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480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顶侧梁,其包括铝制顶侧梁和钢制顶侧梁,二者之间设置有标准顶角件;底侧梁,其包括铝制底侧梁和钢制底侧梁,二者之间设置有标准底角件,顶侧梁和底侧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角件组件,该角件组件包括内置角件和外置角件,其中内置角件设置在相应的铝制顶侧梁和/或铝制底侧梁的内侧面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无需再对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进行开口或者将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打断,使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都能够保持完整的整体结构,从而可以保证顶侧梁和底侧梁具有良好的直线度和可靠的强度,进而也有利于保证整个集装箱的强度。
【专利说明】集装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铝制的顶侧梁上设置起吊角件以及在铝制的底侧梁上设置栓固角件时不需要断开顶侧梁和底侧梁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澳大利亚内陆公铁联运所使用的集装箱的纵向长度通常都大于用于起吊和栓固这类集装箱的设备的纵向长度,例如主流箱型的纵向长度为46英尺(集装箱的ISO标准中均以英尺为单位,I英尺等于304.8毫米),而用于起吊和栓固这类集装箱的设备通常为40英尺。
[0003]为了能够适用于起吊和栓固设备,如图1所示,通常会在靠近集装箱端部的位置各设置一套起吊角件I和一套栓固角件2,在同一端的起吊角件I与栓固角件2之间连接有角柱3。其中,起吊角件I设置在顶侧梁4上,栓固角件2设置在底侧梁5上,两端的起吊角件I之间以及两端的栓固角件2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起吊和栓固设备的纵向长度,这样就可以与起吊和栓固设备相配合。
[0004]出于减轻集装箱的重量的考虑,两端的起吊角件I之间的顶侧梁4以及两端的栓固角件2之间的底侧梁5均由钢制改为铝制。当需要在铝制的顶侧梁4上增设起吊角件I或者在铝制的底侧梁5上增设栓固角件2时,需要先在铝制的顶侧梁4和铝制的底侧梁5上开设开口或者先将铝制的顶侧梁4或者铝制的底侧梁5断开,随后将起吊角件I或栓固角件2设置在开口处或者断开处。但是这样的做法使顶侧梁4和底侧梁5的结构不再完整,对集装箱箱体的强度和刚度产生不利影响。
[0005]因此,需要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包括:顶侧梁,所述顶侧梁包括铝制顶侧梁和位于所述铝制顶侧梁两端的钢制顶侧梁,所述铝制顶侧梁和所述钢制顶侧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标准顶角件;底侧梁,所述底侧梁包括铝制底侧梁和位于所述铝制底侧梁两端的钢制底侧梁,所述铝制底侧梁和所述钢制底侧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标准底角件,所述顶侧梁和所述底侧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角件组件,所述角件组件包括内置角件和外置角件,其中所述内置角件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铝制顶侧梁和/或所述铝制底侧梁的内侧面上,且所述外置角件外露地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钢制顶侧梁和/或所述钢制底侧梁上,位于同一所述顶侧梁和/或同一所述底侧梁上的所述内置角件与所述外置角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标准顶角件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0008]优选地,在所述铝制顶侧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内置角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内置角件还与所述铝制顶侧梁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在所述铝制底侧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内置角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设置在所述铝制顶侧梁的内侧面上的相对的两个所述内置角件之间连接有顶横梁。
[0012]优选地,设置在所述铝制底侧梁的内侧面上的相对的两个所述内置角件之间连接有底横梁。
[0013]优选地,该集装箱还包括标识装置,所述标识装置设置在所述铝制顶侧梁和/或所述铝制底侧梁的外侧面上与所述内置角件相对应的位置。
[0014]优选地,在位于所述集装箱同一侧的上下相对的所述标准顶角件与所述标准底角件之间连接有堆码角柱。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由于在设置内置角件时将内置角件设置在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的内侧面上,无需再对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进行开口或者将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打断,使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都能够保持完整的整体结构,从而可以保证顶侧梁和底侧梁具有良好的直线度和可靠的强度,进而也有利于保证整个集装箱的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0017]图1为现有的集装箱的侧视图;
[0018]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侧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I处放大图;
[0020]图4为图2中II处放大图;
[0021]图5为内置附加起吊角件与顶侧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内置附件栓固角件与底侧梁连接的侧视图;
[0023]图7为图7中A向剖面图;以及
[0024]图8为集装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6]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如图2所示,在箱体顶部的两侧设置有顶侧梁10,该顶侧梁10沿箱体的纵向延伸。在箱体底部的两侧设置有底侧梁30,该底侧梁30同样沿箱体的纵向延伸。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顶侧梁10包括铝制顶侧梁13和设置在铝制顶侧梁13两端的钢制顶侧梁15,在铝制顶侧梁13和钢制顶侧梁15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标准顶角件11。同一个顶侧梁10上的两个标准顶角件11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标准尺寸的起吊设备的吊具之间的距离,以便使用标准尺寸的起吊设备将集装箱吊起。底侧梁30包括铝制底侦_ 33和设置在其两端的钢制底侧梁35,在铝制底侧梁33与钢制底侧梁35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标准底角件31。同一个底侧梁30上的两个标准底角件31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同一顶侧梁10上的两个标准顶角件11之间的距离,而且标准顶角件11和标准底角件31在设置时需要按照集装箱的ISO标准上下对应地设置,即在每一个标准顶角件11的正下方都会对应地设置一个标准底角件31。优选地,为了提高集装箱整体的强度,可以在位于集装箱同一侧的上下相对的标准顶角件11和标准底角件31之间设置堆码角柱60 (参见图1)。
