总成; 反向输送器总成,所述反向输送器总成位于所述固定输送器总成与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之间;以及 反向运动单元,其中 所述反向运动单元使得 在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从所述主要输送器路径切换到所述次级路径期间,反向输送器总成在与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相反的方向中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式输送器系统,其中所述反向运动单元包括齿轮单元和正时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式输送器系统,其中: 所述齿轮单元包括具有第一齿轮的第一轴杆和具有第二齿轮的第二轴杆;以及 所述正时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轴杆上的第一和第二正时齿轮以及围绕所述正时齿轮安装的正时皮带,其中所述正时齿轮和正时皮带经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轴杆在与所述第二轴杆相同的方向中旋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式输送器系统,包括用于移动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的平移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式输送器系统,其中所述平移单元包括驱动马达和连接型驱动联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式输送器系统,其中所述连接型驱动联接包括具有四杆联接装置的曲柄摇杆联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接合输送器。所述接合输送器包括固定末端和切换末端。固定总成安置在所述固定末端,而切换输送器总成安置在所述切换末端。所述接合输送器包括反向输送器总成,所述反向输送器总成位于所述固定输送器总成与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之间。所述接合输送器包括反向运动单元。反向运动单元,在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从所述原有位置切换到所述切换位置期间,所述反向运动单元使得所述反向输送器总成在与所述切换输送器总成相反的方向中移动。
文档编号B65G47/68GK103171887SQ20121057543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林国龙, 孙喜贵 申请人:德利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