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及吹塑成型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896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及吹塑成型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在标签面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及吹塑成型用模具。该吹塑成形容器由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吹塑成形容器和含有热塑性树脂膜的标签热熔接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在其标签面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将标签面作为高度的基准,表示标签的最高部位与标签的最低部位之间的距离的高度差(h)为0.3mm以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标签从容器抬起、或标签开裂。
【专利说明】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及吹塑成型用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赋予了立体形状的具有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及适合于制造该吹塑成形容器的模具。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在吹塑成形容器外周面显示标签的方法,存在如下方法(以下,称作“模内吹塑法”):在模具的内壁面设置标签,关闭模具进行吹塑成形,从而获得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
[0003]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 - 180096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 — 246194号公报中,从防止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变形、或赋予容器设计性的方面考虑,提出了对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赋予立体形状的提案。
[0004]另外,在日本特开2001 — 48146号公报中,公开有具有疙瘩状的突起(图8、图25a)的圆筒状中空容器。
[0005]然而,若以覆盖这样的较大的突起的方式配置标签,则标签无法追随模具形状,因此导致标签从容器抬起、或标签开裂、或在容器处无法显现突起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技术问题进行解决,提供一种在标签面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
[0007]本实用新型的第I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由吹塑成形容器和标签热熔接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在其标签面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将标签面作为闻度的基准,表不标签的最闻部位与标签的最低部位之间的距离的高度差h为0.3mm以上。
[0008]在第I技术方案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基础上,根据第2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的侧面的切线与标签面所形成的最大倾斜角度Θ 1为85度以上且170度以下。
[0009]在第I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基础上,根据第3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的侧面的切线与标签面所形成的最大倾斜角度Θ2为190度以上且275度以下。
[0010]在第I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基础上,根据第4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利用JIS K7130:1999的A法进行测量的上述标签的厚度为 20 μ m ?200 μ m。
[0011]在第I技术方案?第4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基础上,根据第5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为无拉伸膜。
[0012]在第I技术方案?第4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基础上,根据第6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为双轴拉伸膜。
[0013]在第I技术方案?第6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基础上,根据第7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具有印刷信息。
[0014]在第7技术方案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基础上,根据第8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信息由油性墨或放射线固化型墨形成。
[0015]在第6技术方案?第8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基础上,根据第9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信息由以全面印刷计以0.5g/m2?6g/m2的墨量形成。