[0028]为了使集装箱上具有多个起吊位置和/或栓固位置,在顶侧梁10和底侧梁3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角件组件,每个角件组件包括内置角件和外置角件。参照图3可以看出,对于设置有角件组件的顶侧梁10,内置角件51设置在铝制顶侧梁13的内侧面上(从集装箱的外部无法观察到),外置角件53外露地设置在钢制顶侧梁15上(参照图2,可以直接观察到),例如可以在钢制顶侧梁15上开口或者将钢制顶侧梁15断开来设置外置角件53。参照图4,对于设置有角件组件的底侧梁30,内置角件51设置在铝制底侧梁33的内侧面上(从集装箱的外部无法观察到),外置角件53同样外露地设置在钢制底侧梁35上(参照图2,可以直接观察到),同样可以通过在钢制底侧梁35上开口或者将钢制底侧梁35断开的方式设置外置角件53。由于每个角件组件中的外置角件和内置角件作为一组用来进行起吊或者栓固,所以对于设置有角件组件的顶侧梁,外置角件和内置角件之间的距离需要大致等于标准顶角件(或者标准底角件)之间的距离。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由于在设置内置角件时将内置角件设置在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的内侧面上,无需再对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侦进行开口或者将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打断,使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都能够保持完整的整体结构,从而可以保证顶侧梁和底侧梁具有良好的直线度和可靠的强度,进而也有利于保证整个集装箱的强度。
[0030]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铝制顶侧梁1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70,该第一连接件70可以为板状或者块状,并且构造为与铝制顶侧梁13的结构相适配。将第一连接件70通过例如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铝制顶侧梁13上,随后再将内置角件51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件70固定连接。这样,就通过第一连接件70实现了将内置角件51设置在铝制顶侧梁13的内侧面上。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保证连接的牢固,也不会破坏铝制顶侧梁13在结构上的整体性。
[0031]进一步优选地,继续参照图5,还可以使用例如铆钉等连接件将内置角件51与铝制顶侧梁13固定连接。由于在起吊时内置角件51会承受箱体一部分的重力,通过将内置角件51同时与第一连接件70和铝制顶侧梁13连接可以提高内置角件51在铝制顶侧梁13上的牢固程度,从而保证集装箱起吊的顺利进行。[0032]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在铝制底侧梁上可靠地设置内置角件又要保证不破坏铝制底侧梁的整体性,如图6所示,可以在铝制底侧梁33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90。该第二连接件90也可以构造为板状或者块状,并且与铝制底侧梁33的结构相适配。第二连接件90可以铆接在铝制底侧梁33的内侧面上,然后再将内置角件51焊接在第二连接件90上。图6中示例性地将两个第二连接件90设置在内置角件51的两侧,也可以只在内置角件51的一侧设置第二连接件90而将内置角件51固定连接在铝制底侧梁33的内侧面上。
[0033]同样优选地,为了加强集装箱的整体强度,首先参照图5,可以在两个相对设置在铝制顶侧梁13内侧面上的内置角件51之间连接顶横梁20,该顶横梁20可以同时与位于其两端的内置角件51焊接。
[0034]下面参照图7,同样优选地,可以在两个相对设置在铝制底侧梁33内侧面上的内置角件51之间连接底横梁40,该底横梁40同样可以与其两端的内置角件51焊接,以起到加强集装箱的整体强度的作用。
[0035]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未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铝制顶侧梁和铝制底侧梁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面上设置标识装置,并且该标识装置在铝制顶侧梁和/或铝制底侧梁上的设置位置需要与内置角件的位置相对应。该标识装置可以采用反光材料制成的贴纸,或者是指示牌,也可以采用发光二级管,使操作人员在进行起吊或栓固操作时能够清楚地了解内置角件在集装箱上的位置,从而便于集装箱的起吊和栓固工作的进行。
[0036]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集装箱,包括: 顶侧梁,所述顶侧梁包括铝制顶侧梁和位于所述铝制顶侧梁两端的钢制顶侧梁,所述铝制顶侧梁和所述钢制顶侧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标准顶角件; 底侧梁,所述底侧梁包括铝制底侧梁和位于所述铝制底侧梁两端的钢制底侧梁,所述铝制底侧梁和所述钢制底侧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标准底角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侧梁和所述底侧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角件组件,所述角件组件包括内置角件和外置角件,其中所述内置角件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铝制顶侧梁和/或所述铝制底侧梁的内侧面上,且所述外置角件外露地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钢制顶侧梁和/或所述钢制底侧梁上,位于同一所述顶侧梁和/或同一所述底侧梁上的所述内置角件与所述外置角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标准顶角件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铝制顶侧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内置角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角件还与所述铝制顶侧梁固定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铝制底侧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内置角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铝制顶侧梁的内侧面上的相对的两个所述内置角件之间连接有顶横梁。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铝制底侧梁的内侧面上的相对的两个所述内置角件之间连接有底横梁。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识装置,所述标识装置设置在所述铝制顶侧梁和/或所述铝制底侧梁的外侧面上与所述内置角件相对应的位置。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集装箱同一侧的上下相对的所述标准顶角件与所述标准底角件之间连接有堆码角柱。
【文档编号】B65D90/08GK203682272SQ201420068437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7日
【发明者】孙吉栋, 林霖, 张洪春, 窦义康 申请人: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