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处理线导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687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处理容器的自动化处理线上使用的自动化处理线导轨组件。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改变其位置以限定具有变化宽度的路径的可调整的导轨组件。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典型应用是灌装线,其中诸如瓶子的容器可首先进行漂洗,然后填充、加盖并贴标。这些工艺一般均在沿着自动化处理线的不同地点处由单独的机器执行。所述容器沿着大致直线路径在各种机器之间传送,并且沿着弓形路径递送至以及取自各种机器,其中通过使用星轮和导轨组件来调节容器之间的间距,以匹配处理机的所需间距。

在我们的第EP-B-1,663,824号欧洲专利中描述了这样的星轮和导轨组件的组合。从本质上讲,导轨组件限定了弓形路径的外部界限,星轮沿着该外部界限传送瓶子。导轨组件一般包括以两个高度支撑容器的上导轨和下导轨。顾名思义,星轮是大致星形的旋转轮,星形由接收待处理容器的多个凹部限定。在操作时,使星轮旋转,使得首先将递送至星轮的瓶子接收在凹部内。然后沿着由星轮和导轨限定的路径传送容器,该路径延伸并且与在退出处理机时馈送的路径的中心线间隔。如将要了解的,星轮的凹部之间的间距决定了将容器传递至机器的间距。

任何特定的自动化处理线很可能处理具有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上面提到的EP-B-1,663,824公开了可调整的星轮和可调整的导轨两者。星轮的凹部是可调整的以允许接收更大的容器,并且导轨还可移动得更接近和更远离星轮。能以协调的方式调整星轮和导轨,使得沿着路径的中心线得以保留,即必须保留所传送的容器的中心点,例如允许在同一位置处填充瓶子。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背景下,并且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处理线导轨组件,该自动化处理线导轨组件包括分段式导轨、致动器构件和凸轮机构。所述分段式导轨包括一起限定所述导轨的段。反过来,所述导轨以及因此的所述段限定出一路径的周界,在容器沿着自动化处理线的一部分被传送时该容器将沿着所述路径行进。所述周界关于中央轴线是大致呈弓形,并且定位在距所述中央轴线的半径处。即,所述周界形成使中心对应于所述中央轴线的圆的圆周的一部分。所述周界可对向任何角度。一般情况下,所述自动化处理线导轨组件将使用围绕所述中央轴线旋转的星轮。

所述致动器构件能围绕所述中央轴线旋转,并且布置成在距所述中央轴线的基本恒定半径处延伸。由此,所述致动器构件可呈细长的弓形,以在维持恒定半径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凸轮机构将所述段连结至所述致动器构件,使得所述致动器构件围绕所述中央轴线的旋转导致所述段相对于所述中央轴线的基本径向运动。该运动允许所述段在距基本相同的中央轴线的多个不同半径处限定所述周界,从而允许调整所述路径的宽度。所述凸轮机构和致动器构件可允许所述段定位在运动范围内的任何位置处,或者可允许所述段定位在多个预先确定的位置中。

使所述段重叠。特别地,所述段被定位并且具有宽度,使得相邻段彼此重叠。所述重叠部相对于彼此自由移动,使得所述段沿径向移动。当沿径向移动时,所述段将向一起移动或分开,因为距所述中央轴线的半径改变,所以也必须改变所述段限定的圆周的一部分。因为所述段沿径向移动并且相对于彼此在圆周方向上移动,所以所述重叠部还相对于彼此沿圆周移动。因此,相邻段的重叠程度随所述段的径向位置而变化。当相对于所述中央轴线被设定为相对较窄半径时,相邻段之间的重叠程度最大:相反,当所述段被设定为相对较宽半径时,重叠最小。

使用分段式导轨是有用的,因为这允许在单件导轨上的更大柔性化。例如,使用段允许重复的弧形更好地横跨半径范围。对于单件导轨,所述导轨的曲率是固定的。然而,当沿径向驱动各个段时,使用分段式导轨允许各个段彼此靠拢在一起或进一步分开。虽然每个段的曲率是固定的,但是靠拢在一起以及分开的这种运动更好地接近需要的弧。可选择每个段的曲率,使之基本为在所述段的径向运动范围的中间处的弓形周界需要的曲率。而且,所述段之间的间距是变化的,并且所述重叠部意味着,可提供连续的导轨使之沿着变化的圆周长度延伸,因为所述导轨被设定为变化的半径。