[0016]另外,本实用新型第10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吹塑成型用模具,其具有模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模具的内壁面的与标签相接触的部位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将内壁面作为高度的基准,表示内壁面的最高部位与内壁面的最低部位之间的距离的高度差H为0.3謹以上。
[0017]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标签从各器抬起、或标签开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在标签面具有凸部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标签面的剖视图。
[0019]图2是在标签面具有凹部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标签面的剖视图。
[0020]图3是在标签面具有凸部和凹部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标签面的剖视图。
[0021]图4是吹塑成型用模具的剖视图。
[0022]图5是实施例所使用的模具的内壁面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所述:1、标签;2、吹塑成形容器;11、吸引;12、排气;13、吹气;101、凸部;102、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进一步详细地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由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吹塑成形容器2和含有热塑性树脂膜的标签I热熔接而成。
[0027]吹塑成形容器在其标签面具有凸部101和凹部102中的一者或两者。
[0028]将标签面作为闻度的基准,表不标签的最闻部位与标签的最低部位之间的距尚的高度差h为0.3_以上。
[0029]吹塑成形容器2含有热塑性树脂。
[0030]作为该热塑性树脂,使用能够成形中空容器的材料。通常,使用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共聚物、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聚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其中,由于是易于吹塑成形的树脂,因此优选使用从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和聚苯乙烯系树脂中选择的一种以上的树脂。另外,优选使用将上述热塑性树脂作为主要成分并在其中添加了各种添加剂而成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0031]标签I含有热塑性树脂膜。只要是能够通过将该标签插入模具并在该模具内注入熔融状态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成形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则热塑性树脂膜也可以采用任意材料、结构、制造法。
[0032]热塑性树脂膜既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多层构造。
[0033]作为热塑性树脂膜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等聚酯系树脂;尼龙一 6等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能够使用上述树脂中的一种或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0034]在上述热塑性树脂中,从膜的加工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聚烯烃系树脂。另夕卜,优选热塑性树脂膜含有至少一层由聚烯烃系树脂膜构成的层。
[0035]另外,能够使用双轴拉伸PET/无拉伸聚丙烯(CPP)膜、双轴拉伸PET/双轴拉伸聚丙烯(BOPP)膜等不同种类的材料的层叠体。
[0036]优选的是,热塑性树脂膜除了含有热塑性树脂以外,还含有无机微细粉末。通过使热塑性树脂膜含有无机微细粉末,能够达成标签I的白色化和不透明化,提高设置在标签I上的印刷的可视性。
[0037]作为无机微细粉末的种类,从白色化、不透明化以及树脂成形性的方面考虑,优选碳酸钙、滑石粉、氧化钛。
[0038]也可以预先在上述无机微细粉末的表面施加亲水性处理或疏水性处理。
[0039]无机微细粉末的粒径由利用激光衍射法所测量的体积平均粒径来表示,从达成基材(A)的白色化和不透明化的方面考虑,该体积平均粒径通常为0.0lym以上,优选为0.1ym以上。另一方面,从使标签I的外观良好的方面考虑,该体积平均粒径通常为15 μ m以下,优选为5μπι以下。
[0040]从提高标签I的不透明度、白色度的方面考虑,优选在标签I中含有I质量%以上的无机微细粉末,更加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的无机微细粉末。另一方面,从标签I的制造时的拉伸的稳定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在标签I中含有25质量%以下的无机微细粉末,更加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下的无机微细粉末。
[0041]在标签I中,优选设置用于提高标签I与吹塑成形容器2之间的粘接性的粘接层。
[0042]粘接层在标签I中具有贴附于吹塑成形容器2的功能。粘接层通常由以表现为比构成标签I的热塑性树脂的融点低的融点的热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树脂组合物构成。
