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951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检测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位置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检测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各大汽车厂商都在加大产量、压缩生产节拍、提高自动化率;因此缓存料架也广泛地被各汽车厂商所使用,操作工把工件放到输送线的另一端,而位于输送线另一端的机器人会将这些工件取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操作工放件不到位、输送线启动或停止时的惯性等原因导致工件位置出现偏差,但机器人的取件位置却是固定的,因此会出现机器人取不到工件的问题,甚至机器人会对工件造成损伤。上述情况发生后,可能会对工件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或者取件机器人处于急停状态,需要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能够检测出工件在运送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检测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包括固定的支架1,其特征在于:在支架I上轴承支撑有支撑轴2,支撑轴2下方固定设置有校正板3,校正板3下部的轮廓与待测工件4的轮廓相吻合,在支撑轴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与支撑轴2 —同转动的撞块5,在支架I上设置有与撞块5相配的接触开关6。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位置检测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传统的自动取件机器人要求工件摆放到位,否则可能取不到工件设置损伤工件,而现在却并没有一种能够保证工件运送到位的装置,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检测出运输过程中的工件是否发生径向上的位移,如果工件的位置不准确,本装置上设置的接触开关会发出信号,运送工件的输送装置停止工作,并通知操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且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检测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包括一个座位基础的、固定用的支架1,在支架I上轴承支撑有支撑轴2,在支撑轴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校正板3,而校正板3下部的轮廓则与待测工件4的轮廓相吻合,在支撑轴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能够与支撑轴2 —同转动的撞块5,在支架I上还设置有与撞块5相配的接触开关6。
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待测工件4在传送带的作用下行进,如果待测工件4的位置摆放准确,它恰好可以通过校正板3下方的轮廓,但如果待测工件4的位置有误,具体的说是存在径向窜动时,待测工件4便会与校正板3发生接触,校正板3便会以支撑轴2为轴摆动,而支撑轴2转动的过程中,其两端的撞块5也随之转动,并触发接触开关6,此时接触开关6发出信号,传送带或输送装置停止工作,前方的抓件机器人也停止工作,同时操作人员收到信号后,进行检查并将待测工件4摆正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检测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包括固定的支架(1),其特征在于:在支架(I)上轴承支撑有支撑轴(2 ),支撑轴(2 )下方固定设置有校正板(3 ),校正板(3)下部的轮廓与待测工件(4)的轮廓相吻合,在支撑轴(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与支撑轴(2 ) —同转动的撞块(5 ),在支架(I)上设置有与撞块(5 )相配的接触开关(6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工件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包括固定的支架(1),其特征在于在支架(1)上轴承支撑有支撑轴(2),支撑轴(2)下方固定设置有校正板(3),校正板(3)下部的轮廓与待测工件(4)的轮廓相吻合,在支撑轴(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够与支撑轴(2)一同转动的撞块(5),在支架(1)上设置有与撞块(5)相配的接触开关(6)。这是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能够检测出工件在运送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位置窜动的装置。
文档编号B65G43/08GK103171878SQ20131008993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0日
发明者张振伟 申请人:大连奥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