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条带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747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标签条带供应装置。

背景技术:
多样的装置中可使用多样的膜形态的条带。例如,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可使用保护膜、离型膜、偏光膜等。为了自动供应这样的条带而可以使用标签条带供应装置。此时,标签条带供应装置可将贴附于载送带(carriertape)的条带从载送带分离而供应到多样的装置。如上所述的标签条带供应装置通常可包括:头部,用于吸附条带而供应;条带供应机,布置于头部的下侧面而移送载送带并供应条带。在此,条带供应机可形成为用于供应条带的多样的构造。在使用上述条带供应机的情况下,由条带供应机供应的条带在从载送带分离时,可能不易从载送带分离或者不能精确地贴附于头部。此时,条带可能损坏或出现不良。这样的标签条带供应装置公开于日本授权专利第05501784号(发明名称:粘接装置及粘接方法;申请人:CANONMACHINERYINC)。[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日本授权专利第05501784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签条带供应装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提供一种标签条带供应装置,包括:基部;运动部,可线性运动地设置于所述基部,并使载送带弯折;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基部而使所述运动部进行线性运动;头部,以从所述基部隔开的方式布置,用于吸附所述载送带上的条带而移送该条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条带供应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引导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运动部,用于弯折所述载送带而向与所述载送带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引导该载送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条带供应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基部,用于弯折由所述第一引导辊引导的所述载送带而向与所述载送带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引导该载送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条带供应装置还可以包括:张力维持辊,布置于所述载送带变弯折的所述运动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引导辊之间,并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运动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条带供应装置还可以包括:载送带移送部,设置于所述基部而移送所述载送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送带移送部可包括:移送部,与所述载送带接触而移送所述载送带;第一加压部,朝所述移送部侧对所述载送带加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压部可包括:第一连接部,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基部;第一加压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所述移送部对所述载送带加压;第一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基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条带供应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加压部,设置于所述基部而朝所述基部侧对所述载送带加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压部可包括:第二连接部,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基部;第二加压辊,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二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基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压辊可包括:第一辊;第二辊,以与所述第一辊相互面对的方式布置;连接架,连接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预定的粗糙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可包括:第一驱动部,与所述运动部连接,用于使所述运动部沿作为所述基部的长度方向的第一方向进行线性运动;第二驱动部,与所述运动部和所述第一驱动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用于使所述运动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线性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条带供应装置还可以包括:突起部,形成为从所述基部向所述载送带突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部可布置为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运动部重叠。