[0043]作为粘接层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能够列举超低密度、低密度、或中密度的高压法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马来酸改性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烷基的碳数为I?8的乙烯.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烷基的碳数为I?8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代表的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苯乙烯系弹性体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
[0044]在将粘接层设置于标签I上的情况下,既可以以在制造热塑性树脂膜时一同挤出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在制造热塑性树脂膜的过程中挤出并层压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在将用于形成粘接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形为膜之后将其与作为基材的热塑性树脂膜粘贴在一起的方式设置。
[0045]另外,既可以以在将粘接层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溶解于有机溶剂之后利用缺角轮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进行涂布并使其干燥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将粘接层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做成水性乳液并利用凹版涂布机等涂布含有该水性乳液的水性涂料并使其干燥的方式设置。
[0046]为了快速地排出标签I与吹塑成形容器2之间的空气而不形成空气积存(气泡),优选在标签I的粘接层面实施压花。
[0047]标签I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膜既可以是无拉伸层,也可以是单轴拉伸层,也可以是双轴拉伸层。其中,从使设于吹塑成形容器的标签面的凸部或凹部的赋形性良好的方面考虑,优选是无拉伸层。在热塑性树脂膜为无拉伸层的情况下,从提高白色度的方面考虑,优选热塑性树脂膜含有0.5质量%?10质量%的氧化钛,更加优选含有I质量%?5质量%的氧化钛。
[0048]在热塑性树脂膜为单轴拉伸层的情况下,优选赋予设计方向性。
[0049]在热塑性树脂膜为双轴拉伸层的情况下,从使凸部或凹部的赋形性良好的方面考虑,重要的是为了残留拉伸余力而不使拉伸倍率过高,优选将面积拉伸倍率(纵拉伸倍率X横拉伸倍率)设为50倍以下,更加优选设为40倍以下。
[0050]另外,从提高热塑性树脂膜的白色度和不透明度的方面考虑,优选热塑性树脂膜的拉伸倍率为4倍以上,更加优选为9倍以上。在需要进一步提高热塑性树脂膜的白色度的情况下,优选热塑性树脂膜为含有15质量%以上的、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上的无机微细粉末的拉伸膜。
[0051]能够赋予标签I印刷信息。通常是在基材的一侧的面实施印刷、在基材的另一侧的面设置粘接层的结构。在赋予印刷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在标签I的表面设置适于印刷的记录层,能够借助该记录层赋予印刷信息。
[0052]作为在标签I上赋予印刷信息的方式,可实施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胶版印刷、柔性印刷、各种喷墨印刷、数字印刷等。其中,由于在成形时,墨层受到拉伸应力而易于破裂,因此为了经得住应力而优选能够加厚墨量的丝网印刷、UV喷墨方式。
[0053]作为形成印刷信息的墨,优选油性墨或放射线固化型墨。在使用放射线固化型墨的情况下,作为放射线,优选使用可见光、紫外线、电子射线。另外,由于若固化后的墨过硬,则在成形时,墨层受到拉伸应力而易于破裂,因此调整上述放射线的照射量即可。
[0054]以全面印刷计,优选以0.5g/m2?6g/m2的墨量来形成印刷信息。墨量更加优选lg/m2以上,进一步优选1.5g/m2。另外,更加优选5.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5g/m2以下。
[0055]另外,能够在标签I表面上施加装饰。作为施加装饰方法,列举有粘贴蒸镀膜、烫金、全息图等。
[0056]在赋予标签I印刷信息、施加装饰时,能够在对热塑性树脂膜的表面进行了氧化处理后,利用涂布来设置记录层,从而在该记录层之上实施印刷、装饰。
[0057]作为表面氧化处理,能够列举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处理、辉光放电处理、臭氧处理等。
[0058]作为设置记录层的方法,能够列举出涂布至少含有抗静电剂和高分子粘合剂的表面处理液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的方法。
[0059]如此获得的标签I的厚度优选为20 μ m以上,更加优选为30 μ m以上,进一步优选45 μ m以上。另外,标签I的厚度优选为200 μ m以下,更加优选为180 μ 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 μ m以下。标签I的厚度能够基于JIS K7130:1999 “塑料一膜及片一厚度测量方法”的A法使用定压厚度测量器来进行测量。
[0060]另外,从对标签I赋予白色度和不透明度的方面考虑,标签I的孔隙率优选为2%以上,更加优选为10%以上。另一方面,若孔隙率过高,则有时会产生在成形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时标签I透明化、或标签面的凸部或凹部的赋形性降低的情况,因此标签I的孔隙率优选为60%以下,更加优选为50%以下。
[0061]标签I的孔隙率是使用标签I的密度P和标签I的成形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的真密度P^并利用如下算式计算得出的。
