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557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该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包括一托盘主体,该托盘主体至少包括有相互独立的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稳定的可拆装结构,其中,纵梁板位于垫块上方,铺板位于纵梁板上方,所述的紧固件顺序穿过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并将其锁紧。本发明为可拆装结构,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组装形成各种结构不同尺寸大小的托盘主体,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另外,该托盘主体中的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换,即可更换已经严重损坏的部件,保留可继续使用的部件,以达到循环利用、环保的效果,以致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符合节能低碳环保要求,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用托盘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零部件可循环利用和更换,以致能够提高整体结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环保的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
【背景技术】:
[0002]托盘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托盘作为与集装箱类似的一种集装设备,贯穿现代物流行业的整个过程,同时物流运作过程中重要的装卸、储存和运输设备,方便了储存和转运,配合叉车的使用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少了人工搬运,降低人工多次搬运带来的产品破损率。托盘现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输、仓储和流通等领域,被认为是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之一。托盘作为,与叉车配套使用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托盘给现代物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可以实现物品包装的单元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保护物品,方便物流和商流。
[0003]据调查,我国木托盘约占国内市场的90%,2009年托盘量约为2.2亿片,而一棵成材树木只能做6个标准托盘,木托盘的使用寿命约为I年,可见对木材的消耗巨大。在木托盘使用过程中,61%的托盘破损与托盘构件裂纹相关,如开裂、缺失等。零部件的破损一般企业很少花精力进行专业的修复甚至不修复直接使用到报废,无疑缩短料托盘的使用寿命。我国又无相关的维修标准,无法保证修复托盘的质量。另外,塑料托盘的破损一般无法修复,钢件托盘因价格和重量问题在市场上占有率不高。纸托盘在防潮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一些组合托盘中,如塑木托盘,塑料托盘,只有单一连接孔位,一但破裂则整个零件得报废更换。
[0004]国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物流运输成本也水涨船高。整体式空托盘因占用空间大,无论在运输还是仓库放置对企业都是一种负担,也进一步限制了托盘在外部物流环节流通。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物流现代化。提高各物流环节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促进托盘、集装箱、厢式货车等集成化物流装备的使用。因此,符合绿色物流、综合利用、节约型经济要求,是今后托盘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部件可循环利用和更换,以致能够提高整体结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环保的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包括一托盘主体,所述的托盘主体至少包括有相互独立的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稳定的可拆装结构,其中,所述的纵梁板位于垫块上方,所述的铺板位于纵梁板上方,所述的紧固件顺序穿过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并将其锁紧。
[000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铺板呈长条状,其中,该铺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纵梁板及垫块的第一连接孔,该第一连接孔为圆形通孔,或沉孔中的任意一种;述铺板于第一连接孔的旁侧还设置有第一备用孔,该第一备用孔与第一连接孔一致。[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纵梁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铺板中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备用孔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备用孔。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垫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铺板中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备用孔相适配的第三连接孔和第三备用孔。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紧固件包括:螺栓及与螺栓配合的螺母,其中,螺母上一体固定有一垫片,垫片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螺母固定后旋转的卡位结构。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托盘主体中安装有加固结构。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加固结构包括:第一纵梁板,该第一纵梁板与所述垫块相对安装有纵梁板的另一面固定,且第一纵梁板与纵梁板平行。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加固结构包括:第一横梁板,其与所述铺板结构一致,且该第一横梁板与所述垫块相对安装有铺板的另一面固定,且该第一横梁板与铺板平行。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均由木质材料,或竹质材料,或竹木复合材料,或胶合板,或纤维板,或塑料件,或金属件,或塑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发明中的托盘主体为由相互独立的铺板、纵梁板和垫块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可拆装的结构,该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组装形成各种结构不同尺寸大小的托盘主体,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另外,该托盘主体中的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换,即可更换已经严重损坏的部件,保留可继续使用的部件,以致达到循环利用、环保的效果,这样能够提高整体结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符合节能低碳环保要求,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0017]2、本发明中的铺板、纵梁板和垫块中均在其连接孔的旁侧设置有备用孔,即使在连接孔被损坏后,还可通过备用孔进行与其它部件进行连接,以致可使本发明不需要做报废处理,增强了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0018]3、本发明中的铺板、纵梁板和垫块是相互独立的,以致可分类捆扎打包,以便于运输及搬运,极大地节省本发明运输空间和运输成本。
[0019]4、本发明于托盘主体中还设置有加固结构,令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稳固,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铺板的立体图;
[00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纵梁板的立体图;
[00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垫块的立体图;
[00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00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见图1所示,为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包括一托盘主体10,所述的托盘主体10至少包括有相互独立的铺板1、纵梁板2和垫块3,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稳定的可拆装结构,其中,所述的纵梁板2位于垫块3上方,所述的铺板I位于纵梁板2上方,所述的紧固件顺序穿过铺板1、纵梁板2和垫块3,并将其锁紧。
