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折包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8338阅读:1078来源:国知局
翻折包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翻折包角结构,翻折包角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相互榫接而成,所述各侧板均为四边形,所述各侧板相互接触的边为用于榫接固定的凹凸边,所述凹凸边上设有内凹或外凸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折包角结构的本体依靠设置在各个侧板边沿处的凹凸边相互榫接而成,由于各个侧板均为平面结构,加工时只需要在平板材料上剪裁即可成型,生产成本低,而且可以相互叠压,运输也较为方便。
【专利说明】翻折包角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翻折包角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对较大的立方体形产品,例如电视、冰箱、机顶盒等产品进行包装时,往往需要一个包角结构来安装在产品的边角处,防止在其边角运输过程中被磕伤。现有技术中的包角结构多为直接注塑成型的立体结构,这种立体结构需要特殊设计的模具进行加工,成本较高,而且立体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大,难以堆砌,运输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翻折包角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角结构生产成本高,运输困难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翻折包角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相互榫接而成,所述各侧板均为四边形,所述各侧板相互接触的边为用于榫接固定的凹凸边,所述凹凸边上设有内凹或外凸的结构。
[0005]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凹凸边的相邻侧边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榫头,所述第三侧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榫头插设的榫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三个侧板由同一块板状件裁剪而成,在所述板状件上,所述第一侧板同时与所述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相邻,且分界线为所述凹凸边。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凹凸边包括凸边和与所述凸边形状互补的凹边,所述榫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边上的两凸块和对应设置在所述凹边上的两块凹槽。
[0008]进一步地,各所述凹凸边上设有凸条和与所述凸条对应设置凹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为六边形结构,中部向外凸起,所述凸条为长方体形结构。
[0010]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侧板上,与所述第三侧板接触的一侧边为所述凸边,与所述第二侧板接触的一边为所述凹边。
[0011]进一步地,所述榫头为长条形外凸结构,且末端侧棱处为圆弧状,所述榫孔为对应的长方形开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均采用PE泡沫材料。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折包角结构,其本体由三块侧板榫接而成,侧板为平面结构,可以由平面板材直接剪裁而成,不需要设计特殊模具,加工成本低,而且平面的侧板之间可以相互叠压,占据的立体空间较小,便于运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折包角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折包角结构的立体拼接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折包角结构中第三侧板示意图;[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折包角结构中第一侧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2所示,翻折包角结构,包括主体1,由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第三侧板13相互榫接而成,各侧板均为四边形,各侧板相互接触的边为用于榫接固定的凹凸边,凹凸边上设有内凹或外凸的结构。
[0021]凹凸边上设有凹凸形榫接结构,三块侧板依靠凹凸边榫接在一起,形成立体的主体I。由于各侧板都是平面结构,可以用平板材料直接剪裁而成,不需要设计模具注塑,加工方便。而且各侧板可以相互叠加,占用的立体空间较小,便于运输。
[0022]榫接是一种常见于土木建筑中的固定结构,原理是两块材料一个做出榫头,一个做出榫眼,将榫头插入榫眼中,靠材料的摩擦力将两块材料固定在一起。拼接过程不要借助钉子或者胶水,设计好凹凸形的榫接结构后,直接人工拼接即可实现相互固定。
[0023]如图1和图3所示,于第二侧板12的凹凸边的相邻侧边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榫头121,第三侧板13上开设有供榫头插设的榫孔133。在拼接中,第一侧板11包括两相邻的凹凸边,可以与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上对应的凹凸边榫接固定。而第二侧板12和第三侧板13之间通过榫头121和榫孔133进行固定。这样在实际拼接中可以分成多步进行,最后将榫头121插入榫孔133,完成拼接,拼接方便,不会影响其他凹凸边之间的榫接。
[0024]如图1所示,三侧板由同一块板状件裁剪而成,在这块板状件上,第一侧板11同时与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相邻,且分界线为前述的凹凸边。由于凹凸边本身即为互补的形状,将三块侧板直接设置在一块板状件上后,各自之间的界限即为凹凸边,一次裁剪即可形成分别位于两个相连侧板上的两条凹凸边,节省加工步骤,同时不会浪费材料。
[0025]凹凸形的榫接结构设计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分为两种:凸边和凹边,凹边和凸边形状互补,可以进行榫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凹凸边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侧板11上,与第三侧板13接触的一侧边为凸边,与第二侧12板接触的一边为凹边。
[0026]而各凸边结构均相同,以图4中的第一侧壁板11上的第一凸边112为例说明其结构,第一凸边112设有两向外突出的凸块1122和向外凸出的凸条1121。凸块1122为六边形结构,中部向外凸起,凸条1121为长方体形结构。
[0027]各凹边结构也相同,以图3中第三侧板上的第三凹边131为例说明,第三凹边131设有两形状位置与凸块1122互补的块凹槽1312和与所述凸条1121形状互补的条凹槽1311。
[0028]拼接时,凸块1122对应插入块凹槽1312中,凸条1121对应插入条凹槽1311中即可。其中凸块1122中部凸起,插入块凹槽1312后卡紧,主要起固定作用,而凸条1121与条凹槽1311之间平面接触,主要起限位作用。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榫头121为长条形外凸结构,末端侧棱为圆弧状,榫孔133对应设置为长方形孔。将榫头121末端的侧棱被处理成圆弧形后,便于插入榫孔133,利用二者的摩擦力,可以相互卡紧,使整个结构连接稳固。
[0030]由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第三侧板13均采用PE泡沫材料,价格低廉,抗震性能好,而且加工成本低。
[0031]本实施例中的翻折包角结构,由一块平板材料直接剪裁出的侧板拼接成,在裁剪中形成了相邻侧板之间的凹凸形榫接结构,可以人工容易的进行拼接,其具有节省材料,力口工简单,运输方便,适用性强等特点。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翻折包角结构,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相互榫接而成,所述各侧板均为四边形,所述各侧板相互接触的边为用于榫接固定的凹凸边,所述凹凸边上设有内凹或外凸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折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凹凸边的相邻侧边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榫头,所述第三侧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榫头插设的榫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折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侧板由同一块板状件裁剪而成,在所述板状件上,所述第一侧板同时与所述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相邻,且分界线为所述凹凸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折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边包括凸边和与所述凸边形状互补的凹边,所述榫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边上的两凸块和对应设置在所述凹边上的两块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折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凸边上设有凸条和与所述凸条对应设置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折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为六边形结构,中部向外凸起,所述凸条为长方体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折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侧板上,与所述第三侧板接触的一侧边为所述凸边,与所述第二侧板接触的一边为所述凹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折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为长条形外凸结构,且末端侧棱处为圆弧状,所述榫孔为对应的长方形开孔。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翻折包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均采用PE泡沫材料。
【文档编号】B65D59/00GK203497375SQ20132061796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8日
【发明者】冯云平 申请人:江苏奔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