可选地,在所述段的整个径向运动范围中维持相邻段的重叠。以这种方式,沿着处理线传送的容器将一直由所述导轨的段支撑。实施方式被预期,例如当所述分段式导轨被设定为更宽半径位置时,在段之间可能出现间隙。这样的间隙可能不会明显地干扰容器沿着所述处理线的传递。

所述段可与在不同的高度设置在相邻段的侧面处的所述重叠部并排布置。例如,在所述导轨组件的端部处的所述段可在其内侧设置有重叠部,而内段可在其每个侧面处设置有重叠部。所述重叠部可以以交替的高度设置,例如一个段可具有相对较高的重叠部,并且相邻部可具有相对较低的重叠部,等等。

分段式导轨另外还可能存在如下弱点,即在移动的同时难以维持其形状。在本发明中,所述凸轮机构确保所述段均沿径向被驱动。此外,在本发明中可采用引导部件,以在所述段由所述凸轮机构驱动时约束所述段所遵循的所述路径,并且确保整体保留的所述导轨的形状。

例如,所述自动化处理线导轨组件可包括引导构件。所述段可定位成抵靠所述引导构件,每个段的至少一部分由设置在所述引导构件中的相应大小和形状的沟槽接收。例如,每个段的后部可驻留在所述沟槽内。可选地,所述引导部件可设置有弓形正面,所述弓形正面对应于设定在距所述中央轴线的最大半径处的所述周界。在该位置,所述段可沿径向定位,以被拉回到所述沟槽内或使得所述段的正面与所述引导部件的正面相接,使得每个所述段均驻留在所述沟槽内。当设定好更小半径的周界时,将沿径向向内驱动所述段,使得每个段仅有一部分保留在所述沟槽内。每个段的边缘及其关联的沟槽可关于所述中央轴线基本沿径向对准,从而当由所述凸轮机构驱动时将每个段的运动约束为沿径向。例如,边缘可与穿过所述沟槽的中心的半径平行并对准。由此,所述凸轮机构将所述致动器构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每个段的径向平移。所述凸轮机构可包括连结件,诸如枢转连杆臂,用于将所述致动器构件连接到所述段。替代地,所述凸轮机构可包括用以将弓形致动器构件连接到所述段的柱和槽布置。

作为后一布置的示例,所述致动器构件可定位在所述段的上方,从而将每个段的一部分夹在所述致动器构件与所述引导构件之间。然后,可使用两种布置。在第一布置中,每个段均设置有对角槽,并且所述致动器构件设置有延伸到所述段的所述对角槽中的柱。在第二布置中,每个段均设置有柱,并且所述致动器构件设置有被定位成接收所述段的所述柱的对角槽。在两种布置中,所述致动器构件围绕所述中央轴线的旋转将沿着所述对角槽驱动所述柱,从而导致所述段在所述沟槽内的径向运动。可选地,所述引导构件是弓形的,并且所述柱相对于所述中央轴线被定位在恒定半径处。

所述段可包括相对窄的基块和相对宽的导轨部分。所述相邻段可被定位成使得相邻段的导轨部分重叠而产生所述重叠部。可选地,所述基块设置有所述对角槽或所述柱,并且所述基块的至少一部分驻留在所述沟槽内。所述基块可被安置为使得它们的基部位于共同的高度处,并且相邻段的所述导轨部分的竖直位置可能不同,从而产生所述重叠部。所述导轨部分可安装至所述基块的顶部,并且相邻段的所述基块的高度可能不同。每个基块的正面可与其关联的导轨部分的正面相接,使得所述导轨部分和所述基块两者可为被传送通过所述导轨组件的容器提供支撑。所述基块的高度可在相邻段间交替。这是有利的,因为它仅需要两种设计的基块:一组相对较高基块和一组相对较矮基块。例如,整个基块的高度可变化,或者高基块可具有与矮基块高度相同的主体,但高基块可设置有供附接所述导轨部分的台阶。

可选地,所述致动器构件安置在所述引导构件上,并且(a)所述引导构件设置有柱,并且所述致动器构件设置有被定位成接收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柱的对角槽,或者(b)所述引导构件设置有对角槽,并且所述致动器构件设置有延伸到所述对角槽中的柱。在任一布置中,所述自动化处理线导轨组件可进一步包括可操作地导致所述致动器构件和所述引导构件的相对运动的致动器。所述槽可呈弓形并且延伸以维持距所述中央轴线的恒定半径,以形成所述致动器构件围绕所述中央轴线的所需旋转。