[0029]于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托盘主体10包括有五块铺板1、三块纵梁板2以及九个垫块3。
[0030]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铺板I由木质材料,或竹质材料,或竹木复合材料,或胶合板,或纤维板,或塑料件,或金属件,或塑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0031]所述铺板I呈长条状,其中,该铺板I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纵梁板2及垫块3的第一连接孔11,具体而言,该铺板I两端及中间位置均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的第一连接孔11,且该第一连接孔11为圆形通孔,或沉孔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第一连接孔11为沉孔。
[0032]所述铺板I的四个角部设置为防刮圆角,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0033]所述铺板I于第一连接孔11的旁侧还设置有第一备用孔12,该第一备用孔12与第一连接孔11 一致。所述的第一连接孔11破裂后,还可以使用第一备用孔12,不需要对铺板I做报废处理,增强了铺板I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0034]结合图3所示,所述的纵梁板2由木质材料,或竹质材料,或竹木复合材料,或胶合板,或纤维板,或塑料件,或金属件,或塑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0035]所述的纵梁板2同样呈长条状,且其四个角部设置为防刮圆角,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0036]所述的纵梁板2上开设有与所述铺板I中第一连接孔11和第一备用孔12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21和第二备用孔22,其中,第二备用孔22位于第二连接孔21旁侧。具体而言,所述纵梁板2两端及中间位置均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孔21和第二备用孔22,另外,所述的纵梁板2两端与中间位置之间还设置有安装孔23,该安装孔23同样用于与铺板I固定。
[0037]结合图4所示,所述的垫块3由木质材料,或竹质材料,或竹木复合材料,或胶合板,或纤维板,或塑料件,或金属件,或塑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0038]所述的垫块3呈四个角部设置为防刮圆脚的方形或圆柱形。该垫块3上开设有与所述铺板I中第一连接孔11和第一备用孔12相适配的第三连接孔31和第三备用孔32。优选的,第三连接孔31和第三备用孔32为沉孔。
[0039]所述的垫块3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33,通过该通孔33可节省材料。另外,还可以在通孔33镶嵌金属柱体,以增加垫块3承载能力。
[0040]上述的铺板1、纵梁板2、垫块3均具有两个安装面,即铺板1、纵梁板2、垫块3安装时不需要区分方向,以致能够将相互独立的铺板1、纵梁板2、垫块3之间通过紧固件可实现快速组装,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0041]所述的紧固件包括:螺栓及与螺栓配合的螺母,其中,螺母上一体固定有一垫片,垫片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螺母固定后旋转的卡位结构。
[0042]所述的紧固件装配时,螺栓顺序穿过铺板I的第一连接孔11、纵梁板2的第二连接孔21和垫块3的第三连接孔31,并将与螺母螺旋相接,以致将相互独立的铺板1、纵梁板2和垫块3连接形成稳定的可拆装结构。其中,螺母容置于垫块3的第三连接孔31中,由于螺母上一体固定的垫片具有卡位结构,令螺母稳定卡嵌于第三连接孔31中,螺母不可转动。
[0043]由于本发明中托盘主体为由相互独立的铺板1、纵梁板2和垫块3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可拆装的结构,该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组装形成各种结构不同尺寸大小的托盘主体,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另外,该托盘主体中的铺板、纵梁板和垫块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换,即可更换已经严重损坏的部件,保留可继续使用的部件,以致达到循环利用、环保的效果,这样能够提高整体结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符合节能低碳环保要求,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0044]另外,由于铺板、纵梁板和垫块是相互独立的,以致可分类捆扎打包,以便于运输及搬运,极大地节省本发明运输空间和运输成本。[0045]实施例二:
[0046]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托盘主体10中安装有加固结构4,令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稳固,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
[0047]具体而言,所述的加固结构4包括:第一纵梁板41,该第一纵梁板41与所述垫块3相对安装有纵梁板2的另一面固定,且第一纵梁板41与纵梁板2平行。所述的第一纵梁板41与所述纵梁板2的结构一致。
[0048]除以上所述外,本实施例二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0049]实施例三:
[0050]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加固结构4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加固结构不一样。具体而言,所述的加固结构4包括:第一横梁板42,其与所述铺板I结构一致,且该第一横梁板42与所述垫块3相对安装有铺板I的另一面固定,且该第一横梁板42与铺板I平行。
[0051]除以上所述外,本实施例三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一样,且具有同样地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2]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包括一托盘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主体(10)至少包括有相互独立的铺板(I)、纵梁板(2)和垫块(3),其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形成稳定的可拆装结构,其中,所述的纵梁板(2)位于垫块(3)上方,所述的铺板(I)位于纵梁板(2)上方,所述的紧固件顺序穿过铺板(I)、纵梁板(2)和垫块(3),并将其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铺板(1)呈长条状,其中,该铺板(I)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纵梁板(2)及垫块(3 )的第一连接孔(11 ),该第一连接孔(11)为圆形通孔,或沉孔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铺板(I)于第一连接孔(11)的旁侧还设置有第一备用孔(12),该第一备用孔(12)与第一连接孔(11) 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板(2)上开设有与所述铺板(I)中第一连接孔(11)和第一备用孔(12)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21)和第二备用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块(3)上开设有与所述铺板(I)中第一连接孔(11)和第一备用孔(12)相适配的第三连接孔(31)和第三备用孔(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包括:螺栓及与螺栓配合的螺母,其中,螺母上一体固定有一垫片,垫片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螺母固定后旋转的卡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主体(10)中安装有加固结构(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结构(4)包括:第一纵梁板(41),该第一纵梁板(41)与所述垫块(3)相对安装有纵梁板(2)的另一面固定,且第一纵梁板(41)与纵梁板(2)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结构(4)包括:第一横梁板(42),其与所述铺板(I)结构一致,且该第一横梁板(42)与所述垫块(3)相对安装有铺板(I)的另一面固定,且该第一横梁板(42)与铺板(I)平行。
9.根据权利要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循环重复拆装的组合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铺板(I)、纵梁板(2)和垫块(3)均由木质材料,或竹质材料,或竹木复合材料,或胶合板,或纤维板,或塑料件,或金属件,或塑木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B65D19/38GK103587780SQ201310545896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余显本 申请人:余显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