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碗盘包装分隔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134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碗盘包装分隔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是易碎品的包装,尤其是一种用于碗盘包装的分隔带。
背景技术
在易碎品的包装中,为了避免运输、搬运过程中相互之间碰撞产生破损,尤其是碗盘之类玻璃、陶瓷器皿的叠放,需要在层间加设软质、起缓冲作用的隔垫,现行通用的做法是利用软薄的宝丽龙把碗盘一个一个单独包起来层层鱼叠。宝丽龙材料既贵又不环保,增加了包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既贵又不环保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工省料、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碗盘包装分隔带,很好地解决了碗盘运输、搬运过程由于碰撞产生破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碗盘包装分隔带,包括一片条状瓦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楞板至少包括分别与被包装碗盘横截面的底部、外壁及内壁配合的底托、两个外盒墙和两个内盒墙,底托、外盒墙、内盒墙之间通过折痕分隔。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外盒墙与内盒墙之间折痕的宽度与碗盘边的
厚度一致。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托设置于瓦楞板的中段,瓦楞板的两端还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环扣,环扣的侧边开设插槽,两个环扣通过插槽插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长条瓦楞板沿被包装碗盘横截面的形状压制出压痕包在碗盘外侧作为隔垫,同时又是独立包装,用料很省,效果非常好,操作极为简单,很好地解决了碗盘运输、搬运过程由于碰撞产生破损的问题,与现有宝丽龙隔垫相比,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防碰撞效果好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效果示意图;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包装碗盘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碗盘包装分隔带是由一片条状瓦楞板根据被包装碗盘的形状位置采用压痕的方式压出分别与被包装碗盘横截面的底部、外壁及内壁配合的底托4、两个外盒墙3、5和两个内盒墙2、6,另外两端设有环扣1、7,底托4位于条状瓦楞板的中段,自底托4向两侧分别为外盒墙、内盒墙和环扣,相邻段之间通过折痕分隔,外盒墙与内盒墙之间折痕10、11的宽度与碗盘边的厚度一致。环扣1、7的侧边开设插槽8、9,两个环扣1、7通过插槽8、9插接固定。使用说明根据被包装碗盘的形状在条状瓦楞板相应位置采用压痕的方式压出分别与被包装碗盘横截面的底部、外壁及内壁配合的底托、两个外盒墙和两个内盒墙,另外两端通过压痕压出开设插槽的环扣,将被包装碗盘的底放在底托4上,然后沿折痕自外向内折,两个外盒墙3、5与碗盘外壁配合,两个内盒墙2、6与碗盘内壁配合,最后两端的环扣1、7折入碗盘内底部插接固定,完整的分隔带包装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实施要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及等效结构变换或修饰,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碗盘包装分隔带,包括一片条状瓦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楞板至少包括分别与被包装碗盘横截面的底部、外壁及内壁配合的底托、两个外盒墙和两个内盒墙,底托、外盒墙、内盒墙之间通过折痕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碗盘包装分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墙与内盒墙之间折痕的宽度与碗盘边的厚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碗盘包装分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设置于瓦楞板的中段,瓦楞板的两端还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环扣,环扣的侧边开设插槽,两个环扣通过插槽插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碗盘包装分隔带,包括一片条状瓦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瓦楞板至少包括分别与被包装碗盘横截面的底部、外壁及内壁配合的底托、两个外盒墙和两个内盒墙,底托、外盒墙、内盒墙之间通过折痕分隔,所述外盒墙与内盒墙之间折痕的宽度与碗盘边的厚度一致,所述底托设置于瓦楞板的中段,瓦楞板的两端还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环扣,环扣的侧边开设插槽,两个环扣通过插槽插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长条瓦楞板沿被包装碗盘横截面的形状压制出压痕包在碗盘外侧作为隔垫,操作极为简单,很好地解决了碗盘运输、搬运过程由于碰撞产生破损的问题,与现有宝丽龙隔垫相比,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防碰撞效果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B65D85/30GK202897196SQ20122055984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袁洪良, 柴剑南 申请人:蚌埠市比优特包装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