所述致动器可设置有安装至支撑件的螺纹轴,所述支撑件附接至致动器构件和所述引导构件中的一者,而致动器构件和所述引导构件中的另一者可联接至接收所述螺纹轴的带螺纹的螺栓孔,使得所述螺纹轴的旋转导致所述致动器构件和所述引导构件的相对运动。例如,所述引导构件可设置有带螺纹的螺栓孔,或者所述引导构件可结合至设置有所述螺栓孔的部分,诸如具有被接收在设置于所述引导构件中的孔内的突起的块。

可选地,所述段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位置指示器,并且所述引导构件设置有在关于所述中央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刻度,反之亦然。所述刻度可与所述位置指示器相邻或叠加,以指示所述段的径向位置。这在将所述导轨设定至需要的位置时有助于操作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导轨组件,其中两个导轨对应于上述任何导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导轨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导轨的上方。这样的布置为被传送通过所述导轨组件的容器提供了两个高度的支撑。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轨的所述致动器构件被连接至所述第一导轨的所述致动器构件,使得它们一起移动。替代地,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可布置成使得它们可独立地调整。

当每个导轨的所述致动器构件设置有所述对角槽并且每个导轨的所述引导构件设置有上述的所述柱时,所述柱可经由设置在所述致动器构件中的所述槽将所述第一导轨的所述引导构件连接到所述第二导轨的所述引导构件。可选地,所述第二导轨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被倒置,并且由一个或多个间隔件从所述第一导轨分离。然后,所述导轨组件的所述部件可堆叠如下:

所述第一导轨的所述引导构件可定位在底部,

所述第一导轨的所述致动器构件可安置在所述第一导轨的所述引导构件上,

所述一个或多个间隔件可安置在所述第一导轨的所述致动器构件上,

所述第二导轨的所述致动器构件可安置在所述间隔件块上,以及

所述第二导轨的所述引导构件可安置在所述第二导轨的所述致动器构件上。

所述一个或多个间隔件可采取许多形式。例如,板或块可用作间隔件。替代地,可使用柱。例如,柱可用于将所述第一导轨的所述引导构件连接到所述第二导轨的所述引导构件,经由如上面提到的设置在所述致动器构件中的所述槽:然后,围绕所述柱周围的卡圈可用于以预先确定的间距间隔开所述致动器构件。

附图说明

为了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现在将仅以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从上面和后面观察的自动化处理线导轨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2是从上面和前面观察的图1的导轨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3是图1的导轨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从上面和前面观察的图1的实施方式的导轨组件的等距视图,为了清楚起见拆除了一些部分,并且示出了缩回的分段式导轨;

图5是图4的导轨组件的平面图;

图6对应于图4,但分段式导轨处于延伸位置;

图7是图6的导轨组件的平面图;

图8是对应于图5的平面图,但拆除了致动器板以显示各段和导板;

图9是段的等距视图;

图10是引导构件的平面图;

图11是致动器机构从上面和后面观察的等距视图;以及

图12是图11的致动器机构的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示出了自动化处理线导轨组件10,其限定了对应于围绕中央轴线的圆的圆弧的大致弓形路径。所述弧覆盖了大约170°的角度,但是可使用其它长度的其它导轨来覆盖其它角度。导轨组件10包括由引导构件界定的大致扁平的细长结构,引导构件即是由柱15和34分离的顶部导板12和底部导板14。导轨组件10还包括限定前弓形表面的一对分段式导轨16和17。分段式导轨16和17的大小和形状对应,并且一个导轨16定位在另一个导轨17的上方。

分段式导轨16和17的每个段20均延伸回到导轨组件10的主体中。每个段20的后部被夹在导板12、14中的一个与致动器板32、33之间。即,下导轨17的段20被夹在底部导板14与下致动器板32之间,下致动器板32定位在底部导板14的上方。上导轨16被倒置。即,上导轨16的段20被夹在上致动器板33与顶部导板12之间,顶部导板12定位在上致动器板33的上方。使用柱15来设定导轨16和17的间距。即,柱15设定了顶部导板12和底部导板14的间距,顶部导板12和底部导板14将段20保持到合适的位置,形成导轨16和17。盖板19也被包括在该实施方式中。盖板19坐落在下致动器板32的正上方,以保护下致动器板32防止溢漏,例如从沿着处理线被传送的填充液体的容器溢漏。

