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排出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187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介质排出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介质排出至装置外部进行堆叠的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具有介质排出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即扫描仪中设置有作为介质的原稿的自动运送装置(也称为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输稿器)),构成为可以进行多张原稿的自动运送和读入。被运送来的多张原稿在设置于所述自动运送装置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图像读取部处被读取。

在这样的扫描仪中,存在具有下述这样的介质排出装置的情况,该介质排出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下游侧设置有排出辊对,原稿被排出至装置外部,并且,按排出顺序堆叠在接受被排出的多个原稿的排纸接受托盘(有时被称为排纸堆叠件等)上。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结构的介质排出装置:利用设置于作为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摄像部130的下游侧的第2输送辊140和第2从动辊141将纸张排出至装置外,并使纸张堆叠在作为排纸接受托盘的前表面罩105a、上表面罩105b和辅助罩105c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51338号公报

在这样的介质排出装置中,为了使多张介质堆叠在排纸接受托盘上,如图17所示地构成为,排纸接受托盘100的介质载置面100a设置于比所述排出辊对102靠下方侧的位置,所述介质(标号p)被从排出辊对102送出之后,以距该排出辊对102具有规定的距离l、且相对于所述排纸接受托盘100的介质载置面100a以规定的角度θ1触地的方式被排出。

在此,在介质p的硬度较大的情况下,即,在介质p是刚性较高的介质的情况下,从排出辊对102被送出的介质p的前端大致笔直地前进至触地点a,相对于介质载置面100a以角度θ1触地。介质p的前端触地之后,介质p被排出辊对102进一步运送排出,载置于排纸接受托盘100上。

另一方面,在介质的硬度较小的情况下,即,在介质是薄纸等刚性较低的介质p’(图17中,以虚线示出)的情况下,存在下述情况:从排出辊对102被送出的介质p’在到达触地点a之前由于自重而垂下,在比触地点a靠介质运送方向上游侧(例如,图17的触地点b)的位置,以大于角度θ1的角度θ2触地。

当硬度较小的介质p’的前端以较大的角度θ2相对于介质载置面100a触地,而介质p’被排出辊对102进一步向下游侧运送时,存在介质p’的前端卡在介质载置面100a上而压弯可能性。在前面被排出的介质压弯时,发生后续的介质与压弯了的介质冲突而阻塞、或者载放顺序颠倒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会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朝向排纸接受托盘排出介质的过程中减少或避免该介质压弯的可能性,从而适当地排出多个介质并使该多个介质堆叠在排纸接受托盘上。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排出辊对,其具有排出驱动辊和排出从动辊,所述排出驱动辊借助驱动源的动力进行驱动而输送介质,所述排出从动辊与所述排出驱动辊相接而从动旋转;和介质接受托盘,其接受被所述排出辊对输送并排出的所述介质,所述介质接受托盘具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进行引导,使得从所述排出辊对排出的所述介质的前端相对于介质载置面以规定的角度进入,所述引导部件被设置成能够在相对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所述介质载置面进退的方向上弹性地移位,并且所述引导部件构成为,与被排出至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上的所述介质的按压载荷的增加相应地向靠近所述介质载置面的方向移位。

根据本方式,能够利用所述引导部件引导从所述排出辊对排出的所述介质并使其相对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介质载置面以规定的进入角度触地,因此,在排出介质时,能够减少或避免硬度小的(刚性低的)介质在介质接受托盘上压弯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抑制后续的介质阻塞的可能性,能够将介质适当地堆叠在介质接受托盘上。

此外,所述引导部件在相对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所述介质载置面弹性地进退的方向上移位,并且,与被排出至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上的所述介质的按压载荷的增加相应地向靠近所述介质载置面的方向移位。即,在被排出的介质张数增多时,所述引导部件以靠近所述介质载置面的方式移位。由此,能够确保所述介质接受托盘在高度方向(与介质载置面垂直的方向)上的载放空间。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在第1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形成为从运送方向上游侧以所述规定的角度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所述介质载置面相连的下降斜面。

