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304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铜材退火是为了改善铜材的塑性和韧性,同时软化铜材,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以提高物理性能使铜材不易断裂的一个步骤,具体是将铜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传统的做法是在退火管两端分别设置正、负退火轮,通过退火轮带动铜线并通过退火管加热。而裸铜带在退火过程中,由于受热会发生线性膨胀,使正、负极退火轮之间的裸铜带总长度会变长而松弛,导致裸铜带与退火轮在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滑动出现额外摩擦并产生火花,并造成裸铜带表面张力不稳定,影响裸铜带表面质量和表面维氏硬度。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设置有主轴,该主轴上安装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设置有退火张力导轮,所述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为了便于根据裸铜带松紧情况控制退火轮电机输出转速,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退火轮电机的电位器,该电位器和主轴之间设置有传动齿轮。为了便于调整摆杆摆动的灵活度,所述配重块和摆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退火张力控制装置通过合理的结构改造,特别是摆杆和配重块配合利用杠杆原理控制退火张力导轮摆动灵活度,从而控制退火轮之间裸铜带的松紧,可有效地保持裸铜带在退火中的张力处于一个稳定值,避免因松弛而导致与退火轮之间摩擦产生“打火”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图2,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底座I,所述底座I中设置有主轴2,该主轴2上安装有摆杆3,其中摆杆3可相对主轴2旋转摆动,所述摆杆3的一端设置有退火张力导轮4,该退火张力导轮4用于压住退火轮之间裸铜带,所述摆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5。当两退火轮之间的裸铜带总长度变长时,退火张力导轮4随摆杆3 —起往下摆动;当两退火轮之间的裸铜带总长度变短时,退火张力导轮4则随摆杆3 —起往上摆动,从而保持裸铜带的松紧度稳定。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电位器6,该电位器6和主轴2之间设置有传动齿轮7,其中电位器6和主轴2的传动齿轮7之间可通过啮合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传动带传动。电位器6通过传动齿轮7来感应摆杆3摆动幅度大小,而转换成输出电压的大小,用于控制退火轮电机的输出频率。所述配重块5和摆杆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轴向调节配重块5位置,即可调整摆杆3摆动的摆幅和灵活度。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例如传动齿轮7之间的传动方式、配重块5的安装方式等等。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经过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通过摆杆3和配重块5配合利用杠杆原理控制退火张力导轮4摆动灵活度,从而控制退火轮之间裸铜带的松紧,可有效地保持裸铜带在退火中的张力处于一个稳定值,避免因松弛而导致与退火轮之间摩擦产生“打火”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I)中设置有主轴(2),该主轴(2)上安装有摆杆(3),所述摆杆(3)的一端设置有退火张力导轮(4),所述摆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退火轮电机的电位器(6),该电位器(6)和主轴(2)之间设置有传动齿轮(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5)和摆杆(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退火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中设置有主轴,该主轴上安装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设置有退火张力导轮,所述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该退火张力控制装置通过合理的结构改造,特别是摆杆和配重块配合利用杠杆原理控制退火张力导轮,从而控制退火轮之间裸铜带的松紧和张力,可有效地保持裸铜带在退火中的张力处于一个稳定值,避免因松弛而导致与退火轮之间摩擦产生“打火”现象。
文档编号B65H23/00GK202936458SQ20122059607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张东宇, 王锡凡, 文洪波, 周兴和, 陈志刚 申请人:珠海科普森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