致动器机构18被设置在导轨组件10的后面,以允许独立调整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如可以从图11最佳看出的,致动器机构18包括上手轮19和下手轮20,上手轮19和下手轮20可分别被转动而影响分段式的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的调整。

分段式导轨16和17分成各个段20,各个段20组合而形成顶部导轨16和底部导轨17。段20分为两种类型,下文中被称为矮段21和高段22。在图9中示出了矮段21的示例。矮段21包括由三个钉25结合至基块24的顶部的导轨部分或导轨件23。导轨件23是弓形的并且在其前面呈现薄的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将随着它被传送通过导轨组件10而接触并支撑容器。由钉25将导轨件23在基块24上保持到位,使得导轨件23的前支撑表面与基块24的前支撑表面对齐。因此,传递通过导轨组件10的容器由基块24和导轨件23两者的前支撑表面支撑。导轨件23比基块24宽,使得导轨件23延伸至基块24的任一侧。基块24还设置有穿过基块24的对角槽26。下面将描述该对角槽26的目的。除下面将描述的一个矮段21'以外,所有的矮段21都对应于图11示出的段21。

高段22一般对应于矮段21,除了它们的导轨件23驻留在与矮段21不同的高度处之外。该高度差的出现是因为高段22的基块24在它们的前部处设置有台阶28。导轨件23附接至这些台阶28的顶部,并且台阶28形成了基块24的更高前支撑表面。

如可以从图2看出的,在每个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中,矮段21和高段22在导轨组件10的周围交替。还将看出,上导轨16相对于下导轨17是倒置的。如图9所示,在下导轨17中,导轨件23被结合至基块24的顶部。对于上导轨16,段20被倒置,使得导轨件23现在位于段20的底部。

对于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两者,使相邻段20的导轨件23重叠,使得导轨件23的端部产生重叠部。这些重叠部彼此在竖直上略微分离。

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均开始于高段22并且结束于独特的矮段21'。矮段21'具有与所有其它矮段21相同设计的基块24,使得导轨件23'保持在相同的高度处。然而,导轨件23'相对于其它导轨件23被加长,该导轨件23对于矮段21和高段22两者而言是相同的。提供加长的导轨件23'以确保将容器有把握地传递给星轮。

可调整导轨16和17,以限定距中央轴线处于不同半径的弓形路径,即导轨16和17限定了在距中央轴线的固定径向距离处记述圆的圆周部分的周界。现在将参考图4至图10描述对下导轨17的径向位置的调整,为清楚起见省略了上导轨16的各部分。

图10示出的是,底部导板14设置有一系列沟槽30。沟槽30的大小和形状适于接收段20的基块24。沟槽30的取向使得限定沟槽30的侧壁关于穿过沟槽的中心线对准并沿径向延伸。沟槽30具有开放前部,使得基块24可沿径向滑入和滑出沟槽30。沟槽30的高度等于基块24的高度,使得基块24的顶部与底部导板14的顶部齐平。矮段21的导轨件23正好坐落在底部导板14的顶部的上方,而高段22的导轨件23被台阶28保持为离开底部导板14。在缩回位置中,基块24完全坐落在沟槽30内,使得底部导板14的前表面与导轨件23和基块24的前支撑面相接。因此,当在段20完全缩回到沟槽30内的情况下将导轨组件10设定至其最宽设定时,容器由基块24、导轨件23和底部导板14的正面支撑。

然后,如可以在图6和图7中看出的,可通过移动所有的段20来调整下导轨17,这样每个段20的前部移出它的沟槽30。沟槽30的侧面如上所述被对准,以将所有的段20约束为关于中央轴线沿径向移动。在该实施方式中,一个例外是,端部段21'位于具有不同对准的沟槽30'内。即,如可以从图10最佳看出的,端部沟槽30'的边缘更尖锐地对准:这种对准导致段21'进一步移向相邻段22,并且导致在下导轨17的端部处向所述弧施加收紧。这确保相对于星轮的间隙,该星轮接收被传送通过导轨组件10的容器。