根据本方式,能够以使得从所述排出辊对排出的所述介质相对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介质载置面以规定的角度可靠地进入的方式来引导所述介质。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在第1方式或第2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与介质运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局部地设置所述引导部件,由此,与在所述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设置引导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引导部件的弹性力的调整。此外,能够结构简单且低成本地设置所述引导部件。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引导部件能够在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与介质运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可靠地引导从所述排出辊对排出的所述介质。特别是在将介质配置在与介质运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中央部进行输送的、利用所谓的中部输送将所述介质从所述介质排出装置的上游侧运送来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引导所述介质。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在第3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2个以上的部位处引导所述介质。

根据本方式,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在2个以上的部位处支承并引导所述介质,因此,能够稳定地运送该介质。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在第1方式至第5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由板簧构成。

根据本方式,能够简单且廉价地实现下述结构:所述引导部件在相对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的所述介质载置面进退的方向上弹性地移位,并且,与被排出至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上的所述介质的按压载荷的增加相应地向靠近所述介质载置面的方向移位。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装置主体,其具有读取介质的读取部;和第1方式至第6方式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后的所述介质排出至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

根据本方式,在装置主体内具有读取介质的读取部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朝向所述读取部输送所述介质时,能够获得与第1方式至第4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在第7方式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构成为能够被收纳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的收纳部,所述引导部件构成为,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向所述收纳部进行收纳的收纳动作联动地向靠近所述介质载置面的方向移位,与所述介质接受托盘一同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

根据本方式,在将所述介质接受托盘收纳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收纳部时,能够将所述引导部件一起收纳于所述收纳部。此时,所述引导部件向靠近所述介质载置面的方向移位,因此,能够节省空间地收纳所述引导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扫描仪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扫描仪的输送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扫描仪中使上部单元相对于下部单元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扫描仪的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扫描仪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设置于扫描仪的介质排出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7是对介质排出装置中的引导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示出纸张在引导部件上被引导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多张纸张载置于引导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的介质排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侧视图。

图11是将排纸托盘从扫描仪的装置主体拉出后的状态的立体剖视图。

图12是将排纸托盘收纳到扫描仪的装置主体中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3的介质排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实施例4的介质排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5是对实施例4的介质排出装置的另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实施例5的介质排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对现有技术进行说明的图。

标号说明

10:扫描仪;11:装置主体;12:下部单元;14:上部单元;16:纸张支承件;16a:支承面;17:罩纸张支承件;18:排纸托盘;20:输送口;22:介质载置部件;22a:介质载置面;24:排出口;26:第1输送辊;28:第2输送辊;30:分离辊;32:运送辊对;32a:运送驱动辊;32b:运送从动辊;34:图像读取部;36:排出辊对;36a:排出驱动辊;36b:排出从动辊;38:上部图像读取传感器;40:下部图像读取传感器;42:介质排出装置;44:引导部件;46a、46b、46c、46d:托盘部件;48:驱动源;50:收纳部;52:滑动部;60:介质排出装置;62:引导部件;64:引导板;66:弹簧部件;70:介质排出装置;72:引导部件;74:引导部件;76:引导部件;80:介质排出装置;82:引导部件;84:引导部件;90:介质排出装置;92:引导部件;94:引导部件;96:引导部件;p、p’p1:纸张(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概略进行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例举出能够读取介质的正面和背面中的至少一面的文档扫描仪(以下,简单称为扫描仪10)。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扫描仪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扫描仪的输送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在本发明的扫描仪中使上部单元相对于下部单元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扫描仪的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扫描仪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6是设置于扫描仪的介质排出装置的侧剖视图。图7是对介质排出装置中的引导部件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示出纸张在引导部件上被引导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多张纸张载置于引导部件的状态的图。

<扫描仪的概要>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仪10具有:下部单元12和上部单元14,它们构成装置主体11,装置主体11具有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部(后述的图像读取部34);纸张支承件16,其相对于上部单元14进行开闭;以及作为“介质接受托盘”的排纸托盘18,其接受从装置主体11排出的纸张p。