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在避免条带流失的情况下供应条带。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标签条带供应装置的正面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第二加压辊的立体图。图3至图7为表示图1所示标签条带供应装置的一部分的操作状态的操作图。图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标签条带供应装置的正面图。图9和图10为表示图8所示标签条带供应装置的一部分的操作状态的操作图。符号说明100、200:标签条带供应装置110、210:头部120、220:基部130、230:运动部140、240:引导部150、250:驱动部161、261:第一引导辊162、262:第二引导辊163、263:第三引导辊164、264:张力维持辊170、270:条带移送部171、271:移送部172、272:第一加压部180、280:第二加压部181、281:第二连接部182、282:第二加压辊183、283:第二弹性部290:突起部具体实施方式参考结合附图而详细说明的实施例就会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可以由不同的多种形态实现,实施例只是为了完整地公开本发明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告知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而提供的,本发明只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定义。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则单数型也包括复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comprises)”和/或“包含有(comprising)”并不排除所述的构成要素、步骤、操作和/或元件之外还存在或附加有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操作和/或元件的情形。第一、第二等术语可用于说明多样的构成要素,然而构成要素并不被这些术语所局限。术语只是出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加以区分的目的而使用。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标签条带供应装置的正面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第二加压辊的立体图。图3至图7为表示图1所示标签条带供应装置的一部分的操作状态的操作图。参考图1至图7,标签条带供应装置100可包括条带供应机F和头部110。在此,条带供应机F可设置有载送带C而供应载送带C,并使头部110吸附载送带C上的条带T。条带供应机F可设置于专门配备于外部的安装部(未图示)。在此,条带供应机F可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而工作。条带供应机F可包括基部120、运动部130、驱动部150、第一引导辊161、第二引导辊162、张力维持辊164、条带移送部170、第二加压部180以及第三引导辊163。基部120可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并可支撑其他构成要素。在此,基部120可形成为多样的形态,并可包括可供用户握持的把手部121。而且,基部120可被设置为能够使卷装有载送带C的卷轴R旋转。运动部130以能够做线性运动的方式设置于基部120。在此,运动部130可沿作为基部12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方向进行线性运动。尤其,运动部130形成为末端弯折,从而可弯折载送带C。具体而言,载送带C在挂在运动部130的末端之后可朝载送带C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折。此时,可以使运动部130的末端的一部分以斜线形态形成。而且,运动部130的上表面平整地形成,从而可支撑载送带C。如上所述的运动部130与基部120之间可设置有引导部140。在此,引导部140可形成为轨道形态,作为另一实施例,引导部140可形成为线性运动引导部(Linearmotionguide)形态。另外,驱动部150可以与运动部130连接而使运动部130进行线性运动。在此,驱动部150可形成为多样的形态。例如,驱动部150可具有连接于运动部130的气缸。作为另一实施例,驱动部150可包括:第一齿轮,连接于运动部130;第二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马达,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而使所述第二齿轮旋转。在此,所述第一齿轮可以是齿条,所述第二齿轮可以是正齿轮。