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016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适于用作货物存取穿梭母车的运行导轨,属于仓储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为实现密集存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穿梭母车货架,利用运行于导轨上的穿梭母车来存取货物,从而对有限的仓储空间做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货架上还需安装滑触线,并在穿梭 母车上安装集电刷,在两者配合下实现穿梭母车供电。现有穿梭母车货架通常将滑触线设于穿梭母车的一侧,然而这势必需要增设对应的滑触线固定装置,不仅不利于降低货架成本,还不利于货架的安装和维护。经检索发现,申请号201120128688.3授权公告号CN2020259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侧式滑线结构,包括工字梁、轨道、无接缝滑触线和滑线夹;轨道安装在工字梁的顶部;滑线夹为多个,沿工字梁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在工字梁的腹板上;无接缝滑触线夹在滑线夹上。该结构将滑触线固定于工字梁腹板,无需增设固定装置。但是,该结构存在以下不利之处:由于安装滑触线时需要严格保证滑触线的平整度,该结构的滑线夹在安装时必须反复确认各滑线夹的位置保持一致,而这样无疑会增加安装难度;此外,由于各滑线夹之间并无限位关系,一旦发生某个滑线夹位置偏移的情况,就会直接导致滑触线不平整,使与滑触线配合的集电刷无法平稳运行,存在异常停工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可确保滑触线平整度,使与滑触线配合的集电刷能持续平稳运行。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包括具有横梁部(1-1)、立柱部(1-2)、及底板部(1-3)的工字形截面轨道主体(I ),其特征是,所述轨道主体立柱部(1-2) 一侧水平延伸出端部具有上翘卡钩(3-1)的卡筋(3),所述卡筋(3)的下表面与底板部(1-3)的上表面之间嵌入适配的滑触线(5),所述卡筋(3)的上表面与横梁部(1-1)的下表面之间插装至少一个卡持件
(4),所述卡持件(4)内端具有与所述上翘卡钩(3-1)钩合固定的下弹钩头(4-4);所述卡持件(4)外端朝下延伸出限位凸起(4-2),所述限位凸起(4-2)与所述立柱部(1-2) —侧之间形成对滑触线水平约束的第一卡槽(2-2 )。该结构以轨道主体立柱部的一侧面与滑触线相抵,只需保证立柱部该侧面的平整度即可确保滑触线的平整度,难度大幅降低;同时,轨道主体本身具有足够的刚性,可确保其立柱部侧面保持平整,这样即可在使用过程中确保与滑触线配合的集电刷持续平稳运行,消除隐患。此外,第一卡槽采用组合式结构,无需螺栓等紧固件,不仅可简化滑触线安装过程,还可避免出现因螺栓外露造成集电刷运行不畅的情况。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轨道主体底板部(1-3)朝上延伸出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立柱部(1-2)—侧之间形成对滑触线下部水平约束的第二卡槽(2-1);所述第一卡槽(2-2)与第二卡槽(2-1)开口相对。优选地,所述卡持件(4)还具有与横梁部(1-1)下沿相接的卡边(4-3),所述卡边(4-3)与下弹钩头(4-4)之间、所述下弹钩头(4-4)与限位凸起(4-2)之间分别留有空隙。优选地,所述横梁部(1-1)、立柱部(1-2)、及底板部(1-3) —体成型;所述立柱部(1-2)端面设有端卡件(13)。优选地,所述底板部(1-3)底部设有开口朝向外部构件(6)的定位槽(7),所述定位槽(7)两槽壁下端分别沿轨道主体(I)宽度方向相对延伸出折边(7-1),所述定位槽(7)的槽底具有朝向立柱部(1-2 )并用以容纳紧固件(8 )末端的凹陷(7-2 );所述定位槽(7 )内部容纳有经紧固件(8)与构件(6)固连的横向定位连接板(9)。优选地,所述立柱部(1-2)内部中空并具有至少一个横向隔断(10)。优选地,所述立柱部(1-2)内部的上部具有正对的两横筋(11),所述两横筋(11)与立柱部(1-2 )顶部之间的容纳空间内设有导轨连接件(12)。优选地,所述立柱部(1-2)远离滑触线(5)的另一侧面下部下凹,并粘贴有条形码。优选地,所述卡筋(3)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卡槽(2-1)宽度。优选地,所述横梁部(1-1)为板件,用以承载和引导穿梭母车主轮;所述轨道主体