并且,各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的x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并且是纸张宽度方向,y方向是纸张运送方向。z方向是与y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表示与所运送的纸张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此外,以+y方向侧为装置前面侧,以-y方向侧为装置背面侧。此外,以从装置前面侧观察时的右侧为+x方向,以左侧为-x方向。此外,以+z方向为装置上方(包括上部、上面等),以-z方向侧为装置下方(包括下部、下面等)。

此外,构成为:在扫描仪10中,作为介质的纸张p朝向各图中的+y方向被运送。在以下内容中,将纸张p被运送的方向(+y方向侧)称为“下游”,将与此相反的方向(-y方向侧)称为“上游”。

上部单元14以能够以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为转动支点相对于下部单元12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下部单元12上。上部单元14能够处于关闭状态(参照图2)和打开状态(参照图3),其中,在关闭状态下,上部单元14相对于下部单元12关闭并与下部单元12一同构成纸张p的纸张输送路径,在打开状态下,上部单元14相对于下部单元12向装置前面侧转动以使纸张p的纸张输送路径露出,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纸张p的卡纸处理。

此外,设有纸张支承件16,该纸张支承件16对上部单元14的上部进行开闭。纸张支承件16以能够相对于下部单元12的背面侧的上部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下部单元12上。纸张支承件16能够处于非输送状态和输送状态,其中,在非输送状态下,纸张支承件16如图1所示那样覆盖上部单元14的上部和输送口20(图2),在输送状态下,纸张支承件16从图1的非输送状态如图2所示那样向装置背面侧转动,敞开输送口20并使得纸张支承件16的背面(后述的支承面16a)与纸张p的介质载置部件22相连。

此外,在下部单元12的装置前面侧设置有排出口24和介质排出装置42,其中,排出口24用于将纸张p从装置主体11内排出。介质排出装置42由下述部分构成:后述的排出辊对36;和排纸托盘18,其能够从排出口24朝向装置前面侧拉出。排纸托盘18能够处于被收纳于下部单元12的底部处设置的收纳部50(参照图4)中的状态(图1)和从装置前面侧被拉出的状态(图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纸托盘18以将多个托盘部件46a、46b、46c、46d连结起来的方式构成,并能够根据被排出的纸张p的长度来调整从排出口24拉出的长度。

另外,对于排纸托盘18的细节部分以及排纸托盘18向收纳部50中收纳的收纳结构,在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关于扫描仪中的输送路径>

接下来,参照图4,对扫描仪10中的纸张运送路径进行说明。

放置于输送口20的纸张p的前端侧(下游侧)被介质载置部件22的介质载置面22a支承,后端侧(上游侧)被支承面16a支承而进行载置,该支承面16a是相对于下部单元12转动到装置背面侧的姿态下的纸张支承件16的背面。能够将多张纸张p放置于输送口20处。

载置在介质载置部件22上的纸张p被第1输送辊26拾取而被输送到下游侧(+y方向侧),其中,第1输送辊26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设置有介质载置部件22的下部单元12旋转。具体而言,第1输送辊26与纸张p的面对介质载置面22a的面接触并旋转,由此,将纸张p朝向下游侧输送。因此,在扫描仪10的输送口20处放置有多张纸张p的情况下,从介质载置部件22的介质载置面22a侧的纸张p开始依次将纸张p朝向下游侧输送。并且,第1输送辊26被配置成其一部分相对于介质载置部件22的介质载置面22a突出。

介质载置部件22在比第1输送辊26靠上游侧的位置支承被放置于输送口20处的纸张p,并且,在比第1输送辊26靠下游侧的位置处起到作为被第1输送辊26输送的纸张p的运送路径的作用。

此外,在与第1输送辊26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纸张复位部件27,该纸张复位部件27被朝向第1输送辊26侧施力,抑制了纸张p的叠送。

在第1输送辊26的下游侧,作为“输送辊”的第2输送辊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下部单元12,分离辊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部单元14。

