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464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捆绑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捆绑机,包括设于机台的输送装置及捆绳装置,其中,输送装置在适当位置设有定位结构,以及可由后方向捆绳装置移动的推送结构,并于输送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向输送装置移动的归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借助输送装置将叠置的纸箱等对象传送,并借助定位结构的定位及归整装置的归整使对象向中央集中,再借助推送结构将对象推至捆绳装置,由捆绳装置拉动捆绳使其绑缚于对象,并将捆绳切断以及将绳头固定,从而使对象的捆绑更为方便、快速。
【专利说明】捆绑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捆绑机,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将对象输送、定位及规整并以捆绳绑缚,从而使对象的捆绑更为方便、快速的捆绑机,以捆绑纸箱不破损亦不浪费资源的捆绑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般捆绑整叠的对象如:包装箱、纸箱时,通常为先将整叠的对象堆栈整齐,再由整卷的捆绳拉出后,将捆绳绑缚于物件,再将捆绳以打结或溶接等方式固定绳头后,切断多余的捆绳。
[0003]虽然,现阶段有不同型态的打包机等可供利用,但在操作时,仍需先将整叠的对象堆栈整齐,方可将其置于打包机,这些捆绑方式由于耗工费时,且整叠的对象搬运、移动相当不方便,使得捆绑作业缺乏效率。 申请人:有鉴于此,经不断研究、实验,于是改良生产一种捆绑机,可自动将对象输送、定位及规整并以捆绳绑缚,从而使对象的捆绑更为方便、快速,以解决目前捆绑物品对象时存在的各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捆绑机,以供将待捆绑对象自动输送、定位及规整并以捆绳绑缚,从而使对象的捆绑更为方便、快速,进而提高捆绑质量,节省耗材的浪费。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捆绑机,包括:输送装置,设于机台,其包括两并置的输送带,以供传送待捆绑对象,在所述输送带设有定位结构,以供将待捆绑对象定位;
[0007]规整结构,分别设于所述两并置的输送带的两外侧,其包括两竖直方向设置的平板,两平板的侧面均连接至一气压缸,以及气压缸两侧设置有定位杆,借助气压缸使平板向输送带推出,进而使待捆绑对象整齐地向中央集中;
[0008]推送结构,分别设于输送装置的输送带的侧缘,其包括上、下排列的上传动链及下传动链,使上、下传动链两端分别绕经转轮及定位轮,且使转轮衔接于一马达所设的传动轮,所述上传动链及下传动链之间固定有一个推杆,由该马达带动转轮,使上传动链及下传动链转动,进而带动推杆呈向上、向前、向下及向后的来回动作,以供将待捆绑对象推向捆绳装置;
[0009]捆绳装置,设于机台,与输送装置并置,其包括一平台,在平台上方设有一框架及压板,侧缘供挂置捆绳,使压板将待捆绑的物件压平后,捆绳沿该框架将物件捆绑。
[0010]上述的捆绑机,所述定位结构为两垂直于该输送带表面的杆体,使杆体连接于输送带下方的气压缸,借助气压缸的带动使杆体由输送带伸出,以供将待捆绑物件定位,或回缩于输送带的下方。
[0011]基于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所述的捆绑机,所述两输送带分别固定于一设有螺帽的固定座,固定座两侧还设有定位板,使一螺杆的一端穿设于螺帽,该螺杆的另一端则穿设机台所设的固定片后,连接于一操控转轮,该定位板供以一滑杆的一端穿设后,使滑杆的另一端穿设机台所设的固定片,借助操作该操控转轮转动以及滑杆的定位作用,使固定座得以沿螺杆移动,进而调整两输送带的间距。
[0012]基于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所述的捆绑机,所述规整结构设有一座体,在座体上设有螺杆及滑杆,使螺杆及滑杆分别穿设于一承架,并于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操控转轮,借助操作该操控转轮的转动以及滑杆的定位作用,使承架沿螺杆移动以调整承架相对于输送带的前、后位置,所述承架设有所述气压缸及所述定位杆,使所述气压缸及所述定位杆连接于平板,使所述平板借助所述气压缸的动作,向输送带推出或缩回承架。
[0013]基于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所述的捆绑机,所述规整结构的座体的外缘设有刻度,以供该承架对照刻度调整前、后位置。
[0014]基于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所述的捆绑机,所述推送结构的推杆的下端固定于下传动链,上方则以一活页件固定于上传动链。
[0015]基于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所述的捆绑机,所述捆绳装置的平台的底缘设有滑轮,滑轮置于滑轨,借助滑轮沿滑轨的位移,调整捆绳装置与输送装置的间距。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输送装置、定位结构、推送结构以及规整结构的设置,实现了自动将被捆绑对象输送、定位及规整的作业,并用捆绳绑缚,从而使被捆绑对象的捆绑更为方便、快速,捆绑纸箱不易破损,并且有效地降低了耗材等资源的浪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归整结构立体图。