(I)由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 成;所述卡持件(4)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导轨连接件(12)由钢材料制成。本发明可确保滑触线平整度,使与滑触线配合的集电刷能持续平稳运行。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可为穿梭母车主轮和导轮分别提供引导;可便利地安装于外部构件上;还可粘贴条形码,便于实现穿梭母车运行定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I区域放大图。图3为图1的II区域放大图。图4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6为图5的III区域放大图。图7为图5的IV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基本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具有横梁部1-1、立柱部1-2、及底板部1-3的工字形截面轨道主体1,轨道主体立柱部1-2 —侧水平延伸出端部具有上翘卡钩3-1的卡筋3,卡筋3的下表面与底板部1-3的上表面之间嵌入适配的滑触线5,卡筋3的上表面与横梁部1-1的下表面之间插装至少一个卡持件4,卡持件4内端具有与所述上翘卡钩3-1钩合固定的下弹钩头4-4 ;卡持件4外端朝下延伸出限位凸起4-2,限位凸起4-2与立柱部1-2 —侧之间形成对滑触线水平约束的第一卡槽2-2。该结构以轨道主体I立柱部1-2的一侧面与滑触线5相抵,只需保证立柱部1-2该侧面的平整度即可确保滑触线5的平整度,而轨道主体I可通过模具制造,其立柱部1-2该侧面的平整度轻易即可保证实现,这就大幅度降低了确保滑触线5平整度的难度;同时,轨道主体I本身具有足够的刚性,在实际使用时很难出现其立柱部1-2侧面不平整的情况,这样即可在使用过程中确保集电刷持续平稳运行,消除异常停工隐患。此外,该结构还具有独特的巧妙之处:安装滑触线5的限位槽中,第一卡槽2-2采用由卡持件4与卡筋3、立柱部1-2形成的组合式结构,这样在安装滑触线5时,先拔出各卡持件4,再将滑触线5与立柱部1-2侧面相贴,然后再卡入各卡持件4、组合成第一卡槽2-2,从而将滑触线5稳定地固定于限位槽内,无需螺栓等紧固件,不仅可简化滑触线安装过程,还可避免出现因螺栓外露造成集电刷运行不畅的情况。轨道主体底板部1-3朝上延伸出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立柱部1-2 —侧之间形成对滑触线下部水平约束的第二卡槽2-1 ;第一卡槽2-2与第二卡槽2-1开口相对。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配合下,可以更好地固定滑触线。卡持件4还具有与横梁部1-1下沿相接的卡边4-3,卡边4_3、下弹钩头4_4与卡持件4 一体成型,卡边4-3与下弹钩头4-4之间、下弹钩头4-4与限位凸起4_2之间分别留
有空隙。这样,在插入卡持件4时,只需将下弹钩头4-4与上翘卡钩3-1外侧相抵,即可使下弹钩头4-4向卡边4-3移动,插到底时下弹钩头4-4回弹与上翘卡钩3-1卡接,即完成插入;卡持件4插入后,下弹钩 头4-4凭借自身弹性与上翘卡钩3-1紧紧相扣,将卡持件4牢牢固定,防止松脱;在拔出卡持件4时,只需将限位凸起4-2挤向下弹钩头4-4,使其与上翘卡钩3-1脱离,再拔出卡持件4即可。采用该结构的卡持件4后,既可使卡持件4的安装和拆除都更加简便,又可保证卡持件4在插入后不会松脱。横梁部1-1、立柱部1-2、及底板部1-3 —体成型。如图4所示,立柱部1-2端面设有端卡件13,端卡件13可对滑触线5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触线5发生滑移。底板部1-3底部与用以承载导轨的外部构件6固连。具体而言,底板部1-3底部设有开口朝向构件6的定位槽7,定位槽7的两槽壁下端分别沿轨道主体I宽度方向相对延伸出折边7-1,定位槽7的槽底具有朝向立柱部1-2并用以容纳紧固件8末端的凹陷7-2 ;定位槽7内部容纳有经紧固件8与构件6固连的横向定位连接板9。这样,在安装导轨时,先将导轨放置于预定位置,然后将定位连接板9横向插入定位槽7内,最后以紧固件8将连接板9与构件6固连即可。立柱部1-2内部中空并具有至少一个横向隔断10。这样既可节省材料,又可确保导轨的承载能力。此外,立柱部1-2内部的上部具有正对的两横筋11,两横筋11与立柱部1-2顶部之间的容纳空间内设有导轨连接件12。导轨连接件12可起到定位作用,使相邻两段导轨严格对齐。
立柱部1-2远离滑触线5的另一侧面下部下凹,并粘贴有条形码(图中未示)。这样既可实现穿梭母车定位作用,又可防止穿梭母车运行时刮掉条形码。卡筋3的高度H小于或等于第二卡槽2-1宽度L。横梁部1-1为板件,用以承载和引导穿梭母车主轮。轨道主体I由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优选铝合金材料)制成。卡持件4由弹性材料(优选丙烯材料)制成。导轨连接件12由钢材料制成。滑触线5为无接缝滑触线。具体实施时,如图5至图7所示,采用本实施例两条平行轨道,其上搭载穿梭母车