第2输送辊28与第1输送辊26相同地被配置成其一部分相对于介质载置部件22的介质载置面22a突出,与纸张p的面对介质载置面22a的面接触并旋转,由此,将纸张p朝向下游侧输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辊30被施加了规定的旋转阻力。并且,在利用第1输送辊26输送了2张以上的纸张p的情况下,只有被分离辊30分离并与第2输送辊28相接的纸张p会被第2输送辊28和分离辊30夹着输送到输送方向下游侧。

在第2输送辊28的运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运送辊对32、作为“读取部”的图像读取部34以及构成介质排出装置42的排出辊对36。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辊对36具有:排出驱动辊36a,其设置于下部单元12;和排出从动辊36b,其设置于上部单元14,相对于排出驱动辊36a从动旋转。

被第2输送辊28和分离辊30夹着输送到运送方向下游侧的纸张p被运送辊对32夹着运送到位于运送辊对32的下游侧的图像读取部34。

运送辊对32具有:运送驱动辊32a,其设置于下部单元12;和运送从动辊32b,其设置于上部单元14,相对于运送驱动辊32a从动旋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输送辊26、第2输送辊28、运送驱动辊32a和排出驱动辊36a被设置于下部单元12内的至少1个驱动源48(图12)旋转驱动。

此外,第1输送辊26、第2输送辊28、分离辊30和运送辊对32配置在与介质载置部件22的介质运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中央部,是以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为基准来进行纸张p的定位的所谓的中心送纸的结构。因此,排出辊对36也被设置于x轴方向中央部。

图像读取部34具有:上部图像读取传感器38,其设置于上部单元14侧;和下部图像读取传感器40,其设置于下部单元12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上部图像读取传感器38和下部图像读取传感器40构成为密合型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

在图像读取部34读取了纸张p的正面和背面中的至少一方的面的图像之后,纸张p被位于图像读取部34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的排出辊对36夹着而从排出口24朝向排纸托盘18被排出。并且,图4中的单点划线示出了纸张p的输送路径。

<关于排纸托盘>

接下来,参照图5~图9对排纸托盘18进行说明。

排纸托盘18设置于比排出辊对36靠下方侧的位置,确保了多张纸张p的堆叠空间。

在排纸托盘18的与介质运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引导部件44,该引导部件44以使得从排出辊对36排出的纸张p的前端相对于介质载置面18a以规定的角度θ1进入的方式进行引导。规定的角度θ1被设定成下述这样的角度:在介质载置面18a上触地后的纸张p被进一步向下游侧输送时,在介质载置面18a上压弯的可能性小。

更具体来说,引导部件44形成为从运送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下降的斜面,并且构成为相对于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以规定的角度θ1与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相连。

引导部件44被设置成能够在相对于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进退的方向(图6中的上下方向)上弹性地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板簧形成引导部件44,从而简单且廉价地实现了相对于介质载置面18a进退的方向上的弹性移位。

引导部件44构成为与被排出至排纸托盘18上的纸张p的按压载荷的增加相应地向靠近介质载置面18a的方向移位。

接下来,对引导部件44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纸张p是刚性高的介质的情况下(以图7的虚线示出),从排出辊对36被送出的介质p不会垂下,而是大致笔直地前进,相对于介质载置面18a以角度θ1触地。并且,刚性高的介质通常即使没有引导部件44也会相对于介质载置面18a以角度θ1触地。

引导部件44被设置成不妨碍刚性高的介质的前进路线,引导部件44的斜面44a的前端部44b形成为稍稍向下方侧弯曲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图7中以实线示出的纸张p是薄纸等刚性低的介质(硬度小的介质)的情况下,从排出辊对36送出的纸张p容易由于自重而垂下,该状态下,会如以该图中的单点划线所示的轨迹那样以大于角度θ1的角度θ2在介质载置面18a上触地。但是,如图8所示,纸张p与引导部件44接触而被引导部件44引导,因此,能够使纸张p相对于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以角度θ1触地。

