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235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包括首尾相接的输送带和工装托盘。输送带上依次设有吊装上线区、装配区、耐压测试区、大机组测试区和测试前缓存区;其后分为两路,一路为柴油机机组输送通道,依次设有小机组测试区、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清洗区和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另一路为工装托盘输送通道,形成空托盘缓存区;空托盘缓存区与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于输出端重新汇合并连接至吊装下线区和吊装上线区,由此输送带呈循环封闭状;吊装下线区还向外分叉出包装辊筒线并串接有横向打包机、纵向打包机、热缩包装机和双层堆垛机。本结构实现从部装到包装一条流的生产模式,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 柴油机组生产过程中往往具有多道工序,需要利用多台机床对同一机组进行加 工,而现有的中一般仅采用手推辊筒式输送带运送柴油机机组,需要人力全程照看,工人劳 动强大大,作业自动化程度低,且由于柴油机组重量重,工序流转极为不顺畅,这使得机组 装配生产过程中存在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很难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再者,现有的生 产线并不具备在线检测、在线测试、在线载移、在线打包、在线码垛等功能,使得装配结束后 需通过另外的机台设备进行检测、测试、打包和码垛,工位分散,反复搬运,极大地浪费了人 力和作业时间,难以实现高效和精益的生产自动化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实现从部装到包 装一条流的生产模式、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 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包括输送带和若干个排列在输送带上用于承载柴油机 机组的工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首尾相接成封闭状,且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 设置有吊装上线区、装配区、耐压测试区、大机组测试区和测试前缓存区,柴油机机组吊装 置于工装托盘上并按顺序依次通过上述区域;
[0006] 所述位于测试前缓存区后段的输送带分为两路,用于分离柴油机机组与工装托 盘;其中一路为柴油机机组输送通道,依次设置有小机组测试区、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清 洗区和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且所述小机组测试区配备有专业测试仪;另一路为工装托盘 输送通道,形成空托盘缓存区;
[0007] 所述空托盘缓存区的输出端与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的输出端相衔接,重新汇合为 一路连接有吊装下线区,清洗放油后的柴油机机组于两者交汇处重新装载于工装托盘上并 依次运送至吊装下线区,所述吊装下线区与吊装上线区相连通,由此输送带呈循环封闭状; 所述吊装下线区向外分叉延伸出一条包装辊筒线,并依次串联有横向打包机、纵向打包机、 热缩包装机和双层堆垛机。此时,位于吊装下线区内的柴油机机组自工装托盘脱离,流向包 装辊筒线从而实现包装、堆垛等工序,而工装托盘沿输送线循环回送到吊装上线区。
[0008] 所述柴油机机组输送通道包括有多条并行的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且每条柴油机 机组输送分支上均依次设置有小机组测试区和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多条柴油机机组输送 分支并行输送和同步测试,提高了机组的测试速度;所有的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的输出端 相通汇为一路,由此进入到清洗区,实现小机组测试后的统一清洗。
[0009]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吊装上线区以及吊装下线区与包装辊筒线之间均安 装有电动吊装机;所述耐压测试区配装有顶出移栽机,实现专机、机械手代替人工搬运,通 过准确而循环的连续操作实现生产搬运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 了工作效率。
[0010]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工装托盘采用双层可旋转工装托盘。
[0011]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位于装配区的输送带采用重型积放辊筒线,适应于 重量较重的柴油机机组的输送要求,且能够有效控制输送带的传送速度,调整运输节拍,以 满足人工装配等工序所需时间。
[0012]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送带采用动力辊筒线与手推辊筒线组合而成,其 中,位于小机组测试区、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和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的输送带采用手推辊 筒线。这既能够有效提高整条生产线的作业速度,又保证了工人足够充裕的机组测试时间。
[0013]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位于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和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的 输送带采用顶升倾斜辊筒线,包括有机架和平行排布于机架上方的多个手推辊筒,所述的 每个手推辊筒沿其自身轴长方向自一端部到另一端部向上倾斜而与机架所在平面形成一 定夹角。
[0014]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位于输送带起始端的吊装上线区数量至少为3个, 以保证足够多的数量的机组件被吊装到输送带进行后续的装配、生产、包装;且多个吊装上 线区首尾相连,最后一个吊装上线区与装配区相连。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本实用新型构造了一条流的生产模式,柴油机机组从组合部装开始到包装成型 结束均集成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具备在线装配、在线检测、在线测试、在线载移、在线打 包、在线码垛等一系列功能,节拍匀称,运转顺畅有序,有效实现标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生 产,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不落地,提高了柴油机机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 本。
