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0656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其包括具有左、辊筒右封口部的辊筒以及安装于辊筒的加热棒,辊筒表面自辊筒左封口部处朝向辊筒左端设置有开槽结构,辊筒左封口部处设有热电偶,辊筒左端安装有绝缘隔热管,所述绝缘隔热管内部安装有旋转接头,热电偶引出线通过开槽结构延伸至绝缘隔热管内的旋转接头,热电偶通过该旋转接头的插接线连接至温控仪,辊筒中心通过开孔而安装加热棒,加热棒引出线通过绝缘隔热管而插接在旋转接头。本实用新型准确测量辊筒封口部温度,以更高效的加热方式实现对辊筒温度的精准控制,从而可以节约加热时间,减小封口部的温差,大大改善封口效果,延长加热棒的使用寿命,更好地满足包装机械的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辊筒,在连续的立式包装机械中做旋转运动,实现对包装材料进行封口。
[0003]传统的辊筒,热电偶安装在轴承座端盖上,被检测的是轴承座端盖的温度,则温控仪控制的是端盖温度,而不是直接影响包装袋封口的辊筒封口部温度。考虑到温度的分布梯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常数变大,导致端盖处与辊筒封口部的温度有较大差距,从而温控仪控制的温度不是辊筒封口部的真实温度,同时导致封口部的温度波动很大,这极不利于温控仪的温度控制。
[0004]与此同时,传统的辊筒,加热棒一端安装在端盖内,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当辊筒旋转时,加热棒是固定不动的,则考虑加热棒的热胀冷缩及安装间隙,加热棒的外径与辊筒的内径必须保留0.75毫米以上间隙。
[0005]众所周知,在热交换三种方式中,热传导效率最高,热对流及热辐射的效率相对较低,而加热棒与辊筒安装间隙越大,热传导效果就越小,不便于热量快速传到辊筒上。本来温度传导的时间常数就大,安装间隙大则更加大了时间常数,导致封口部温度的波动变大,从开始加热到温度稳定时的超调量也变大。这种状况,在包装薄膜质量比较好、包装速度较低的机器中还可以使用,但对于高速包装机来说,则容易导致渗漏及产品外观不美观,而且辊筒封口部温度超调大,一者导致温度稳定时间长,浪费了工作时间,二者大大降低了加热棒的使用寿命。
[0006]随着现在旋转接头和加热棒的制作工艺改进及性能提高,为更精准的温度控制提供了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其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辊筒封口部的温度,以更好地对袋装产品的包装薄膜进行封口。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尤其适用作立式包装机械的热辊筒,其包括:具有左、辊筒右封口部的辊筒以及安装于辊筒的加热棒,所述辊筒表面自辊筒左封口部处朝向辊筒左端设置有开槽结构,所述辊筒左封口部处设有热电偶,所述辊筒左端安装有绝缘隔热管,所述绝缘隔热管内部安装有旋转接头,所述热电偶引出线通过开槽结构延伸至绝缘隔热管内的旋转接头,所述热电偶通过该旋转接头的插接线连接至温控仪,所述辊筒中心通过开孔而安装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引出线通过绝缘隔热管而插接在旋转接头。
[0010]优选的是,所述绝缘隔热管为电胶木材料制成的部件。
[0011]优选的是,所述加热棒、温控仪、热电偶均通过插接方式而与旋转接头连接。
[0012]优选的是,所述加热棒的外径与辊筒的开孔处内径偏差相差距离为0.2_。
[0013]优选的是,所述旋转接头安装有旋转接头保护套。
[0014]优选的是,所述绝缘隔热管内具有多个台阶状环形结构。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对辊筒的结构和外形的修改,从而减少了加热棒外径和辊筒中心开孔半径之差,加热效果更好;热电偶直接检测辊筒封口部的温度,为温度准确控制提供了前提条件。由此则热电偶与加热棒要与辊筒一起旋转,故通过旋转接头将它们与温控仪及电热控制等元器件通过插头连接。这种辊筒装置,可以更好的测定温度,以更高效的加热方式实现对辊筒温度的精准控制,减小了封口部温度的波动,对包装薄膜的封口效果更好,同时由于温度波动小,大大增加了加热棒的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原理方框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接头主视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接头俯视图;