作为又一实施例,驱动部150可包括:滚珠螺杆,连接于运动部130而使运动部130进行线性运动;马达,与所述滚珠螺杆连接而驱动所述滚珠螺杆。作为又一实施例,驱动部150可包括布置于运动部130与基部120之间的线性马达(Linearmotor)。如上所述的驱动部150并不局限于所述的情形,其可以包括能够使运动部130进行线性运动的所有装置和结构。第一引导辊161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运动部130。在此,第一引导辊161可弯折载送带C而改变载送带C的行进方向。例如,第一引导辊161可将载送带C弯折而引导向与载送带C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具体而言,载送带C通过运动部130的末端而弯折之后向第一引导辊161移动,第一引导辊161可载送带朝与载送带C的移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载送带C。第二引导辊162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基部120。此时,第二引导辊162可以与第一引导辊161类似地弯折载送带C。尤其,第二引导辊161可朝与第一引导辊161相反的方向弯折载送带C。第二引导辊162被设置于基部120,从而可相对于第一引导辊161进行相对运动。另外,张力维持辊164可布置于第一引导辊161与运动部130的末端之间。在此,张力维持辊164可旋转地设置于运动部130,从而可改变载送带C的行进方向。尤其,张力维持辊164被设置于运动部130的倾斜部分的末端,从而可改变载送带C的行进方向。即,张力维持辊164将沿运动部130的倾斜方向移动的载送带C的移动方向改变为沿着运动部130的长度方向,从而可引导向第一引导辊161的外周面的切线方向。条带移送部170可移送载送带C。在此,条带移送部170可包括:移送部171,与载送带C接触而移送载送带C;第一加压部172,朝移送部171侧加压载送带C。移送部171可包括:移送马达171a,设置于基部120而旋转;齿轮单元171b,设置于基部120并与移送马达171a连接;移送辊171c,与齿轮单元171b连接并可旋转地设置于基部120。在此,移送辊171c可以与载送带C接触而移送载送带C。第一加压部172可包括:第一连接部172a,可旋转地设置于基部120;第一加压辊172b,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72a;第一弹性部172c,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72a。在此,第一弹性部172c能够以多样的形态形成。例如,第一弹性部172c可包括以从第一连接部172a的旋转中心隔开预定间距的方式设置的压缩弹簧、橡胶之类的弹性部件。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弹性部172c可包括被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72a的旋转中心的扭簧。在此,第一弹性部172c可通过对第一连接部172a加压而对第一加压辊172b施加朝向移送辊171c侧的力。第二加压部180可对朝运动部130移送的载送带C以及条带T施加朝向基部120侧的力。在此,第二加压部180可包括:第二连接部181,可旋转地设置于基部120;第二加压辊182,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81;第二弹性部183,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81。第二加压辊182可包括以相互面对的方式布置的第一辊182a和第二辊182b。并且,第二加压辊182可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辊182a与第二辊182b的连接架182c。在此,可以使第一辊182a和第二辊182b以相同的大小形成。而且,连接架182c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可形成为比连接架182c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第一辊182a和第二辊182b的截面面积更小。因此,第一辊182a和第二辊182b可接触于载送带C的两个末端,连接架182c可从贴附有条带T的载送带C的中心部分隔开。尤其,连接架182c可布置为从条带T的上端分离。第一辊182a和第二辊182b中的至少一个辊的表面可具有预定的粗糙度。例如,第一辊182a和第二辊182b中的至少一个辊的表面可形成有沟槽(Groove)或凹凸部。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辊182a和第二辊182b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可形成有突起。并且,第一辊182a和第二辊182b中的至少一个可由橡胶、硅、合成树脂、金属等形成以将摩擦力施加于载送带C。于是,第一辊182a和第二辊182b中的至少一个可在移动载送带C时将适当的大小的摩擦力提供给载送带C,从而可以使载送带C的张力维持预定水平。第二弹性部183可以与第一弹性部172c相同或相似地形成。在此,当第二弹性部183由压缩弹簧、橡胶之类的弹性部件形成时,在设置第二弹性部183的一端的基部120上以可变方式固定第二弹性部183的一端的位置。于是,第二弹性部183可调节由第二加压辊182施加于载送带C的力。第三引导辊163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基部120。此时,第三引导辊163可将从卷轴R卷取出的载送带C弯折为朝向平行于基部120的上表面的方向。