[0062]孔隙率(%)= (P。一 P ) / P ο
[0063]P。:热塑性树脂膜的真密度
[0064]P:热塑性树脂膜的密度
[0065]在此,真密度P C1基于JIS K7112:1999 “塑料一非发泡塑料的密度及比重的测量方法”的A法,利用标签I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冲压片(日文7 —卜)采用水中置换法而求得。
[0066]另外,标签I的密度P通过将标签I的基重除以标签I的厚度求得。
[0067]在此,标签I的基重基于JIS P8124:2011 “纸和纸板一基重的测量方法”将利用电子天平对冲裁为10mmX 10mm尺寸的样品进行称量所获得的质量除以面积而求得。
[0068]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通过热熔接吹塑成形容器2和标签I而成。而且,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在其标签面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
[0069]将标签面作为闻度的基准,表不标签的最闻部位与标签的最低部位之间的距尚的高度差h为0.3_以上。h优选为0.5mm以上,进一步优选1_以上。
[0070]另外,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在其标签面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但是如图1?图3所示,标签部所具有的凸部的侧面的切线与标签面所成的最大倾斜角度Θ 1大于O度,小于180度。另外,标签部所具有的凹部的侧面的切线与标签面所成的最大倾斜角度Θ2大于180度,小于360度。
[0071]在此,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最大倾斜角度Θ 1优选为85度以上,更加优选为90度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度以上。另外,Θ 1优选为170度以下,更加优选为16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度以下。
[0072]另一方面,最大倾斜角度Θ 2优选为190度以上,更加优选为200度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10度以上。另外,Θ2优选为275度以下,更加优选为27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65度以下。
[0073]此外,最大倾斜角度是通过以横截的方式剖切标签部所具有的凸部或凹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该截面并分析观察像而求得的,或是直接利用激光位移计测量标签部所具有的凸部或凹部来求得的。另外,在一个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能够获取多个凸部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将最接近90度的倾斜角度作为最大倾斜角度Θ1。同样,在一个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能够获取多个凹部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将最接近270度的倾斜角度作为最大倾斜角度Θ2。
[007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具有模腔的吹塑成型用模具。
[0075]在吹塑成型用模具的内壁面的与标签相接触的部位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模具的内壁面的凹部与吹塑成形容器的凸部相对应。同样,模具的内壁面的凸部与吹塑成形容器的凹部相对应。而且,将吹塑成型用模具的内壁面作为高度的基准,以表示内壁面的最高部位与内壁面的最低部位之间的距离的高度差H为0.3_以上的方式设置凹部和凸部中的一者或其两者。
[0076]优选的是,在模具中,如通常的模内成形所进行的那样,在壁面的标签接触部设置用于保持标签的吸引口,用以进行吸引11。从可靠地进行吸引的方面考虑,吸引口的直径优选为0.3mm以上。另外,从使吸引口的痕迹难以残留于标签表面的方面考虑,吸引口优选为0.6mm以下。
[0077]而且,优选的是,在模具凹部的边缘设置排气口,用以进行排气12。由此,标签被弓I入至模具凹部,继而在成形时标签被加热,从而标签易于被拉伸,因此发挥了使设置在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的标签部的凸部或凹部的赋形性变得良好的效果。从可靠地排出模具凹部的空气的方面考虑,排气口的直径优选为0.3mm?0.8mm。
[0078]作为吹塑成型方法,能够应用如下方法:在挤出了所需要的量的热型坯后,关闭模具而进行吹塑的直接吹塑法;在比热塑性树脂的玻化温度稍低的温度下沿型坯的挤出方向机械地拉伸的拉伸吹塑法;通过预先进行注射成形而成形型坯,对所获得的型坯进行暂时冷却、或不进行冷却就将该型坯移动至吹塑用模具,关闭模具而进行吹塑的注射吹塑法等。
[0079]实施例
[0080]以下,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实施例仅为一例,并不能由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0081](标签的制造例)
[0082]制造了由双轴拉伸的基材层(A)和横向单轴拉伸的粘接层⑶构成的两层双轴拉伸树脂膜。
[0083]标签的制造例1:
[0084]作为基材层(A)的材料,以PP — I为64质量%、CA — I为25质量%、TI — I为I质量%的方式混合了如下表I所记载的材料。将该混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机,并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混炼。
[0085].-1m im
,I I
m s
fi.III m m
今._ O'