[0019]图4及图5输送装置调整结构立体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推送结构立体图。
[0021]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9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
[0023]其中:
[0024]A、机台 B、输送装置 C、捆绳装置D、物件Al、滑轮 A2、固定片A3、固定片B1、输送带1、定位结构 U、杆体 12、固定座 121、螺帽13、定位板14、螺杆15、操控转轮16、滑杆2、推送结构 21、上传动链22、下传动链23、转轮24、定位轮25、传动链26、惰轮 27、马达
[0025]28、传动轮 29、推杆 30、活页件 3、规整结构
[0026]31、座体311、刻度 32、螺杆33、滑杆
[0027]34、承架35、操控转轮36、气压缸37、定位杆
[0028]38、平板4、平台 41、框架42、压板
[0029]421、气压缸43、捆绳 44、滑轮45、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图3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及归整结构、输送装置调整结构、推送结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机台A,以及设于所述机台A的输送装置B及捆绳装置C。
[0031]其中,所述机台A在底部的边缘设有两个以上的滑轮Al,以供移动整个输送装置B及捆绳装置C所构成的捆绑机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所述输送装置B包括两并置的输送带BI,于输送带BI前缘邻近捆绳装置C适当位置设有定位结构I (见图7),所述定位结构I为两垂直于输送带BI表面的杆体11,使杆体11连接于输送带BI —侧的气压缸,借助气压缸的带动使杆体11由输送带BI伸出,或回缩于输送带BI的下方,此处输送带BI的下方是指输送带BI所在平面以下的部分。如图5所示,所述两输送带BI分别固定于一设有螺帽121的固定座12,以及固定座12两侧还设有定位板13,使一螺杆14的一端穿设于螺帽121,另一端则穿设机台A所设的固定片A2后,连接于一操控转轮15,定位板13以滑杆16的一端穿设后,使滑杆16的另一端穿设机台A所设的固定片A3,借助对操控转轮15的转动,以及滑杆16的定位,使固定座12得以沿螺杆14移动,进而调整两输送带BI的间距,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待捆绑对象。
[0032]所述输送装置B的输送带BI的侧缘,分别设有推送结构2,所述推送结构2包括上、下排列的上传动链21及下传动链22,使上、下传动链21、22分别绕经转轮23及定位轮24,如图2、图6及图8所示,且使转轮23以传动链25经惰轮26衔接于一马达27所设的传动轮28,所述上、下传动链21、22固定有推杆29,使推杆29下端固定于下传动链22,上方适当位置(以便于传动链转动为宜)则以一活页件30固定于上传动链21。借助马达27带动转轮23,使上、下传动链21、22来回移动,进而带动推杆29呈向上、向前、向下及向后地来回动作。
[0033]如2及图3所示,所述输送装置B的输送带BI的两外侧,分别设有规整结构3,所述规整结构3设有一座体31,在座体31上设有螺杆32及滑杆33,并在座体31的外缘设有刻度311,螺杆32及滑杆33分别穿设于一承架34,并在所述螺杆32设有操控转轮35,借助对操控转轮35的转动,以及滑杆33的定位,使承架34沿螺杆32移动,进而对照刻度311调整承架34的前、后位置。所述承架34设有气压缸36及定位杆37,使气压缸36及定位杆37连接至平板38,使所述平板38借助气压缸36的动作,向输送带BI推出或缩回承架34。
[0034]如图1、图2所示,所述捆绳装置C,为现有技术已有的结构,其包括一平台4,于平台4上方设有一框架41及连接于第二气压缸421的压板42,侧缘为供挂置捆绳43,使压板42将待捆绑的物件压平后,捆绳43得以沿框架41将物件捆绑,平台4的底缘为设有滑轮44,使滑轮44置于滑轨45,借助滑轮44沿滑轨45的位移,调整捆绳装置C与输送装置B的间距。
[0035]在具体使用时,先依据待捆绑的纸箱等对象的尺寸,借助滑轮44沿滑轨45的移动,调整捆绳装置C与输送装置B的间距,并借助操控转轮15使固定座12沿螺杆14移动,调整两输送带BI的间距,以及借助对操控转轮35的转动,对照刻度311调整承架34的前、后位置。在开启捆绑机后将捆绑对象置于输送装置B,借助输送装置B的输送带BI将叠置的对象传送,并借助定位结构I的定位及归整装置3的归整,使对象整齐地向中央集中,再借助推送结构2将对象推至捆绳装置C,由第二气压缸421带动压板42下压,将待捆绑的物件压平后,捆绳43得以沿框架41将对象绑缚,并将捆绳43切断以及将绳头固定,使捆绑作业自动化,从而使对象的捆绑更为方便、快速。[0036]请同时参阅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组装完成后,其中的定位结构I位于输送带BI前缘邻近捆绳装置C适当位置,以供止挡被捆绑对象构成定位,所述规整结构3位于输送带BI的外侧,以供将物件两侧顶持使其整齐,而推送结构2则固定于输送带BI的侧缘,在常态下位于该输送装置B的相反侧,且与捆绳装置C的相对,以供将定位、规整后的被捆绑对象推向捆绳装置C,由捆绳装置C捆绑。