因此,即使纸张p是薄纸等刚性低的介质,也能够使纸张p相对于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以角度θ1可靠地触地,能够减少或避免纸张p在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上压弯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抑制后续的纸张阻塞、纸张的顺序调换等的可能性,能够将介质适当地堆叠在排纸托盘18上。

此外,引导部件44与被排出至排纸托盘18上的纸张p的按压载荷的增加相应地向靠近介质载置面18a的方向弹性地移位。即,在被排出的纸张p的张数增多时,引导部件44以靠近介质载置面18a的方式移位(参照图9)。由此,能够确保排纸托盘18在高度方向(与介质载置面18a垂直的方向)上的载放空间。并且,在图9中,以虚线示出了移位前的引导部件44(相对于介质载置面18a的角度为θ1)。由于来自纸张p的按压载荷的增加而移位后的引导部件44相对于介质载置面18a的角度变为小于θ1的θ3。

引导部件44虽然可以例如在排纸托盘18的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进行设置,但是,通过在排纸托盘18的宽度方向上局部地进行设置,能够结构简单且低成本地设置引导部件44,此外,还能够容易地进行引导部件44的弹性力的调整。

此外,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还可以在排纸托盘18的宽度方向上局部地设置多个引导部件44。

<关于排纸托盘的收纳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1和图12,对排纸托盘18的收纳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将排纸托盘从扫描仪的装置主体拉出后的状态的立体剖视图。图12是将排纸托盘收纳于扫描仪的装置主体中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纸托盘18构成为能够收纳于装置主体11内。具体而言,构成为收纳于下部单元12设置的收纳部50中。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排纸托盘18以将多个托盘部件46a、46b、46c、46d连结起来的方式构成。如图11所示,位于最下游侧的托盘部件46d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托盘部件46c的上侧,托盘部件46c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托盘部件46b的上侧。

此外,托盘部件46b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托盘部件46a的下侧,收纳有托盘部件46b、46c、46d的托盘部件46a如图12所示那样被收纳于收纳部50中。

引导部件44被安装于滑动部52,该滑动部52在托盘部件46b上位于比介质载置面18a低一段的位置。滑动部52是在托盘部件46b上滑动地收纳托盘部件46c的空间。

当托盘部件46c滑动收纳于托盘部件46b时,构成为,引导部件44的斜面44a(图11)被托盘部件46c按压而向靠近介质载置面18a的方向移位。并且,图11中以虚线示出的引导部件44表示向靠近介质载置面18a的方向移位的引导部件44。

当托盘部件46c被完全收纳于托盘部件46b时,引导部件44的高度成为可收纳于托盘部件46a的下侧的高度,从而托盘部件46b能够被收纳于托盘部件46a,进而,托盘部件46a能够收纳于收纳部中。

通过如上所述那样,能够与排纸托盘18向收纳部50进行收纳的收纳动作联动地,将设置于排纸托盘18上的引导部件44与排纸托盘18一同收纳于装置主体11内设置的收纳部50中。由此,能够节省空间地收纳引导部件44。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根据图10对介质排出装置的另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的介质排出装置的结构的概要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该结构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60中,排纸托盘18具有图10所示那样的引导部件62。即,引导部件62具有:引导板64,其具有纸张p的引导面;和弹簧部件66,其设置于引导板64与排纸托盘18的滑动部52之间。引导板64由非弹性材料构成。

引导板64构成为与被排出至排纸托盘18上的纸张p的按压载荷的增加相应地克服弹簧部件66的作用力而向靠近介质载置面18a的方向移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例1相同地,能够与纸张p的刚性无关地使纸张p相对于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以角度θ1可靠地触地,能够减少或避免纸张p在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上压弯的可能性。由此,能够抑制后续的纸张阻塞、纸张的顺序调换等的可能性,能够将介质适当地堆叠在排纸托盘18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形成为这样的结构:与排纸托盘18向收纳部50进行收纳的收纳动作联动地,将引导部件62与排纸托盘18一同收纳于收纳部50中。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根据图13对介质排出装置的又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实施例3的介质排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70中,在排纸托盘18上设置有3个引导部件72、74、76。具体而言,具有:引导部件72,其设置于排纸托盘18的中央部;引导部件74,其在从排纸托盘18的装置前面侧观察时设置于引导部件72的左侧(-x侧)的端部;以及引导部件76,其在从排纸托盘18的装置前面侧观察时设置于引导部件72的右侧(+x侧)的端部。