mm

Ii

?*U
\
mI諭議务 I1fr*_11

em

m傷

βο
■■::rj^
Si fc#IJK1
^ i翁i 1.11.:.“? 1........................顆择^::....鳴.._____..y:■:: ■ppμ

sS* 21^ |£ Sβ轉II
£ι ^ ^^β_11

料mm押
""'■j______....ΦIO
城滅通β釋
P^l
ο%Mt''Vi
&、I I
T 7:__
SI.#4

mt美m
uss
ρ?|


ΓΤ~ ~~Γ 丄 ?
VwwH1
翻遍4?ν
M m d mI
* 5 S * ?

[ ill Ii ^






Si

? β

ο m


<?jg, *4aa^



¢4*■<
《哮霉輪
SιλmI
馨mmX^m
Lft_?
*-S-?β

tI*r-s
ξ:::^ε
1-g;P

I I






V")
1---^?"?
*' * * I I
I Ills:.:.、:
5—_—::..........?,η.:........5 IrIII I I 齲
^UmMM^
^s?CL.: Li h
I_I__Ssg__Sill; '
[0086] 将熔融后的树脂组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T模头,并从T模头呈片状挤出。利用冷却辊将片状的树脂组合物冷却至大致60°C而获得无拉伸片。接着,将该无拉伸片加热至145°C,利用辊群的圆周速度差沿纵向进行4倍拉伸,并利用冷却辊冷却至大致60°C而获得单轴拉伸片。
[0087]作为粘接层(B)的材料,是利用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熔融混炼表I所记载的PE -1而成的。
[0088]将熔融后的热塑性树脂从设定为230°C的T模头呈片状挤出,并将该热塑性树脂层叠于拉伸片并进行冷却,从而获得具有单轴拉伸片/粘接层用热塑性树脂的双层构造的层置树脂片。
[0089]接着,在使用拉幅炉将该层叠树脂片再加热至160°C后,使用拉幅机沿横向进行9倍拉伸,之后,进而利用调整为160°C的热定形区进行退火处理,并利用冷却辊冷却至大致60°C,继而对边缘部进行开缝,获得双轴拉伸基材层(A)/单轴拉伸粘接层(B)的双层拉伸树脂膜,将其作为制造例I的标签。
[0090]标签的制造例2 — 4:
[0091]以除了在制造例I中通过增加基材层㈧的树脂组合物的挤出量并且扩大T模唇开度从而加厚单轴拉伸片的厚度以外其他均与制造例I相同的方式获得制造例2-4的标签。上述标签如如下表2所示,基材层(A)的厚度不同。
[0092]



=:::1



、J
___________


W£ GD C? tD 1--D O CO Ι.β OD tn

*_。卜卜 c>~i>-oDcr>mcft 治卜

■m3、

幫 a4 ^ O O O O O O O O O O
挈.............S......................................................^ —————————————

P 囊讓二 c s i 11 s is I g 11
穩——^
~Z '馨柳

1?.1iiN Ii i E

£M CQ Cr -

"W,8J|Ni
?_?.— ^ 丨
|B| JssSlsgglSl


PR)
?.ft1:1 oo I
*?%"".■■ j*P* %^.:r
诞______________
馨 3 ^liisS1 ^ j§i

jw.*5 ^ -ψ.-φ -φ -φ m m ;

■S^I与口
SI g2SS22S! i Sg
^S.?Μ%ψ—4 ?P—* t—..t—4 ▼—? ?—* f—< Ψ—.?P—*.?—?


t.|..?.逆?,1 卜、<y1 frl K 卜,fr-] ^ f,、
? ? *:
難蝴oooooooooo
m?oooooooooo
?ρξ Jjtt—



■_<
醫.....................................................................................................■■■■■■■■■■