[0037]请同时参阅图9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敬请配合图1,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对象D置于输送装置B,借助输送装置B的输送带BI将叠置的对象D向捆绳装置C方向传送,在传送时所述定位结构I的杆体11为向上伸出的状态,使对象D于传送一段距离后,被杆体11所止挡以构成定位,使对象D前、后整齐排列(如图9)。当物件D被杆体11所定位后,输送带BI外侧的归整装置3的气压缸36将会推动平板38,使平板38向输送带BI移动,进而顶持于对象D的左右两侧,使对象D整齐地向中央集中,此时,定位结构I的杆体11缩回输送带BI下方(如图10)。当对象D被归整装置3所规整后,推送结构2借助上、下传动链21、22所带动,由下方向上并向前移动,将对象D推至捆绳装置C,由第二气压缸421带动压板42下压,将待捆绑的物件D压平,再由捆绳装置C拉动捆绳43使其绑缚于对象D,并将捆绳43切断以及将绳头固定,使捆绑作业得以全自动化,进而使对象D的捆绑更为方便、快速。
[00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输送装置及捆绳装置,配合定位结构、规整结构及推送结构,构成捆绑机。将待捆绑对象自动输送、定位及规整并以捆绳绑缚,从而使对象的捆绑更为方便、快速,进而提高捆绑作业的效率。
[0039]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部件的组合是实现哪种功能,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装置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捆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设于机台,其包括两并置的输送带,以供传送待捆绑对象,在所述输送带设有定位结构,以供将待捆绑对象定位; 规整结构,分别设于所述两并置的输送带的两外侧,其包括两竖直方向设置的平板,两平板的侧面均连接至一气压缸,以及气压缸两侧设置有定位杆,借助气压缸使平板向输送带推出,进而使待捆绑对象整齐地向中央集中; 推送结构,分别设于输送装置的输送带的侧缘,其包括上、下排列的上传动链及下传动链,使上、下传动链两端分别绕经转轮及定位轮,且使转轮衔接于一马达所设的传动轮,所述上传动链及下传动链之间固定有一个推杆,由该马达带动转轮,使上传动链及下传动链转动,进而带动推杆呈向上、向前、向下及向后的来回动作,以供将待捆绑对象推向捆绳装置; 捆绳装置,设于机台,与输送装置并置,其包括一平台,在平台上方设有一框架及压板,侧缘供挂置捆绳,使压板将待捆绑的物件压平后,捆绳沿该框架将物件捆绑。
2.根据根据要求I所述的捆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两垂直于该输送带表面的杆体,使杆体连接于输送带下方的气压缸,借助气压缸的带动使杆体由输送带伸出,以供将待捆绑物件定位,或回缩于输送带的下方。
3.根据根据要求I所述的捆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输送带分别固定于一设有螺帽的固定座,固定座两侧还设有定位板,使一螺杆的一端穿设于螺帽,该螺杆的另一端则穿设机台所设的固定片后,连接于一操控转轮,该定位板供以一滑杆的一端穿设后,使滑杆的另一端穿设机台所设的固定片,借助操作该操控转轮转动以及滑杆的定位作用,使固定座得以沿螺杆移动,进而调整两输送带的间距。
4.根据根据要求I所述的捆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整结构设有一座体,在座体上设有螺杆及滑杆,使螺杆及滑杆分别穿设于一承架,并于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操控转轮,借助操作该操控转轮的转动以及滑杆的定位作用,使承架沿螺杆移动以调整承架相对于输送带的前、后位置,所述承架设有所述气压缸及所述定位杆,使所述气压缸及所述定位杆连接于平板,使所述平板借助所述气压缸的动作,向输送带推出或缩回承架。
5.根据根据要求4所述的捆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整结构的座体的外缘设有刻度,以供该承架对照刻度调整前、后位置。
6.根据根据要求I所述的捆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结构的推杆的下端固定于下传动链,上方则以一活页件固定于上传动链。
7.根据根据要求I所述的捆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绳装置的平台的底缘设有滑轮,滑轮置于滑轨,借助滑轮沿滑轨的位移,调整捆绳装置与输送装置的间距。
【文档编号】B65B35/44GK203753450SQ201420064341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3日
【发明者】黄宜絜 申请人:伸原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