随着段20沿径向移动,段20的间距必须或增加或减少,因为段20所对向的弧的圆周发生了改变。例如,当被向内驱动时,段20将向一起移动,以限定更小的圆周作为穿过导轨组件10的路径的外部界限。因为段20向内移动以及段20的间距减小,随着段20向一起移动,相邻导轨件23之间的重叠将增加。由此,随着导轨16和17的移动,在传递通过导轨组件10时容器将遵循的路径的外部界限得以改变,以匹配半径的改变。通过由导轨件23的重叠部所跨越的基块24之间的可扩张的间隙来提供圆周的这种改变,这些间隙允许导轨16和17在沿径向移动时整体地扩张并收缩。

段20被布置成使得段20被驱动而以协调的方式向一起移动。凸轮动作用于将下致动器板3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段20的需要的径向平移。

如可以从图4至图7看出的,下致动器板32坐落在底部导板14的顶部以及基块24的后部上。下致动器板32比底部导板14窄,这样下致动器板32的正面比底部导板14的正面深,从而当段20处于其缩回位置时容纳导轨件23。

底部导板14被固定到合适的位置,例如固定到框架或诸如芯板的其它支撑件。在该实施方式中,按钮38用于将导轨组件10附接至芯板以及从芯板拆卸。按钮38设置在底部导板14上,底部导板14也被固定到合适的位置。两个按钮38用于实现容易的双手操作。

下致动器板32可以相对于底部导板14移动。凭借槽—柱布置将这种相对运动约束为围绕中央轴线的旋转。即,柱34从底部导板14延伸至顶部导板12,以将一对导板12和14彼此连接。这些柱34穿过设置在下致动器板32和相应上致动器板33中的弓形槽36。柱34还延伸穿过设置在盖板19中的孔。设置在致动器板32和33中的弓形槽36以关于中央轴线的固定半径进行延伸,使得槽36和柱34约束致动器板32和33的旋转运动。

设置在基块24中的对角槽26被夹在底部导板14与下致动器板32之间。下致动器板32设置有一系列销27,每个销27均被接收在一个对角槽26中。随着下致动器板32围绕中央轴线的旋转,销27以关于中央轴线的固定半径沿着弓形路径移动。销27在对角槽26内的干涉导致销沿径向驱动段20:段20必须沿径向移动,因为要约束在沟槽30内以维持销27在对角槽26内的重合位置。图7示出了当段20处于其完全延伸位置时销27在对角槽26的端部内的位置。图5是段20在完全缩回时的相应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段20的对角槽26的长度匹配于下致动器板32中的弓形槽36的长度,使得两个长度限定了段20的径向运动范围。在其它预期的实施方式中,槽26和36的长度不需要匹配,使得弓形槽26的长度或对角槽36的长度中的任一者可限定运动范围。各种容器的大小可确定为容纳有本发明的设计。例如,可容易地容纳具有23mm直到90mm的宽度的瓶子。

由图11和图12最佳看出的,由致动器机构18驱动致动器板32和34。致动器机构18提供了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的独立调整。两个导轨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调整,因此仅将描述单个调整机构。

螺纹杆40在其端部处设置有手柄42。通过固定至顶部导板12和底部导板14的框架44的对置侧将螺纹杆40保持朝向其端部,从而也将框架44固定到合适的位置。框架44附接至顶部导板12的一对延长柱34的顶部。螺纹杆40相对于框架44自由旋转,使得螺纹杆40仅旋转而不平移。杆40的螺纹在框架44的两侧之间延伸。普通的杆46也在框架44的对置侧之间延伸,并且与螺纹杆40对准。块48被安装在一对杆40和46上。块48设置有普通的孔,普通的杆46延伸穿过该普通的孔。块48还设置有螺纹孔,螺纹杆40延伸穿过该螺纹孔。杆40和块48的螺纹是互补的,使得手柄42的旋转导致螺纹杆40旋转,从而驱动块48沿着螺纹杆40和普通的杆46平移(普通的杆46的存在是为了防止块48随着螺纹杆40的旋转而旋转)。

如图12的部分分解图最佳看出的,块48的基部设置有突起50,突起50被接收在长孔52内,长孔52设置在从下致动器板32的后部延伸的凸角(lobe)54中。如可以看出的,孔52横向于块48的平移方向成为长形,并且孔52的宽度匹配于突起50的宽度。由此,块48的平移导致突起50驱动下致动器板32的旋转。因为槽—柱布置34和36将致动器板32约束为旋转,随着块48的平移,孔52的细长化容纳了突起50的略微不同的线性路径。