14;一轨道安装有滑触线5,穿梭母车14的集电刷14-1与滑触线5相配合;另一轨道未安装滑触线5,其立柱部的侧面用以引导穿梭母车14的导轮14-2 ;两轨道的横梁部分别承载和引导穿梭母车主轮14-3。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包括具有横梁部(1-1 )、立柱部(1-2)、及底板部(1-3)的工字形截面轨道主体(I),其特征是,所述轨道主体立柱部(1-2 ) —侧水平延伸出端部具有上翘卡钩(3-1)的卡筋(3),所述卡筋(3)的下表面与底板部(1-3)的上表面之间嵌入适配的滑触线(5),所述卡筋(3)的上表面与横梁部(1-1)的下表面之间插装至少一个卡持件(4),所述卡持件(4)内端具有与所述上翘卡钩(3-1)钩合固定的下弹钩头(4-4);所述卡持件(4)外端朝下延伸出限位凸起(4-2),所述限位凸起(4-2)与所述立柱部(1-2) —侧之间形成对滑触线水平约束的第一卡槽(2-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其特征是,所述轨道主体底板部(1-3)朝上延伸出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立柱部(1-2)—侧之间形成对滑触线下部水平约束的第二卡槽(2-1);所述第一卡槽(2-2)与第二卡槽(2-1)开口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其特征是,所述卡持件(4)还具有与横梁部(1-1)下沿相接的卡边(4-3),所述卡边(4-3)与下弹钩头(4-4)之间、所述下弹钩头(4-4)与限位凸起(4-2)之间分别留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其特征是,所述横梁部(1-1)、立柱部(1-2)、及底板部(1-3)—体成型;所述立柱部(1-2)端面设有端卡件(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其特征是,所述底板部(1-3)底部设有开口朝向外部构件(6)的定位槽(7),所述定位槽(7)两槽壁下端分别沿轨道主体(I)宽度方向相对延伸出折边(7-1 ),所述定位槽(7)的槽底具有朝向立柱部(1-2)并用以容纳紧固件(8)末端的凹陷(7-2);所述定位槽(7)内部容纳有经紧固件(8)与构件(6)固连的横向定位连接板(9)。
6.根据权利要求5 所述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其特征是,所述立柱部(1-2)内部中空并具有至少一个横向隔断(10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其特征是,所述立柱部(1-2)内部的上部具有正对的两横筋(11),所述两横筋(11)与立柱部(1-2)顶部之间的容纳空间内设有导轨连接件(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其特征是,所述立柱部(1-2)远离滑触线(5)的另一侧面下部下凹,并粘贴有条形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其特征是,所述卡筋(3)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卡槽(2-1)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其特征是,所述横梁部(1-1)为板件,用以承载和引导穿梭母车主轮;所述轨道主体(I)由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卡持件(4)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导轨连接件(12)由钢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梭母车多功能轨道,包括具有横梁部、立柱部、及底板部的工字形截面轨道主体,轨道主体立柱部一侧水平延伸出端部具有上翘卡钩的卡筋,卡筋的下表面与底板部的上表面之间嵌入适配的滑触线,卡筋的上表面与横梁部的下表面之间插装至少一个卡持件,卡持件内端具有与所述上翘卡钩钩合固定的下弹钩头;卡持件外端朝下延伸出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立柱部一侧之间形成对滑触线水平约束的第一卡槽。本发明可确保滑触线平整度,使与滑触线配合的集电刷能持续平稳运行。
文档编号B65G1/04GK103224107SQ20131014262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3日
发明者曹永欣, 周义术 申请人:南京华德仓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