[0017] 2、本实用新型配备有专机和机械手,用以代替工人辅助装配和搬运,减少中间搬 运过程,藉此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顶升倾斜辊筒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包括 一条首尾相接成封闭状输送带1以及若干个排列在输送带1上用于承载柴油机机组的工装 托盘2。其中,本实施例中工装托盘2采用双层可旋转工装托盘。所述输送带1沿其输送 方向依次设置有吊装上线区3、装配区4、耐压测试区5、大机组测试区6和测试前缓存区7。 其中,吊装上线区3数量至少为3个,多个吊装上线区3首尾相连,最后一个吊装上线区3 与装配区4相连。所述吊装上线区3安装有电动吊装机3-1,实现机械化操作,对位于输送 带起始位置处的柴油机机组部件实现吊装并置于工装托盘2上;耐压测试区5配装有顶出 移栽机5-1,将输送带1上的机组顶出搬移至耐压测试区5,代替工人辅助装配和搬运,同样 起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位于装配区4的输送带采用动力 重型积放式辊筒线4-1,以适应工人装配体积较重的柴油机机组的速度,且无需人为推动运 输,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0022] 所述输送带1通过测试前缓存区7后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为柴油机机组输送通 道8,依次设置有小机组测试区9、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10、清洗区11和二号顶升倾斜放油 区12,另一路为工装托盘输送通道,形成空托盘缓存区13。所述小机组测试区9配备有专业 测试仪9-1且该段输送带1采用手推辊筒线,便于人为控制运送速度以保证足够充裕的测 试时间。本实施例中,为了加速测试速度从而提高整体生产线的工作效率,所述柴油机机组 输送通道8包括有多条并行的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且每条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上均依次 设置有小机组测试区9和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10 ;所有的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的输出端相 通汇为一路,由此进入到清洗区11和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12。换而言之,当多台装载有柴 油机机组的工装托盘2抵达位于测试前缓存区7后端的分叉口时,柴油机机组在人为作用 下按顺序依次进入不同的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使得多条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能够并行输 送和同时测试;在通过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10后,多台柴油机机组重新排列汇聚,按照顺 序依次进入清洗区11进行清理,继而送至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12。值得说明的是,位于一 号顶升倾斜放油区10和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12的输送带均采用顶升倾斜辊筒线20,其主 要结构参考图2所示,包括有机架20-1和平行排布于机架20-1上方的多个手推辊筒20-2, 所述的每个手推辊筒20-2沿其自身轴长方向自一端部到另一端部向上倾斜而与机架20-1 所在平面形成一定夹角。
[0023] 所述空托盘缓存区13的输出端与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12的输出端相衔接,重新 汇合为一路进入到吊装下线区14,所述吊装下线区14与吊装上线区3相连通,由此输送带 1呈循环封闭状;所述吊装下线区14向外分叉延伸出一条包装辊筒线15,吊装下线区14与 包装辊筒线15之间设有一电动吊装机,所述包装辊筒线15上依次串联有横向打包机16、 纵向打包机17、热缩包装机18和双层堆垛机19。当机组自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12输出而 到达上述汇合口时,被重新装载到空托盘缓存区13内缓存等待的工装托盘2上继续往前输 送,并逐一进入吊装下线区14;借助电动吊装机连续反复的吊装搬运,柴油机机组逐一移 至包装辊筒线15上并沿包装辊筒线15输送,经由横向打包、纵向打包、热熔收缩包装,最后 实现双层堆垛;而工装托盘2继续沿封闭式输送带1循环送回到吊装上线区3,等待下一组 的待装配机组。
[002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 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 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 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 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 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包括输送带和若干个排列在输送带上用于承载柴油机机 组的工装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首尾相接成封闭状,且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 置有吊装上线区、装配区、耐压测试区、大机组测试区和测试前缓存区;所述位于测试前缓 存区后段的输送带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为柴油机机组输送通道,依次设置有小机组测试区、 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清洗区和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且所述小机组测试区配备有专业测 试仪,另一路为工装托盘输送通道,形成空托盘缓存区;所述空托盘缓存区的输出端与二号 顶升倾斜放油区的输出端相衔接,重新汇合为一路并连接有吊装下线区,所述吊装下线区 与吊装上线区相连通,由此输送带呈循环封闭状;所述吊装下线区向外分叉延伸出一条包 装辊筒线,并依次串联有横向打包机、纵向打包机、热缩包装机和双层堆垛机。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机组输 送通道包括有多条并行的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且每条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上均依次设置 有小机组测试区和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所有的柴油机机组输送分支的输出端相通汇为一 路,由此进入到清洗区。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上线区以 及吊装下线区与包装辊筒线之间均安装有电动吊装机;所述耐压测试区配装有顶出移栽 机。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托盘采用 双层可旋转工装托盘。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装配区的 输送带采用重型积放辊筒线。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采用动 力辊筒线与手推辊筒线组合而成,其中,位于小机组测试区、一号顶升倾斜放油区和二号顶 升倾斜放油区的输送带采用手推辊筒线。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一号顶升 倾斜放油区和二号顶升倾斜放油区的输送带采用顶升倾斜辊筒线,包括有机架和平行排布 于机架上方的多个手推辊筒,所述的每个手推辊筒沿其自身轴长方向自一端部到另一端部 向上倾斜而与机架所在平面形成一定夹角。
8.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组成套智能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上线区数 量至少为3个,且多个吊装上线区首尾相连,最后一个吊装上线区与装配区相连。
【文档编号】B65G49/00GK203845383SQ201420233084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6日
【发明者】杨腾龙 申请人:台州市握奇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