因此,下导轨17的运动受影响如下。操作者转动手柄42。这导致螺纹杆40转动而驱动块48。这又导致块48的突起50驱动所连接的下致动器板32的旋转。下致动器板32的销27移动,导致包括其导轨件23的段20沿径向平移,因为销27被保持在段20的对角槽26内。手柄42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将导致段20沿径向向内移动,并且手柄42在另一方向上的旋转将导致段20沿径向向外移动。

上致动器板33和下致动器板32均设置有凸角54,凸角54带有长孔52以与致动器机构18的一对螺纹杆40、手柄42、普通的杆46和块48中的一个的突起50协作。因此,可独立地设定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的位置。例如,具有渐缩形状的容器可被容纳并支撑在不同的高度,或者可传送饮料瓶,下导轨17设定在相对较宽的位置处以支撑瓶子的宽体,而上导轨16设定在相对较窄的位置处以支撑瓶子的细颈。

致动机构18应该足够坚固,足以允许导轨16和17被牢固地设定到合适的位置。然而,如果需要额外的安全性,可采用其它机构来固定导轨16和17的位置。例如,多个夹子中的一个可用于将底部导板14和下致动器板32夹紧到一起;并且类似地,多个夹子中的一个可用于将顶部导板12和上致动器板33夹紧到一起。

每个导轨16和17设置有位置指示器60。每个位置指示器60均包括具有从每个致动器板32和33后部延伸的直边62的扁平板。直边62邻近设置在每个导板12和14的顶部的刻度64延伸,以允许确定导轨16和17的位置。提供了直边62的一个板直接安装至下致动器板32。因为在上导轨16的倒置布置中将上致动器板33定位在顶部导板12的下方,经由向上延伸穿过设置在顶部导板12中的协作孔的支柱将提供了直边62的板直接安装至上致动器板33。

技术人员将了解到,上面的实施方式可在许多不同方面变化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

虽然上面的实施方式具有限定弓形路径的导轨组件10,但是其它形状也明确可行。例如,椭圆或部分椭圆形状可以容易地实现,如其它蜿蜒路径。一种可能性是S形路径,其中导轨16和17的一些段20将靠拢,而其它段20的间距将增加。

虽然上面的实施方式具有一对导轨16和17在不同的高度处支撑容器,但是可使用任何其它数量的导轨16、17。例如,特别是在更高的情况下,单个导轨16或17可能是适当的。替代地,特别对于高的容器或具有变化宽度的容器,可使用三个、四个或甚至更多个导轨16、17。如上面提到的,导轨16和17或者可固定到一起而一起移动,或者可独立调整每个导轨16和17。

虽然上面的实施方式的每个导轨16和17采用六个段20,但是可出于任何特定目的而选择明确更多或更少的段20。更多的段20在移动时在导轨16和17的形状的不变性方面更好。这是因为各个段20均具有固定的曲率半径(可选择为需要路径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并且是段20的基块24之间的可扩张间隙允许维持导轨16和17的总体形状。然而,段20越多,导轨组件10的复杂性越大,所以在这方面将一直存在权衡。然而,选择许多段20,它们都可使用相同的致动器机构以及对角槽和柱的组合进行驱动。

虽然上面的实施方式看成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及其关联的导板12和14和致动器板32和33的倒置布置,但是这不是必须的情况。即,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及其关联的导板12和14和致动器板32和33的布置可以是相同的。

除了提供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的独立调整,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可连结而一起移动。例如,可提供单个致动器机构18来驱动上导轨16或下导轨17,并且上导轨和下导轨17可连接而一起移动。例如,上致动器板33和下致动器板32可由支柱连接,使得上致动器板33和下致动器板32一起旋转:然后,对角槽可取不同角度,使得导轨16和17的移动量不同。替代地,上导轨16和下导轨17的段20可例如经由支柱直接地结合。

上面的实施方式利用导轨16和17位置的手动调整,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直截了当地实现自动致动,例如允许导轨16和17的计算机控制设定。

上述导轨组件10使用若干互补的销—槽类型布置,例如基块24/致动器板32和33的对角槽26/销27、导板12和14/致动器板32和33的柱34/弓形槽36,以及块48/致动器板32和33的突起50/孔52。销和槽的布置方式无关紧要,因此任何的上述这些布置都可逆转。同样,位置指示器60的边缘62和刻度64也可逆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