I S ^ ^ ^ ^ Ιβ ID^
^ 1.Μ.^t____________



r-t

*严
< i lSSSSSooogo

|t|| O
?..JS^~s, y~<\ ys
-..S^.一一 一一.一一一 m m
7.^? I I!: I M M t..S: ψ

35SSS?g§5S
mm:
?.‘MMMMMMMMM M



^OQi jQEj ^1352 1uj52 jh?2^qes £SE,
?繼漏_綱漏H顧13._
Λ?R.?< *3 *3 ?g|
_ 5635^335353
[0093]标签的制造例5:
[0094]以除了在制造例I中通过减少基材层㈧的树脂组合物的挤出量并且缩小T模唇开度从而加厚单轴拉伸片的厚度,以及调整了纵拉伸温度以外其他均与制造例I相同的方式获得使基材层(A)的厚度变薄了的制造例5的标签。
[0095]标签的制造例9:
[0096]作为基材层(A)的材料,以PE2为64质量%、CA — I为25质量%、TI — I形成为I质量%的方式混合了表I所记载的材料。将该混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机,并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混炼。
[0097]将熔融后的树脂组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30°C的T模头,并从T模头呈片状挤出。利用冷却辊将片状的树脂组合物冷却至大致45°C而获得无拉伸片。接着,将该无拉伸片加热至95°C,利用辊群的圆周速度差沿纵向进行4倍拉伸,并利用冷却辊冷却至大致45°C而获得单轴拉伸片。
[0098]作为粘接层(B)的材料,是利用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熔融混炼表I所记载的PE -1而成的。
[0099]将熔融后的热塑性树脂从设定为230°C的T模头呈片状挤出,并将该热塑性树脂层叠于拉伸片并进行冷却,从而获得具有单轴拉伸片/粘接层用热塑性树脂的双层构造的层置树脂片。
[0100]接着,在使用拉幅炉将该层叠树脂片再加热至100°C后,使用拉幅机沿横向进行8倍拉伸,之后,进而利用调整为160°C的热定形区进行退火处理,并利用冷却辊冷却至大致45°C,继而对边缘部进行开缝,获得双轴拉伸基材层(A)/单轴拉伸粘接层(B)的双层拉伸树脂膜,将其作为制造例9的标签。
[0101]制造了由纵单轴拉伸的基材层(A)和无拉伸的粘接层(B)构成的双层单轴拉伸树脂膜。
[0102]标签的制造例6
[0103]作为基材层㈧的材料,以PP — I为90质量%、TI 一 I为10质量%的方式进行了混合。将该混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机,并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混炼。
[0104]将熔融后的树脂组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T模头,并从T模头呈片状挤出。利用冷却辊将片状的树脂组合物冷却至大致60°C而获得无拉伸片。接着,将该无拉伸片加热至140°C,利用辊群的圆周速度差沿纵向进行5倍拉伸,并利用冷却辊冷却至大致60°C而获得单轴拉伸片。
[0105]作为粘接层(B)的材料,是利用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熔融混炼表I所记载的PE -1而成的。
[0106]将熔融后的热塑性树脂从设定为230°C的T模头呈片状挤出,并将该热塑性树脂层叠于拉伸片并进行冷却,从而获得具有单轴拉伸片/粘接层用热塑性树脂的双层构造的层叠树脂片,将其作为制造例6的标签。
[0107]制造例10:
[0108]作为基材层(A)的材料,以PE2为29质量%、CA — I为70质量%、TI — I为I质量%的方式进行了混合。将该混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机,并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混炼。
[0109]将熔融后的树脂组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30°C的T模头,并从T模头呈片状挤出。利用冷却辊将片状的树脂组合物冷却至大致45°C而获得无拉伸片。接着,将该无拉伸片加热至95°C,利用辊群的圆周速度差沿纵向进行4倍拉伸,利用冷却辊冷却至大致45°C而获得单轴拉伸片。
[0110]作为粘接层(B)的材料,是利用设定为230°C的挤出机熔融混炼表I所记载的PE -1而成的。
[0111]将熔融后的热塑性树脂从设定为230°C的T模头呈片状挤出,并将该热塑性树脂层叠于拉伸片并进行冷却,从而获得具有单轴拉伸片/粘接层用热塑性树脂的双层构造的层叠树脂片,将其作为制造例10的标签。
[0112]制造了由无拉伸的基材层㈧和无拉伸的粘接层⑶构成的双层无拉伸树脂膜。
[0113]标签的制造例7:
[0114]作为基材层㈧的材料,以PP — I为90质量%、TI — I为10质量%的方式进行了混合。将该混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挤出机,并在挤出机内进行熔融混炼。
[0115]作为粘接层(B)的材料,是利用设定至230°C的另一个挤出机熔融混炼表I所记载的PE — I而成的。
[0116]将熔融后的基材层(A)、粘接层(B)的树脂组合物供给至设定为250°C的T模头,并从T模头呈片状挤出。利用冷却辊将片状的树脂组合物冷却至大致60°C而获得无拉伸片,将其作为制造例7的标签。
[0117]标签的制造例8:
[0118]以除了在制造例7中通过增加基材层㈧的树脂组合物的挤出量并且扩大T模唇开度从而加厚基材层(A)的厚度以外其他均与制造例I相同的方式获得制造例8的标签。
[0119](标签的印刷)
[0120]针对各制造例的标签的印刷面(与粘接层⑶相反的一面),使用RI测试器((株)小久保精密社制,制品名:RI — 2型)并利用下述方法对规定的墨实施印刷。
[0121]油性墨印刷:使用合成纸用墨((株)T&K TOKA制,制品名:best(《^卜)SP),利用RI测试器以成为如下表3所记载的盛量的方式实施展色,并进行氧化聚合,使墨干燥。
[0122]
■■—.s.■.........■■.■ —.7..,:...: < ■.^......' 7.—:r_____________
'..,....y 2 '1.....、..,.:.-.111..."......b !..."1-.!*旧1...,...,'.ltf*......‘..-.1I1..........._....■.…11 * P..l.d_M.....1..............? I' I? WMSI............../ d...……Ii t............'f 1................}.…._■■■■.ι.ι jl 1.............1........_.?|..二_.: 1..___________________■
■ ….4.__