另外,标签条带供应装置100可供应多样的条带T。在此,条带T可以是贴附于手机等的保护膜、偏光膜之类的多样的膜。而且,除此之外,条带T还可以是粘接膜等多样的形态。考察标签条带供应装置100的操作,可将条带供应机F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在此,贴附有条带T的载送带C可从卷轴R被卷取出而经过基部120的上表面并连接于运动部130的末端而在运动部130的末端弯折。并且,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载送带C可布置于第二加压部180与基部120之间而处于接触在第二加压辊182的状态,并可在旋转第二连接部181而使第二加压辊182从载送带C隔开之后设置。载送带C可被设置为在运动部130的末端弯折而依次经过张力维持辊164、第一引导辊161、第二引导辊162以及条带移送部170。如果载送带C的设置完毕,则条带移送部170启动而可移送载送带C。具体而言,如果移送马达171a启动,则移送马达171a可驱动齿轮单元171b而使移送辊171c旋转。此时,移送马达171a运行预定时间或者相当于预定转数的量,从而可将载送带C移送预定距离。并且,第一弹性部172c可对第一连接部172a加压而对第一加压辊172b施加朝向移送辊171c侧的力。尤其,对于上述情况而言,载送带C借助于第一加压辊172b而完全接触于移送辊171c,从而在移送辊171c旋转时载送带C可以移动。在载送带C如上所述地移动之后驱动部150启动而使运动部130前进,从而可将条带T布置于头部110的下面。头部110可下降而吸附条带T。在此,头部110形成有真空孔,并在真空孔内部营造真空状态,从而可吸附条带T。如果条带T被吸附于头部110,则驱动部150启动而可以使运动部130沿所述第一方向后退。此时,运动部130可以以远离头部110的方式进行线性运动。如果运动部130如上所述地移动,则张力维持辊164和第一引导辊161也可以与运动部130一起移动。此时,移动马达171a停止运行,第一加压辊172b和移送辊171c也可以不动。而且,第二引导辊162也不旋转,从而可以使第二引导辊162与移送辊171c之间的载送带C的长度不变。当运动部130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移动时,第一引导辊161可以使载送带C与运动部130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引导辊161与第二引导辊162之间的载送带C可以比初始状态时更长。于是,载送带C与条带T可分离。如果条带T从载送带C完全分离,则头部110上升而使条带T与载送带C进一步隔开,然后头部110可进行线性运动而将条带T供应给其他部件或其他装置。而且,在头部110做线性运动的时段内,驱动部150可启动而使运动部130恢复到初始状态。在此,恢复的方法可以与如上所述的方法相反地执行。如果运动部130恢复到初始状态,则第一引导辊161与第二引导辊162之间的载送带C的长度可成为与初始状态相同。并且,在头部110回归的情况下,新的条带T可布置于头部110下侧。在进行如上所述的作业的时段内,第二加压部180可对载送带C施加朝向基部120侧的力。尤其,第二加压部180可防止载送带C因移送部171的移送而过快地移动。不仅如此,第二加压部180可对载送带C施加朝向基部120侧的力,以使运动部130与第二加压部180之间的载送带C维持适当的张力。在此,第二加压部180的操作与第一加压部172的操作相似,故省略详细说明。如上所述的作业可反复执行。例如,可直到卷取在卷轴R的载送带C全部用尽为止持续执行。于是,标签条带供应装置100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而从载送带C分离条带T并供应。不仅如此,标签条带供应装置100还可以从载送带C迅速而精确地分离条带T。并且,标签条带供应装置100在从载送带C分离条带T时,可防止条带T从并未设置有头部110的部分脱离。标签条带供应装置100在从载送带C分离条带T时防止条带T弯曲或褶皱,从而可防止条带T的损坏或造成不良的情况。图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标签条带供应装置的正面图。图9和图10为表示图8所示标签条带供应装置的一部分的操作状态的操作图。参考图8至图10,标签条带供应装置200可包括条带供应机F和头部210。在此,条带供应机F可包括:基部220、运动部230、驱动部250、第一引导辊261、第二引导辊262、张力维持辊264、条带移送部270、第二加压部280、第三引导辊263、突起部290。基部220、第一引导辊261、第二引导辊262、张力维持辊264、条带移送部270、第二加压部280、第三引导辊263与前述的对应构成要素相同或相似,故省略详细说明。运动部230可以与图1至图6所述的运动部230相似地形成。在此,运动部230可沿作为基部22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方向和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线性运动。此时,可将运动部230可滑动地设置于基部220,并使运动部230与基部220中的一个形成有突起,且运动部230与基部220中的另一个形成有使所述突起插入而做线性运动的槽。而且,作为另一实施例,还可以在运动部230与基部220之间设置线性运动引导部。驱动部250可包括与运动部230连接而使运动部230沿所述第一方向做线性运动的第一驱动部251。在此,第一驱动部251与图1至图6所述的驱动部150相同或相似,故省略详细的说明。驱动部250可包括与运动部230以及第一驱动部251中的一个连接而使运动部230沿所述第二方向做线性运动的第二驱动部252。在此,在第二驱动部252连接于运动部230的情况下,第二驱动部252可根据第一驱动部251的操作而与运动部230一起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线性运动。