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卷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420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卷绕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纱线卷绕管,属于纱线卷绕装置领域。现有染色线管在刀划去除尾纱时存在刀片容易走偏、易划伤线管表面的缺陷。本发明的管体中段为绕线段,两端为支撑段,绕线段管体由多条轴向筋和环形筋交错构成,呈具有通孔的网状管体,在其中至少一条所述的轴向筋外表面设置两端延伸入管体两端支撑段的轴向凹槽,在刀划尾纱时刀锋可以沿轴向凹槽运动,对刀片的行进起到导向作用,使刀尖始终位于凹槽内,避免了刀尖对管体表面的划伤。
【专利说明】一种纱线卷绕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纱线卷绕管。
【背景技术】
[0002]线管主要应用于卷绕纱线,纱筒纱线退解后往往还会有一部分尾纱残留卷绕在线管上,在线管需要用于卷绕新的纱线时,需要将残留尾纱去除。目前去除残留尾纱方法多采用刀片沿线管轴向划割后剥离,划割时刀片容易走偏,伤到操作工的手,安全性低;并且在划割纱线过程中,刀片也很容易划到线管表面,导致线管表面受损,影响绕线使用,降低线管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染色线管在刀划去除尾纱时存在的刀片容易走偏、易划伤线管表面的缺陷,提供一种在刀划去除尾纱时刀片不易走偏、不易划伤线管表面的纱线卷绕管。
[0004]为此,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纱线卷绕管,管体中段为绕线段,两端为支撑段,绕线段管体由多条轴向筋和环形筋交错构成,呈具有通孔的网状管体,其特征是,在其中至少一条所述的轴向筋外表面设置轴向凹槽,在刀划尾纱时刀锋可以沿轴向凹槽运动,对刀片的行进起到导向作用,使刀尖始终位于凹槽内,避免了刀尖对管体表面的划伤。
[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6]所述的轴向凹槽两端延伸入管体两端的支撑段,方便刀划去除尾纱时刀锋能快速对准轴向凹槽,提高工作效率。
[0007]所述管体的其中一端支撑段管体端部设置有插接管,该插接管外径与另一端支撑段管体内径相当,通过将插接管插入另一线管的支撑段管体,可以串接多个线管。
[0008]使用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在轴向筋外表面设置一条轴向凹槽能够在刀片划割纱线过程中对刀片起导向作用,刀片行进时不易走偏,避免了操作工的手被刀片划伤,并且在刀片划割纱线过程中刀尖位于轴向凹槽内,线管表面不容易被刀片划伤,提高了线管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0010]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0011]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3]如附图1?3所示,本发明管体包括绕线段和位于绕线段两端的支撑段,绕线段管体由多条轴向筋I和环形筋3交错构成,呈具有通孔的网状管体,在相对的两条轴向筋I的外表面各自设置了一条延伸入两端支撑段管体的轴向凹槽2,管体的其中一端支撑段管体端部设置有插接管4,插接管4外径与另一端支撑段管体内径相当。在刀片切割纱线的过程中,轴向凹槽2对刀片能起导向作用,并使刀尖始终位于轴向凹槽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卷绕管,管体中段为绕线段,两端为支撑段,绕线段管体由多条轴向筋(I)和环形筋(3)交错构成,呈具有通孔的网状管体,其特征在于:在其中至少一条所述的轴向筋(I)的外表面设置轴向凹槽(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卷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凹槽(2)两端延伸入管体两端的支撑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纱线卷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其中一端支撑段管体端部设置有插接管(4),插接管(4)外径与另一端支撑段管体内径相当。
【文档编号】B65H75/32GK103538975SQ201310463846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王新永 申请人:新昌县中柱塑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