T-;:.|: ?:■■■-..L ■■■....二

?Cl ^ -?......f.._Ι ■'>' *V'?_丨_■? ", J.......Λ...;....卜..............................—..., ■.■- r-_,...響....? ?'—.,Mwikai一,'-",i'1-'.:.......■ -'■■■■ _£ —二 m:.■ — 二二 二
■.....:.—————
&—
_ m--- -

4 tr 暑jmm#...................................,1........1I ?......1......WmmAif.....M.丨丨I1-liH


jrm~rφ, ?.......1I? "丨丨丨丨 ι ■丨丨._丨_丨.ι_.■丨* ■ 1.*?*
Ι--.........?—........-, ^
产^.■.—.1


rfIi,;-.**.* ,.._.'"..: j.: ): ] m m.*.",........mmmmmmmmmmmmmmmm mmmmmmm ■■■■■■■■ mmmmmmmm a.......■■■■■■■■■■■■■■■■ ■■■■■■■■mmmmm ■■■■■■■.........____



SM,?ΜMMA# I AWSMfΨ.Λ.MW........1 '?..?I丨......|丨■■■■■ ?.Α...?...Ν


(?"?ι,'卜^'?'1.'..".ιΙ, '?"?ι,*Hi,*_丨.,..1';.......Ι*Ρ|_.Λ..lffl...1...........'-1..ι?> |Ι..~Ι...Π■........11.....!-1 UlmrIIa-"-!'...ι;ι..ιιΙΓ..y



τ,叫':....'1.......1:.'...1.,..''-....?..."-n..,.,Η.',.,,',1'_,..;'-::.......1.......N.......1I■■■ ■....1.....4IN.......1V.'.......1 ? ': ,....1:.......1
?...,?..I..,.1.J


Kl........................................^........................^...............................................................^tl........................................1l1......."?....................1' '1.................1...........*_-!...........1...............................1.................1' '1.............11".................,.........1丨…-.:;l-.一.一 ' V_::: 一.....1 mmfihh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innnnnni