[0020]图5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接头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2]如图1所示,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主要用于在连续的立式包装机械中对袋装产品的薄膜进行封口,其包括:具有辊筒左封口部101和辊筒右封口部102的辊筒100以及安装于棍筒的加热棒105,所述加热棒通过固定螺栓106固定在棍筒100,所述棍筒表面自辊筒左封口部处朝向辊筒左端设置有开槽结构,所述辊筒左封口部101处设有热电偶103,直接检测辊筒封口部的温度,并与辊筒一起做旋转运动,所述辊筒左端通过固定螺栓111而安装有绝缘隔热管110,所述绝缘隔热管内部通过固定螺栓112安装有旋转接头109 (结构参见图3-5),该旋转接头具有左插脚113和右插脚108,且在该旋转接头的左端安装有旋转接头护套114,以有效的保护旋转接头的左插脚113,并起到绝缘和隔离的作用,所述热电偶引出线104通过开槽结构延伸至绝缘隔热管内的旋转接头,热电偶引出线104是插接到旋转接头109的右插脚108上,旋转接头左插脚113的插接线从旋转接头护套114内引出,所述热电偶通过该旋转接头的插接线连接至温控仪201,所述辊筒中心通过开孔而安装加热棒105,棍筒安装加热棒的开孔,其轴线与棍筒的轴线重合,该加热棒与棍筒一起做旋转运动,且加热棒的外径与辊筒的开孔内径偏差相差距离为0.2mm。所述加热棒引出线107通过绝缘隔热管而插接在旋转接头。
[0023]通过在辊筒的一边开槽(敞口形式)而形成的开槽结构在引出热电偶引出线的同时,不影响辊筒配套结构的安装,从图1可以看出,辊筒左封口部左侧平直的布置所述的开槽结构,为实现热电偶与辊筒同时旋转提供了可能。
[0024]参见图1,所述绝缘隔热管柱状内腔体中,靠近辊筒处设置有第一台阶状环形结构,该台阶状环形结构有效的将绝缘隔热管抵靠于辊筒,减少绝缘隔热管发生位移的可能性,在该第一台阶状环形结构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台阶状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第二台阶状环形结构的内径依次变小,而与第二台阶状环形结构相邻的绝缘隔热管内腔的内径比第二台阶状环形结构内径更小。
[0025]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该辊筒装置的温度控制原理,热电偶103将温度转换为电信号输入温控仪201,经过温控仪201的处理电路转换为温度当前值显示在温控仪201上,该当前值与设定的温度设定值相比较,输入0N/0FF信号来控制固态继电器202的关断与接通,从而控制加热棒105加热。
[0026]其中,所述绝缘隔热管为电胶木材料制成的部件,该电胶木材料具有耐高温、绝缘性好的优良特性,作为优选,绝缘隔热管选用胶木管而连接到辊筒。
[0027]所述加热棒、温控仪、热电偶均通过插接方式而与旋转接头连接,该插接式结构便于安装的同时,为后期的维护更换提供的便利。
[0028]本实用新型准确测量辊筒封口部温度,以更高效的加热方式实现对辊筒温度的精准控制,从而可以节约加热时间,减小封口部的温差,大大改善封口效果,延长加热棒的使用寿命,更好地满足包装机械的要求。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略去对公知技术的描述,诸如旋转接头,亦可称之为旋转连接器,其以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在此不加以赘述。
[0030]本实用新型仅提供了纵封辊筒装置的实施例,对于横封辊筒装置(也包括需要加热的冷封辊筒装置)可推而广之。
[0031]以上描述和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使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及改进都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其包括:具有左、辊筒右封口部的辊筒以及安装于辊筒的加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表面自辊筒左封口部处朝向辊筒左端设置有开槽结构,所述辊筒左封口部处设有热电偶,所述辊筒左端安装有绝缘隔热管,所述绝缘隔热管内部安装有旋转接头,所述热电偶引出线通过开槽结构延伸至绝缘隔热管内的旋转接头,所述热电偶通过该旋转接头的插接线连接至温控仪,所述辊筒中心通过开孔而安装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引出线通过绝缘隔热管而插接在旋转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热管为电胶木材料制成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温控仪、热电偶均通过插接方式而与旋转接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的外径与辊筒的开孔处内径偏差相差距离为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安装有旋转接头保护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温度控制精准的辊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热管内具有多个台阶状环形结构。
【文档编号】B65B51/16GK203958728SQ201420317895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于桂军, 沈桂俊, 秦强 申请人:上海小松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