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梯防坠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内的防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电梯井洞口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现行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中 3.13.3.5 就对电梯井内防护有明确规定:在电梯安装之前,电梯井内每隔两层且不大于10m 应设置安全平网防护。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安全平台,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防止重物摔落,维修安全方便的用于电梯井道内的防坠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内的防坠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防坠钢丝网、转动装置、检测装置、限位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防坠钢丝网通过转动装置活动安装在井道内壁上,且所述防坠钢丝网设置在各楼层之间;所述转动装置设置为推力调心滚子轴承;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超声波距离检测装置和红外位置检测装置;所述超声波距离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轿厢底部和顶部的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防坠钢丝网上端和下端的超声波发射装置;所述红外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井道内红外接收装置和安装在轿厢上的红外发射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安装在转动装置的下方,用于限制防坠钢丝网在固定的角度内转动;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安装在井道的内壁上,用于为防坠钢丝网的转动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防坠钢丝网包括钢丝网A和钢丝网B,所述钢丝网A和钢丝网B分别设置在电梯门底部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为截面为“L”型的立体结构,用于限制防坠钢丝网在0-90°范围内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防坠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固定安装在防坠钢丝网的上方,并与报警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井道内楼层之间的两侧面的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轿厢两侧面的上端和下端的红外发射器。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外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还设置有人体感应器,所述人体感应器设置为红外探测仪。
进一步的,所述防坠钢丝网的边缘设置有报警按钮,与监控室的报警设备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坠钢丝网、转动装置、检测装置、和动力装置,防坠钢丝网在转动装置和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转动,在限位装置作用下实现固定角度的转动;设置有超声波距离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轿厢靠近防坠钢丝网一定距离时,控制室会控制动力装置动作,将防坠钢丝网提升起;设置有红外位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轿厢是否已离开防坠钢丝网的位置;本防坠系统能够实现防止重物摔落,维修安全方便的功能。
2.本发明通过钢丝网A和钢丝网B,实现防止防坠钢丝网过大,转动不方便。
3.本发明将限位装置设置为截面为“L”型的立体结构,用于限制防坠钢丝网在0-90°范围内转动。
4.本发明还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当有东西掉落是,可以实现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5.本发明的红外接收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井道内楼层之间的两侧面的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轿厢两侧面的上端和下端的红外发射器,实现检查轿厢是否离开防坠钢丝网平放的位置。
6.本发明的轿厢外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还设置有人体感应器,人体感应器设置为红外探测仪,当红外探测仪探测到人体信号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室,控制室会发出信号,阻止轿厢继续往防坠钢丝网的方向前进。
7.本发明的防坠钢丝网的边缘设置有报警按钮,与监控室的报警设备电连接,实现报警通知监控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排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梯井道内的防坠系统,包括防坠钢丝网、转动装置3、检测装置、限位装置8和动力装置;防坠钢丝网通过转动装置3活动安装在井道内壁上,且防坠钢丝网设置在各楼层之间;转动装置3设置为推力调心滚子轴承;检测装置包括超声波距离检测装置和红外位置检测装置;超声波距离检测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轿厢9底部和顶部的超声波接收装置5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防坠钢丝网上端和下端的超声波发射装置4;红外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井道10内红外接收装置7和安装在轿厢9上的红外发射装置6;限位装置8安装在转动装置3的下方,用于限制防坠钢丝网在固定的角度内转动;动力装置固定安装在井道10的内壁上,用于为防坠钢丝网的转动提供动力。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坠钢丝网、转动装置3、检测装置和动力装置,防坠钢丝网在转动装置3和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转动,在限位装置8作用下实现固定角度的转动;设置有超声波距离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轿厢靠近防坠钢丝网一定距离时,控制室会控制动力装置动作,将防坠钢丝网提升起;设置有红外位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轿厢9是否已离开防坠钢丝网的位置;离开时,控制室会控制动力装置动作,将防坠钢丝网放下;本防坠系统能够实现防止重物摔落,维修安全方便的功能。
防坠钢丝网包括钢丝网A1和钢丝网B2,钢丝网A1和钢丝网B2分别设置在电梯门底部的两侧。本发明通过钢丝网A1和钢丝网B2,实现防止防坠钢丝网过大,转动不方便。
限位装置8设置为截面为“L”型的立体结构,用于限制防坠钢丝网在0-90°范围内转动。本发明将限位装置8设置为截面为“L”型的立体结构,用于限制防坠钢丝网在0-90°范围内转动。
防坠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固定安装在防坠钢丝网的上方,并与报警装置电连接。本发明还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当有东西掉落是,可以实现报警,提醒工作人员。
红外接收装置7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井道10内楼层之间的两侧面的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装置6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轿厢外9两侧面的上端和下端的红外发射器。本发明的红外接收装置7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井道10内楼层之间的两侧面的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装置6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轿厢外两侧面的上端和下端的红外发射器,实现检查轿厢9是否离开防坠钢丝网平放的位置。
轿厢9外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还设置有人体感应器,人体感应器设置为红外探测仪。本发明的轿厢9外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还设置有人体感应器,人体感应器设置为红外探测仪,当红外探测仪探测到人体信号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室,控制室会发出信号,阻止轿厢继续往防坠钢丝网的方向前进。
防坠钢丝网的边缘设置有报警按钮,与监控室的报警设备电连接。本发明的防坠钢丝网的边缘设置有报警按钮,与监控室的报警设备电连接,实现报警通知监控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排查。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