' -..f, 4jψ-=>4l*\| I f\ Crt |*v*1.(-- €?%.,................>

1.1....1l.11 ■ "--_-_M-1 (I'-,Ι_..ΙΓ1.W ■'U..1■'I...,...I

,——..co属属属獨属霍—属霍霍霍,

IlfcJ.■ ■-..-.- ■._..■.".■.-■ ■.—..■ ■.—.~■
爾.■ ■.■.■.■■ ■.■ -■ ■■■ -■.■ '.■
[0123]UV墨印刷:使用UV固化型墨((株)T&K TOKA制,制品名:BC161),利用RI测试器以成为表3所记载的盛量的方式实施展色,并进行紫外线照射,使墨固化。
[0124](带标签中空成形容器的制造)
[0125]在具有0.4L的模腔的吹塑用模具的标签插入部位制作了具有图5所示的截面的凸部和凹部。各个由凸部和凹部所组成的组为外周15mm、内周9mm、宽度3mm的同心圆状(凹坑),凹部的挖掘角度为90度。另外,凹坑在模具内壁的上下配置有两个,内壁面的最高部位与内壁面的最低部位之间的距离H为:上凹坑为3mm,下凹坑为1mm。另外,该模具能够利用水冷来进行温度控制。
[0126]将上述模具安装于模内吹塑成型机,以印刷面与模具的内壁相接触的状态将印刷标签插入到模具内,并且进行吸引而固定了标签。
[0127]接着,以170°C熔融作为中空成形容器胴部的材料的热塑性树脂(PE — 2),并呈型坯状向将冷却温度设定为20°C的模具内部挤出。接着,在对模具进行合模之后,向型坯内供给2.94MPa(30kgf/cm2)的压缩空气,使型坯膨胀并使型坯密合于模具16秒钟而使其形成为容器状,同时使型坯与标签熔接。接着,在模具内冷却成型物,进行开模,从而获得实施例1 - 11、比较例I的带标签的中空成形容器。
[0128](形状评价)
[0129]以通过标签面的凹凸部(凹坑)的中央部的方式使用激光位移计((株)keyence制,商品名:LK 一 G85)测量如此获得的中空成型容器,从而求得高度差h、凸部的最大倾斜角Θ1、凹部最大倾斜角Θ2。
[0130](外观评价)
[0131]从形状、印刷面的状态方面来确认所获得的中空成型容器外观。
[0132]由于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在标签部具有凹凸,因此能够赋予该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设计性。该外观能够采用文字名、各种符号、几何图案等。另外,也可以将标签部的凹凸用作防伪、防篡改。另外,能够以防滑、易于拿持瓶的目的利用标签部的凹凸。另外,通过与内容物的种类相对应地改变标签部的凹凸形状,能够向视觉障碍者传达内容物的种类。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由吹塑成形容器和标签热熔接而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在其标签面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 将标签面作为闻度的基准,表不标签的最闻部位与标签的最低部位之间的距尚的闻度差h为0.3臟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的侧面的切线与标签面所形成的最大倾斜角度Θ 1为85度以上且170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的侧面的切线与标签面所形成的最大倾斜角度Θ 2为190度以上且275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利用JIS K7130:1999的A法进行测量的上述标签的厚度为20 μ m?200 μ m。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签为无拉伸膜。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签为双轴拉伸膜。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签具有印刷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信息由油性墨或放射线固化型墨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标签的吹塑成形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信息由以全面印刷计以0.5g/m2?6g/m2的墨量形成。
10.一种吹塑成型用模具,其具有模腔,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模具的内壁面的与标签相接触的部位具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者或两者,将内壁面作为高度的基准,表示内壁面的最高部位与内壁面的最低部位之间的距离的高度差H为.0.3mm以上。
【文档编号】B65D1/00GK203921422SQ201420361292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日
【发明者】船户孝, 落合克未, 上田隆彦 申请人:优泊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