在被排出的纸张p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尺寸较大且硬度较小(刚性较低)的情况下,当仅利用中央部的引导部件72来支承纸张p时,存在下述情况:纸张p的侧端会由于自重而垂下,导致纸张p的侧缘的前端在纸张p的中央部的前端之前相对于介质载置面18a以大于角度θ1的角度触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排纸托盘18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侧也设置有引导部件74、76,由此,能够利用引导部件74、76支承宽度尺寸较大的纸张p的靠侧缘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上述那样的纸张p的侧缘的前端先在介质载置面18a上触地的可能性。由此,能够使纸张p相对于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以角度θ1可靠地触地。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中央的构成引导部件72的板弹簧形成得比构成引导部件74、76的板簧宽而将弹性力设定得较高,但也可以使3个引导部件72、74、76的弹性力相同。

此外,还可以在宽度方向上配置3个以上的引导部件。在设置有多个引导部件的情况下,不限于相对于排纸托盘18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对称地进行设置的情况。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根据图14和图15对介质排出装置的又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实施例4的介质排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5是对实施例4的介质排出装置的另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80中,在排纸托盘18上,相对于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c在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引导部件82、84。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2、84在扫描仪10中被设置在对可读取的最小尺寸的原稿(纸张p1)进行引导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2个引导部件82、84来支承并引导纸张p,因此,能够实现更稳定的纸张的运送。

并且,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中部输送的扫描仪10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使引导部件82、84位于相对于所运送的纸张p的中央部c对称的位置,即、使引导部件82、84位于距中央部c等距离的位置。

此外,在扫描仪10中读取的原稿尺寸被固定,利用介质排出装置80排出确定的尺寸的纸张p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也可以将2个引导部件82、84配置在与该纸张p的尺寸相应的位置。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根据图16对介质排出装置的又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16是示出实施例5的介质排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在前面进行了说明的各实施例中,对由板簧形成的引导部件(例如,实施例1的引导部件44)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引导部件也可以使用钢线等具有弹性的线材形成。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介质排出装置90的引导部件92通过将线材弯曲而形成为从z轴方向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并且,具有:2个腿部92a,它们是向托盘部件46b的滑动部52进行安装的安装部;和弹簧部92b,其通过将与安装于滑动部52的2个腿部92a相连的部分向远离滑动部52的方向(+z侧)以角度θ1弯曲而成。

设置于排纸托盘18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引导部件94、96也与引导部件92相同地通过使线材弯曲而形成。

利用这样形成的引导部件92、94、96,也能够使纸张p相对于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以角度θ1可靠地触地,能够减少或避免纸张p在排纸托盘18的介质载置面18a上压弯的可能性。

通过利用具有弹性的线材来形成引导部件92、94、96,能够使引导部件92、94、96更加轻量化。

此外,关于对引导部件92、94、96的弹性力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为弹性力不同的线材(改变线材的粗细或材质)、或改变线材的弯曲幅度来进行调整,因此,增加了引导部件的设计自由度。

并且,也可以不将线材弯曲成u字状,而是利用一条线材来形成引导部件92、94、96。

并且,在上述进行了说明的各实施例中,作为设置有本发明的介质排出装置的装置,对利用中部输送方式来输送纸张p的扫描仪1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利用以纸张p的一方的侧缘为定位基准的偏置(片寄せ)方式输送纸张p的装置中采用。

此外,本发明的介质排出装置不限定于设置于扫描仪10中的情况,可以设置于从装置主体内持续排出并堆叠多张纸张等介质的结构的各种装置中。例如,也可以作为以对作为介质的纸张进行记录的打印机为代表的记录装置的介质排出装置来采用。

此外,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还可以在权利要求书记述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当然所述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