而且,第一驱动部251可以与运动部230一起沿所述第二方向做线性运动。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第二驱动部252连接于第一驱动部251的情况下,第一驱动部251与运动部230可以一起沿所述第二方向做线性运动。作为又一实施例,在第二驱动部252连接于第一驱动部251和运动部230的情况下,第一驱动部251可以与运动部230一起沿所述第二方向做线性运动,且第二驱动部252可选择性地结合或接触于第一驱动部251和运动部230。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第二驱动部252连接于第一驱动部251的情形为中心而详细说明。第二驱动部252可形成为多样的形态。例如,第二驱动部252可包括与第一驱动部251连接的气缸。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二驱动部252可包括:与第一驱动部251连接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用于旋转第二齿轮的马达。作为又一实施例,第二驱动部252可包括设置于第一驱动部251与基部220之间的线性马达。在此,第二驱动部252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形,其可以包括与第一驱动部251和运动部23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而使运动部230朝所述第二方向做线性运动的所有装置以及所有结构。突起部290可从基部220朝载送带C侧突出。在此,突起部290的末端可存在于与基部220的上表面几乎平齐的平面,或者可处于从基部220的上表面突出的状态。突起部290可布置为靠近运动部230。突起部290可在运动部230以基部220为中心下降的情况下支撑载送带C。另外,考察如上所述的标签条带供应装置200的操作方法,在初始状态下其可以处于头部210从运动部230的末端隔开的状态。此时,运动部230可布置于比基部220的上表面靠下处。并且,载送带C可被突起部290和基部220的上表面所支撑。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可通过启动第一驱动部251而使运动部230沿所述第一方向前进。此时,载送带C也可以一起前进,且第一引导辊261与第二引导辊262之间的载送带C的长度可变得减小。在第一驱动部251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启动的情况下,条带T可布置在头部210的下侧面。然后,可通过启动第二驱动部252而使运动部230上升。具体而言,当第二驱动部252启动时,第二驱动部252使第一驱动部251以基部220为中心而上升,且连接于第一驱动部251的运动部230也可以一起上升。在此,第一引导辊261与第二引导辊262之间的载送带C可倾斜地布置。而且,第二引导辊262和移送部271可静止。如果上述作业完毕,则可以使头部210沿所述第二方向下降。在此,也可以根据第二驱动部252的操作而使条带T接触于头部210,以代替头部210的下降。头部210可在条带T接触的情况下吸附条带T。并且,可通过启动第一驱动部251而使运动部230沿所述第一方向后退。此时,条带T可从载送带C分离。当如上所述的作业进行而使条带T从载送带C分离时,头部210可进行线性运动而将条带T供应给其他部件或其他装置等。此时,可通过启动第二驱动部252而使第一驱动部251和运动部230沿所述第二方向下降。而且,可通过启动移送部271而移送载送带C。即,当移送马达271a启动时,通过齿轮单元271b而使移送辊271c旋转,从而可以移送载送带C。此时,第一弹性部272c可对第一连接部272a施加力,从而对第一加压辊272b施加朝向移送辊271c侧的力。在如上所述的作业进行的时段内,第二弹性部283对第二连接部281施加力,从而可利用第二加压辊282而对载送带C施加朝向基部220侧的力。上述作业可直到载送带C从卷轴R取尽为止执行。在此,标签条带供应装置200的操作可执行规定的时长,并可执行到载送带C剩余预定长度为止。于是,标签条带供应装置200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而从载送带C分离条带T并供应。不仅如此,标签条带供应装置200还可以从载送带C迅速而精确地分离条带T。并且,标签条带供应装置200在从载送带C分离条带T时,可防止条带T从并未设置有头部210的部分脱离。标签条带供应装置200在从载送带C分离条带T时防止条带T弯曲或褶皱,从而可防止条带T的损坏或造成不良的情况。尤其,当启动标签条带供应装置200时,在头部210因误操作而无法回归到初始位置而布置为靠近运动部230的情况下,运动部230在朝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时可能导致运动部230与头部210碰撞。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标签条带供应装置200使运动部230沿所述第二方向下降,从而在运动部230与头部210相隔的状态下使运动部230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据此可避免运动部230与头部210的碰撞并防止头部210的损坏。虽然已结合所述的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实现多样的修改或变形。因此,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包括属于本发明主旨的这些修改或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